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宝宝黄疸需暂停母乳吗 黄疸宝宝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2023-06-0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1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新生儿的护理十分重要,新手爸妈们不要以为这是件小事,有很多方面都是要注意的。小编接下来为大家分享宝宝黄疸需暂停母乳吗 黄疸宝宝母乳喂养注意事项,赶紧来看看吧!

小楠楠出生时,小脸白白净净的。但在出生后第4天,妈咪突然发现她的小脸有些变黄了。妈咪根据自己在孕期学习的知识,以为小楠楠是生理性黄疸的表现,于是也没有特别着急,耐心等待着黄疸消退。可2个星期过去了,黄疸非但没退,反而还有点加深。妈咪有些着急,但小楠楠的样子确实不像是有病,每天能吃能睡,小眼睛也很有神。妈咪不愿把这么小的孩子抱到医院去,决定再观察看看。

发育良好考虑母乳因小楠楠满月了,可变得越来越黄了。妈咪不敢再等了,抱着宝贝女儿去了医院。医生经过检查,认为小楠楠的各方面发育都很好,考虑黄疸可能是由于母乳而造成的,建议暂时停喂母乳3天,好好地观察一下。3天以后,小楠楠的黄疸真的明显减轻了。原来,小楠楠变黄是由于“母乳性黄疸”所引起。

大部分宝宝都会出现黄疸现象,有的很正常,一二周就会消失,有的是病理性的,需要治疗才能消失。那么宝宝得了黄疸,还能吃母乳吗?黄疸宝宝吃母乳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

怎样区别宝贝属于哪种黄疸?

生理性黄疸

一般情况下,大约有50%-60%的足月新生宝贝和80%以上的早产宝贝,在出生后2-3天就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种黄疸在4-5天达到高峰,一般表现比较轻微,仅有皮肤和巩膜(白眼球部分)轻微发黄。宝贝的全身状态通常较好,每天照样能吃能喝,精神活泼,2周左右黄疸就会自行消退。当然,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些,但一般也不会超过3-4周。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某种疾病而引发的黄疸,主要特点是黄疸出现得比较早,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就会出现,而且黄疸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引发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较多,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

母乳性黄疸

大约有1%母乳喂养的宝贝可能发生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一种酶的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一般是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开始常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在一起,但在2周左右生理性黄疸应该消退时,黄疸却持续不退或又缓慢地加重。如果宝贝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但全身状态仍然很好,一般考虑是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天,如果黄疸减轻就可以确定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如果较轻,可以继续吃母乳;如果较重,暂停几天母乳,待黄疸减轻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宝宝得了黄疸需要暂停母乳吗

一般来说,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也就是正常的黄疸,是没有必要暂停母乳的。甚至有些宝宝是因为喝母乳不够多才引起的黄疸,妈妈没有尽早开奶或者喂宝宝吃母乳的次数时间太少。宝宝吃到足够的奶水可以帮助消除黄疸,而且初乳能促进宝宝尽快拉出胎便,减少黄疸的产生。

但是有的黄疸宝宝需要暂停母乳喂养,这是因为宝宝患上了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因为母乳中某个成份的影响,导致宝宝体内大量胆红素未被吸收,从而出现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如果严重的话,一般需要暂停母乳两三天,停止哺乳后,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等到黄疸消退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医学界普遍认为吃母乳的宝宝比较容易出黄疸。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研究表明,与水和配方奶相比,母乳能更好地帮助宝宝排出体内多余的胆红素,这是因为母乳有促进排便的作用,通过尿便带走多余的胆红素。

导致出现医学上这种认为吃母乳容易出黄疸的情况,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母乳喂养方式不正确。按照固定时间喂奶并且将妈妈和婴儿分开,确实会让许多吃母乳的宝宝患上黄疸,这是因为限制时间的喂奶无法让宝宝得到足够的热量。这种黄疸的出现并不是母乳有问题,而是喂母乳的方法不对。

以下这些方法教妈妈如何控制宝宝的黄疸,让母乳喂养更加顺利:

1、尽早开奶。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分钟里,可以让宝宝贴着你,让乳头去刺激宝宝的嘴唇,让把宝宝自然而然地学会去舔乳头和吸乳头。初乳营养价值高,热量多,水分够,促进宝宝排便,有助于宝宝排出体内多余的胆红素。

2、咨询医生。了解宝宝的黄疸是哪一种。如果宝宝健康,黄疸是正常的,就不要担心,多分泌一些母乳喂养给宝宝就行了。有时候担心可是会让母乳分泌减少哦!

3、要注意昏昏欲睡的宝宝。黄疸有时候会让宝宝昏昏欲睡,这个时候宝宝吸母乳没有以往那么有力,这样很容易使黄疸更加严重。这个时候要拍拍宝贝,不停地换两边乳房,可以让宝宝保持清醒,吸更多的奶。

4、如果你的宝宝黄疸很严重,需要接受蓝光治疗,这个时候,你可以继续给宝宝喂母乳,除非医生不允许,通常是因为宝宝患上了母乳性黄疸。如果医生怀疑你的宝宝患上了母乳性黄疸,通常会要求你在12-24小时内停止母乳喂养,如果宝宝的胆红素很快地下降了,说明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只要胆红素不是很高,通常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是如果医生通知了停止喂奶几天,你要记得每隔3小时挤出母乳,直到可以给宝宝哺乳,否则你的乳汁会越来越少!

阿英生下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天使,真是欢喜极了。可是使她感到奇怪的是,女儿出生后不到第4天就出现黄疸,而且满月之后黄疸仍未见消退。阿英急了,连忙带着女儿去县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孩子患的不是肝炎而是“母乳性黄疸”。阿英不明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女儿怎么会弄出黄疸来呢?她不解地询问妇产科年高资深的史医生。为了帮她分忧消愁,史医生简明扼要地回答了她所关心的问题。

从医学角度来看,婴儿呱呱坠地时,皮肤的颜色红润,但喂母乳后不久,如果出现皮肤及黏膜黄疸,这就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可达1%~2%,甚至更高。为何有些婴儿用母乳喂养后会出现黄疸呢?科学家观察到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回吸收增多有关。

据专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亲的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别高,使胆红素在乳儿的小肠中被重吸收,于是婴儿便出现了黄疸并持续不退。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出现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即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无论是早发型或是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或改喂牛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给予母乳喂养,黄疸亦可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可达1~2个月,但化验可与肝炎相鉴别。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是否应停止喂养母乳呢?一般来说大可不必,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更不必紧紧张张地带着孩子反复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停喂母乳后黄疸会立即消退,但母乳为婴儿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患儿得到必需的营养,采取多次少量母乳喂养的方法,并经常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旦增高明显,则立即暂停母乳喂养。暂停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新生儿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一般来说,随着月龄增高,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婴儿并无多大影响,对此患儿家长可尽管放心。

编辑推荐:

新妈小心母乳养出“小黄人” 母乳性黄疸不可怕

新生儿黄疸 父母怎么办?

宝宝晒太阳 黄疸退得快

健康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健康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如果觉得《宝宝黄疸需暂停母乳吗 黄疸宝宝母乳喂养注意事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