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置身襄阳谷城之五山镇:徜徉在仙境(仿佛在梦境)

2023-06-19 分类:养生资讯

五山镇位于襄阳市区西北约120公里、谷城县城西约35公里处。东南与谷城县石花镇相连,西南与谷城县紫金镇毗邻,西与十堰市房县接壤,北与十堰市丹江口交界,是“一脚踏三县,鸡鸣三县闻”的地方。

五山镇名称来历 沿革 辖境 交通 水文

五山镇,因境内有马鞍山、云雾山、邱家山、百日山、李家山等五座山峰而得名五山。

1939年,始建五山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称五山区;1958年9月成立五山人民公社;1961年4月改社为区;1987年撤区并乡,分设五山乡(1994年撤五山乡设五山镇)和谢湾镇;2001年4月,五山镇、谢湾镇合并为新建制五山镇。

五山镇辖闻家畈、昝家铺、金家店、杨家老湾、下七坪、堰河、田家河、西湾、黄山垭、秦家畈、邓家坪、四棵树、熊家岗、何家湾、九里岗、黄峪铺、小星店、东湾、夏家寨、黄龙沟等20个村和闻畈街、谢湾两个社区。

五山镇交通发达。襄渝铁路横贯东西,汉十复线穿境而过,并与汉十高速、316国道相连通。全镇实现村村组组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班车。五山镇是全省村村通水泥路示范乡镇。

五山镇境内主要河流有班河、盐池河,向东南流经北河入汉水。有赵子沟、黄龙潭两座小(1)型水库,堰塘864口、拦水坝146处等。

诗境——堰河

堰河村位于五山集镇西约2公里处,依山畔溪、古韵悠然,充满诗意。

堰河村的天,纤云不染,浅蓝色的天幕,像一幅洁净的丝绒。

堰河村的山,山岚叠嶂,危峰兀立,奇峰罗列,怪石嶙峋,云雾缭绕。

堰河村的山路,蜿蜒崎岖,凸凹不平。很多路,是人走多了留下的路;有时就没有路,你得从草丛上、浅水中、山石上,走过去。

堰河村的水,远处的是飞流直下的瀑布,激荡着嶙峋的怪石。头顶上的是毛毛细雨,或水滴,是瀑布遇到了山石飞溅出来的。脚下的水,是山涧溪流,平坦处,缓缓地流着,溪底五颜六色的卵石,像人工平铺;陡峭处,像一个东跑西跳的调皮孩子,唱着、笑着往前奔走。

堰河村的村庄,一栋栋、一排排,巧妙的镶嵌在绿水青山中,那袅袅炊烟更是别有情韵。

整个堰河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就是一首美妙的诗。

堰河村虽然是远离闹市、偏远的山中小村,但她的名气很大。她是“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是“湖北省旅游名村”“省级最佳宜居村庄”。

圣境——黄山垭

黄山垭村,位于五山镇西北部,一座高大的仿古门楼屹立在山垭口。

黄山垭是革命老区。

1946年9月,中原突围部队在鄂西北地区立足后,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扑。为了歼灭敌人,部队在五山镇马鞍山至黄山垭寨坡设伏;因为这里是敌人侵扰房县、保康、谷城的必经之路。10月初,敌人开始扫荡,当地农民机智地将其引入我军埋伏圈。此时,我军轻重武器同时发射,打得敌人惊慌失措。这一战,歼敌800余人,缴获武器弹药一批,解放军牺牲8人,伤10多人。当时战事紧迫,8名烈士就安葬在黄山垭村路口,堆起了八座坟堆,后称“八座坟”。

八座坟旁还葬有两名烈士。

一位是中共地下党员何敬业,他是在范家大尖被捕的,国民党反动派本想将他送到郧县受审。一路上,何敬业坚贞不屈,行至黄山垭时,反动派将其活埋。

另一位是王希林。1949年,谷城虽已解放,但当地仍有土匪占山为王,经常滋扰百姓。当时在谷城的解放军某部八十五团团长王希林率部到黄山垭剿匪。4月9日,王希林在黄山垭寨堡劝降土匪时,被敌枪击中牺牲。

1993年,五山镇人民政府修建了黄山垭革命烈士陵园;1995年,黄山垭村修建了一座混凝土桥,为纪念在此牺牲的八十五团团长王希林烈士,将其命名为希林桥。

【黄山垭老街】

黄山垭老街,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经是谷城和房县的物资集散地之一。这里店铺林立,仅旅馆就有8家,还有专用的马棚(相当于今天的停车场)。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声,此起彼伏;大宗客户在这里贩运木炭、布匹、盐巴等物品。

黄山垭所属的邱家山和红石岩,瀑布飞泻、瀑声轰鸣;山泉喷发,溪水明净,是休闲的绝佳去处。

逸境——班河

班河是鄂西北最具有原始气息的峡谷,发源于房县栗子坪,流经房县、丹江口和谷城,全长200余里,汇入潭口水库。班河分为上中下三段,上中游以丹谷房三县界碑为界,中下游以金雕峡为界。

