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世界现代顶级陶瓷品牌 为何不见中国身影(一文梳理“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

2023-06-22 分类:养生资讯

「来源: |易启游Xinjiang ID:xj13109918673」

读新疆·看世界↑↑↑点击查看:新疆历史、美食、民俗、旅游、兵团、新疆护照、签证指南…

▲淄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荣青

解读陶瓷中的东方美

不做一颗“遗珠”

看见·淄博

“中夜仰观天汉,三更满目星霰”

——宋代描述博山产“雨点釉”的诗句

最初,看到瓷都淄博不被认可的言论,感到惋惜也心存疑虑,毕竟,这里有着8000年的制瓷历史,不仅曾制作出享誉世界的“雨点釉”和“茶叶末釉”,更代表着当代国瓷的最高品质。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陶瓷工匠已经从技术上完成了由陶向瓷的历史性飞跃,淄川区寨里窑成为中国北方唯一的青瓷产地。宋金时期窑厂数量增多、新品迭出,经战乱后,明代又有了新发展,逐步发展为我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

当有人评论“只知景德镇,不识瓷都淄博”时,其实他并不知道,景德镇晚于博山几百年后琢磨出来的“茶叶末釉”,也只是在尽力重现淄博烧制的荣光罢了。

事实上,“茶叶末釉”和“雨点釉”都是是博山窑在宋代时创烧的,后来失传。清朝时景德镇琢磨出了茶叶末釉的烧制方法,仿烧的十分成功,但世人有必要知道,这种瓷器的原产地在淄博博山。

▲淄博首创的“茶叶末釉”,技法曾一度失传

淄博瓷器历史上另一件值得骄傲的名品——“雨点釉”,始于宋代。宋人有“斗茶”之风,用雨点釉瓷盏倒入清水时星点晶莹夺目,斟上茶水时则金光闪闪,茶水的浓淡好坏一览无余。由于烧制的难度极大,稀少罕见,宋代达官贵人得此一件,视为珍宝。

“雨点釉”陶当时盛行于世,并流传东瀛,为日本人所珍爱,称之为“天目釉”。这种瓷的茶具,是日本茶道中无与伦比的上品。

“尺瓶寸盂视为无上之品,茗瓯酒盏叹为不世之珍”

山东淄博是古齐国的都城,

是驰名世界的瓷都之一。

淄博陶瓷业在宋代达到鼎盛,

成为北方最大的制瓷中心。

当时在现淄川区西南沿博山城

至八陡一带有近百里窑场。

在这种繁荣的背景下,

一种名贵的釉色——

“雨点釉”在博山问世了。

雨点釉原名油滴釉,古称“滴珠”,

因漆黑的釉面上布满

具有银色金属光泽的放射状圆形结晶,

形似雨点坠入水中时迸出的水圈花纹而得名,

黑色釉面上银光闪烁,

大者如豆,小者如米,风格独特,

曾有“尺瓶寸盂视为无上之品,茗瓯酒盏叹为不世之珍”之说。

雨点釉陶映日视之,晶莹夺目;

以茶水入器,器内金光熠熠;

如注入清水或白酒,则银星闪耀。

细观雨点釉作品,

给人以“漆夜无云满天星”的美妙意境。

雨点釉陶宋代盛行于世,

由于烧制的难度极大,十分稀少,

达官贵人得此一件,视为珍宝,

是文人雅客斗茶的重器。

雨点釉陶在宋代流传至东瀛,

被称为“天目釉”。

雨点釉茶具是日本茶道中无与伦比的上品。

当今日本收藏有四只来自中国宋代的天目碗,

在日本茶道的传承里,被奉若神明。

其后,

全国兴起青花白釉瓷,加上战乱,

雨点釉制作技艺至宋末元初时失传。

直至本世纪20年代,

著名博山陶瓷艺人

侯相会经多年反复探索实验,

直到1936年才取得成功,

博山“雨点釉陶”自此获得重生。

博山雨点釉制作技艺现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个雨点釉碗,

像独一无二的星空世界,

包容了一切浩瀚苍穹的微粒。

1980年,淄博陶瓷在日本大阪展出时,日本陶瓷专家称赞道:“从雨点瓷到现代陶瓷艺术,淄博可以说是巧匠辈出,佳作如林。”

