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坚守点滴平凡(绘制健康蓝图)

2023-06-2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1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前言:

平凡,都是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物都是从细枝末节一点一滴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莫要急于求成,时间终究会对于你的付出予以奖赏。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用八十二年的实践,践行着人民医院为人民的誓言。

人民无小事,医院有温度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全市首家公立医院,在这里没有综合三甲医院的“高大尚”,没有彪炳中外的名医大家,更没有医患间的“硝烟弥漫”......

这里有医者仁心,有几代医护工作者的夙愿,有市民对于健康的寄托,更有那份将市民放在心中,全心全意为民沉甸甸的服务承诺,将市民就医满意度的金字招牌擦拭地愈加闪亮。

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4张口腔治疗椅上座无虚席,4名牙科医生全副武装,聚精会神地忙碌着。诊室的内外还聚集着十几位候诊的患者。此时已经是下午3点30分,距离医院下班不到2个小时。

“柏医生今天出诊,她的号太难挂了。关键是看得好,患者多啊,只能等着呗,再一个我们熟悉,相信她。”“别看这里地方小,治得好,比去大医院强。”

患者口中的柏医生,名叫柏杨,是五官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业14年来,始终坚持在口腔科,已成为了不少患者的老熟人。

在治疗的间隙,柏杨谈起了与患者的小故事。

“我们这里的患者平均年龄都是在50岁以上,所以在诊疗的过程中,要更加的细心。对于老人的身体状况都要进行了解,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之类的症状,是单纯出现的牙痛,还是因为其他病症引起的反射区症状,这些都是要注意的。保证老人的安全。”

由于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为此,拔牙、镶牙、修牙、种牙等口腔治疗技术都要掌握,技术上要求更严格,技术掌握要更加的全面,堪比口腔的全科医生。

“我们平均治疗的时间都是在一个小时以上。老年人时常在拔牙的过程中,又提出了修牙、镶牙的要求,我们都要满足。别的医院是专科治疗,治疗一个病症,换一个诊疗地点,我们是一条龙服务。有一位患者,一次性进行了多个症状的治疗,结果自己睡着了,把我的手咬住了。这说明患者在这里很放松。”柏杨笑着说。

在口腔科,医生的作息时间是不规律的,完全按照患者的治疗时间而定,吃不上午饭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让医生们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颈椎、腰椎都不好,因为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这些都是职业病了。吃午饭都是轮流吃的,吃不上也很正常。今天我的午饭就是下午2点多才吃上,患者知道我没吃午饭,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由于老年人来看病一般都是比较着急,所以我们尽量给他们早治疗,快治疗。有的时候要连续治疗几个患者,五六个小时的高度紧张操作,我的身体就会应急性的出现低烧现象。即便是这样,我们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患者的信任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柏杨如是说。

一颗小小的牙齿,串联着医患双方。一次完美的治疗,搭建起医患的信任。一声温馨的问候,拉近了医患的关系。口腔科用技术消除患者的病痛,用无微不至的服务,温暖着患者的心。

在口腔科的不远处就是耳鼻喉科室。科室内,高克梁医生正在为患者治疗。

耳鼻喉科被喻为“三小”科室,治疗器官小,诊疗器械小,诊疗空间小,但“小”科室却要面临着大问题。

“涉及三个器官,器官相互的影响较大。首先学习操作难度大,其次,治疗难度大,最关键的是病症易反复,并且见效慢,很少有立竿见影的情况出现。比如说鼻息肉、过敏性鼻炎,很难彻底治愈。患者怨气大,耳鼻喉科室的医患关系最为紧张。”高克梁有些无奈地说。

既然耳鼻喉科的诊疗困难重重,那么,在科室墙壁上数面红彤彤的锦旗,又说明了什么呢?高克梁的一番话,不仅解答了疑惑,也道出了科室的初心。

“我们科室对于患者的治疗是全方位的。我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有的诊疗过程都是亲力亲为,就是休班我也来为患者换药,了解康复的情况,我为每一位患者都建立了治疗档案。患者如果出现病情的反复,可以准确地对症下药,及时治疗。其次,我们治疗的原则是小钱看大病,用最少的钱,把病治好了。第三,我们科室老一辈对于我们的帮助,给予我们的鼓励,让我们建立信心。第四,我把工作当做乐趣,平时的业余生活就是观看治疗视频,学习好的治疗方法,思考更好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解除病痛。”

