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王海容:毛泽东表侄女 因官职太高终身未嫁(同一天与毛泽东去世)

2023-06-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9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王海容去世的前一晚,也就是2017年9月8日,她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我要看文件去了。”晚上九点多,她自己命不久矣,将侄子等亲属叫到身边。9月9日,王海容永远离开了人世。很巧的是,毛泽东也是在同一天去世。毛泽东的外孙女孔冬梅觉得,这是一种天意

图|毛泽东与王海容握手

一、毛泽东口中的烈士遗孤

王海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叫做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按辈分说,王海容便是毛泽东的表侄女。

王季范有着侠义心肠,支持毛泽东革命。1927年年,毛泽东要离开家乡,便与表哥匆匆分离。分开的时候,毛泽东告诉表哥自己只是要出远门,并没有多说。没想到的是,这一分别就是整整20多年。

湖南解放后,王季范知道了毛泽东革命胜利的消息,还曾三次向毛泽东致电,对他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表示由衷的庆贺,还提出了自己的“三大治国之策”,致函提醒毛主席要未雨绸缪,防止腐败滋生。

1950年秋天,应毛泽东的邀请,王季范来到北京,成为政务院参事。刚来到北京,毛泽东特意让他住在当时最著名的北京饭店,亲自登门造访,王季范大为感动。

1952年春天,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丰泽园宴请湖南亲人,毛泽东将毛岸青、李讷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喊出来,指着王季范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表兄。没有他,也就没有我毛泽东!”

图|毛泽东与王季范

其实,毛泽东对王季范的情感,除了表兄对自己的照顾外,还是因为心存愧疚。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路军在长沙成立办事处,其中的主事者便是在湖南师范担任过老师的徐特立先生。王季范与徐特立再次相遇,自然是喜不自胜,为了抗日救国大业,王季范提出要让自己的儿子王德恒前往革命圣地延安。

没多久,王德恒来延安的愿望终于实现,而他的女儿王海容此时还在襁褓之中。来到延安后,王德恒来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另一位表叔毛泽民的介绍下,王德恒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4年,王德恒跟着部队来到阔别多年的湖南,在参加桃源地区开辟工作中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抓捕,被敌人残忍地杀害牺牲了,年仅30多岁。

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内心非常悲痛。但事关机密,毛泽东并未及时将消息告诉王季范。一直到王德恒牺牲5年后,也就是1950年王季范来京之际,毛泽东才将一切告知表兄。

图|毛泽东与王季范等人在中南海

王季范从毛泽东口中得到噩耗,不禁肝肠寸断、老泪纵横。虽然当初将儿子送到延安,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现在一朝永别,怎能不伤心。

毛泽东劝慰道:“你要节哀,好好保重,也要照顾他们的一对儿女,他们都是烈士遗孤。若有什么难处,可以直接来找我,不必客气。”

毛泽东口中所说的烈士遗骨便是王海容、王起华姐弟。

二、小小年纪便有忧患意识,真是了不得呢!

王海容的母亲叫肖凤林,也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女性。对于母亲,王海容很孝顺。后来的时间里的,她一直和母亲在一起生活。

王季范很喜欢王海容这个孙女,由于壮年失子,他便将对儿子的遗憾化成对孙儿的眷念,对孙女寄予厚望。王海容这个名字,出自于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对于这个具有哲理性的名字,王海容非常喜欢,只要有人读错写错,必须要立即纠正。也就是从那时起,王季范对孙女的教育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还影响了她后来的人生轨迹。

图|王海容少女时期照片

王季范来到北京,一直是毛泽东家中的座上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在闲暇之余,经常会约见家乡父老以及文人名流到中南海丰泽园中小聚,王季范经常会出席作陪。兴之所至,毛泽东还会允许老友带着子女前来。