▲“雨点釉”可以说是淄博陶瓷史上最值得骄傲的名品

淄博陶瓷不仅有着辉煌的过去,更有着熠熠生辉的现在。

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上的元首用瓷是淄博产的华青瓷,这套名为“千峰翠色”的产品不仅展现了中国陶瓷背后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流传千年的精湛的制瓷水准。

▲“千峰翠色”华青瓷惊艳亮相青岛上合峰会

2018年,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先后两次拿起了华青瓷和华玉瓷的陶瓷杯,细细欣赏,称赞“这瓷,很好!”。陪同王毅一同参观的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也赞不绝口,“华光陶瓷很好,很精美”。

淄博陶瓷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美,也让我们重新审视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并进而推动我们思考,如何让中国的陶瓷文化实现复兴,回归世界舞台的中央。

通往“上流”之路

借鉴·景德镇

“据说一件瓷器进火窑前,要经过70个工匠之手。”

——法国传教士殷弘绪

1698年,法国人昂特雷柯莱(中文名殷弘绪)漂洋过海来到景德镇。

在这个偏远而难觅的小镇上,殷弘绪一住就是二十年。表面上,他是一位精通中文的法国传教士,为宣扬基督教义而来,还略通一些医术,可以走入寻常人家帮忙治病。

▲法国传教士昂特雷柯莱(中文名殷弘绪)

实际上,他还秘密背负着另一重使命:窃取景德镇的制瓷技术。

经过长达二十年“今天打听一点,明天观察证实一点”的蛰伏,殷弘绪于1712年提笔写下了第一封偷师中国陶瓷技艺的信寄往法国。在信件中,殷弘绪交代了中国瓷器是如何制成的,原料用多少比例混合,粘土如何揉、卷,用模具成型以及烧制的步骤。

摘录一段如下:

“当器物在轮车上初步成型,就会有第二位工人接手,对基底进行加工,稍后不久,器物又被转至第三名工匠,给它上模,让它具有固定的形状,第四名工匠把它尽可能地修薄,使它透光性更好……”

“据说一件瓷器进火窑前,要经过70个工匠之手。”

10年后,1722年,他又写下了更详细的第二封信,这封信包含着更加详细的内容:如何恢复制品表面的金饰,如何混合制作出镜面黑釉,如何强化瓷器的边缘让其更加坚固等等。

▲殷弘绪寄回法国的“偷师”信件

随后,法国方面将这两封信公之于众。

在此之后,欧洲各国的陶瓷制作工厂迅速膨胀,很多当时的品牌传承至今,享誉国际。

人们述说陶瓷历史时,总会提到景德镇,提到它某朝某代出口了多少瓷器,提到这个偏远的小镇如何因盛产高岭土搅动整个世界,甚至影响了欧洲的审美。今天部分外国人讥讽中国为“山寨大国”,他们或许忘了,他们的陶瓷技术也是偷师山寨来的。

遗憾的是,景德镇的名气和辉煌似乎只活在历史和过去中。

景德镇市民营陶瓷生产企业、个体私营作坊以及租赁承包实体数量曾一度超过了3000家,但2007年其产值(42亿元)仅占当年全市工作总产值(270亿元)的15.5%。民营陶瓷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的现象。

▲景德镇陶瓷家庭式、小作坊管理模式根深蒂固

据统计,景德镇出口的日用陶瓷平均单件换汇约为0.2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单件出口价格0.87美元的水平。即使是与我国台湾地区的瓷器销售价格相比,景瓷也只及台湾瓷器售价的20%-50%。

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家庭式、小作坊管理模式根深蒂固,重视短线效益,忽视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这一切的一切都制约着景德镇的发展。

