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绿色周报」沪首单金融“碳中和”落地(云首个碳中和加能站运营)

2023-06-24 分类:养生资讯

作者:董馨

绿色要闻

河北将碳强度下降作为“十四五”约束性指标

近日,河北省将碳强度下降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开展达峰行动,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深化重点领域低碳行动。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节能降耗、增加林业碳汇,实现了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20年,河北省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降低约25%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期间下降20.5%的约束性目标任务。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河北省协同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有力促进了大气环境的改善。

但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省,河北省偏重的产业结构、偏煤的能源结构和偏低的非化石能源占比使碳达峰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将组织开展达峰行动,研究制定省级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达峰目标、路线图、行动计划和配套措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更加严格的控煤措施;合理控制煤电发展规模,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大力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体系。同时,深化重点领域低碳行动,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公共机构等领域建立绿色低碳体系。

点评:为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河北省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企业为90家,履约覆盖碳排放量约2.4亿吨。经初步核算,河北省部分高排放的发电企业将面临碳配额的缺口,需要通过购买配额来完成履约责任。此外,河北省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电力、钢铁、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持续不断加强碳市场能力建设,确保碳排放的数据质量。

云南首个碳中和智慧型综合加能站运营

10月20日,云南省首个碳中和智慧型综合加能站在昆明广福B站建成投入运营,加油站实现了由传统向智慧型、绿色低碳及综合加能转型。

该加油站位于滇池旅游度假区广福路,由中石化与云南交投集团合资经营,集全品类国六清洁油品、光伏发电、充电、换电、司机之家、环卫驿站等于一体,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智能化综合运营体系,致力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综合加能服务,满足多元化能源需求。加油站通过油气回收、双层罐防渗改造、污水净化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并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实现电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致力打造成为绿色环保、优惠便捷、信息智能型的“人车生活”综合服务平台。

点评:综合加能站建成投入运营是云南石油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的具体行动,下一步,中石化云南石油将加大综合加能站建设,计划建设近100座光伏站、50座充换电站和1座加氢站。

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阶段性竣工

10月20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已实现阶段性竣工。

神安管道西起陕西省神木市,途经3省7市17县,最终抵达河北省安平县,管道全长622.98千米,设计输气量50亿方每年。该管道是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所列重点建设项目,由中国海油全资子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统筹建设。中联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罗勇表示,神安管道建成投产后,将为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提供重要保障。

点评:神安管道作为横跨陕、晋、冀三地的长输管道,其全线贯通后,可将陕东、晋西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京津冀千家万户和产业聚集区。通过与蒙西线对接向雄安新区供气,并可与天津液化天然气(LNG)码头联通,实现双气源互补,担负起区域调峰保供,为华北地区提供安全、低碳、高效的清洁能源。

绿色城市

2020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50第7名:上海重磅推出24条举措,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10月19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总体目标:到2025年,上海绿色金融市场能级显著提升,绿色直接融资主平台作用更加凸显,绿色信贷占比明显提高,绿色金融产品业务创新更加活跃,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国际一流绿色金融发展环境,对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更加有力,在全球绿色金融合作中的角色更加重要,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定价、创新中心,基本确立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

就措施而言,《意见》主要通过7方面24项举措,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包括加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业务、健全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强化绿色金融保障体系、加大金融对产业低碳转型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绿色金融发展环境。

点评:其中,绿色金融市场和绿色金融产品的相关举措是业内关注的重点。在加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意见》提到要发展碳金融市场。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作与联动发展,促进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各类场外和场内衍生产品创新。推动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参与碳金融市场建设,丰富碳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发展碳排放权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业务,增强碳金融市场活力。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业务方面,《意见》表示将优化绿色信贷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绿色信贷规模和占比,强化对绿色项目的信贷服务支持;大力发展绿色债券,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建立绿色债券项目储备,推动绿色债券增量扩面;促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投资,支持开发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ESG、碳价格相关指数,推出更多基于绿色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等产品。

