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父母需注意孩子语言中的独特意义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2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良好的早期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也是极有帮助的,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小编接下来分享父母需注意孩子语言中的独特意义,早教小知识需要慢慢累积~

在与大人对话或其他形式的交流中,父母往往只注意到孩子语言或行为的表层意思,而忽略了那些隐含在言语之外的真实意图。譬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在某个场合说出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话:

——我就不明白,那个孩子干吗总哭呢?

——怎么对门的阿姨从来不大声说话?

——要是把我丢在街上就好了。

——真想当个老头。

——我妈妈真好。

这些话不时灌进父母耳中,有的他们只是当做孩子的自言自语忽视了,有的却不得不引起注意,然而追究起来,却得不到任何结果。

实际上孩子在情感上的敏感性不亚于大人,只是这种敏感更多局限于所处环境及环境中的人,不外乎父母、老师、小伙伴。如果这个环境充满敌意,威胁到他心理上最敏感的部分,必然会影响到他的言行。说话方式和内容便能够反映出来。上述列举的几句孩子的话,如果细究起来,则可能追踪到孩子的父毋身上,那里面明显存在了某种不满的成分。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实际上都围绕着自己,都取自自己的生活内容。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有一天,五岁的女儿搂着妈妈的脖子悄悄问:“我们会搬家吗?搬到爸爸上班的地方去?”妈妈听到孩子的问题自然有些奇怪,因为一个孩子很少会提这种与他们生活相距甚远的问题。不过房子是刚刚搬过的,而且离孩子爸爸的单位并不远。妈妈便用心向孩子解释了一番,可是孩子好像并不甚满意,她又跑去问爸爸。爸爸的回答是:“我们不会搬家了,再搬也要等到你长大以后。”奇怪的是,这个回答却使孩子平静了下来。这时,做母亲的才恍然大悟,女儿询问的并不是搬家的事,而是怕失去爸爸,因为就在最近,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的爸爸因车祸丧生,孩子由此联想到爸爸每天上班都要骑自行车。

又有一天,妈妈带着女儿上街,路过一个学校,女儿说:“这些孩子就像没人管!”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小学生在校园里奔来跑去。这次妈妈听出了孩子话里潜藏的意思,她是在表达对今后上学的一种若有若无的惶恐。妈妈说:“你看他们多高兴,在这以前,可是跟你一样上幼儿园呢!”孩子听到这个回答,立刻露出笑脸,感到很放心,这正是她想要知道的结果。

孩子们都离不开父母,渴望得到父母的保护、永远生活在这个既温暖又有安全感的保护圈中,化们能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体昧出自己的位置、分量和父母对他们关心的程度。当他们感到不满意时,有时并不一定直言不讳地喊叫出来,而是用极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父母去心领神会。如果做父母的不理解或者不耐烦地说:“你有什么话可以好好说嘛!”这就会,他们认为,大人本来就应该知道这一切。

不同性格的孩子提问题的方式也会不一样。无论男孩或女孩,性格内向还是活泼顽皮,都有自己独特的提问方式。很多做父母的,只是觉得孩子心地单纯,有什么要求绝不会隐瞒。他们的好恶都能通过既简单又朴拙的话语表达出来。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父母带着他们六岁的儿子去上幼儿艺术学校,一进学校就看见有些小孩子在大声唱歌,老师在弹钢琴给孩子们伴奏。这个六岁的孩子大声叫道:

“怎么唱得这么难听!”当场把孩子的父母弄得十分尴尬,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一个老师走过来笑着摸摸孩子的头说:“你说得不错,来这儿的孩子不要求唱得多么好,也许你更喜欢画画,或者别的什么?”这句话好像一股暖流通过孩子的周身,他感到愉快极了。因为老师解答了他的难题:在这里有些事不会做或做不好是允许的。

通过下面这段有趣的对话,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

——妈妈,我昨晚做了一个特别好的梦。

——跟我说说吧,我很想听。

一我梦见屈原了,他跟我说,河里的鱼虾吃了那么多年的粽子,已经厌烦了。希望换新的口味,叫你别再包粽子了。

——那么,屈原有没有说那些鱼虾喜欢吃什么?