还在少女时代的王海容正是在爷爷的带领下,渐渐接触到了毛泽东。或许是对烈士王德恒的亏欠,毛泽东对王海容姐弟两个很疼爱。

由于王海容与二女儿李讷的年纪相仿,还经常陪着爷爷做客中南海,王海容便和李讷成为了朋友。两人的人生经历和家世背景不同,但性格爱好很是相投。

因为这两层关系,王海容渐渐可以自由出入中南海,甚至还有机会在中南海住上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毛泽东家庭中的一名“编外人员”。

有次毛泽东与王季范祖孙几人在中南海聊天,毛泽东闲聊中问:“海容,你中学即将毕业了吧?”王海容笑着点点头。

图|王毛主席与王海容等人合照

毛泽东又笑着问:“那你毕业后准备做什么?”

王海容想了想说:“主席公公,我还没想好呢!”

主席笑着说:“你可以报考大学嘛,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正好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呢!”

王海容说:“我的学业平平,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再说,国家正处于建设时期,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花费不少钱财呢。如果考不上,我就去当工人、农民!”

毛泽东见她小小年纪便这么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能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内心感到非常欣慰,便对一边的表哥说:“九哥啊,你不仅生了一个好儿子,还生了一个好孙女,你看看海容,小小年纪便有忧患意识,真是了不得呢!”

王季范忙说:“润之老弟,你可别夸她,海容身上的缺点不少,还需要你多多教育呢!”

毛泽东听完摆手说:“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可别说两家话。什么帮不帮,教育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嘛!”

图|毛泽东与李讷等人在一起,上方右三就是王海容

毛泽东一席话,让祖孙两人心里暖洋洋的。

三、毛泽东亲自为她起笔名

中学时期,王海容学习很勤奋,先后在北京师大附中、女五中就读。小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手里边总是捧着一本书。但王海容从中学毕业后,并没有考上什么知名大学。1957年的高考,王海容意外落榜了。

1958年,按照当初的计划,王海容来到了北京化工厂广场,开始了两年的徒工生涯。北京化工厂的这段经历,对她的影响很大。

《中国青年》杂志知道了她这段经历,还约她写了一篇数千字的文章。文章写好后,她还是有点不踏实,想听听毛主席的意见,便提笔给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写了一封信,连同这篇文章寄出去。

在这之后的两个月内,王海容一直没有收到音信,心中难免会忐忑。就在10月中旬,王海容突然接到通知:毛泽东说要见她。

图|毛泽东与王海容合照

10月17日,王海容按时来到毛泽东的住处。刚一进门,王海容便看到毛泽东手中拿着一摞厚厚的稿纸。细细一看,原来正是先前自己寄出去的稿纸。

毛泽东不仅一字一句地阅读了这篇稿子,还在上面进行了修改,稿纸的第一页,毛泽东为这篇文章起了一个标题,还为王海容起了一个笔名——徒工王波。

简单寒暄了几句,毛泽东便将自己改完的稿纸递给王海容,顺手抽起了香烟。王海容为主席点完火后,便细细翻开改完的稿子。她发现除了一些简单的修改之外,还有不少的段落是毛主席亲自重写的,王海容顿时感到这篇稿子顿时“活了”起来。

在毛泽东的鼓励下,王海容鼓起勇气再一次参加了高考。这一次,她成功踏进了大学的门槛,考入了北京师范学院。当时,像北大、清华这些知名学府,对考分把关还是很严格。话虽然这么说,但是通过关系进去的也大有人在。

王海容升学时,并没有靠着自己与毛泽东这一层关系走“后门”。而毛泽东本人主张不能依靠手中的权势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也可以看出毛泽东清廉的品格与作风。

毛泽东一家与王海容(左一)合照

1960年,王海容来到了北京师范学院。这个学校在北京,相比北京、清华这些重点大学要低一点。这所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很明确,这要为北京市的各所学校培养人民教师。