2020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50第7名:“十四五”时期,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公园将打造成“零碳公园”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于10月19日举行,通州区委书记赵磊进行主旨报告时表示,“十四五”时期,副中心将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据悉,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将打造成“零碳公园”,副中心还将改善空气质量,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赵磊称,在强化绿色理念引领城市建设方面,副中心将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新建保障性及政策性住房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在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力争2025年新增100万平方米,2030年起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全部按照超低能耗标准设计建设,同时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既有建筑和农村住宅绿色化改造。副中心将建设高效绿色轨道交通,在地铁M101线等线路建设过程中研究推广应用制动能量回收、智能调度等节能新技术。完善生态友好的道路交通,沿河、沿绿、沿路建成舒适的慢行大网络。

点评:副中心将加快建成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完成北运河、潮白河、通惠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实现全域水系连通,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打造成“零碳公园”。全方位改善空气质量,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副中心将加强绿色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在张家湾、宋庄、台湖等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依托运河商务区,引进和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建立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推动设立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打造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主阵地和示范样本。

2020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50第19名:丽水市发布《绿色低碳示范行动方案》

10月19日,丽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丽水市绿色低碳示范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行动方案》共涉及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等14个牵头单位,围绕“6+1”达峰体系制定了20项行动,每项行动都提出了具体的行动目标,明确了2021年度目标和实施效果。

点评:《行动方案》提出绿色建筑修规提标行动,修编《丽水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在土地出让、项目审批、规划审批、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施工许可和验收等环节严格执行绿色低碳节能标准。提升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新建建筑单位面积节能率,将超低能耗建筑基本要求纳入工程建设强制规范。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2021年计划完成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装配式住宅和公共建筑各150万平方米以上。

绿色地产

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第1名:中海发展前9月合约物业销售额2753亿元

10月19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业务回顾、经营情况及财务表现。2021年前9个月,集团连同其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额2753亿元,同比增长7%。2021年第三季度,集团在中国内地14个城市新增28幅土地,新增总楼面面积455万平方米,总地价为543.6亿元。

点评:2021年第三季度集团收入为432.4亿元,经营溢利为80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集团收入为1511.2亿元,同比上升27.7%,经营溢利为394亿元,同比上升1.5%。于2021年9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161.1亿元,净借贷比率为35.6%。此外,土地收购方面,今年9月集团在天津、苏州、沈阳、重庆、南京、广州和深圳收购了19幅地块,应占楼面面积合共约337.89万平方米。需就相关土地收购应付的土地出让金约466.42亿万元。今年1-9月,中国海外发展收购的土地累计应占楼面面积约900.88万平方米,累计应付的土地出让金约为1001.57亿元。

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第9名:朗诗地产回购7200万美元绿色优先票据

10月20日,朗诗绿色地产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公开市场部分回购本金总额约为7200万美元绿色优先票据。据悉,朗诗地产此前于2019年6月17日发布公告,拟发行于2022到期的2亿美元10.5厘绿色优先票据;于2020年1月15日、16日发布公告,拟发行于2022年到期的2亿美元10.75厘绿色优先票据。

点评:2021年前三季度以来,集团持续稳健经营,截至2021年9月30日,朗诗出品全口径签约销售额同比增幅约46%,且代建项目的签约建筑面积按月显著提升。同时,集团现金流充沛、财务稳健,具备较强的抵抗行业及周期风险的能力。未来,公司有充足的意愿持续于二级市场回购尚未到期的绿色优先票据,视市场供需情况以确定具体的金额及节奏。

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第26名:华侨城拟发行2021年度第五期中期票据,发行金额15亿元

10月22日,据上清所信息平台显示,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拟发行2021年度第五期中期票据,该期发行金额为15亿元,拟用于偿还于2021年11月2日到期的“18华侨城MTN004”。

点评:截至该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签署日,华侨城及下属企业累计发行债券合计人民币2237.95亿元,美元16亿元,待偿还债券余额人民币772.81亿元及美元8亿,包括华侨城集团本部超短期融资券50亿元、中期票据60亿元、资产支持票据20亿元、长期限含权中期票据335亿元、公司债60亿元,以及子公司华侨城股份公司债130亿元、REITs19.35亿元、华侨城(亚洲)8亿美元永续债和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超短期融资券20亿元、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8亿元公司债、湖南华侨城文旅投资有限公司20.46亿元公司债。此外,华侨城集团于2021年10月11日至2021年10月12日完成发行25亿元中期票据,票面利率3.49%,债券名称为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据,发行期限3年,拟用于偿还于2021年10月18日到的"18华侨城MTN003"。

