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让宝宝和小动物做朋友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8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下面小编向大家介绍下让宝宝和小动物做朋友,刚做父母的快来了解下吧~

恐惧、害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一个大人如果对某种小动物表现出很大的恐惧,不敢看、不敢摸,有的甚至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口渴、发抖、休克等,那么这份恐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幼时一次恐怖的经历,或者幼小的时候没有及时改变害怕的心理。

幼时没有及时纠正,长大后就需要专业心理医师的介入了,催眠疗法、强迫疗法、情景治疗等都是治疗恐惧的好方法。但是有的人即使进行专业治疗,也不一定有效果,反而成为某个心灵死角。

为了让宝宝有个健康、敞亮的心理,妈妈要搞清楚宝宝何以会有恐惧心理、为什么会害怕小动物。

当然,宝宝只是表现出一般的害怕,并不说明什么。如果一见到某种动物就非常紧张、苦恼、逃离,那么妈妈就要观察一下宝宝何以如此害怕。

对于小宝宝,妈妈是非常关心他们的安危的。妈妈为了不让小宝宝被猫挠了、被狗咬了、被虫子啃了,就会告诉宝宝:“咬人!宝宝躲远点!”这样说没有错,但是在宝宝没有认识到这是怎么样一种动物的情况下,有可能阻碍宝宝对这种动物的探索兴趣,今后更无从知道这种动物会在哪种情况下伤害自己,在哪种情况下不会伤害自己,思维意识只停留在这种动物很可怕上。所以,妈妈不要在宝宝没有建立起对小动物的认识之前,动不动就对宝宝提出这样的警告。

除了妈妈的负面教导外,宝宝亲眼见到别人被小动物伤害的画面、电视上播放的画面、别人描述的画面等,对宝宝来讲都是一种不良暗示。

为了防止宝宝被外界资讯左右,妈妈需要从小带领宝宝与小动物进行良性接触。现在,养宠物狗的比较多,很多小狗狗都是非常友善的。妈妈可以在主人的陪同下,和宝宝一起喂喂小狗,摸摸小狗,然后告诉宝宝:“小狗狗很友善,轻轻地抚摸,小狗狗会很舒服!如果弄痛小狗狗,它可能就咬人了!”当狗狗不愿意被人摸的时候,妈妈就说:“宝宝不摸了,小狗狗不愿意了!”然后带宝宝离开。

平时,妈妈可以在宝宝面前多讲述一些小狗狗看家护院、保护主人、顽皮可爱的故事,这样有利于宝宝对狗狗有个良好的印象。

培养宝宝和小动物的感情

宝宝是否喜欢小动物,关系着宝宝未来性格的发展。那些喜欢小动物、愿意养小动物的宝宝,会更有爱心,在人际交往中更愿意付出、更勤快等。

6岁以前的儿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个体。所以,他们会把小动物当成有思想、能活动的小伙伴,寂寞了、不开心了、受委屈了的时候,会对着小动物诉说。这个过程,有利于宝宝的思维发展。所以,妈妈要注意培养宝宝对小动物的感情。

宝宝小的时候,很自然地要躲避小动物。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对宝宝说:“小动物很可爱的,宝宝不怕啊!”当宝宝玩耍的时候,妈妈可以故意把小动物放在离宝宝近点的地方,或者抱着小动物玩耍。也许宝宝并不在意妈妈的行为,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宝宝害怕的情绪就会减弱以至消退。妈妈就能发现,宝宝从能接受小动物在他身边,发展到和小动物玩耍了。

很多妈妈不喜欢小动物,是觉得小动物身上有病菌,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其实,那些经常洗澡的小狗狗,身上并不脏。偶尔摸摸,不会传染到病菌。如果宝宝摸完,妈妈就给宝宝洗手、洗澡就更好了。

