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那些被载入药典的五谷杂粮(原来都是低调的健康保卫者)

2023-06-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在中国人的食谱中,不少食物都是食药两用的食材。他们既是可口的食物,一旦被合理地炮制,又可以成为治病救人的良药。

而在这些食药两用的食材中,就不乏谷物类品种的身影。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个机会来了解几种被载入药典的五谷杂粮。

1、粳米

这就是我们日常吃的大米无疑了,没想到吧。看似普通、每天都吃的大米,其实早早就被列入了医学典籍《本草求真》中,并被评为:性甘平、人非此物不能养。

什么意思呢?就是人不吃大米饭,都要活不下去了。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了。同时大米也被认为可以滋养身体的五脏六腑,补中益气,健脾胃的功效。

或许有人会表示质疑,是不是真的有这么神?

其实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很多人之所以对此表示质疑,仅仅是因为对大米实在是“太熟悉了”,熟悉到某一天突发现大米原来还是隐藏的“小超人”,默默帮助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并调理着身体。

当然,有一个必须要注意和承认的事实是,古籍中所提到的大米,极有可能跟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有些许的差别。

毕竟在以前,人们不像现在一样已经进入饮食结构精细化的时代,所吃的大米都是经过精细加工的,去掉了谷壳,去掉了麸皮,甚至去掉了大米的胚芽,只为了让大米在口感上更胜一筹。

而古时候的大米是很糙的,甚至是带着未完全脱去的麸皮的,大米的很多对人体有效的营养成分就藏在麸皮和胚芽中。

这或许也是现代饮食的隐痛之一吧。

2、糯米

即粘稻米,相信糯米会是很多人在过年和过节时的回忆。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用糯米作为主要材料的食品登场。类似于糯米排骨、糯米糍粑、糯米鸡等等……

可以说糯米是一款老少皆宜的谷物类食物了。小时候还会因为糯米太好吃而被父母叮嘱,千万不能吃太多,不然容易消化不良。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糯米的美味正是因为它的软糯,而过多食用容易增加肠胃负担也正是因为它的软糯。

当稠软的糯米进入到肠胃中以后,消化系统很难快速将大量的糯米分解消化,往往造成食用过多之后打嗝、胃火。

而糯米营养丰富已经无须多言,因为它的淀粉结构主要为支链淀粉,所以糯米在熟了以后有软有粘。

中医认为糯米性味温甘。因此能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等,控制好食用量的情况下,特别适宜老年人或脾胃病者食疗。

3、荞麦

又称乌麦、甜麦等等。其实很多人对于荞麦接触是非常少的,尤其是南方人。曾经有营养机构分析,荞麦含蛋白质9.3%,比大米和面粉都高,也就是说,荞麦在蛋白质含量这块有它自己独特的优势。

并且它还含有人体必需的赖氨酸。现代医学已经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荞麦可以降低身体脂肪、软化血管、增加血管弹性等作用。

因此,如果在我们日常的饮食中多吃些荞麦面或者多喝点荞麦茶,可以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这类顽固的“老年人四件套”疾病。

其实就我个人来说,荞麦最让我受益的反倒不是荞麦,而且用荞麦壳做内芯做的枕头,除了纯天然无公害,荞麦壳本身自带香气更是让我睡得更香甜。

其实,不难发现,谷物类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种群,看似普通平凡,却个个在平凡间各有妙用。

难怪现在越来越多对于健康营养有正确认识的营养人士开始提倡“多吃谷物”。

谷物类饮食确实能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日常所需的基础能量,还能在饮食之间默默的调理食用者的身体,可以说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了。

突然想到了早两年特别火的一句话: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换做这里就是:别拿谷物不当药膳。

如果觉得《那些被载入药典的五谷杂粮(原来都是低调的健康保卫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