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曾经轰动包头的金利斌:从摆地摊到身家25亿(为何选择自焚而亡)

2023-06-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近几年的中国就出现了不少因企业生意失败而选择用自杀来逃避现实的例子。

浙江金盾股份集团的创始人周建灿因欠下百亿巨款选择跳楼自杀;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卢力强因欠债4.2亿而投湖自杀;山西鑫龙集团的董事长赵恩龙也是因为无力偿还巨额债务而结束了生命…

其中还有一位陨落的商人名叫金利斌,他从身价25亿的包头富商负债14亿,最终自焚而亡。那么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自焚而亡到底是真是假?

在2011年的4月份,包头市一则爆炸性新闻席卷了整个中国。

在包头市惠龙商贸公司的自家厂房旁边的空地上,一辆烧毁的小轿车里有一具已经被焚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后经公安机关检测证实,这具尸体正是该企业的所有者金利斌

这个新闻让所有知晓此人的包头市人民都惊呆了,因为在他们眼里,金利斌是一个坐享身价25亿资产的成功企业家,名下的生意涉及物流、超市和矿石等。

拥有如此巨大财富的包头首富居然在一夜之间成为一具烧焦的尸体,令人咋舌。

公安机关很快公布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但是民间对于金利斌的死亡议论纷纷。

关于官方公布的自杀真相是金利斌表面风光,实际上已经欠下14亿的巨额债务,因无力偿还才选择自杀。

但是质疑的声音很多,认为即使金利斌入不敷出,也可以选择申请破产等法律通道,根本不需要用这样极端和残忍的手段来逃避现实。

还有的认为自杀的细节疑点重重,被发现的尸体并不是金利斌本人,而是另有其人,这是金利斌用来逃避债务而上演的诈死戏码。

可是这些质疑声还是被公安机关证实只是虚假的谣言,而金利斌自焚而亡已然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白手起家,创业之路艰辛

金利斌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典型代表。他出生贫寒,父亲的去世让原本一穷二白的家庭雪上加霜。

母亲没有正式的工作,一个人拉扯着金利斌长大很是不容易。因为常年跟着母亲摆摊卖货,做生意经商这个概念在年纪幼小的金利斌心里扎下了根。

长大之后在母亲的要求下,他不得已去了工厂做工,看似安稳的工作却无法安抚他那颗不安分的心。

在工厂打工所赚的钱还不够金利斌一个人的开销,又怎么能让含辛茹苦抚养自己的母亲过上好日子。

金利斌的脑子灵活,学习不怎么样但在生意上的鬼点子很多。他从工厂辞职之后,开始做起水果买卖、小商品批发和零售生意。

看上去忙忙碌碌但实际上根本没挣到什么钱,这让金利斌开始重新思考新的方向。

因为从小生活困顿,金利斌做起事来任劳任怨,不怕吃苦。

每每在心力交瘁之时一想到母亲带着他在路边摆摊时辛苦的样子,和买家讨价还价的样子,为了躲避城管担忧的样子,金利斌更加坚定要闯出一番成绩,让家人永远摆脱贫穷,过上富有的生活。

金利斌这些年来的经商经验让他的市场洞察力日益增强,他盯上了一个瓜子品牌的代理商机。直觉告诉他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金利斌对此特别上心。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瓜子的畅销引得代理生意络绎不绝,很快地,金利斌成了当地最大的代理商。在当时那个年代,连锁效应的利润很高,金利斌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贫穷似乎正在慢慢远离着他。

有了这一次的甜头,金利斌的野心越来越大。他想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从个体户过渡成为一个企业家。

这一年,他创立了包头市福禾豆业有限责任公司,自己担任董事长,全面负责公司的管理和运营。

苦尽甘来,身家25亿

随着公司的日进斗金,金利斌不满足现状,随后又创立了包头市惠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担任一把手。

他将生意从小商品买卖到能源等大型项目,还重视社会公益活动,多次筹款支援和帮助发展慈善事业。

金利斌的公司带动了包头市的经济发展,让政府和社会团体都对他高看一眼。紧接着,各种表彰和称号相继而来。

“内蒙古百强企业”、“双拥模范”、“感动包头年度人物”、“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等荣誉称号让金利斌彻底翻身成为当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成功人士。