绿色食品

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第11名:伊利集团:与京东集团正式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10月22日,伊利集团和京东集团正式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合作伙伴关系,除了打造一个国家级供应链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平台之外,还将共同推进乳品零售、物流业务以及数字科技等领域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引领中国乳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消费者带来更高品质的体验。

点评:伊利与京东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7年,伊利与京东到家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传统企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一直以来,伊利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创造更多的新型业务形态,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和便利。在数字经济全面迸发的背景下,伊利更是率先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全链条覆盖、全场景渗透、全方位互动、全品类共享的“四全运营体系”,不断提升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赋能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

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第14名:蒙牛集团荣获第四届中国乳业资本论坛“2021最具社会责任奖”

10月22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指导的第四届中国乳业资本论坛落下帷幕,蒙牛集团斩获“2021最具社会责任奖”。

蒙牛集团持续加强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ESG)工作,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集团战略,全面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质量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碳中和、营养健康、公益慈善等方面,扎实推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各利益相关方创造了可持续的价值。2021年,蒙牛连续第二年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核心成分股,并蝉联港股ESG表现TOP30,充分印证资本市场对蒙牛ESG绩效的高度认可。

点评:近年来,蒙牛持续加强可持续发展工作,全面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集团战略,以“守护人类和地球共同健康”为愿景,坚定践行10大承诺和27项行动。2021年,蒙牛展示出对气候变化应对的行业领导力,首次在年度ESG报告中承诺:“将积极响应‘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承诺在全行业率先实现碳中和,并将定期公布减排目标和路径”,致力于引领中国乳业迈向碳中和。蒙牛还致力于将ESG管理涵盖全产业链,通过打造负责任供应链,将ESG风险理念融入供应链管理降低整体产业链的社会与环境风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乳业生态圈。

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第17名:养元饮品前三季度营收增长65.99%

10月22日,核桃乳品牌“六个核桃”母公司养元饮品发布2021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为50.12亿元,同比增长65.99%;净利润为16.3亿元,同比增长39.54%。

对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养元饮品表示,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及春节前置因素影响,营业收入数据基数较低;报告期内因我国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及春节后置因素的影响,公司市场需求得到较大恢复,导致收入增长较大。

点评:养元饮品前三季度经销渠道的收入为48.44亿元,同比增长69.66%;直销渠道的收入为1.65亿元,同比增长1.33%。华东地区仍然是养元饮品销售的主力区域,前三季度该区域销售收入为16.75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华中地区,销售收入为12.9亿元。此外,民生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称养元饮品新业务三驾马车(每日养元+素芽膳+红牛安奈吉)有望于今年贡献5亿-10亿体量级的收入,在今年收入体量中占据10%左右的比重。六个核桃系列已基本企稳,偏向功能化、高端化的2430、卡慕宁、梦浓等产品有望形成补充。

绿色股票

盈峰环境三季度环卫服务收入达21.62亿元

10月22日,盈峰环境发布了2021年三季度报告。三季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76.62亿元,其中环卫服务收入达到21.62亿元,占比达28.22%,扣非净利润6.02亿元。

盈峰环境秉承“科技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的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科技转型,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科技研发费用投入2.13亿元,同比增长58.2%,截止期末获得专利1013项,其中发明专利375项,实用新型专利549项,外观设计专利89项,积极赋能智慧环卫新模式。

同时,公司拥有多个产品研发创新平台,环卫装备产品平台承担清扫、清洗、垃圾收运、市政、除冰雪和新能源等产品研发创新;智能环卫机器人平台,致力于环卫智慧型人工智能装备关键创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智慧网联平台,打通环卫装备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设备运行、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等数据链路,提高行业的智能化运维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作业强度和综合运营成本。

点评:盈峰环境一直紧随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平衡利用贡献力量。未来,盈峰环境将不断贯彻“让世界更清洁,让未来更美好”的企业使命,紧密围绕“智慧环卫”战略,构建环卫行业新生态,推进环卫行业向新能源化、机械化、小型化、智能化、云联化方向发展,构建环卫行业新生态,引领智慧环卫新时代。

