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知否》被母亲“过分宠爱”的康王氏:3个细节(注定了她的悲剧)

2023-06-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3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康王氏是谁?

是王若与,是康姨妈,是盛家大娘子王若弗嫡亲的大姐姐,是盛如兰的亲姨妈。

虽说在血缘关系上是亲的,可如兰从来不喜欢她这个姨妈,不止如兰,整个盛家都不愿与之来往。只有王若弗,念及和她的姐妹亲情,总是不顾祖母的劝阻,坚持与她来往。

其实王若弗的“不听话”可以理解,毕竟那是跟自己一母所生的亲姐姐,所以王若弗坚信,就算她品行再坏,手段再狠毒,又怎么可能害自己这个亲妹妹呢?

可事实证明,王若弗错了,她远远想不到自己这个亲姐手上,沾了多少鲜血,过了多少条人命。

仗着父母宠爱,所以有恃无恐

王家一共有三个嫡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大女儿是王若与,小女儿是王若弗。

两个女儿中,王老夫人偏疼王若与。

为什么?

一是因为王老太太在生王若与的时候难产,疼了三天三夜才得了这么一条命,所以觉得她的出生来之不易,就更偏爱她一些。

二是因为王若弗从小就没在自己父母身边养着,长大后才被送回去,所以大女儿相比二女儿,自然跟家里的关系更亲厚一些。

王家是大户人家,当家主君又是顶厉害的人物,王若与在家里又备受宠爱,所以不管犯什么错都有恃无恐。

因为她知道,不管她错了什么,家里都会替她兜着,小到微不足道的一些事,大到一条又一条人命。

可是在王家,还有一个最恨她的人:王舅母。

王舅母是谁?

她是王家的媳妇,康王氏哥哥的老婆。

闺阁之时,王舅母并没有姐妹,所以嫁到王家后也曾想真心对待康王氏这个小姑子,把她当作自己的亲妹妹。

可没想到,王家高门显贵,世代清流,竟然养了康王氏这么嚣张跋扈又不讲道理的女儿。

王舅母的前半生,真的被她害惨了。

刚嫁进王家的时候,王舅母就被康王氏这个小姑子处处掣肘,挑拨婆婆和她的关系,甚至在她头胎生了女儿之后,唆摆自己的哥哥养二房。

为了生个儿子,让她在王家立住脚跟,王舅母的母亲三步一叩首从枫霞山上亲自给她求了一个送子观音,这里面蕴含的何止是求儿子一个愿望那么简单?还是一个母亲对女儿出嫁后依然能够平安顺遂的期盼。

可没想到竟然被康王氏看上了,出嫁那天不拿着观音走就不上花轿,王舅母气的没办法,又要忍着她,只能“恭顺”的把观音亲自送到她的手上。

这件事,彻底激化了她们二人的矛盾。

康王氏嫁人后并不消停,还顺带把在闺阁时的狂悖,带到了康家。从此以后,她就是康家王家两边祸害,得罪的人,杀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可王老夫人还是坚持袒护她到底。

王舅母曾经劝过自己的婆母:“一个烂果子不摘,就要烂全筐啊!”

王老夫人哪有那么容易听劝,还处处偏袒:“你妹妹不是果子,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骨肉血亲!”

王舅母听到这话,也别无他法,可事实证明,王舅母说的一点也不错,她真的是一颗烂果子,走到哪,烂到哪。

不幸的婚姻

当初王家两个女儿到嫁龄的时候,有两家来提亲,一个是盛家,另一个就是康家。

盛家当时还是小门小户,盛纮也不过刚刚中举,虽说未来仕途有望,可终究不是放在眼前握在手里的,所以不确定因素有很多。

但盛家文官清流,盛纮的父亲还是探花郎,所以盛家前来提亲,王老太太就把自己的小女儿王若弗许给了他们家。

大女儿王若与则许给了和王家门当户对的康家。

一个是低嫁,一个门当户对,王若弗心里也忿忿不平过,可后来她才知道,要不是母亲当时的偏心,可能嫁到康家这个虎狼窝的就是她了。

对于康家,王老太太是结结实实看走眼了一回,以为康家家世显赫,想必家风并不会差,可没想到康家的那个独子,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康姨母嫁过去后,以为会和康姨父琴瑟和鸣,可他远远低估了这个男人,更低估了他的私生活。

康姨父有多好色,从他生的一堆孩子就可以看出来,原著有一段专门描写康家孩子多的一段话,出自王若弗之口:

“我那大姐夫也太不争气了,如今姐姐跟前的庶子庶女加起来竟有十几个之多,不知道什么乱七八糟的女人东生一个西生一个,挤得满屋子都是!一个个都要姐姐照拂,娶妻的要聘礼,嫁人的要嫁妆。”

本来康姨母就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物,嫁了人之后却要看人脸色,给自己丈夫处理烂摊子,她怎么肯呢?

后来康姨父败光了家产,就动了康姨母的嫁妆,从此以后,康姨母在家更趾高气扬起来。

但康家的小妾们可不是吃素的,她越猖狂,下面的人就越恨她。有权势的小妾还好,没权势的就被康姨妈“捏”在手里,过着身不由己的生活。

所以,盼着她遭报应的人,她害死的人,数不胜数。

结交小秦氏,遇人不淑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好人不愿和康姨妈来往,她的身边就只剩下越来越多的恶人。所以后来,她能和小秦氏蛇鼠一窝,其实是必然。

可小秦氏是什么人,是整部剧“王者段位”,康姨母这个只知道横冲直撞使狠手段的人, 只有被她利用的份。

所以在小秦氏的挑唆下,康姨母不知道替她做了多少恶事,简直是被她卖了还替她数钱。

后来,康姨母唆使王若弗给祖母下毒,被明兰查了出来,在长柏回来后由他做主,把康姨母这个毒妇人送内狱。

可没想到在等待内狱下诏书的期间,墨兰使坏放走了她,但康姨母出来后第一时间不是回家,而是去侯府找了小秦氏。

去了侯府,就必定会对明兰有所不利。

那天明兰生产,康姨母就趁着澄园慌乱去刺杀明兰,因为是在内院,大多是女使丫鬟,所以并没有防备。

事情发生得突然,一屋子的人都没能拦住康姨母,千钧一发之际,恰好赶上顾廷烨回来,一剑刺死了她,救了明兰。

这是康姨母在剧中的结局,原著里的结局是康姨母被顺利送去了慎刑司。

在里面,康姨母就褪去了官眷之身,被嬷嬷脱掉了一身的好衣服,成了彻彻底底的罪妇。

每天都要洗衣劈柴做脏活累活,有反抗就动辄打骂,最后被活活的折磨致死。

不管是剧版还是原著,康姨母的下场都很惨,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有好的出身,就算长大后嫁给了个不堪托付的人,也不是山穷水尽走到绝路了。

原本,她大可以靠着娘家的显赫和自己的嫁妆安稳度日,再不济就让康姨父写一份和离书干干净净地走人。

可她偏偏极端得很,选了一条最不该选的路,把自己的路走得越来越窄,最后生生活成了个悲剧。

怨不了别人,只能怪她自己:想不通,看不透。

如果觉得《《知否》被母亲“过分宠爱”的康王氏:3个细节(注定了她的悲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