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孩子最需要的六种教育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6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家庭教育关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家长们要将早教列为重中之重。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孩子最需要的六种教育,一起了解下吧!

推荐阅读:如何培养宝宝“领袖气质”

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然而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作妈妈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一位专家指出,一共有六种教育,是孩子们最需要得到的。

(一)培养他们的爱心

妈妈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培养的孩子情感智商往往出众,他拥有较高的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更容易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往往是情商而非智商最高。

妈妈通常需要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一位朋友说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这位朋友的妈妈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他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妈妈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我的妈妈让我明白: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

(二)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自责,使他们会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妈妈,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来说,一时间内只能吸收有限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三)谈论“禁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尽是毒品、酒精与性。一些妈妈担心谈论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他们这么做。 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

妈妈们尤其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这类事或在电视上看到这类事。指出你与他们谈论这类事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其危险性,而不是不信任他们,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推荐阅读:宝宝性教育的3个关键期

(四)将界限适当放宽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与妈妈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埃文索-贝斯索曾描写道:男孩子们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车时,心里就响起车子开动的轰鸣声,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妈妈是孩子们巨大的鼓励之源。心理学家埃顿-萃丝在调查了250个学龄儿童后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更想获得一份妈妈而不是父亲的工作。其中一个原因,贝斯索推测道:孩子们更想了解他们妈妈所做的事并想参观他们妈妈的工作地。

(五)指明方向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一位妈妈看到她五岁大的儿子骑着他的朋友──邻居七岁大男孩的车子。 “汤姆不用这辆车,”他儿子说,“他在学校。”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因为他的朋友不会介意。但这位妈妈坚持让他的儿子把车子送回去:“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财物是不对的。”

当一位妈妈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妈妈自身的行为,如果妈妈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

(六)与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时间内,妈妈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妈妈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一位朋友允许她的孩子们与他们的朋友在厨房打闹,玩具、颜料与泥土不时地飞落到食物里。几年以后,她上大学的儿子带了一位老朋友回家吃饭。

“我总想能来你们家实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说,“我们曾在这里拥有欢声笑语──汤里也飘落着玩具。”

做妈妈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是一种负担,有时你需要少一些责任感──让你对自己的要求见鬼去吧,与你的孩子玩在一起。

一周热文排行榜11月1-11月5日十大妩媚女星不堪回首的婚史1400972大S闪婚太恨嫁 这次幸福有戏吗100851140岁老处女究竟在害怕什么?923058男女不能白头偕老的九征兆852070男女发生关系后的七种结局813905为何色情电影永远吸引男人的眼球766246解析:乱伦者和轮奸者的心理695481过来人谈女人们的处男情结669083男人一生至少经历十四个女人631522嘴型揭示女人一生的命运605394

8岁男孩强强(化名),每天睡觉前,要仔细检查所有门窗是否关好,窗帘是否拉好,还经常半夜惊醒,全身发抖,大汗淋漓,尖叫有鬼要吃他。昨天,妈妈带他到儿童医院心理科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竟是妈妈长期给他讲鬼故事惹的祸。

家住南岸区福利社的王女士介绍,儿子3岁时很调皮,经常摔碎东西。有天晚上,强强又调皮,她讲了个鬼故事:“有个伸着舌头、长着獠牙、张着血盆大嘴的恶鬼,会偷偷跑到家里吃不听话的孩子。如果你不听话,恶鬼也会把你吃了。”强强一听,立马规矩。从此,这个鬼故事成了降伏儿子的法宝。儿子一调皮,家人就喊“鬼来了哟”。

之后,直到强强上小学了,都不愿意单独睡觉。“有时,卧室的门没关严,半夜滑开了,他一下子就会醒,醒了就哇哇大哭,说有鬼来抓他了。”

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梅其霞教授说,强强属于典型受到父母“危险意识”教育的伤害。她称,父母是小孩最信任的人,孩子会认为婆婆爷爷父母的话绝对真实。长期在鬼故事的恐吓下,孩子从最初简单的害怕发展到心理情绪障碍。

梅教授称“解铃还需系铃人”,父母现在应该正确引导,慢慢纠正孩子对鬼的误解,让他知道那些怪物根本就不存在。

梅教授建议,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要注意通过故事启发孩子懂得一些道理,而不是通过故事去吓唬孩子;生活中遇到危险时,要让孩子了解这种危险以及如何摆脱危险,而不是一味的夸大危险让孩子害怕。

教育孩子五大禁忌语言

“不听话,就让狼外婆来把你吃了。”

分析:调皮是孩子的天性,这种恐吓只会让孩子更担心,影响他们的想象力。

“你再××,我就打断你的手,打死你。”

分析: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从小不敢有自己的思维,害怕一做错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

“你这么想完全错误,应该……”

分析:不要一开始就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孩子的话。要让孩子有时间去整理思绪,孩子通常不会一次就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看着我的眼睛。”

分析:用“并肩坐”取代“面对面”,孩子更容易敞开心扉。

“随便你怎样,还吓得到我么?”

分析:这种说话的语气,会让孩子感到得不到最亲的人帮助,没有安全感。

赞美孩子需技巧,四种禁忌应注意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认可,然而,对孩子的赞美或表扬,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本文中就列举四种表扬孩子时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元素,家长可要格外当心哦!


三种小“错误” 更有效教育宝宝

教育宝宝的机会比比皆是,但是,如果我们能巧妙地犯一些小错误,利用这些小错误将一些无伤大雅的早教内容带进去,我们创造的早教机会就能更加充满戏剧色彩,让宝宝在开开心心享受或者应对我们这些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错误的鼓励,只会让孩子更自卑

现在的父母大多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呢。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孩子最需要的六种教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