因此,景德镇有作品拍出千万价位的大师级艺术家,但更多的,是产品附加值不高的日用瓷。

在景德镇最有名的三大品牌“景窑玉瓷”、“红叶陶瓷”、“昌南陶瓷”中,除了“景窑玉瓷”还未在淘宝开设网店,其他两个品牌的线上售价区间均在几百到几千,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洲的高档陶瓷品牌。法国GIEN陶瓷售价从千元到几十万不等,英国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一套咖啡具一般要四五千,丹麦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陶瓷取材于中国图案的blue fluted(唐草)系列也动辄上万。

事实上,景德镇陶瓷产业的这些缺点,也是整个中国陶瓷产业问题的一个缩影。

欧洲陶瓷业的产业化发展始于19世纪末,美国完成产业化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陶瓷产业化的步伐起步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一步晚,步步晚,当年在景德镇蛰伏二十年偷师的殷弘绪,恐怕很难想象,仅仅300年后,世界顶级陶瓷品牌中,已经难觅中国制造的身影。

▲英国韦奇·伍德(Wedgwood)陶瓷工厂的工人

好在,我们还有淄博。

景德镇的缺点,淄博并非没有,曾经,淄博也走过了一条盲目拼产能、贴牌代加工的低谷期,但这一切,在淄博人有意识的推动下,已经有了脱胎变骨的改变。

首先,是品牌意识的觉醒。

2008年8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批准"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作为地域品牌使用,这对淄博陶瓷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9年,“淄博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利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审查。

为了成功打造“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这一地域品牌,山东省陶瓷公司和淄博市陶瓷企业做了大量工作,起草完成了淄博陶瓷《高石英质瓷器》、《合成骨质瓷器》、《镁质强化瓷器》、《炻器》、《雕塑陶瓷》五项山东省地方标准。

从此,维护和管理这一地域品牌,有了一系列的技术法规、法律依据和保障措施。而打造好“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这一地域品牌,对于全市陶瓷产业升级换代、弘扬陶瓷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宣传力度的加大。

2010年7月,“世界品牌之都”美国世界市场中心,华光陶瓷首次以自主品牌的名义参与世界最高水平陶瓷的展览。

2011年,淄博市陶瓷协会首次在英国萨里郡举办了“中国淄博陶瓷文化展”,受到英国民众热烈欢迎。

2015年举办了“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国际巡展——意大利米兰站展览活动和法国巴黎卢浮宫站展览。

品牌知名度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才能让淄博陶瓷真正在世界舞台上长久占有一席之地。

最重要的,是行业转型升级。

2016年,淄博开启了刮骨疗伤式的“精准转调“,一方面大刀阔斧的砍掉过剩产能,将全市建陶产能降低至2亿,另一方面提高精细化生产和文化赋值,培育十个知名品牌,促进建陶行业高端化、品牌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

曾经的陶瓷生产名城,无不因环境污染饱受诟病,BBC的纪录片就曾这样描述景德镇九十年代的场景,“仅仅我的视野中,就有五六十根烟囱向城市上空喷吐浓厚的黑烟。”

而淄博以坚决的意志和超强的行动力推进的“精准调转”,不仅大大改善了环境,更将整个城市的宜居度和城市形象拉上了新的台阶。

从陶瓷到城市形象

蝶变·中国

“十六世纪以前的欧洲,对瓷器的成分一无所知。”

——BBC纪录片《中国陶瓷》

十六世纪的欧洲,得了一种名为“陶瓷热”的病。

面对这种来自东方神秘古国的精美器具,国王们为之竞价,贵族们为之折腰,中产则为之倾家荡产。

16-17世纪开始的瓷器进口,最初只是宫廷王室所用。

17到18世纪,英国的贵族和富商对中国瓷器的需求日益膨胀。

18世纪中叶,这种需求达到顶峰,估计共有超过200万件瓷器运抵伦敦,那时候大不列颠岛的总人口也不过600万。

很多人为了购置瓷器四处借钱,甚至破产。《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曾生动的描写了欧洲人的这种狂热心态,“你得把瓷器放在餐桌上、书桌上、放在橱柜里,一直摞到天花板顶上。”