三年前,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每月的门诊量不超过130人次,如今,每月的门诊量突破400人次,不少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不看重医院的规模,看重的是疗效。

“我们科室要说高精尖的技术是短板,但如果是一般的病症,我们的治疗是不差的,有些方面我们是可以超越的。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是我们的宗旨。”高克梁自信地说。

实心实意为人民,医患一家亲

徐医生在吗,我又来了。快帮我看看,我有点胸闷气短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内科,就能听到患者一个劲儿喊着徐医生的名字。患者的眼里有焦虑、不安,但更多是期待与信任。

“徐医生在这里几十年了,我们都熟悉,像是一家人一样,我有个大事小情儿,就找她。”“我在医院附近住了十几年了,刚到这里的时候就听说有个徐大夫,治病好,人也好”

人们口中的徐大夫就是心内科主任徐金兰。徐金兰1989年进入市第一人民医院,扎根医院32年来,她始终在心内科,孜孜不倦地为当地百姓服务,成为了当地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

“我在工作的时候,家里人是不给我打电话的,下班回家,我的电话99%都是患者的电话。我对于自己的患者都有记录,家里的情况都了解,经常在晚上接到电话,患者进行咨询,我的电话就是患者热线。患者相信我,信任我,就值得了。”

11月9号,是徐主任退休的日子,对于他人来说,退休是件高兴事儿,可以有更多时间,安排晚年生活。而对于徐主任的患者来说并非如此。

“徐主任退休了,我们舍不得,她是我家人的救命恩人啊!凌晨4点老伴儿心脏病犯了,孩子不在身边,只能给徐医生打电话。徐医生二话不说,就帮着联系急救车,告诉我怎么做,由于抢救及时,老伴儿才脱离了生命危险。我家原来有一棵葡萄树,每年我都要给徐医生送来一些,不为别的,就是把她当做家人。”说话的人,是现年83岁的王涛老人。当老人得知徐主任即将退休的消息,拉着徐主任的手,迟迟不愿意松开,嘴里一直念叨着舍不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让人看了动容。

“姐姐,今天路滑,上下班小心点。知道你要退休了,舍不得你。你在医院里,我们心里踏实。”这是徐主任微信中患者发来的一段文字。在徐主任的手机里,有专门的患者群,人数过百。日常生活中,患者的大事小情儿,通过微信与徐主任沟通,哪怕是头疼脑热儿的症状也要向徐主任咨询。在群里,徐主任不再是心内科的专科医生,而是患者心中的全科医生。

当谈及退休后的生活,徐主任直言没干够,不愿意离开一生挚爱的职业,舍不得患者。退休前,是可以休息两天的。徐主任却坚持在岗位上,因为她的眼里和心里满满的都是患者。

“我不能离开,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因为有患者的信任,他们需要我,都是我的老患者,差不多都是10年以上了。退休了,我也不能闲着,还要继续为百姓服务的。我们如同家人一样。为他们服务,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徐金兰,视患者为家人,用热心、恒心、安心、专心为百姓服务,用32年的坚守,去做一件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践行着医者仁心的大爱。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还有这样的一家人,一家两代从医,从业时间超过了半个世纪,两代人共同践行着为患者服务的誓言。

张志忠,外科主任,199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本学习儿科的他,却意外地被分配到了普外科。

“当时来到普外科,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同,一切都要从头做起,有的时候真的想放弃。多亏了我的老师,首先告诉我什么是医生,医生就是要为患者服务,其次,要学习技术,苦练本事,有了好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第三就是坚持。就这样我在普外科扎下了根,一干就是近30年。”

张志忠口中的老师,后来成为了自己的岳父。张主任说,岳父岳母都是军医,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部队转业后,进入医院,直到退休。

“我岳父岳母是军医,进入医院的时候就是骨干了。我们成为一家人后,谈论更多的就是诊疗的技术,还有患者。老人们时常叮嘱我,不能忘记患者,要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

现如今,张志忠的女儿也顺利考入到医学院,也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定格在从医上,一家三代人,将完成从医的接力棒,继续为广大患者服务。

追忆两代人的从医经历,张志忠深有感触地说,

“经历了医院的风风雨雨,无论怎么样,为老百姓服务的理念不能动摇。因为我是从事骨伤,大多数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所以在技术上的钻研就是要让患者早日康复,有更好的就诊体验,提高生活质量!作为一名老医生,就是要做好榜样,像我的岳父一样,做好传帮带,让年轻人尽快成长,扶上马,送一程!”