头顶着光环的金利斌走到哪里都是人群簇拥的景象,从一个小商贩到如今的民营企业家,这巨大的转变是一部多么激励人心的励志奋斗史。

从2006年到2010年,金利斌的企业获奖无数,甚至还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星火计划项目”。

这些年是金利斌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候,他的企业也是不容小觑的经济领头羊,他终于实现了多年来奋斗的目标,让自己成了母亲心中最大的骄傲。

有人估算过金利斌的资产,他在事业顶峰时的身价高达25亿,这个数字着实令人惊叹。

非法融资,欠债14亿

从古到今有许多企业家或是商人曾在事业的顶峰处创造了令人羡慕的个人财富和社会效益,但是因为经营不善最后落得破产自杀的下场。

同样的,金利斌也没能逃过这一劫。

金钱、身份、地位这些为金利斌带来了太多意想不到的利益收获,让他明白了资本在事业发展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这些身外之物会滋长人的贪心和野心,会慢慢误导一个人正常的判断能力。

金利斌所创立的公司立足仅有4年时间,可是所涉猎的生意面很广,这背后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但是,前脚还没有站稳脚跟,后脚就想要往前迈,当然会栽个大跟头。

在十年前,民营企业想要从银行借贷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筹集资金,金利斌想到了从民间融资

有些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条风险极高的路,因为只有用高回报做担保才能吸引到投资者,但十之八九会陷入这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

由于惠龙集团和金利斌的个人在当地的名声威望很高,民间融资在初期颇有成效。

从银行、农业合作社、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都成为了金利斌的债主,在短期内融资金额高达14亿

表面上看似成功,但实际上惠龙集团是把承诺给出的利息回报之高作为代价:借贷10万元以下的每月2分利,10万元以上的每月3分利。这种比银行利息高出数倍的投资方法当然会成为首选。

于是,不止是金融机构,连公司职员、小商贩、机关干部等这些各个阶层的人员都成了金利斌的债权人。

在巨额利息的召唤下,很多人为了筹钱甚至不惜去抵押自己的房子和车子去借贷给金利斌。整个圈子刮起了一股借贷风暴,几乎是全民行动。

凡是被风暴席卷过的地方必定是一片狼藉,而惠龙集团就成了这片狼藉之地。

一个公司正常的运转本身就很耗钱,投出去的成本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很好的收益。惠龙集团每月要拿出超过500万元来支付利息,可实际上远不止这些。

利息的偿还慢慢地掏空了金利斌的公司,惠龙集团也成了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

事情总有败露的一天。这些债权人渐渐地发现自己的回报似乎开始出现遥遥无期的无法兑现,他们开始质疑金利斌的信用,也开始担心自己的钱是不是会肉包子打狗。

于是,有人将金利斌和惠龙集团告上了法庭。

这场借贷风暴终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而这时已经是无法挽回的地步了。他们开始深入调查这场非法融资的所有相关事件和细节,结果惊人。

惠龙集团从创立初期就开始负债经营,金利斌对自己的成功包装蒙骗了所有人。

在借贷的7年间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多达22亿,而这些钱除了一部分用于公司的正常运转,其他的全用来金利斌自己的奢侈消费和企业的门面包装。

曾经无限风光的企业家金利斌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公安机关查封了惠龙集团和福禾豆业,逮捕了12名涉事人员,金利斌已经是穷途末路。

从天堂到深渊,金利斌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变故,也没勇气面对法律给予的严厉惩罚,在他留下了一封遗书之后选择了自焚而亡。

他的死并没有消除这场借贷风波的后续影响,很多债权人和机构在经济和精神上遭到了重创,为了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金利斌的一生都在围绕着金钱打转,金钱让他享受到了富有的快乐也侵蚀了他的灵魂

曾经的他也是有志向的奋斗好青年,却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中被金钱改变着,洗脑而不自知。

他的经历给整个社会都敲了警钟,千万不要为了金钱的欲望而触碰法律。金钱可以买来的,也一定会被金钱所收买。

参考文献:

1、《惠隆集团涉嫌非法融资》 北方周末报 2011.05.26

2、《包头亿万富翁自焚被指“诈死” 警方称说法不实》新京报 2011.05.25

3、《媒体反思包头巨商金利斌之死 14亿债务如何形成》中华工商时报2011.05.20

如果觉得《曾经轰动包头的金利斌:从摆地摊到身家25亿(为何选择自焚而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