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目前我国财经类期刊的经营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

2023-06-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1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国家财政拨款支持办刊的经费有限,许多期刊办刊经费不足,经营难以为继。作为经营单位,期刊社的经营成本包括稿费、印刷费、邮寄费、劳务费、人员工资及专业人员培训费等支出,而传统经营收入则主要来源于刊物的广告费和发行收入,这通常仅能维持期刊的最基本的存活,而期刊社的可持续发展需更加坚实有力的经济支撑。

同时,伴随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字文明时代,纸质媒体受众数量趋势性缩减,数字媒体用户数量趋势性剧增。期刊读者的年龄范围、行业构成、价值标准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也使期刊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突破困境,谋求自身的发展,国内财经类期刊顺应市场需求,实现市场化经营的趋势愈演愈烈。

一、我国财经类期刊发展市场化简况

我国是经济大国,也是期刊大国,在我国正式出版的财经期刊数量众多。按国家期刊标准分类,据统计,目前,我国财经期刊有855种,其中真正走向市场的不足150种。财经期刊的兴起是媒介产业化过程中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我国以市场为导向的财经期刊历经计划经济时期的兴起,到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财经期刊多是由各经济部门、院校会所及直属大公司组织创办的机关刊物和行业刊物。这些财经期刊不用直面市场,为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性质,主要定位是政策宣传和阶级斗争,依靠财政拨款,经济来源单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财经期刊也逐步从纯粹的事业单位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体转变。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掀起了我国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热潮。同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21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财经类期刊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应运而生的财经期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胜劣汰为竞争手段,以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机制下的财经类期刊。

二、我国财经类期刊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财经类期刊产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初期发展阶段——以“文化视野”为主要特征;探索发展阶段——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为主要特征;全新发展时期——以“转型”、“发展”、“市场化”、“数字化”、“全球化”为主要特征,这是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而报刊体制改革的推进,加速了财经期刊市场化的进程。

当前,我国主要的财经类期刊都有了五年以上的成长时间,但都面临着对于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重新评价和选择。市场更细分化,读者更分层化,服务更专业化,出版数字化,资本运作开放化,经营集团化成为今后财经期刊市场化发展基本的走向。

市场更细化,读者更分层化。随着客户的分层,消费的升级,财经期刊越来越细化,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金融证券、综合财经等划分日趋清晰和成熟,他们抓住一个特定的读者群,综合分析目标读者群的消费取向、阅读需求、对价格的承受力等方面的差异,把财经期刊定位更分众化、小众化。

出版数字化。越来越多的期刊社通过互联网出版、发行、运作电子期刊,随着自身数字化技术能力的增强,这些期刊社已从初期的与技术商合作联营转化为自主研发、运用为主,建立了自己的电子期刊订阅、广告、数据库等。

资本运营开放化。资本运营也叫资本运作,是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本企业的各类资本与其它社会资本的流动、裂变、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重组,以达到本企业自有资本不断增加。资本是财经期刊运作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对于市场化的财经期刊而言,充盈的资本供给,意味着信息的采集和传播,设备设施的购置,营销网络的建设,市场的培育和拓展等方方面面才有物质基础。

三、我国财经类期刊经营现状

财经期刊兴起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现有财经期刊数量,已多达855种,财经类期刊已经成为我国期刊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升温,近年来财经期刊市场得以持续发展。但具体来看,我国财经期刊在发行、广告,以及在期刊业中所占市场份额方面仍显差强人意,传统经营模式的痕迹仍重。

通过邮局发行是我国大部分财经期刊采用的主要发行方式。我国邮局代发行网络健全,覆盖面广,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因此,首当其冲成为期刊全国发行的主渠道。邮局发行包括邮局订阅和邮政报刊亭零售。自办发行,是少量财经期刊采用的发行渠道,这类期刊一般有明确的发行重点,发行对象相对集中,如面向江浙一带本地市场的《理财周刊》、《浙商》。

