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让孩子不再“独”学会共享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7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很多父母们不重视早教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啊~社会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要从小抓起的,小编下面分享让孩子不再“独”学会共享,赶紧了解了解吧!

孩子太“独”怎么办?

有的孩子在与同龄孩子相处时,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的孩子玩。有时甚至与别的孩子争抢游乐设施,家长在旁边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该怎样做?

孩子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甚至争抢游乐设施,是很常见的。从他来讲,我的玩具我要玩、滑梯我要玩,秋千我要玩,为什么要给“你”呢?

共享玩具、同玩游乐设施是文明社会的行为准则,在儿童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中经过教育、学习,才能做到。

这里有几个方法供你参考:

1.在家里应该让他把玩具拿来和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一起玩,让他感受到和他人(哪怕是年龄相差很大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享玩具的乐趣。

2.假日里带孩子到有小孩的朋友家作客,带几件玩具去,由你组织他们一起玩。一开始一定不习惯,但次数多了会有改变。独生子家庭本来只有一个孩子,什么都是他的,他已经习惯了,现在要改变这个习惯,是会感到不适应的。从不适应到适应要有一个过程,经常提供机会,会缩短这个过程。

3.有时也要带他到公共场所玩游乐设施。开始一定会争抢,因为在家里什么都是他的,现在怎么有人要玩我玩的滑梯、秋千……?不行,就抢,这时要冷静地和他讲道理,一次不行,多次会有效。也要和小朋友讲道理。

4.平时和他讲共享的故事,对他也有用。

5.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两岁半了,我建议送他上幼儿园,这对培养他良好的礼貌行为有很大好处。家里的环境是“独”,容易养成孩子自顾自,不尊重其他儿童的毛病,而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容易养成谦让、共享、关心他人的好品德。

现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比较多,宝宝都是生活在小家庭,宝宝的社会交往减少了很多,宝宝们怕生人,适应能力差,再加上长辈对宝宝的溺爱,孩子的占有欲特别强,不愿与他人分享,上了幼儿园以后在和小朋友的交往当中显得尤其明显,不愿与其他的小朋友分享玩具,使得其他的小朋友渐渐疏远了宝宝,还会越来越孤僻,这些都影响了宝宝的成长,所以,我们家长要尽力给宝宝创造一个与他人沟通和分享的环境,帮助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朋友,并且学会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

妞妞是个内向文静的小女孩儿,话语不多,喜欢一个人玩。上了幼儿园以后,刚开始几天她经常会同时拿很多玩具,或用裙子兜着,或放在自己的周围,她常常大声“警告”企图拿她玩具的小孩,“这些都是我的,你不能拿走!”。如果其他小朋友拿走了她的玩具,她就会追在后面,直到把玩具抢回来,时间长了,小朋友都不喜欢和妞妞玩了。

“这些都是我的”,“你们不准碰”,“你不能和别人玩,只能陪我一个人玩”……孩子总是喜欢“独霸”他所喜欢的东西。当孩子开始认识到“我”、“我的东西”“我要”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难从他手中骗取东西,他会把食物或者玩具紧紧地攥在自己的小手里,眼睛则非常警惕地盯着你,如果你试图忽视他的独占欲,他会嚎啕大哭以示抗议,弄得你不知所措。

那么怎样才能改掉孩子的这种“独占欲”,让他们学会和别人分享呢?就让我们从根源出发,对症下药,让孩子懂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吧!

根源一:过分溺爱孩子

“佳佳快来,看,你昨天说要买的加菲猫,外婆给你买来了,这三只都给你,让你一个人玩”。现在家庭结构简单,独生子女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疼着他们,爸爸妈妈也都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让孩子往往只考虑到自己,一个人将好吃的、好玩的独占了,不会想到要孝敬长辈。只要稍不称心,他们就横地打滚哭闹。在家里称王称霸惯了,和伙伴交往的时候,也都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把最好的留给自己,把自己喜欢的先抢到手,拿到后就贴上自己专属的标签,不愿再拿出来分享。

对症下药:去娇去溺,全家共享

不要娇惯和溺爱孩子,家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严是爱,惯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无限制、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给予他特殊的地位。应该适当地让孩子明白他所得的不是理所应当的,而是大家因为爱他而给予他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和感谢,学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出来跟家人共享。当孩子学会了在他人给予他东西时表示感谢,那么独占心理和行为也就不会在孩子身上滋长。

根源二:缺少同伴交往,不会分享

“我整天都待在家里,周围都没有小伙伴跟我玩,只有这些玩具陪我。”四岁的君君抱着一堆玩具,眼睛盯着电视。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也失去了街坊邻居的玩伴,孩子变得越来越孤独。父母又常常喜欢将竞争压力衍射到幼儿的发展上,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由爸爸妈妈陪着参加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或者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这都让孩子缺乏同伴交往,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很少关心他人的需求,不能与同伴和睦相处,不会分享。

对症下药:同伴交往,学会分享

扩大孩子的同伴交往范围,确保幼儿有较多的玩伴。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发展和个性成长至关重要。同伴范围有限,幼儿就很难学会与人分享,也体验不到合作和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成长。因此,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减少孩子在交往中的不安全感。可以让幼儿邀请小伙伴到家里一起玩,让孩子在同伴游戏交往中,变得大方得体,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养成孩子关爱他人、谦让友好的行为习惯。

根源三:孩子缺乏安全感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都不跟我玩,爸爸妈妈也不在我身边,我一个人很害怕,只有这些玩具能陪我。”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幼儿紧紧抓住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不放,不愿与别人分享。这是因为幼儿离开父母,或者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周围都是陌生人)时,或者他受到同伴的欺负时,他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害怕或者没有安全感,而熟悉的东西可以给他心理上的支持和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让他把自己赖以依靠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是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法接受的。

对症下药:关爱幼儿,鼓励分享

当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喜欢独占玩具时,父母应该鼓励幼儿与同伴积极交往。让孩子知道,能给他安全感的不仅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那些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得熟络起来以后,他那些不安全感也会渐渐消失,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在愿意与其他孩子游戏的同时也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分享了。当孩子表现出与他人分享的行为时,家长就应该及时鼓励表扬,让孩子感受分享的快乐,让孩子看到你们的肯定。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让孩子不再“独”学会共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