首创大气中标九江千万级智慧环保项目

近日,北京首创大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智慧九江”行业应用一期工程(智慧环保)采购项目,项目总金额4289.21万元。九江智慧环保项目的落地,实现了首创大气在智慧环保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的突破,标志着一个全新里程碑的起点,为首创大气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点评:九江智慧环保项目助力首创大气抢占智慧业务升级的又一高地,是首创大气公司落实首创集团“十四五”期间“生态+”战略的关键举措,项目具有良好的可复制性,实现了公司“十四五”时期的第一个新的飞跃。首创大气将秉承“科技守护蓝天”的初心使命,继续发挥国企担当,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城市、园区和企业提供集智慧生态环境一站式平台、天-地-空一体化监测能力建设、全方位数据分析及治理技术应用的“测-管-治”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和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以高标准、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保障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做“美丽中国的重要建设者和守护者”。

广州环投集团预收购博世科新股

近日,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收购报告书,称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预收购其特定发行的新股,收购完成后持股比例将超30%。

点评:本次收购博世科的目的,主要是出于看好其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并认可博世科的长期投资价值,广州环投集团决定以现金方式认购博世科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通过本次交易,广州环投集团可以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博世科的控股股东地位,有助于进一步支持博世科发展,优化其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强博世科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金融

上海地区金融机构首单自愿减排“碳中和”落地

10月20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上海地区绿色金融经验成果交流会,与会者共同见证了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获得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该机构使用484吨碳资产完成注销,用于抵消一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上海地区金融机构首单自愿减排“碳中和”宣告落地。

此单“碳中和”是申能财务运用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对公司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间经营范围内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员工通勤和举办各类会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进行核算,并使用瓦斯发电、水电、天然气、垃圾填埋、生物质热电、沼气、风电共7种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对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进行碳中和。这些CCER项目基本覆盖市场主流类型,涉及江苏、湖北、湖南、贵州等全国多个省市。申能财务借助申能碳科技公司的综合性碳资产管理服务对接控排企业,实现“配额+CCER”全品种碳中和。

点评: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认真贯彻人民银行总行绿色金融工作部署,今年以来加大绿色金融工作力度,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启动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组织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建立金融支持节能减碳重点企业清单,推动建设气候投融资基础数据库;加强绿色金融、碳金融相关调查研究,为即将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应用试点做好前期调研工作;积极推动区域绿色金融一体化发展,协调统一长三角绿色金融评价标准,实现绿色金融信息互通共享。

乐清出台12条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举措

日前,人民银行乐清市支行牵头多部门推动乐清市政府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乐清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制造业低碳化的若干意见》,从保障机制、总量供给、服务体系、投融资便利化和监测评估等五方面提出12条举措,助力乐清打造共同富裕特色金融样板。

据悉,乐清市政府成立“乐清市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同时通过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和银行机构单列专项信贷计划两条主线的协同效应,扩大绿色低碳领域贷款投放规模。今年专设20亿元绿色低碳专项再贷款额度,力争2021年全市绿色低碳贷款投放100亿元以上,此后每年实现绿色低碳贷款占比稳步提高。

此外,建立重点名录,根据相关职能部门的“碳均论英雄”综合评价结果、绿色园区、绿色(零碳)工厂、绿色项目名录、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碳排放权交易企业名单、拥有低碳技术产品相关知识产权的企业名单等信息,整合形成乐清绿色低碳重点名录库,定期更新推送至银行机构,鼓励银行机构主动认领对接,优先给予优惠利率贷款支持。目前,中国银行乐清市支行已专门设立“碳均英雄贷”授信规模10亿元,累计为45家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2.5亿元。

点评:今年以来,乐清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制造业低碳化转型”两条主线,推进金融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打造共同富裕特色金融样板。2021年1-6月,乐清市新增绿色贷款66.3亿元,截至2021年6月底,绿色贷款余额123.1亿元,同比增长116.2%。

绿色科技

我国1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并网发电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1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经过4000个小时的试验运行,日前在贵州毕节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在电力储能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排排的集气管道就是并网发电的1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动力源。在夜间用电负荷低谷时,用电把空气压缩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再将高压空气释放出来带动发电机发电,每天最多能发4万度的电,相当于30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起到了电网调峰的作用。