班河谷城段,位于五山镇邓坪村,长约10余公里,这里人迹罕至,保持着原生态,以山青、水秀、石奇、洞美、峡深、树茂、林幽而著称。这里空气质量常年为优,空气负氧粒子丰富,是避暑胜地、天然氧吧。

不少人到这里消夏避暑、游泳、露营、探险等。

仙境——百日山

百日山位于五山镇堰河村和邓坪村交界处,海拔760米,是五山镇五座大山之一。

五山镇现存宗教遗迹有天池寺、鸡鸣寺、黄山垭教堂、百日山祖师殿、千佛洞、万佛洞等,涵盖了道教、佛教和天主教。

相传,“祖师爷”(真武大帝)曾经在百日山修炼。百日山顶有小金顶,供奉着真武大帝塑像。自明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百日山小金顶香火兴旺,被誉为“小武当”。

百日山因传说祖师爷在此修炼百日而得名;也有说因“一日许愿百日还愿”而得名。

小金顶仿武当山金顶建,有真武大帝塑像,还有父母殿、财神殿、龙头香、转运洞、祖师殿寨等。

幽境——夹板洞

五山镇甲板洞峡谷,纯天然、原生态,没有经过半点改造。

甲板洞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瀑布,有的水花四溅,有的汹涌澎拜;谷底的瀑布像白色绢绸落在潭水里,潭水清澈见底。甲板洞深处,四面是陡峭险岩,阴森滋润,布满青苔,各种奇峰异石林立。

传说,甲板洞是由甲板龟在此修道成仙而得名;天坑是天蛇的成仙之地。甲板龟先予天蛇修道一万年。

天蛇是《白蛇传》故事里小青采灵芝草时,在这里留下的私生女。天蛇本是多情的种子,既佩服甲板龟修道的执着,又怜悯他的孤独,更爱上它的温和善良,便向甲板龟求爱。甲板龟不为情色所动,劝说天蛇一道修行。天蛇便用口衔石,在山顶凿出一眼井,将泉水供给百姓饮用浇灌,使这里山清水秀。

静境——老屋

【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位于五山镇杨家老湾村,建于清朝光绪八年(1882),四合院建筑,保存完好。

杨家老湾村,因清朝中叶杨氏开山始祖从外省迁于此,后形成村落而得名。

杨家老湾村杨家,是谷城的名门望族,杨氏一门三教授传为佳话。图书馆学奠基人杨昭恕教授、教育家杨昭哲教授,是国民政府公派日本和美国的学者,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杨正典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是当代著名哲学家。

谷城县图书馆前身是杨太夫人纪念图书馆,是杨氏后人捐赠。杨氏宗祠在民国初年由杨氏宗亲研究决定,移交当地作为学堂,谷城八中曾建校于此。

新中国成立以来,杨家老湾村先后出了100多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40多人,被誉为鄂西北教师第一村。

改革开放以来,村里走出三名研究生,60多名大学生;涌现出了省级劳模陈长贵、荆楚楷模杜权成、省级优秀计生专干翟国华、省级制茶能手谢忠义、市级非遗传人娄明忠等为代表的优秀村民代表;走出了两位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三位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两位市作家协会会员。

杨家老湾村还有雷打石、农具博物馆、乾隆井、千年柳、五百年皂荚树、杨太夫人墓等十多处景点。雷打石是一块火山石,长50多米,半截悬空,是岩浆喷发瞬间凝固,十分珍稀。

【陶家老屋 饶家老屋】

五山镇还有保存较好的陶家老屋、饶家老屋等,它们见证了五山的百年风云。

佳境——茶乡

五山镇是全国闻名的茶乡,种植有5.8万亩茶树。

五山山顶云雾缭绕,山间溪流淙淙,山土肥沃松软,很适宜茶树的生长,且茶树有良好的品质。

五山镇将何湾村、下七坪村、堰河村、田河村等村“串联”,形成茶旅观光带。五万亩茶园是看不完的绿色宽银幕。

五山镇,不只是景美。她的美是时时美、处处美。

杜权成书画收藏馆、“三和居”奇石馆、农博馆、民俗收藏馆等,让人流连忘返。

五山民间流传的神仙鬼怪、宗教故事、美德故事、红色故事、幽默故事、地名传说、历史故事、人物故事、民歌(山歌)故事、寓言故事、生活段子等,让人百听不厌。五山民间故事列入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山特色菜碳锅腊蹄子、五花肉焖山笋、土鸡香菇干锅等及传统八大碗、新八大碗、茶乡八大创意农家菜等,让人垂涎欲滴。五山镇云雾山黄酒制作技艺,列入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五山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云雾山锣鼓、田河打火炮、小星店叫驴等,让人惊艳惊叹。其中云雾山锣鼓列入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山镇乡土文化积淀厚重。相传神农尝百草,在云雾山以茶解毒;楚庄王争霸中原,在马鞍山留下足印;玉皇大帝巡游百日,亲制玉皇剑茶流香至今。

还有,说不完,还是你自己来体验。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襄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五山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杜权成老师的指导,在此致谢!)

(文中图片来自网友或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杨立武)

如果觉得《置身襄阳谷城之五山镇:徜徉在仙境(仿佛在梦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