▲清康熙·青花瓷盘,大英博物馆馆藏

英国人也直言不讳的表示,“瓷器表面的青花图案,重新塑造了我们的审美观念,让我们对美的事物有了新的定义。”

相较于英国人对青花瓷的追捧,日本人则更偏爱汝窑青瓷那一抹恰到好处的形状和色泽,不加以任何花纹和图案,只用单色釉表达恒久而无限的美。

▲世上仅存的无开片纹路的汝窑青瓷水仙盆,目前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时至今日,日本的川濑流仍然数十年如一日的持续研究着,试图复原汝窑青瓷,当然并未成功。日本也有专门研究汝窑青瓷的艺术家,解读说汝窑青瓷“那雨过天晴一刹那的天青色,正是徽宗皇帝(宋徽宗)对和平的期盼”,因为北宋血腥战乱不断,正像雨时来时去。

▲日本的川濑流仿烧的汝窑青瓷

世界瓷器拍卖场上,拍价最高的永远是中国的陶瓷:2010年,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拍出了5.54亿人民币的高价,2年后,明初期青花九龙纹大缸拍出了8.98亿人民币,至今,它仍是世界最贵陶瓷记录的保持者。

▲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2012年,明初期青花九龙纹大缸拍出了8.98亿人民币

另一方面,世界现代顶级陶瓷品牌中,完全不见中国陶瓷的身影。

丹麦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芬兰阿拉比阿(ARABIA)陶瓷公司、法国爱马仕(HERMES)、法国GIEN陶瓷、匈牙利赫仑(HEREND)陶瓷、英国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英国韦奇伍德(WEDGWOOD) 陶瓷公司、英国皇家瓦塞思(ROYAL WORCESTER)日用陶瓷、德国梅森(MEISSEN)陶瓷、日本鸣海(NARUMI)陶瓷……无论是哪个机构作出的高档陶瓷排行榜,基本上都是这些品牌,只是位次略有不同。

▲世界顶级陶瓷:德国梅森(MEISSEN)陶瓷、丹麦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英国韦奇伍德(Wedgwood) 、法国GIEN陶瓷、法国爱马仕(HERMES)、日本鸣海(NARUMI)陶瓷

一方面,是在拍卖场上风头无两、拍出近9亿人民币天价的古代陶瓷,另一方面,是在高档瓷器排行榜上不配拥有姓名,沦为二流产品和代加工厂的当代陶瓷。

这是让人骄傲又痛心的矛盾。

陶瓷产业的复兴,已经箭在弦上。

而淄博,正是这条道路上的先行者,从“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到“齐品淄博”,淄博始终在持续推进品牌打造;借“精准调转”主动割离粗放发展和规模优势,迫使陶瓷行业向高端方向发展,凭借的不仅是执政者的高瞻远瞩,还有壮士断腕的魄力;早在2008年,淄博就对全市676家污染治理重点企业进行了逐一排查,重点解决粉尘、烟尘、扬尘以及含酚废水和化工异味污染等几大突出问题,其中特别“关照”陶瓷产业,要求所有陶瓷企业必须进行煤气发生炉两段式和大布袋除尘改造。

▲硅元鱼子蓝瓷器

陶瓷代表中国璀璨的文化,是让国人骄傲的代表,也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动人。陶瓷烧制背后的大国匠心,更是个人事业进步与中国国力提升的“利刃”。

我们说,中国陶瓷需要复兴,需要回归世界舞台的中央,那里本来就是它应在的位置。但需要回归的又不只是陶瓷,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丝绸、琉璃,到今人普遍使用的手机、电脑,所有的中国制造,都应该打造世界一流品质。

不可否认,淄博陶瓷曾走过一段低调沉寂的历史,放眼国内,前有景德镇,后有佛山,放眼欧、美、日,在国际大牌中,仍未见“淄博陶瓷”的身影。惋惜、痛惜之后,当为奋起。

如果觉得《世界现代顶级陶瓷品牌 为何不见中国身影(一文梳理“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