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关注儿童的偷窃行为 正确处理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0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讲解下关注儿童的偷窃行为 正确处理,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你女儿的口袋里不知怎么跑进了几支幼儿园的蜡笔;小朋友的玩具神不知鬼不觉地竟成了你儿子的囊中之物;你的孩子进了商店就顺手牵羊拿走点东西——这种小偷小摸的事儿在孩子中间可能是司空见惯的。然而道理不在于偷的东西值几个钱,而在于这种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

孩子对偷窃的看法取决于父母对此种行为的反应以及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段。一般来说,很小的孩子的想法是,“我的是我的,他们的也是我的。”小孩子拿其伙伴玩具时并没有预谋和恶意。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希望得到某件东西与有权得到这件东西的区别尚混沌不清。他们以为想要什么就可以要什么,很难理解财产所有权的概念。

在孩子进幼儿园之前,他们通常都有了私有意识而且认识到必须拿钱来买商店里的东西。这是一个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理解的概念。直到他们上小学时,他们才具有了自我控制能力以免随心所欲地拿他们想要的东西。

认真对待小偷小摸的行为是十分重要的,尽管那不一定是以后沦为犯罪的一步。不仅差不多所有的成年犯人都能回忆起小时候偷东西的往事,就连遵纪守法的成年人对他们年幼时所干的这种事也会记忆犹新。儿童心理学家在对引起青少年和成年偷窃行为问题的早期因素的研究中发现,以后可能有偷窃行为或违法行为的儿童一般在被人当场抓住时反应异常,这样的儿童在事实面前矢口否认,这恰恰是以后出现问题的先兆。

小孩子为自己偷窃行为辩解的方法是说他想要那些东西,而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则以其他方式来为自己开脱。这说明他们意识到社会规范的存在,在道德方面已有所进步。在有些学龄儿童中,小偷小摸常常是为了引起他人的关心。如一再偷商店的东西可能是求助信号,尤其是在孩子不掩盖他们偷的东西的时候。也有许多孩子想通过偷东西引起父母的注意,而他们的父母往往忽视了这种现象。

此外,还有由于不给孩子零用钱,或由于别的小朋友唆使而行窃的情况。家长在解决问题前应冷静倾听孩子的陈述,找出原因,这样才能根除令人沮丧的行为。再则,在家庭现金的管理上,如果过于松散、马虎,也会使孩子有机可乘。如若做家长以为孩子不懂事,偷人家的东西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甚至偏袒听之任之,就会“小洞不补,大洞难堵”,滋长孩子总想把别人的好东西据为己有的贪小便宜的心理,长大后也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贻误前程。

一说到偷窃,我们就会想到小偷偷了别人的财物后倒卖牟利,或者黑了别人的银行账户偷钱。这些小偷偷窃似乎都是想不劳而获,但也有一种小偷自己不需要钱财,因内心感到强烈的冲动,无法摆脱要偷东西的想法,忍不住一次次去偷。心理学家指出,各种偷窃行为并无本质区别,人们对自己的偷窃行为进行了相同的合理化过程,使得偷窃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据报道,SAP公司一名身家超过百万美元的高管托马斯·朗根巴赫近日涉嫌伪造商品条形码磁条,然后在商店以超低价购买乐高玩具,最后在eBay上倒卖获利3万美元,被美国当地司法机关起诉。朗根巴赫被指心理失常,因为他不可能缺这点钱,完全买得起全价的玩具。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有头有脸的成功人士,人们很难想象他竟然会去偷钱。美国司法心理学家萨曼塔·斯梅瑟斯坦因博士推测,朗根巴赫患有偷窃狂,即强迫性的偷窃行为。

假如你办事需要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就到办公室用公司的复印机复印了两张。这是否算偷窃,取决于公司的规定。因为办公设备和纸张不是用于私人用途的,所以你很可能是在偷窃。你会因此被炒鱿鱼吗?不太可能。这取决于你复印多少份,以及公司的规定是否严格。

斯梅瑟斯坦因博士认为,这个例子反映了人们每天都有类似的行为,但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偷窃。用公家的复印机复印私人材料,用完别人的圆珠笔顺便带走,蹭了邻居没有加密的WIFI信号上网,在家门口卖旧货却没纳税……我们大多数人在一生之中都会有过某种形式的偷窃,有的人甚至已经形成习惯。即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偷窃,一般也会加以合理化:“几张纸和一点墨粉算什么呢?”“几件家里的旧货卖不了高价,政府也不缺这点钱。”

当人们想到“偷”这个字眼,马上会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干那种事”,把自己跟小偷划清界限。然而,当人们不告诉餐厅服务员他少收了一份饮料的钱,或者在超市将一条口香糖随手揣到口袋里,其实与抢劫银行的江洋大盗有着完全一样的合理化过程,使得偷窃的想法成为事实。我们以为自己离偷还很远,因此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偷窃行为视而不见。斯梅瑟斯坦因称,心理学界对此也认识不足,导致忍不住要偷窃的人无法认识自己的问题,也没能得到帮助。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关注儿童的偷窃行为 正确处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