——当然了,他们喜欢吃巧克力、冰淇淋、炸薯条和果冻。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是这样单纯而明亮,同时却也有着令大人不易察觉的色彩和线条。因为成人观察事物更多地是出自经验和概念,而孩子那种不受条条框框左右的联想和充满“跳跃性”的、“拐弯抹角”的说话方式,常常使父母茫然不知所措。这时,便需要更多的耐心。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要迅速地想一想:

他在问什么呢?

他想告诉我什么?

这个回答会使他满意吗?

是不是一定要让他满意呢?

 “你静静地睁着一双乌黑澄澈的大眼睛,久久凝视某处空间,不知在想什么,那目光自信而超然,真令人感到神秘。”一位父亲这样描述他刚出生的孩子的眼睛。孩子的眼睛是父母最着迷的地方,它纯洁透明,一尘不染,具有感动人、征服人的魅力。父母可以通过眼睛和孩子交流。父母对孩子说话,孩子眼里会闪过理解的火花,父母从孩子尚未沾染岁月的尘埃的目光中领会了孩子内心的一切。

然而,几年过去,父母却发现孩子的目光里多了很多东西,孩子的目光令父母迷惑不解。父母须知道,孩子的目光永远与孩子的语言紧密相连。孩子喜欢看父母,他们用眼神说话,表达“潜台词”,表达难言之隐,表达内心感受,可父母的目光中却没有与他们交流的内容。父母1门匆匆下结论,提出要求或者干脆回避,令孩子伤心无比,觉得爸爸妈妈不理解他们。孩子息以为父母是洞察一切的,他们把心里的话用目光表达出来,在孩子看来心里的话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了父母,父母却经常奇怪:“我的孩子什么话也不说就哭起来了。”“我的孩子看着我不说话,反而怪我们不理解他。”其实,孩子的目光已经告诉了父母,只是父母不去解读或者没有读懂罢了。

一个女孩子在日记中写道:“以前跟妈妈很亲,现在她下班后总是显得很疲惫,不愿理我,我想跟她说话,又不知道怎么讲,我就坐在床边看她。妈妈可能遇到了不愉快的事,闭着眼睛不理我。我多么伤心,我也不知道和她说什么了。我害怕慢慢和她疏远了。”

父母忽略了孩子用目光交谈的方式,便不能细致体会孩子的心理,孩子会感觉灰心丧气,于是跟父母产生隔阂以致疏远父母。

孩子为什么要用目光说话?孩子碰到的事情往往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碰到的事,他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不知道如何表达,只好用目光求救于父母。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常为一些不必要或子虚乌有的后果担忧,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感到委屈。孩子有许多难于启齿的事,而这些事本来算不了什么,但他们会顾虑重重。孩子还善于对大人察言观色而不表态,用目光来表明态度,即使最外向、最善于表达的孩子也常用眼睛“说话”。

有时候孩子满眼激愤回到家,父母看着他脏兮兮的衣服、抓破的脸,很可能会以为孩子又在外面闯了祸、打了架,但这一次很可能是孩子挨了打,受了委屈。父母不懂得孩子的目光语言,便予以批评,让孩子伤心无比。

父母做了让孩子不高兴的事,孩子常用不耐烦、焦急的目光来制止他们。父母如果我行我素,孩子很可能会显得烦躁或莫名其妙地大喊大叫。

孩子还会用目光跟父母挑战。当父母命令他们干这干那时,孩子会用目光固执地表示“不”或“我喜欢这样”。

孩子经常用目光表示抱怨和失望,因为这类痛苦的情绪很难用语害表达。父母不知道孩子目光的含义,很可能在情绪上与孩子越走越远。

父母说话时,孩子喜欢看着父母,孩子也需要父母用温暖、愉悦、信任的目光看着他们,以此建立心理上的联系。

孩子常把目光用于对父母的检测。父母理解孩子的目光才是真正地理解孩子,孩子的目光就是孩子的心理状态。

孩子的目光可以告知父母:

微笑眨眼:我有一个秘密。

眼珠子往上移动:让我想一想。

眯眼:表示怀疑或戒备。

目无定珠:被别的事情缠着。

目光呆滞:遇到忧郁的事。

眼珠滴溜溜乱转:轻视父母的言谈。

呆望:渴望得到一样东西。

睁大眼睛:充满疑问或者恐惧。

低眉不语:有难言之隐。

视线不集中:已经知道事情的真相。

惊神不定:可能是在撒谎。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父母需注意孩子语言中的独特意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