宝宝的爱心、好奇心都很强,如果妈妈鼓励宝宝给狗狗喂食,宝宝会非常愿意的,但是也会表现出害怕的情绪。妈妈可以一边喂,一边鼓励宝宝学。有妈妈陪伴,宝宝不会特别害怕。

如果宝宝已经对某种小动物产生了畏惧心理,即使这种小动物对宝宝不会有伤害,妈妈都不要强行把宝宝和小动物放在一起,妈妈要尽可能地忽略宝宝的这种情绪,但只是表面忽略,内心里要想办法去改变宝宝。

家里也可以养一些安全性较高的小动物,比如小白兔、小乌龟、小金鱼、小荷兰鼠等,平时,和宝宝一起喂养、整理卫生,逗小动物玩。小动物很乖巧的,对于喂养它的小主人会有情感上的回应,能够促进宝宝对小动物的喜欢。

妈妈可以多带宝宝去动物园、昆虫馆游玩,到海洋馆、宠物市场等地方参观,教宝宝认识各种动物,并告诉宝宝:“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它们。”

除此以外,妈妈多给宝宝看看关于小动物的书和画片,给他讲一些小猫小狗和小宝宝做朋友的故事,再带他到有宠物的朋友家做客,让他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跟小狗小猫一起玩的,都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8月2日,家住密云的小宇和家人在南戴河天马浴场游玩时,被海蜇蜇伤引起了急性肺水肿,当天下午因医治无效身亡。医生提醒,下海游玩,千万不要抓捕、触碰海水中漂着的海蜇。男童海边被海蜇咬死,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有哪些杀伤力巨大的小动物吧!

海蜇——最“温柔”的杀手

海蜇,又称水母,是全球范围内海域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动物。它们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平均只有数个月的寿命。海蜇体呈出像蘑菇状,分伞部和口腕两部分。伞部(即海蜇皮)超过半球形,直径300~600毫米,最大可长 到1米。外伞部表面光滑,中胶层厚,晶莹剔透,游动时呈现出一种“飘舞”的感觉,看起来像是科幻电影中某种温柔的精灵。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对于海蜇最熟悉的印象多数来源于“老醋海蜇头”这道佳肴——其原料就是海蜇的八条腕口。

海蜇分为许多种类,但几乎每种都有或大或小的毒性。海蜇的毒性来源于它们的刺细胞。这种细胞生长在其触手的前端,是一个充满液体的囊,内有一条中空缠绕的管子,刺丝胞的表面有一小针称为刺胞针(Cindocil),如同是开关般,当刺胞针受到触动时,刺丝胞会马上射出管线,这些含有毒液的管子会使被刺之生物麻痹。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海蜇是生长在澳大利亚的箱型水母:人一旦被其触须刺中,3分钟之内就会死亡,且无药可救。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海,25年来因中箱形水母中毒而身亡的人数约有60人,可与此同时死于鲨鱼之腹的只有13人。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海蜇种类有棒状海蜇以及黄斑海蜇,分别生长于在黄海、东海、渤海以及广东广西沿海,其中黄斑海蜇的毒性稍强一些。人在被海蜇蜇伤后,一般可在数分钟出现触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触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线状排列的有红斑的血疹,痒而灼痛,轻者可在20天左右自愈。而有一些自身对于海蜇毒素敏感性较强的患者,则有可能局部出现红斑水肿、风团、水泡、瘀斑,甚至表皮坏死。患者全身表现可有烦躁不安、发冷、腹痛、腹泻、精神不振及胸闷气短。重者多咳喘发作,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并伴有脉数无力、皮肤青紫及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征象。若抢救不及时,这类蜇伤病人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逃命”守则:

避开海蜇是最有效的防止蜇伤的方法。海蜇在中国沿海线附近的繁殖旺季是每年的7-9月份。在此期间,如果您在海滨浴场游泳时看到“温柔美丽”的海蜇,千万不要被它们的“表象”所迷惑,不要对其进行触碰或者抓捕。如果出现被海蜇蜇伤的情况,不要用淡水冲洗,因淡水可促使刺胞释放毒液,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黏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可用碳酸氢钠(小苏打)或明矾清洗伤处。若损伤面积大,全身反应严重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蜱虫&恙虫——最容易被“忽视”的杀手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隐翅虫、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等等,常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该寄生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在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农村极为常见。不吸血时,小的蜱虫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蜱虫可达饱满的黄豆大小,甚至有指甲盖大。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蜱虫叮咬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约600~800人,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及韩国等国家也多有发病。2006年中国安徽省首次发现该病。随后在山东、河南、湖北、北京等地也有该病病例报告。根据卫生部通报,截至2009年8月,全国报告蜱虫叮咬病例92例,死亡3人。

