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康熙下江南到西溪 竹窗留御诗一首“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2023-06-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康熙下江南,竹窗留御诗:“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深。俗藉渔为业,园饶笋作林。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写这首诗的人正是清朝康熙皇帝。

传说康熙下江南时有一天来到西溪,他面带微笑,拉着宠臣高士奇迈进桑园用力地在桑田踩了几脚:“高爱卿你看,多么肥沃的土地,真是大好江南米粮仓!”君臣边走边聊,绕过桑园,来到民居。只见一幢幢竹屋沿溪而建,屋前檐下挂满了各式整条的串串鱼干。康熙好奇地上前伸手摸了摸长约三尺的最大一条,回头问高土奇:“这是什么鱼?好吃吗?晚膳朕要品尝一下。”高土奇连忙答道:“这是西溪有名的鲤鱼。当地传说只要吃过西溪鲤鱼的秀才,考不上状元也能考上探花。吃了鲤鱼考状元,后来被人们传成‘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就出在这里。”

康熙哈哈大笑,“有道理,有道理啊!读书人,只有深入民间百姓的生活之中,才能了解百姓需要什么,国家如何治理。西溪之地之为有学之士所推崇,其中的意义是那些终日锦衣玉食者根本无法明白的。”康熙又指着竹屋的窗户高声叫道:“高爱卿快来看,这竹屋的窗户很有意思!高士奇赶紧走到皇上身边,只见窗上以细竹编成一个个笔法工整的“福”“禄”“寿”字,旁边的圆形大窗上是用细竹编成的一个大双“喜”字。两人又透过竹窗朝屋内望,只见屋内全部家什都是用竹编成。

竹椅、竹几、竹床、竹茶具、竹碗、竹杯、竹筐、竹箩等数不胜数。最有趣的是正屋中间挂着一幅竹雕“寿星图”。寿星髙高的额头闪着亮光,一根老竹根拐杖靠在左肩,上面还挂了个竹子做的酒葫芦。特别是寿星的胡子是用完整的竹根做得,栩栩如生。康熙赞不绝口地说:“妙!真妙。”又见,竹画两旁挂着两条直幅,左边刻的是“经隆冬而不凋”,右边刻的是“蒙霜雪而不变”。刻工浑厚有力,笔法工整洁净。

康熙看到此处,脱口而出:“一个寻常百姓家尚有如此情怀,江南人家真是人才济济。只要满汉一心,君臣百姓一心,同仇敌忾,定能早日收回台湾,打败沙俄的侵略!统一我大清国的疆土,使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为君之道啊。”高士奇闻言,顿时跪倒在地,连声说道:“皇上英明!皇上英明!皇上明察秋毫,深谋远虑,一心为国为民,真是百姓之福,国家之幸。

当天夜里,康熙帝心潮澎湃,又一次大声呼道:“笔墨伺候!”随即,只见狼毫御笔龙飞凤舞,流传千古的《西溪山庄》一气呵成。“花源路几重,柴桑皆沃土。烟翠竹窗幽,雪香梅苔古。”诗成之后,康熙帝还是觉得浑身有未使完的劲,总感觉到缺了什么。“对了!是竹窗,好一个竹窗!”康熙大帝重新拿起御笔,写下苍劲有力的“竹窗”二字。翌日,将御笔题写的“竹窗”二字,赐予宠臣高士奇。

高士奇跪地,举起双手接过“竹窗”二字,心花怒放,忙差人聘请西溪最有名望的能工巧匠,精选优竹为材料,精心将御笔“竹窗”做成匾额,高高悬挂在“西溪山庄”的正堂中央,供世人瞻仰。后来高士奇将康熙皇帝歇息过的亭命名为驻骅亭,将其到过的池命名为御临池,将其诗铭刻在石碑上,并作《西溪山庄碑记》刻石立于庄前。

这是康熙下江南,路过西溪的一个小故事,康熙帝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辟出康乾盛世的大局,是一位英明智慧的君主、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的心里装的都是民间的疾苦和百姓的冷暖,我认为在历史的长河中,康熙是我们后人最值得敬佩的皇帝之一。

如果觉得《康熙下江南到西溪 竹窗留御诗一首“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