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食品安全风波 股东减持(市值缩水150亿 三只松鼠怎么了)

2023-06-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4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来源:德林社

文|金卫

A股上市公司“三只松鼠”,最近卷入了一场食品安全的风波。

10月29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一份报告显示,在检测的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超过欧盟标准,且含量最高的品牌是盐津铺子、三只松鼠和董小姐三家。丙烯酰胺是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2A类致癌物,可能使人致癌,因此引发争议。

三只松鼠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我司原味脆薯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随着“薯片被检出致癌物”成为热搜,深圳市消委会于11月4日作出回应称,此类话题及内容说法有失妥当,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消委会发布的《薯片比较试验报告》中,显示有些品牌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超出欧盟规定的基准水平值,但欧盟规定的基准水平值是“绩效指标”,而非“安全限量指标”。因此“丙烯酰胺超标”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已背离比较试验报告本意。

尽管如此,社会质疑仍不断。此前,三只松鼠已出现过逾越食品安全红线的问题,而投诉平台上对食品质量的投诉不断。

三只松鼠,因首个突破百亿营收的零食企业而知名,被誉为“国民零食第一股”,2020年5月,三只松鼠市值最高时达到365亿,但风光背后,三只松鼠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仅多次逾越“食品安全红线”,且屡遭消费者投诉,这或与其代工贴牌、产品内控体系有关。

2020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72.31亿元,同比增长7.70%;实现归母净利润2.64亿元,同比下滑10.62%。这半年多来,三只松鼠的股价步入下降通道,半年跌幅达到30%。

11月4日,三只松鼠收跌2.45%,股价报收于53.4元,市值为214亿,较高峰期时缩水150亿。

食品安全风波、增收不增利、市值缩水,国民零售第一股怎么了?

国民零售第一股

中国人爱吃零食,吃出了一个万亿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已达1.1万亿元。在这万亿赛道中,诞生了三只松鼠、盐津铺子、良品铺子等多家上市企业。成立8年营收破百亿的三只松鼠,更被称为“国民零食第一股”。

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安徽芜湖,是中国第一家定位于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企业,主营业务覆盖坚果、肉脯、果干、膨化等全品类休闲零食。

三只松鼠的壮大,正赶上中国电商的红利期,其主要背靠淘宝获取巨大的流量。在成立的2011年,三只松鼠参加双11大促,成为“零食特产类”销售额冠军,创下天猫食品单店日销记录776万元。

乘着这波电商红利,三只松鼠开启霸屏模式,业绩、知名度节节攀升,并一路获得IDG等资本的加持。2014年至2016年,三只松鼠年营收分别为9.24亿、20.39亿、44.08亿,复合增长率达超100%,2016年双十一,三只松鼠全渠道销售额达到5.08亿元,连续五年全网零食行业夺冠,销售额位居天猫全品类第七名……

2017年,三只松鼠向A股发起了冲击,但直到2019年7月,三只松鼠才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上市是在2019年7月,三只松鼠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当天收盘价较发行价14.68元上涨44.01%,并一路涨到54.6元,总市值达到218亿,成为互联网休闲零食第一股。

也是在上市当年的12月,三只松鼠宣布公司全渠道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关口,成为中国休闲零食领域首家成交额达百亿的企业。

2019年,三只松鼠总营收101.7亿,同比增长45%,但净利润仅有2.4亿,同比大降21%。相比于过去收入净利100%的复合增长率,三只松鼠的增速下滑明显。三只松鼠失速,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成本高企,以近三年为例,三只松鼠的营业成本由2017年的39.4亿元增至2019年的73.5亿元,其中很大程度来自于销售费用,由2017年的10.75亿增长到2019年的22.9亿,翻了一倍,同期的营业收入由55亿增长到101亿,,收入增速赶不上销售费用的增速。

2017年至2019年,三只松鼠的利润分别为3.02亿、3.04亿、2.39亿,属于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成也互联网败也互联网

这几年发生了什么?

