天天百科

还在孩子掰手指计算时阻拦他吗 其实(这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好方式)

2023-06-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文 | 维尼妈妈沐滢

阅读需5分钟

我的女儿维尼自从升入幼儿园中班以后,开始逐渐凸显对数字的敏感和对计算的喜爱。

幼儿园的蒙氏数学课,也逐渐开始用教具让孩子学习数的分解了。

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总是想考倒我:妈妈,你猜,9可以分解成几和几?

在幼儿园有教具辅助,回家没有教具了,她喜欢借助于手指做工具一根一根地数。

有一次做计算游戏,她很快算出5+5=10,我随口说,那50+50呢?(我以为她已经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孩子一脸懵地看着我:妈妈,我也没那么多手指头啊!

说完我俩哈哈大笑。

不过,有的老师却在家长会上强调:“父母要监督孩子,改掉计算时掰手指的恶习!”

我颇为不解,难道手指不能够成为一种“教具”吗?

跟好朋友拓拓妈妈聊天的时候说到这两件事的矛盾,拓拓妈妈的反应很大:为什么要改掉?掰手指计算正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规律啊!

我小时候算题也喜欢掰手指头,我妈一看到我掰手指总是大喊:别掰手指头,用脑子算!

吓得我赶紧把手攥起来。

随便翻了翻网上类似的问题,我发现还多家长都很困惑如何让孩子改掉“计算时掰手指”的习惯。

我至今也搞不懂,为什么很多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掰手指头运算这件事如此深恶痛绝,并坚称一定要改掉这个“恶习”。

难不成,大家都认为,孩子掰手指是“不聪明”的表现吗?

一、为什么说掰手指计算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

此时此刻又要祭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了!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而喜欢计算时掰手指的孩子,恰恰处在2-7岁前运算阶段这个坎儿上。

前运算阶段孩子的特点,能够在符号水平上进行思维,但还没有具体的认知操作。

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学习和认知是依靠具体的事物,依靠感官认知来增加认识。

美国人R.W.柯普兰在他著作《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皮亚杰研究的教育含义》中,对皮亚杰理论在数学教育上的应用做了较好的总结。

他认为:

1、儿童是自己独立、自发地发展出数的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的;2、计数是首先教给幼儿的数观念之一,但对他们来说,背出来的数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孩子只会依照顺序背诵12345一直到100,但他们其实并不是真理解1和2、2和3的数量、顺序关系。

3、在逻辑-数学结构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他亲自创造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

另有观点认为,孩子在这一阶段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美国加拉德特大学教育神经学家伊莱利亚·博特莱迪等人,在《尖端学科》上描述:“证据表明,这种用手指头表示数的方法,对于学习和理解算数非常重要。”

综合前人总结出的这些理论,结合7岁前的绝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用手指来数数计算的特点,不难发现,手指作为一个非常具体形象的道具,孩子通过逐一数出1、2、3的方式,理解自然数的基数(多少)和序数(顺序)。

孩子知道他一只手有5根手指,数数的过程建立了五根手指同1、2、3、4、5的关系。

二、真正懂得数和量的关系,培养数学思维,才能更好应用于计算

想让孩子学会计算,最基础的其实就是让孩子真正的学会数数,理解数与量的关系。

蒙氏数学里的教具操作也好、孩子掰手指也罢,其实都是形象地让孩子通过数(读声调第三声)理解数量关系。

我的好友拓拓妈妈,在拓拓数学启蒙的时候利用上台阶下台阶,教孩子数数,一共7层台阶,第一层台阶是基数1,上一层台阶是+1,边上台阶边数,数到最后一层台阶7。

同理,最上一层台阶7是基数,下一层台阶是-1,……

我和维尼的日常,有如下的具体操作:

1、拣水果分盘

最初吃水果的时候,让她去数一共有几个水果。

我拿走了一个,问她还剩几个,我又加了一个,问她还剩几个。

每次她都是点着水果数数,逐渐明白加和减。

有次维尼吃菇娘的时候,我把几颗菇娘剥开放进她的分格餐盘里,维尼突然玩性大发,把菇娘都放进了一个格里然后问我:妈妈你猜,10可以分成几和几?

然后她把1个菇娘放进右边的格子里说,可以分成1和9,依次又放了1个,分成了2和8,直到左边格子里的菇娘都分到了右边的格子里。

有时她用手挑拣水果来数数,有时候用筷子夹,同步地练习手部力量,这也是对日后掌握书写能力的一项锻炼。

2、读绘本做游戏

安雅光野《美丽的数学》绘本中,有一本名为《十个人快乐大搬家》的书,书中10个孩子从一个房子搬到两一个房子里,每走掉一个孩子,原来的房子还剩下几个孩子?

我带维尼读的时候,用不同的色块代替故事中搬家的孩子,每当走掉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和维尼移动一个色块,数剩下的色块,更直观地感受房间里还剩下几个孩子。

同样,在阅读《学乐数学分级》第一阶段的时候,《快乐的野餐会》(加法)和《一只怪物溜走了》(减法)都和《十个人快乐大搬家》一样,直观地让孩子通过“数数”来理解数与量、加与减。

这些原理其实跟掰手指头计算是一样的。

因为都是来源于生活,又具有游戏性,孩子很喜欢做。

三、口诀记忆真的能让孩子“算得快”吗?

有一次,几位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问题时,我“偷听”了几耳朵。

妈妈们提到了老师有教“凑十法”和“破十法”的口诀,今后算题肯定有帮助,肯定会很快。

可以肯定的是,口诀记忆对孩子的计算有帮助,但是前提是孩子真正理解了数与量的关系,而不是基于背诵才会计算的。

数学思维的培养从来不是靠背诵,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口诀才能发挥它的辅助作用。

因此,学龄前的孩子,慢慢来,别追求一下子就能进入抽象思维方式里,而是让他们慢慢地掰着自己的手指慢慢理解吧!

四、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掰手指头?

可以说孩子“掰手指”运算仅仅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可能五六岁的孩子大有人在,但是到了10岁还在掰手指计算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了!

可能是算的数太大了,孩子真的“两只手不够掰的”,但更关键的原因是,孩子开始进入“具体运算”(7-12岁)阶段。

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获得了认知操作能力,能够对客观事物和经验进行具有逻辑的思考。

孩子大了自然就脱离了形象思维的过程,也脱离了“前运算阶段”的认知方式,掰手指这件事也渐渐不需要再做了。

所以,在孩子还在掰手指计算的时候,多鼓励他吧!

多带他去数一数身边小事物,数学并不是单纯的计算,更不是背诵,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从孩子的10根手指开始的!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发展心理学(第九版)》中国轻工出版社《数与运算——掰手指做算术的数学认知价值》 李建华科学网博客

如果觉得《还在孩子掰手指计算时阻拦他吗 其实(这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好方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