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珠海:设立线上“养老顾问”(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2023-06-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本文来源: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达 朱嘉乐

11月2日上午,珠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品质生活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养老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信用就医模式推进工作等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备受关注的珠海市级养老机构项目将于今年年底竣工。

市级养老机构项目年底竣工

截至2021年6月底,珠海市常住人口243.96万人,户籍人口144.43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9.52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3.52%。与2016年相比,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珠海市民政局副局长罗布介绍,当前,珠海市已经初步形成具有珠海特色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珠海现有各类床位6873张,达到每千名户籍老人床位36张,但仍存在服务优质、价格实惠的养老机构不多及床位不够等问题。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推动市、区两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重点打造市级养老服务机构、香洲区社会福利中心、金湾区社会福利中心、高新区社会福利中心等区域性示范性养老服务项目,打造一批集长期照护、医疗康复、居家上门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超过3900张普惠型养老床位,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55%,将有效解决珠海市优质养老床位供应不足的问题。”罗布表示。

此外,备受市民关注的市级养老机构项目也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位于香洲区南湾城区南屏片区,设置总床位1100张,总投资约4.7亿元,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养老服务智慧化支撑更有力

2020年8月,珠海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上线,截至目前,注册用户数超过5万余人,准入养老服务组织745家,提供服务45万人次,为养老服务开展和监管提供科技支撑。

罗布介绍,除线上办理外,老人及其亲属也可通过网站、微信、热线电话等多渠道了解和申请养老服务,目前已开通高龄失能长者照护服务补贴申请、老年人照顾需求评估、民办养老机构资助申请等多项业务,让老人亲身体验到“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刷脸吃饭”等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捷,并设立线上“养老顾问”,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同时,出台《珠海市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规范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运行和管理,保障老年人个人信息、补贴资金和服务场所安全。截至目前累计为2.47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6801万元,长者饭堂就餐补贴27万人次。全市所有养老服务机构实现视频安全监控全覆盖。

此外,珠海市还制定《珠海市居家养老上门基本服务包》,为珠海市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按照失能程度,提供每月200-500元的免费上门服务,解决老人居家养老难问题。

省内率先打造信用就医模式

珠海市医保局副局长王同兴介绍,珠海目前已构建起具有本地特色的“基本医保+补充医保+附加补充医保+慈善援助+医疗救助”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参保覆盖率达98%,参保人可享受门诊统筹、门诊特定病种、住院、补充医疗保险、附加补充医保等医疗保险待遇。

就诊付费来回走动、排队付费时间长……如何优化就医付费流程,提高市民就诊效率?珠海市医保局副局长卢新华介绍,珠海市在广东省内率先打造“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医保便民服务新模式(以下简称“信用就医模式”),市民在医院门诊可享受信用无感支付,减少排队缴费时间。

在信用就医模式中,珠海市医保参保人在“珠海医保”公众号或小程序的信用就医板块中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并完成服务签约。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后,医院信息系统自动发起基于信用的无感支付服务,医疗费用的医保部分实时结算,个人支付部分由授权签约扣款的账户进行扣款。整个诊疗过程中,患者无需额外进行任何付费动作,无需在不同诊室、不同服务窗口间来回穿梭、排队缴费,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腿,患者少跑路”。

目前,珠海市信用就医模式门诊服务已于今年6月在市妇幼保健院成功试点上线,今年底将再新增一家三级医院和一家二级医院进行试点,计划2022年在全市范围推广,并进一步探索住院服务以信用就医方式的推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

如果觉得《珠海:设立线上“养老顾问”(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