其次,在广告投放方面,财经类期刊成为广告商争相投放的新宠。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全国统一代理机构,国家新闻出版局的期刊年报数据中也并未细致到“财经”类期刊,因此财经类期刊的直接市场占有率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从广告商选择投放期刊的类型来稍作分析。从全国广告商选择期刊类型来看,对财经类期刊的投放量居第二位,仅次于服饰美容类期刊,由此财经类期刊的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再次,与其它类期刊相比,财经类期刊的市场份额呈上升态势。2010年,世纪华文公司对我国40多个城市的期刊发行市场进行了连续监测,监测的期刊包含30多个类别、数量达数百种的期刊,分别包括时尚类、汽车类、家居类、育儿类、财经类、文摘类等市场上较为常见类别的期刊。

从城市分布来看,财经类期刊表现比较突出的仍是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销售总量较高,南京、成都等二线城市扩张较快,具有潜在增长力。从期刊的市场需求趋势来看,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意味着从未来发展来看,财经类期刊仍具广阔的上升空间。

四、我国财经类期刊经营发展面临的机遇

1.宏观经济环境相对稳定

财经期刊成长和发展的土壤,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成长。进入21世纪,世界的全球化加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化。这个时期,中国产业转移升级,制造业蓬勃发展到了成熟期,市场化的财经期刊应运高速发展。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有影响力的财经期刊都在这个阶段得以发展壮大,如《财经》等老牌财经期刊纷纷面市,并以资本市场为切入点和最终落脚点。

2013年,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的积极变化,我国整体环境进一步趋好,经济运行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加:十八大的召开确立了未来我国发展的新思路,全国上下一心谋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全年投资和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出口有望保持稳中有升等等。

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推动向自主增长的有序转变,作为自主增长的新动力源,刺激和扩大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农村农民消费、文化消费等作为长期性、热点性、升级趋势性的消费需求刺激将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有利于财经类期刊市场化经营的宏观环境。

2.我国期刊行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从宏观方面来看,中国已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势能巨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按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文化消费将步入快速上升期。我国的文化消费目前已初现爆发端悦,未来5至10年,文化产业迎来大发展成为共识。

进入21世纪以来,大量社会资金纷纷涌入,大量新创期刊上市,许多传统期刊也纷纷通过转型进行扩张,中国期刊市场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的势头。2010年1月,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强调,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出版大国的行列,下一步,要努力推动我国向世界出版强国迈进。

从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作为纸质主流媒体之一的期刊,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依然保有稳定的且数量众多的读者群体,但同时市场总量也难以大幅的扩张,意味竞争将会更为激烈。另一方面,媒体融合、文化资本市场逐步成熟和完善,为实现产业战略转型升级创造了广阔的前景。这些都将为期刊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3.转企改制激发了期刊社的活力

近年来,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激发了出版产业的内在活力。2003年年初,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研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时,明确指出要给予文化体制改革以政策支持,让文化单位轻装上阵。同年12月,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为推动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吹响了号角。

2012年,我国报刊出版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也逐步完善。同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对具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提出了方案和部署。目前,我国共计3388种非时政类报刊中,完成转企改制已有3271种,占比达96.5%。

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初步完成,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使报刊出版单位摆脱了体制的束缚,解放和提升了文化生产力。特别是近两年来,非时政类报刊社转体制、建机制、促发展、增活力成效初现。转制后的报刊企业成为全新的市场主体,他们以改革为推动力,调动了全社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稳市场。适应市场需求,遵循市场规律,报刊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拓展,重新调整报刊定位,加强市场运作,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报刊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改制,在积极盘活资源的同时,也优化了资源配置。不少报刊社通过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进行资源整合,构建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五、总结

我国财经类期刊经营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山期刊本身商品属性的要求,经济社会逐渐发展条件下读者的需求,以及投资者的逐利需求,三者共同作用,加速推进了财经期刊的市场化进程。在市场化趋势下,多数财经期刊质量平庸,发行量不足万份,面临资金匮乏、人才匮乏的局面,在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财经期刊市场中举步维艰。如何转变经营方式,实现期刊发行、广告及其他产品和服务等经营层次的全方位突破,成为财经期刊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如果觉得《目前我国财经类期刊的经营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