由于电商经济的日益成熟,流量红利见顶,一些互联网巨头都在为流量增量而焦虑,三只松鼠同样遇到流量天花板。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曾表示说:“三只松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业绩主要靠电商红利。”随着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推广费用、物流费用等接连攀升,这直接侵吞了利润份额。

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三只松鼠从互联网起家,也被困于互联网里。

为了破局,三只松鼠大举向线下扩张,2018年推出直营品牌“三只松鼠投食店”,2019年初又推出了松鼠联盟小店,在直营基础上大规模推广加盟模式

2020年半年报披露,三只松鼠上半年共开出投食店38家店铺,联盟小店较年初新开出209家,截至今年6月30日,三只松鼠线下门店共计617家。但线下店的效果并未显现。

2020上半年,三只松鼠的营收52.52亿元,同比增长16.42%;归母净利1.88亿元,同比大降29.51%。其中,收入大头仍旧来自线上,第三方电商平台营业收入4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54%,而投食店和联盟小店实现营收分别只有3.1亿元、1.57亿元,仅占总营收的5.9%和2.99%。

也就是说,三只松鼠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线上,但是线下又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运营,这严重侵蚀三只松鼠的盈利能力。

目前,三只松鼠除了直营店,还有大量的加盟店。

10月22日,三只松鼠公告:拟向加盟松鼠小店的经营者个人提供合计不超过人民币 30000 万元的担保额度,即为加盟松鼠小店的经营者个人向金融机构融资提供担保。

三只松鼠希望通过金融担保,激活加盟热度,实现另类规模化扩张,但风险隐患也不小。

果然,随后深交所向其发出关注函:要求说明公司与加盟松鼠小店个人经营者的合作模式、公司核定个人经营者担保贷款额度的具体标准、单笔贷款额度范围、如何防范通过为个人提供担保向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的风险等相关情况。

10月28日,三只松鼠回复称:将严格审核加盟者,最高可向加盟松鼠小店个人经营者(即店长)提供100万元融资担保。对经营期不满6个月的松鼠小店,合作银行向申请融资的单个店长授信额度原则上不低于其开店投入成本的50%,且不超50万元。

三只松鼠目前正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线上流量遇到天花板,另一方面是拓展线下店正承受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同时疫情因素对线下业务影响非常大。

不仅如此,三只松鼠还面临大量新入局的互联网食品企业的围攻,如良品铺子、盐津铺子等。这些企业基于对成本的控制,做到了较高的毛利率,2020年上半年,良品铺子、盐津铺子、来伊份毛利率分别高达30.53%、41.78%和43.63%,而相比之下,三只松鼠的毛利率不及30%。

风口过去,曾经优势,成了桎梏,而匆匆线下的发展模式,又成为一场自我消耗。

多次卷入食品风波

事实上,这次丙烯酰胺含量超标风波曝出前,三只松鼠曾多次逾越“食安红线”。

2016年2月,三只松鼠的一款瓜子被检出甜蜜素含量超标;同年5月,三只松鼠因在食品中添加药品、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被监管处罚。

2017年8月,因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其被芜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

各大投诉平台上,消费者对其食品的投诉也不断,截止11月4日,黑猫投诉上关于三只松鼠投诉量672条,内容大多指向产品质量问题,如吃到头毛、虫卵、产品发霉变质等等。

大量的投诉、食品安全不断,或与三只松鼠“贴牌+代加工”的模式有关,加上过去由于长期偏向营销与推广,SKU品类数量扩张迅猛,代工模式下无法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三只松鼠出现品质失守,口碑度下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表示:“从整个运营模式来看,三只松鼠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难度较大,受代工模式限制,其整个质量内控体系、监督落地有诸多不到位的地方。”

今年7月,值三只松鼠上市一年之际,三只松鼠有1.86亿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占总股本比例达46.38%,涉及5名股东。

今年7月,三只松鼠第二大股东NICE GROWTH 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GAO ZHENG CAPITALLIMITED计划减持不超过3609万股,占总股本的9%。第三大股东LTGROWTH INVESTMENT IX(HK)LIMITED紧随其后,将计划减持不超过3609万股,占总股份的9%。两大股东合计套现金额约为56亿元。

上市才一年,大股东就大幅减持,这也直接导致三只松鼠的股价跌跌不休。面对着业绩大幅下滑、食品安全风波、市值缩水,三只松鼠到了一个比较困难的时刻,只有更好的面对投资者、消费者,或才能挽回市场信心。

如果觉得《食品安全风波 股东减持(市值缩水150亿 三只松鼠怎么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