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从动物变成“植物” 它吃掉自己的脑子(没想到它最后变成了食物)

2023-06-2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2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大自然最奇妙的地方在于,生物们为了适应环境,都有自己奇妙的生存策略。比如猎豹总是抓羚羊填肚子,所以这一对冤家在漫长的演化中越跑越快。

Tips:大脑开发是指引导和发挥残存的大脑皮质的可能性,包含制造以前没有的大脑功能的内容。大脑开发可分为生理开发和心理开发。

而人类演化出了更加复杂的大脑,可以创造和实用工具,成为了食物链顶端的存在。没有人会觉得脑子不是一个好东西,但有趣的是,大自然还真的有反着来的生物。它们为了变成植物,吃掉了自己的脑子,结果却因此端上了人类的餐桌。它就是海鞘

什么是海鞘?

海鞘有一个俗名,叫做海菠萝,因为它的成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型的菠萝,因为一直附着在海底的礁石上,所以一开始被渔民当成了植物。

Tips: 海鞘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幼体时期脊索在尾部,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仍存在。

在过去,这种生物被我们归为有害的海洋生物,因为它总是会附着在船体上,这样不但会拖慢船只的速度,还会破坏船体加速钢材的氧化。不过后来人们发现,这种生物吃起来味道还不错,于是开始人工养殖。

它的吃法不像海鲜,通常都是把它风干之后食用。第一步需要把海鞘海面的硬皮剥去,把内脏掏干净之后调味风干,再切成长条。因为风干方式是电热风干,所以这时的海波螺丝已经可以使用了。

Tips:海鞘拌饭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做法就比较适合中国人的胃口,用蟹籽、生菜丝、紫菜、米饭拌在放到微波炉中热几分钟,再拌点海鲜辣椒和麻油,非常的好吃。

当然,加进汤里熬煮口感更好。因为海鞘的糖原成分比较高,所以吃起来非常香甜。而且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所以现在被商家包装成了滋补的保健品,卖得非常火热。不过咱们不是美食节目,重点还是来看看它是怎么把自己从动物,变成“植物”。

逆向演化的海鞘

海鞘和我们人类同属于脊索动物门,这个门类的生物可以说是目前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了。我们见到的所有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以及鱼类,全部都属于脊索动物。

Tips: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所谓的脊索就是用来包裹中枢神经的骨骼或者组织。这个门类下还有三个亚门,称为头索动物尾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比较好理解,我们人类就是,背上长长的脊椎骨保护着人类的中枢神经,是大脑和身体间信息传递的桥梁。一个生物演化出脊椎,就说明它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有专门用来调动身体活动的大脑。

而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的神经系统就差点意思,虽然已经有了分化,但是大脑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被我们称作脑泡,里面的神经比较简单,但已经可以控制身体动作到处跑了。

Tips:文昌鱼,长约50 mm,形似小鱼,无头,两端尖细。体侧扁,半透明,脊索贯穿全身。前端有眼点。口藏于口笠内,口笠边缘有38~50条缘膜触手。具背、臀和尾鳍。腹部有1对腹褶。

比较典型的动物比如文昌鱼,这种看起来像虫的生物还没有演化出包裹神经的脊髓,而是用膜和肌肉组成的脊索。终其一生钻在沙子里,露出头捕食路过的浮游生物。

也许文昌鱼在之后的演化之路上会进化出更发达的神经系统,最终变成一种真正的鱼类。这样看起来,文昌鱼还是比较有“进取心”的。但像海菠萝这样的尾索动物,却非要放弃这么好的底子,安心做一只“水草”随波飘摇。

Tips:海鞘的幼虫形似小蝌蚪,长度大概只有0.5毫米,尾部有比较发达的脊索,脑泡顶部甚至还演化出了感光细胞和平衡器官,可以四处游动。

海鞘从一只可以四处游动的生物变成扎根在石头上的“珊瑚”,经历了一系列变态发育。

只要找到了可以扎根的东西,它就会把尾部固定在上面,开始变态发育。在这个过程中,它的脊索就会慢慢消失,背部的神经管会退化成神经节,只能控制部分身体,只有条件反射的作用。比如说碰一下海鞘,它会自动收缩躲避危险。

Tips: 海鞘一天和两天的区别图。它的幼体阶段非常短暂,一般不会超过12个小时。

在这一阶段,它的尾巴会慢慢消失,嘴巴的位置会从头部移动到身体的一边,所有身体的器官都会倒转90度甚至是180度,这个主要看它固定在石头上之后,那边是朝向外侧的。到了这一步,它已经彻底失去了移动的能力,终其一生只能在这块石头上生存。

平时只需要张大口管,让海水进入再从尾管排出,在此过程中体内的腮会给身体供养,被吸进来的浮游生物会被肠道过滤出来消化吸收。这种把自己从结构复杂的生物,变成简单结构的过程,被我们叫做逆行变态。

Tips:海鞘已经把自己从一只脊索动物,变成了无脊椎动物。

我们人类在胚胎发育中也有退化成部分组织的现象,就是尾巴。它会在胚胎发育一个月后渐渐萎缩,变成尾椎骨隐藏在臀部之中。这种“退化”是我们舍弃无用组织的过程,但海鞘的发育过程就是退化有用的部分了。

