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

2023-06-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7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本报记者 王彦生

青少年营养状况不仅关系个人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也关系着民族素质的提升。天津市各类学生总计约119万人,近年来肥胖和视力不良成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问题。2018年初,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天津市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实施方案》和《天津市食物与营养发展实施计划(2018-2020年)》,强调加强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和营养教育。但时至今日,天津市学生营养认知情况仍不尽人意,面向学生的营养教育仍存在较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天津近三成学生营养知识缺乏

营养素养是个体获取、处理和理解食物和营养的基本信息,以及运用这些信息作出正确的健康决策的能力,不仅包括营养认知,同时包括获取营养的技能和行为。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纪巍表示,调查发现,学生对基本营养素、膳食平衡、农产品生长、食品加工等食物及相关知识多处于听闻或碎片式了解,缺乏系统性认知,近三成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很多对健康有益的食物因口感或喜好不被学生接受,约半数学生存在浪费食物的情况。城乡学生对食物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食物与营养认知及健康饮食行为低于城市学生。

学校和家长营养教育意识不足,辨别能力缺乏,目前,天津市学校缺乏系统性营养教育课程,专业师资和教材的缺乏也影响了营养教育的开展。家庭教育方面,很多家长将教育重心放在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对学生进行过食物或营养知识教育,不重视家庭共餐交流和饮食礼仪培养,学生基本不参与家庭食物采购或烹饪。此外,很多家长对营养认知不足,对子女的教育更无从谈起。由此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者越来越多,不良饮食行为难以得到及时纠正。

营养教育多主体参与不足,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面向学生开展营养教育需要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区、相关社会组织(如食品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分别承担政策制定、资源建设、认知教育、实践教育、合作支持等角色。

当前,各类社会组织在学生营养教育中的参与度较低,政产学研、家校协同等合作模式尚未形成,难以体现协同创新教育的优势。各主体之间在沟通协作、资源共建、信息共享与反馈、协同育人等方面的长效机制还需深入完善,学生营养素养提升工程亟待建设与推进。

营养教育方式单一,常态化教育尚未形成,当前学生营养教育偏重认知教育,忽视实践教育。教育时间方面,尚未建立长效营养教育机制。当前天津市约有28.1万名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约24万名学生通过校外配餐方式在校就餐,多数学校尚未充分利用午餐时间进行营养及健康饮食行为教育。此外,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及线上微课不多,新媒体应用不足,难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未能实现学生营养教育的日常化、便捷化。

多方发力突破学生营养认知和食育短板

针对学生营养认知缺乏的现状,纪巍认为,应开展“食物教育”提升学生营养素养。食物具有自然属性和生活属性,“食物教育”(以下简称“食育”)借助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有助于提升个体对食物及营养的认知,促进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同时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海市、深圳市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启动了校园食育工程。为突破学生营养认知与食育的短板,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建立多主体、多层级食育促进网络,横向建立“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多主体联动机制。成立“天津市学生食育工作委员会”,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社会优势资源构建学生食育网络。协同天津市科研机构、营养协会等社会主体,共同构建多主体协同共建的教育治理模式,提升学生食物与营养素养。

纵向建立“市级—区级—校级”三级管理网络。政府统一规划,各区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学校以项目为引领,教科研培一体化推进。每个区至少在每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选择3所学校开展食育试点,各学校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切实可行、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明显的食育活动并逐渐形成特色。市教委对各区食育情况进行抽查,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优秀案例交流展示。

开发系统性食育内容。秉承内容系统化、难度阶梯化的设计原则,组织食品科学、营养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专家编制《天津市学生食育手册》,主要涵盖食物与营养认知教育、饮食行为教育、饮食能力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认知教育主要包括对食物种植与加工、食物营养、膳食平衡、食文化、食品安全等知识的认知;饮食行为教育主要指均衡饮食行为引导,促进学生养成合理膳食的行为习惯;饮食能力教育以情境学习和自身认知为原则进行食育实践设计与指导,可涵盖种植指导、食物制作指导、工厂、农业园参观指导等内容。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铮表示,应拓宽食育方式,采用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食育。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食育教室”;实践教育以家庭食育为主,同时依托工厂、农业园建立“食育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以学校午餐为载体开展食育,根据年龄段安排学生参与食物分配、餐具整理等工作;安排学生进行餐前宣讲,可包括食材来源、食物营养、食品安全、传统典故等内容,同时倡导“光盘”行动,培养节约意识;将食育纳入天津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线上课程资源储备,鼓励学校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施食育,通过“智慧厨房” “智能农场”等虚拟现实技术促进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升学生对健康与劳动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开发食育类电视节目、小程序或微信公众号,为学生提供便捷、寓教于乐的学习平台。

加强食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生食育的引路人,教师和家长的食育素养至关重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委托学研机构专业人员开展培训,建立市级、区级、校级食育讲师团队,同时建立志愿者讲师队伍,吸引家长、注册营养师参与,争取每所试点学校每个年级至少配备1名食育教师;发挥学研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引导其利用专业优势指导学生食育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堂,提升家长的食育素养;以《天津市学生食育手册》为指导,配套开发《教师食育手册》和《家长食育手册》,方便教师及家长了解、掌握食育的内容、方式和重点。

重视面向农村学生的食育。针对农村学生营养认知及健康饮食行为较城镇学生落后的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农村学生食育:加强师资培训和家长学习,提升农村学校教师及家长的食育意识,引导其建立餐桌上的课堂,促进农村学生体质与人格全面、健康发展;重视认知教育与健康饮食行为引导,加强面向农村学生传播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引导合理膳食行为;实践教育方面,以学校为主导,利用场地优势开辟“校园实验田”,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如果觉得《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