温情沁心田,病患“住”家园

血液净化中心,成立于2003年,由于诊治的特殊性,这里的病人都是做肾脏透析治疗,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就是在此延续生命。患者的心里是敏感的,更是脆弱的。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但要技术扎实、熟练,更要注重心里的疏导。

“我们护士说话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有的时候不经意间的话语,在普通人看来没什么,但是患者就有很多的顾忌。如果有一天看到同病房的人没有来,他们心里就会有起伏,这个人是不是没了,我们要马上开导,说治疗效果好,调整治疗方案了,你们也要配合治疗,第一时间安慰患者。”“必须要揣摩病人的心里,透析是比较遭罪的,尤其是重症的患者,每隔几天就要做一次,不仅仅是身体要承受巨大压力,心里上同样如此,所以我们要注意疏导”血液净化中心主任沙亚宾如是说。

作为中心主任的沙亚宾,在诊疗的过程中,时常是“恩威并施”。“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饮水量、进食量、用药量,都是要严格控制,丝毫不能马虎,这是原则,是底线,不能改变,无论患者如何不理解,不配合,我们都要执行,因为我们要对患者治疗负责。当患者透析治疗结束后,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瘦身”成功,腿细了,腰细了,胳膊细了,这个时候患者就乐了。”

治疗时,沙主任一丝不苟,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儿。治疗后,沙主任又化身患者们的知心姐姐。

“由于患者的特殊性,一般都患有抑郁的症状,不能按照普通病人来对待。要哄着他们来,打开患者的心结。该打针了,该吃药了,都要提前说好,并且时常给他们准备一点小惊喜,让他们开心,有的时候他们就像小孩子一样。”

在血液净化中心内,每间诊室都是以暖色调为主,看上去让人心里轻松了不少,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脸上都挂着微笑,让人倍感亲切。

“我们对待患者不是简简单单地治疗,更要与患者成为朋友,作为他们的知心人,我们的患者是要被宠的。”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康娜如此看待中心的患者们。

做患者的医生,更要做患者的朋友,一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疫情期间,我们患者的治疗是不可以停的,所以我们都要24小时待命的,在确保防控安全同时,也要为患者服好务。由于我们的患者特殊性,在离开时,送最后一程,以此寄托我们的哀思,”

病去细无声,病患享康乐

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一院积极开展“提升群众满意度”义诊活动。制定义诊活动方案,医院和支部组织相结合,每周组织党员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先后到省府幼儿园为孩子们讲解幼儿卫生小常识;为明湖社区的居民群众讲解糖尿病的预防及合理膳食;为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的师生们讲解小学生校园安全知识;七一组织各支部党员、各科室专家赴平阴县安城镇卫生院所辖社区开展“学党史、办实事、送健康”专家健康义诊主题党日活动。

行政党支部组织党员到明湖社区广场为居民义诊;门诊党支部组织党员到曲水亭社区为游客义诊;临床一、临床二党支部联合组织党员到大明湖风景区为景区工作人员义诊……开展健康知识宣教的同时,提升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市一院积极推进“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从提高群众就医体验着手,在全市首家推行临时电子健康卡,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患者体验便捷就医的同时,也让不用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顺利完成就诊、拿药全流程等,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近期,医院铺设线路,改造提升WIFI工程已经着手准备,完工将实现院区内就诊,高速WIFI全覆盖。

结束语:

“让医院有温度”,是医院的承诺。

“不让患者多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钱”,是医院的原则。

“接地气儿、烟火气儿、温情气儿”,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这并不是医院应该有的样子。而这些,却让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百姓心里扎下了根,在百姓眼里有了温度,在生活中,有了那份难能可贵的健康寄托。

如今,站在新起点上,踏上新征程,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东表示,市一院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打造“有温度的医院”,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康养济南”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张严)

如果觉得《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坚守点滴平凡(绘制健康蓝图)》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