在学校中,王海容就读的专业是俄语系。按照学校的安排,她将来是要在学校当俄语老师,但王海容并没有按照学校的设计的轨迹走。

三、王海容一直单身的原因

来到北京师范学院的王海容并没有满足于当前的现状,别有一番抱负。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外,她还对哲学、文学、数学以及军事感兴趣,除了学习俄语,她还拼命地学习英语、法语、德语,这些都对她将来来到外交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她当时的同学回忆,王海容在学校学习非常用功。北京当地的同学,家境比较优越的,三天两头往家里跑,或者隔几天就在家里吃小灶。王海容的家境虽然不错,但她同在京郊的同学一样,常年在集体宿舍住着,极少回家。

大学时期的王海容,正是花一般的年纪,出落得亭亭玉立,气质清秀文静,很有气质。不论是走在图书馆,走进教室,还是在走在校园的林荫小道,异性都会投来倾慕的眼光。但喜欢归喜欢,但很少有人会真正追求她。

图|毛泽东与王海容(右一)

当时班里有位男同学喜欢写诗,同学都称他“白马王子”,但就是这样一位“白马王子”也不敢造次。面对王海容这样身家不凡的女孩,也只能是“侧目而视”。但由于男生的自尊心,他便接着胆子展开了追求。

他将写好的诗偷偷塞到王海容的笔记本中,希望能给她一个惊喜。晚自习的时候,王海容和往常一样在教室做功课。看到笔记本里的这首诗,顿时拍桌而起,大声斥责道:“这是谁写的这首诗,真是枉费心机!”

话音刚落,她便将这封情诗撕碎撒在地上。面对这种情形,教室里的同学纷纷惊讶,好奇写这首诗的人是谁。很快,大家看见这个“白马王子”此时满脸通红,嗖的一下拿起书包,飞一般的从教授离开,回宿舍躲了起来。

这件事传开后,此后再也没有人再对王海容表白,见到她只能是敬而远之,只能侧目而视了。从学校毕业后,大部分的同学都到了中小学当老师,王海容却青云直上,这让与她同龄的青年更不敢高攀,这也可能是造成王海容一直单身的原因之一。

四、毛泽东请章含之教王海容英语

1964年,王海容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毕业之后,她便来到外交部工作。当时中苏关系交恶,为了适应工作,王海容便来到北外进修学习英语。

图|毛泽东与王海容在东湖

为了让她学好英语,毛泽东特意让自己的秘书找到北外英国文学系的章含之,托他对自己的表侄女多多照顾。此后,章含之每个星期都会给王海容开小灶补习两次课。

结业前夕,王海容收到毛主席要接见她和另外几个同学的通知。学校领导将消息告知王海容和几位同学,大家几乎快高兴得跳起来了。

几位同学中,只有王海容当面见过主席,一直围着她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大家一路说着,红旗轿车已经开进了中南海丰泽园。早已等待着的秘书带着他们走进书房。

当时,毛泽东正在书房看报。见四位大学生来了,便将报纸扔到一边。大家看着毛主席向他们走过来,情不自禁的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

还没等她们喊完第二遍,毛泽东赶忙摆手说:“别喊了,别喊了,在我书房喊什么口号嘛!”

图|王海容晚年照片

接着,他便伸出双手引几位学生来到书房,与每位学生一一握手。毛泽东转身坐在沙发上,让王海容询问其他几位学生的年纪姓名,王海容认真做了回答。

毛泽东仔细听完说:“好啊,你们马上是毕业的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在学校这个小课堂是否及格,还要看你们将来在社会上的表现。我在50年代访问苏联期间,在会见俄罗斯的留学生时说过:这个世界终将是年轻人的,你们年轻人敢说敢想敢做,我历来是将希望寄托在新一代青年身上。”

说完,毛泽东抽了一口一口烟,又指着桌子上的香烟对女学生说:“你们也抽一支烟吧!”