而且不但要变回无脊椎动物,海鞘还要吃掉自己的脑子,也就是好不容易演化出感光功能的脑泡。因为除了幼虫还需要脑子看路之外,成体的海鞘完全不需要这种东西。

Tips:海鞘还会对自己进行伪装,在身体表面分泌出类似植物的纤维素,让自己变硬,伪装成一个人畜无害的“植物”。

所以海鞘的脑泡,会在发育的过程中逐渐脱落,被自己当做食物吃掉。这样,海洋中的肉食鱼类,就不会把它当做美食了。

也难怪当初渔民会把它当做是一种植物,不过可惜的是,面对有刀叉的人类,再怎么伪装,也掩盖不了自己好吃的事实。费尽心机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陆地上会演化出一种叫做人类的生物,看来一味的中庸,并不是完美的处世哲学。

当然,它还有其他非常有趣的特性。

雌雄同体的海鞘

海鞘有很多品种,其中大多数都是雌雄同体,不过和我们熟知的自花授粉的植物不同,它不会自己让自己怀孕,而是严格的异体受精,生殖方式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Tips:陆地蜗牛这种常见动物也是雌雄同体生物。蜗牛的雄性生殖器官中包括一只装满" 爱情之箭"的小囊——它可以随时发射这种细细的骨质导弹。

海鞘在一年大多数季节都会繁殖,有的全年无休。它们的有性繁殖和青蛙类似,都是体外受精。一只海鞘会排出卵子,而另一只排出精细胞,两者在海底随缘碰面,受精后自行发育成幼体。

从理论上讲,海鞘确实可以用自己的精细胞,让自己的卵细胞受精,但在自然条件下不会发生。因为一只海鞘的精细胞和卵细胞并不是同时成熟的,所以两者永远不会见面,所以海鞘进行的有性生殖,都是异体受精的。

Tips:目前学者还找到了一种胎生的海鞘,它会把其他海鞘排出体外的精细胞吸入体内,受精卵在母体的营养供给下长成幼虫,再被母体喷出体外。

至于无性生殖的方式,有点类似于发芽分裂,被称为出芽生殖。成熟的海鞘会像树枝分叉一样,长出一个小芽,就是我们看着像菠萝的凸起。这些小芽会逐渐成熟长成一个完整的海鞘,然后脱离母体变成一个成熟的个体。

Tips:出芽生殖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无性繁殖方式之一。“出芽生殖”中的“芽”是指在母体上分出的幼体,而不是高等植物上真正的芽(萌发的芽)的结构。

既能交配,又可以无性繁殖,而且还非常高产,这让海鞘成为了可以遍布全世界的生物。

生物学家近年来对海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就是因为它的这些特征。它有最原始的眼睛,还有像鞭毛一样的震动感受器,而且还在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反复横跳,简直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佳蓝本。不过有一种海鞘的特殊生存方式,让科学家看到了器官重生的希望。

敢碰就喷你一脸内脏

以色列的动物学家Noa Shenkar在红海研究一种附着在船底的海鞘时发现,一种叫做Polycarpa mytiligera的海鞘,会在感受到危险的时候,把自己的内脏给喷出来。学者在碰触这些海鞘的时候,直接被喷了一脸肠胃碎片。

Tips:研究团队对这种海鞘进行了刺激实验,发现它们有大约一半的海鞘,在感受到挤压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一部分胃、肠道以及直肠喷出来。

它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刺激,发现它们平均每隔16秒就会发动一次防御机制,每次喷出来的内脏大概有3厘米左右。

研究团队把这些内脏组织喂给几种不同的鱼类,发现就算这些鱼饥肠辘辘,吞了海鞘内脏之后也会很快吐出来。所以猜测这些内脏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起到驱散鱼群的作用。

Tips:壁虎是蜥蜴的一种,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这种自损保命的防御机制,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壁虎,比较相似的还有海胆,他也会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把自己的内脏吐出来吸引敌人。陆地上还有一种角蜥,在遇到敌人的时候会增高眼压,角膜破裂喷出高高的血柱糊你一脸。这些生物之所以能毫不犹豫得自残,是因为它们都有强大的恢复机制

海鞘在失去了内脏之后,在短短的12天之内,就会修复自己的消化系统。它神速的修复能力来自于海鞘的血液,其中含有大量的金属钒,浓度是海洋的千万倍。这些钒会和血细胞结合转变成一种血钒蛋白,既可以输送氧气也可以帮助海鞘修复受损器官。

Tips:γ射线 (Gamma ray) ,是原子核能级跃迁退激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01埃的电磁波。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γ射线对细胞有杀伤力,医疗上用来治疗肿瘤。

学者曾经做过实验,让一只海鞘接受伽马射线的辐射,伽马射线可以轻易穿透生物组织,让细胞中的DNA四分五裂。海鞘接受照射之后,强大的再生能力似乎也已经失效。但是再给它注入新鲜的海鞘血液,海鞘又恢复了修复功能,并且在几天内又重新恢复了活力。

这种奇特的蛋白到底能不能帮助人类,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对于人体来说,钒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这种蛋白到底能不能为我们所用,还需要科学家继续研究才能给我们答案。

结语

从自然界的角度考虑,海鞘这种逆向演化的生存哲学也不是没有道理。正因为它的身体结构简单,才有足够的营养,让自己经营两套生殖系统,并且还可以自己分化,进行无性繁殖。

Tips: 恐龙的灭绝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小行星撞击说、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地磁变化说、被子植物中毒说、酸雨说、疾病论等都是科学家们提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

但是要比谁更加成功,小编觉得这种送走了恐龙的生物说不定还能送走人类。地球的环境一直都在改变,不管是温度升高几度还是降低几度,都会大大影响我们这种脆弱的物种。这种中庸的处世之道,究竟会不会比人类更加成功,未来自然会给我们答案!

如果觉得《从动物变成“植物” 它吃掉自己的脑子(没想到它最后变成了食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