致命病例

母亲命丧蜱虫儿子又被咬伤 5-10月是蜱虫活跃期

日本国内首现蜱虫致死病例 患者未现被叮咬痕迹

恙(yàng)虫,又称恙螨、沙虱,能传染恙虫病。此病首先由我国晋朝科学家葛洪(公元313年)发现并记载 。恙虫生长于阴暗潮湿的草丛中,雌虫在泥土中产卵,约经三周孵化成幼虫。当动物或人经过草地时,幼虫爬至动物或人身上短期寄生,吸食组织液及淋巴液。通常恙螨的幼虫一生中只饱食一次。经3~5天后,离开动物宿主坠落于地上,约经三个月的发育由稚虫而至成虫。稚虫及成虫均生活于泥土中,以节肢动物的虫卵及幼虫或植物的液汁作为食物,并在泥土中越冬。恙虫立克次体在恙螨幼虫体内繁殖,并经卵传递至第二代幼虫。当第二代幼虫叮咬人或动物时,才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或动物而引起发病。恙虫病发展迅速,如果延误治疗,可能很快出现发热并引发发心肌炎、胸膜炎、脑炎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每年5月是华北及港澳地区恙螨发生的起始期,6—9月达到高峰。天气偏暖,发生期有所提前。一些缺乏经验的医生容易将恙虫病误诊为癌症和流感等,误人性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致命病例

男子公园草地上纳凉被恙虫咬下体 高烧不退身亡

福建现多起恙虫病例 厦门一男子险丧命

“逃命”守则:

想要避免蜱虫或者恙虫的叮咬,方法非常相近:因为这两种寄生虫多生活在草地、树林中,所以进入可能存在这些寄生虫的区域时,最好穿长衣长裤;喜欢种植花草的家庭要注意定期除虫;外出时可在衣物上涂抹一些驱避剂,例如硫化钾溶液,来防止这种寄生虫向你“靠近”;一旦发现这些寄生虫叮咬入皮肤,不应随意擅自取出,以免方法不当使其越钻越深。应去专业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处理措施。

蚊子——动物界的王牌“杀手”

如果让你投票选出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你大概不会选择蚊子。但是实际上,这种小昆虫每年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200万左右的死亡人数,堪称动物界的王牌杀手

小小的蚊子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可怕的杀伤力,主要是因为它们能传染80多种疾病。其中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可能就是疟疾:这种疾病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而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

另外,大部分的蚊子都能够传染丝虫病(由线虫导致)。这种疾病会导致橡皮肿(gumma)使外生殖器及大腿异常肿大。在全球,约有120万人感染丝虫病。大部分品种的蚊子会传染病毒性的疾病,包括黄热病、登革热、日本脑炎、圣路易脑炎、多发性关节炎、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契昆根亚热及西尼罗河热。能让我们唯一感到幸运的是,艾滋病不会借由蚊子叮咬而传染。

“逃命”守则:

想要不被蚊子咬,最彻底的办法就是“端掉”它们的老巢:消灭蚊子生存环境。因为蚊子通常都是在水中产卵,所以及时清除住所周围的死水是非常有效的灭蚊方法之一。在住所内,可以试试放置一个盆子,盆中加点肥皂丝混合洗衣粉的水,第二天,水盆中就会有一些死去的蚊子。

另外,蚊子比较“偏爱”体温较高、出汗较多的人。所以想要避免蚊虫叮咬,勤洗澡保证个人卫生就比较关键。另外,多穿着浅色衣服、摆放驱蚊植物、在野外时喷洒避蚊剂都是有效的驱蚊手段。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让宝宝和小动物做朋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