王海容说:“主席,我们学校不允许吸烟。”

毛泽东认真地说:“学校不让,但我这里允许。”

有个女学生笑着说:“女学生很少有抽烟的,班里只有一个男同学偷偷抽烟。”

毛泽东接过话音说:“这个男同学就很有出息嘛,学校不让抽烟,他就敢!”

听到毛泽东的话,几个女生又傻了眼,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从小到大,她们接受的教育便是要听从学校的纪律。

王海容汇报说:“在学校里,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是勤奋、守纪律的。”

毛泽东打断话音说:“都是循规蹈矩的学生,我不信,上课怎么办,考试怎么办?”

图|左下角为王海容与胡锦涛等人

一位女同学壮着胆子说,班里有个同学就经常翘课,考试成绩也不好。

没想到毛泽东说:“我看这个男同学就很有出息,有这个勇气。老师讲课讲得不好,可以不听,也可以睡觉嘛。现在学校里学生考试多、作业多。小学到大学都是这样,快把学生压得抬不起头了。照这样下去,学生还怎么参加社会运动……

四位女同学仿佛受到了启发,便谈起了自己对学校的“意见”和“不满”了。

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毛泽东的情绪也被带动。他将手上的烟掐掉说:“你们现在的年轻人,不要有那么多的盲从主义,一定要独立思考,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都要经过你自己头脑的思考和分析,不能光听组织和别人说的……”

五、政治上的沉沉浮浮

1965年11月,王海容进修结束后来到外交部办公厅工作,从职务上看,因为她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级别很低的秘书而已。但是因为当时特殊的环境和自己特殊身份,她在外交部的分量越来越重。

从她的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到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她一连升了好几级。起初刚来到外交部办公厅,只是科级秘书。后来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王海容经常出入中南海,在毛主席身边活跃,即便没有特殊的职务,但权力等同于高级干部。

图|毛泽东与周恩来、王海容等人

1970年,周恩来总理直接提名,因为工作的需要让她担任了外交部礼宾司的相关负责人。半年之后,也就是1971年7月,王海容直接被任命为礼宾司副司长。同年深秋,王海容来到纽约联合国总部,是作为恢复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8名人员的唯一一名女性。

1972年,王海容提拔为外交部的部长助理。这年早春,当周恩来在首都机场紧紧握住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手,王海容就穿着黑色的呢子大衣站在总理身后,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又过了一年多点,王海容便成为外交部副部长,时年36岁。在此后的四年多时间里,王海容一直在这个岗位上。

以我们熟知的才子乔冠华来梳理,他从司局级官员升为外交部副部长,便经历了漫长的10年多时间,反观王海容的工作经历看,她无疑是中国外交界升迁速度最快的一名外交官,也是外交部成立这么长时间里卸任和现任的50多个副部长中的唯一一名女性。

1975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当时的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思,除了邓小平、唐闻生,王海容也在陪同会见的人中。

图|图左为王海容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望着赫然长眠的亲人领袖,王海容抚棺恸哭。

1978年底,她的工作关系从外交部转到中央组织部,等待组织为她重新分配工作。在这之后,中央决定让她来到中央党校学习进修,这一去便是整整三年时间。

1984年,对于王海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她终于结束了索居时光,重新来到了国务院参事室担任副主任的职位,享受副部级待遇。巧合的是,当初她的爷爷王季范刚来到北京的时候,也是担任政务院参事一职,真是历史的机缘。

王海容曾经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工作,受到总理作风的熏陶。来到新的岗位上,她也将自己的工作作风带来了。在工作上,各种事情她都要亲自发过问和动手,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开玩笑说:“海容就像一个行政部部长。”

王海容虽然一直未婚,但她的晚年并不孤单,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母亲肖凤林、弟弟肖起华、弟媳裴震坤、侄女王宇丹、侄儿王宇清在一起生活。

图|王海容参加外交工作

2017年9月9日,也是毛泽东去世的同一天,王海容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79岁,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如果觉得《王海容:毛泽东表侄女 因官职太高终身未嫁(同一天与毛泽东去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