点评:这套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技术和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环境友好等特点,是可以大规模推广的一项储能技术。系统成功并网发电,不仅可以增强电网调节峰谷电力负荷的能力,还可以将不稳定的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储存起来,相当于电网“稳定器”和“蓄电池”。

绿色汽车

成都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22.5万辆,新能源私家车达9万辆

10月21日,2021成德眉资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施供需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活动现场,相关企业签署了多个新能源汽车采购协议,累计成交5579辆,涉及金额达10.5亿元。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成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连续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体系,积极营造良好推广使用环境。”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罗西临介绍,目前成都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22.5万辆,其中物流、租赁领域已初步实现新能源化,公交、出租等重点领域新能源化比例接近50%,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和更新的车辆100%为新能源,市政环卫、驾考驾培、工程建设等领域加速推进,新能源私家车快速增长,保有量达到9万辆。今年成都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再创历史新高,1至9月推广超过6万辆,其中,9月上牌量高达1.4万辆,其中私人购车达到8628辆,私家车领域推广已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据悉,到2025年,成都力争基本实现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新增车辆新能源化比例达到20%以上,全市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10%以上。

点评:成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成德眉资同城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经过持续发展,成都已聚集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超过100家,其中整车企业33家,涵盖研发、材料、“三电”、零部件和整车制造、销售和后市场等全产业链,整车产能达到30万辆,拥有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矩阵,适用于各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绿色国际

世界最大碳捕集工厂在争议中开始运行

据北美青年文化平台“VICE”报道,近日,世界上最大的碳捕集设施、绰号“虎鲸”的直接空气捕集厂,在冰岛开始运行。VICE称,根据Climeworks的公开资料,“虎鲸”由8个空气收集容器组成,每个容器内装有几十个圆柱形风扇,它们吸入周围的空气,用过滤器过滤其中的二氧化碳。被截留的空气被加热,与水混合,然后被泵到地下深处。该工厂每年将从空气中提取4000吨二氧化碳,该公司预计这些二氧化碳可以被储存“数千年”。

“虎鲸”的工艺拥有专利,是直接空气捕集(DAC)的一种,号称可以通过直接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化。VICE称,DAC让环保主义者陷入分裂,一些人称赞它是潜在的救星,另一些人认为该技术华而不实。一些批评者认为,这只是为延长化石燃料设施的寿命提供了借口。

点评:碳捕集设施的运行需要电力,总体来说,此类设施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它们清除的更多。在2020年的一篇文献综述中,研究人员朱恩塞克拉指出,唯一可以有意义地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碳捕集方法,是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直接空气捕集。从技术上讲,“虎鲸”就属于这一类:它由附近的地热发电厂提供能量,该厂从地下深处提取热量。据美国“石英”网站报道,虽然规模庞大,但“虎鲸”仅能减少一个燃煤发电厂年排放量的不到1%,相当于约870辆汽车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

“虎鲸”的捕集量相当于全球现有DAC容量的40%。“石英”称,截至2020年,全世界只有15个DAC设施,每年捕获9000吨二氧化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此前表示,要想在2100年前将灾难性的气候变化降至最低,必须从大气中去除100亿至1000亿吨二氧化碳。要完成这一目标,碳去除技术任重而道远。

绿色曝光台

南通启东市两家企业因环境违法行为被处罚

10月23日,从南通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该局日前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位于南通启东境内的江苏汉盛海洋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南通方鑫化工有限公司环境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并处罚款,责令立即改正。

点评:7月16日,该局执法人员前往江苏汉盛海洋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检查发现,该企业正在生产,5号车间内建有喷砂房、喷漆房、烘干房,并配套建设废气处理设施,车间空地内一台焚烧炉外壳喷漆完成后在自然晾干固化,未使用烘干房,车间窗户打开,窗户外有异味,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南通市生态环境局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责令江苏汉盛海洋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同时对该企业罚款2万元。

7月21日,南通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前往南通方鑫化工有限公司检查发现,该企业3车间东侧废气收集管道破损,临时采取玻纤布包裹的措施修复破损管道,因玻纤布包裹不能完全密闭,有一定泄露,导致现场有明显异味,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南通市生态环境局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责令南通方鑫化工有限公司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同时对该企业罚款49600元。

如果觉得《「绿色周报」沪首单金融“碳中和”落地(云首个碳中和加能站运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