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高血压脑出血后容易产生什么症状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4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1高血压脑出血后容易产生什么症状

对于患有慢性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平时积极的进行将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不仅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还能有助于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但是,在其脑出血发病后的急性期,过分积极的进行降压治疗必须慎重,可能这一措施并不一定对患者有利。

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是自发性脑出血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自发性脑出血的转归和预后与脑出血发病后最初的几天的状态,比如血肿的位置、血肿的体积、血肿周边的水肿程度,以及出血后,血肿是否有增大即是否发生再出血等情况密切相关。在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急性期,有许多高血压病人常常表现出血压上升。前期的研究发现,脑出血后,约有1/3患者有再出血的发生,进一步分析这些再出血的病人,表明再出血大都发生在疾病早期的24小时内。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脑出血后的24小时内,中等程度的血压升高并不影响出血后的血肿大小。在本部分的研究中,我们不仅比较了两种大鼠脑出血后各部位脑组织的含水量,还运用M成像技术,对两种大鼠的相同体积出血量的血肿的演变和脑肿胀的情况进行系列随访研究,并在同一时间对两种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作了评估。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包含了多种机制参与。从脑水肿的类型上讲,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尤其是早期,主要是血管源性的水肿。当脑出血发生后,凝血过程被激活,由于静水压效应作用和红细胞聚集、血块收缩,导致血浆成分被从血块中挤入周边的脑组织,形成脑水肿。

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压高低差异对脑出血后脑损伤、脑水肿以及神经功能的损害与恢复的病理机制,作了一定程度的深入研究。证实了在脑出血后,脑内参与铁代谢的某些蛋白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这一结果可能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在脑出血后外在的神经功能变化的不同,为我们临床治疗脑出血后的高血压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2脑水肿与高血压有什么关系

结合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来看,在外界的强烈刺激,高血压患者长期处于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的状态,容易引起大脑神经皮层兴奋信号的平衡失调。在短时间内患者的血压会升的很快,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出现,研究证实,如果人们精神长期受到刺激或者压抑,都会促使高血压的产生。

脑水肿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研究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超早期水肿(最初几小时)是流体静压力和血凝块回缩血清渗出液所致,在此过程中,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使颅内压骤然升高,静脉回流不畅,血管内流体静压力升高,导致血浆外渗,加之血凝块回缩,血清析出,导致水肿的发生。试验证明,神经元的活性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说明高浓度的血红蛋白对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后续研究表明,血肿分解造成红细胞破坏后产生血红蛋白,后者可分解为血红素和Mg2+,二者都有神经毒性作用。同时,血肿分解还能引起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白细胞活化。此外,血肿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还与凝血酶有关。血块形成时,发生凝血级联反应,凝血酶原被激活形成凝血酶。有研究表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程度与凝血酶的浓度密切相关,同时,凝血酶也对血脑屏障存在损伤。在临床中给予HICH患者凝血酶抑制剂治疗脑水肿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已知凝血酶的毒性作用包括:可使损伤脑细胞的乳酸脱氢酶增加,导致脑电波呈现癫痫样发作,可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退变、死亡,可引起星形细胞和海马神经细胞死亡。

随着对凝血酶的研究深入,凝血酶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时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将有助于减轻凝血酶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

3脑癌患者出现脑水肿怎么办呢

脑癌患者手术后可并发脑水肿,可导致颅内高压,对脑组织的损害较大,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水肿。

1.口服利尿剂:适用于意识清楚,颅内压增高程度较轻患者,常用口服的药物有:①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②乙酰唑胺250mg,每日3次;③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④呋塞米(速尿)20~40mg,每日3次;可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激素应用: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缓解,可选用的药物有:①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2次;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③泼尼松5~10mg口服,每日1~3次。可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特别注意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治疗过程中注意密切监测血糖,适当调整激素使用量。

3.脑脊液引流:对于脑水肿比较严重的患者,可经脑室缓慢放出少量脑脊液,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4.控制血压:注意控制好患者的血压,尤其高血压患者。因为脑水肿时血压高会加重病情,而血压过低会加重脑血液灌注不良。

5.冬眠低温疗法:可降低脑的新陈代谢率和耗氧率,减慢颅内压升高的进程,一般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

6.辅助过度换气:可促进体内C02的排出,从而降低颅内压。

4高血压|高血压的症状

【肝阳上亢型】 【肝肾阴虚型】 【痰浊内阻型】 【阴阳两虚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为主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有继发性与原发性之分。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妊娠中毒症、嗜铬细胞瘤、主动脉狭窄等所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这些疾病一旦治愈,血压就会恢复正常。原发性高血压即通常所说的高血压病,是指以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性疾病,可引起血管、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本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本病早期常无典型症状,或仅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乏力,烦闷。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脑病、高血压性肾病等。因此,高血压病不但本身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还是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心脑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晕”等病证范畴,同时与“不寐”、“心悸”、“中风”等病证亦有一定联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常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浊内阻、阴阳两虚等证型。

5脑水肿的治疗

1. 脱水疗法适用于病情较重的脑挫裂伤,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腰椎穿刺或颅内压监测压力偏高,CT发现脑挫裂伤合并脑水肿,以及手术治疗前后。常用的药物为甘露醇呋塞米 (速尿) 及清蛋白等。用法有:① 20%甘露醇按每次0.5~1g/kg (成人每次 250ml)静脉快速滴注,于15~30分钟内滴完,依病情轻重每6、8或12小时重复一次;②20% 甘露醇与呋塞米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成人量前者用125~250ml,每8~12小时一次;后者用20~6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8~12小时一次,两者可同时或交替使用;③清蛋白与呋塞米联合应用,可保持正常血容量,不引起血液浓缩,成人用量前者10g/d,静脉滴入;后者用20~6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8~12小时一次;④甘油,很少引起电解质紊乱,成人口服量1~2g/(kg·d),分3~4次,静脉滴注量10%甘油溶液500ml/d,5小时内输完。

遇急性颅内压增高已有脑痛征象时,必须立即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推注,同时用呋塞米40mg静脉注射。

在应用脱水疗法过程中,须向充液问解质,维时尿量,维持叫周围循环和脑灌注压,并随时监测血电解质、红血球压积容积、酸碱平衡及肾功能等。应用甘露醇时,可能出现血尿,并须注意其一过性的血容量增加可能使原有隐匿型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衰。

2. 激素皮质激素用于重型脑损伤,其防治脑水肿作用不甚确定;如若使用,以尽早短期使用为宜。用法有:①地塞米松成人量5mg肌注,6小时一次,或20mg/d静脉滴注,一般用药3天;② ACTH 成人量 25~50U/d,静脉滴注,一般用药3天。

用药期间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或加重感染,宜同时应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及大剂量抗生素。

3. 过度换气适用于重度脑损伤早期,已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者。静脉给予肌松弛剂后,借助呼吸机作控制性过度换气,使血CO2分压降低,促使脑血管适度收缩,从而降低了颅内压。CO2分压宜维持在4.00~4.67kPa(30~35mmHg)之间[正常为 4.67~6.00KPa(35-45mmHg)],不应低于3.33kP425mmHg),持续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以免引起脑缺血。

4. 其他曾用于临床的尚有氧气治疗、亚低温治疗、巴比妥治疗等。

如果觉得《高血压脑出血后容易产生什么症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