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小儿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7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乙肝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往往人们都毫不在意。小编接下来向大家分享些乙肝小知识,一起来了解了解小儿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吧~

1小儿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与成人比较,小儿急性乙型肝炎发病较急,全身症状较明显。前驱期的上呼吸道和胃肠道症状较突出。黄疸较轻微而肝肿大较明显。病期较短,一般2~4周。小儿急性乙型肝炎以无黄疸型较黄疸型为多,但无黄疸病例不易发现。

常是仅有轻度血清转氨酶增高的亚临床疾病;或有食欲不振、恶心,低热、不适等非肝病特异症状;即使有较明显的症状,因无黄疸,也可能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黄疸型乙型肝炎黄疸前期出现发热、呕吐、嗜睡、腹痛较普遍,但典型的肝区疼痛较少见,疼痛部位多不在肝区。婴儿常有腹泻,与胆汁中胆酸减少、消化功能减弱有关。黄疸期尿色加深,继而出现巩膜和皮肤黄染,大都较轻。绝大多数病儿肝脏增大,且年龄愈小,增大愈明显;部分患儿可出现一过性脾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增高。恢复期黄疸消退、ALT下降正常;肝脏回缩至正常约需6周时间。

小儿慢性乙肝多为无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且亚临床型多见,主要表现为轻微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及发热,绝大多数可参加正常学习,很少有肝外表现。肝脏肿大不明显,成人慢性肝炎常见的蜘蛛痣、肝掌、脸色黝黑、脾大等体征在小儿慢性肝炎中不常见。肝酶轻度异常或间歇出现异常。小儿肝脏代谢能力较低,肝细胞损害时,白蛋白和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常见低白蛋白血症和出血倾向。

小儿重型肝炎少见,临床表现除黄疸加重、消化道症状严重外,还会出现意识障碍,如无故哭闹、嗜睡或嗜睡与烦躁交替、意识混乱直至昏迷。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

2急性乙型肝炎转为慢性是什么原因

临床上若见转氨酶升高超过45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达12周以上,e抗原8-10周以上不转阴者,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那么急性乙型肝炎转为慢性的原因有哪些呢?

1、急性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乙肝患者,由于65%感染者并不发病,或表现为暂时亚临床型症状,仅出现轻度的、一时性的疲乏和食欲不振,大多数受感染者并不介意,故得不到及时的休息和治疗,容易转为慢性乙肝。

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及行血液透析患者,一旦感染乙肝病毒,极易转化为慢性肝炎。而乙肝患者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常因体内的免疫机制平衡失调,而使急性转为慢性。

3、既往有其他肝炎或肝病史,或有并发症者:这些人再度感染乙肝病毒时,极易转为慢性肝炎且预后不良,如原有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或并发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疟疾、结核、溃疡及糖尿病等。

4、其他原因:过劳、酗酒、房室地度、吸毒、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孕妇等,均可使乙肝由急性转为慢性。

3乙型肝炎有哪些症状

乙型肝炎的症状有哪些呢?常见的症状有:患者常感觉疲乏无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腹胀、尿黄、眼黄等,医生检查时可有肝脏和/或脾脏肿大,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

人们感染乙肝病毒是有潜伏期的,从感染乙肝病毒到感觉明显不舒服的时间称为“潜伏期”,平均60~90天。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会出现的乙肝患者的症状有:发热(可为38℃~40℃的高热或37℃~38℃的低热)、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闻到油腻气味加重)、呕吐、腹胀、右侧肋骨下胀痛、有或无小便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

如果健康人出现上述类似乙型肝炎的症状。应怀疑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如果原有HBV感染者出现上述表现,应考虑慢性HBV感染急性发作的可能。当上述的一些症状经休息无法缓解,有时甚至加重时,就需到医院就诊并作相关检查以方便诊断和治疗。

上述不适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乙肝。乙肝有哪些症状?乙肝除急慢性支分外,临床根据乙肝的症状轻重将慢性乙肝分为三度。

1、轻度病人常无或仅有轻微的不舒服感觉、医生体检一般无异常发现,化验肝功能仅1或2项轻度异常。

2、中度病人常感觉无力、食欲差、恶心、腹胀等持续或间断存在,医生发现有肝掌和/或蜘蛛痣、脾脏肿大等,化验肝功能异常。

3、重度病人的不舒服感觉比中度病人明显、持续,医生发现脾大,化验提示肝脏转氨酶异常、蛋白和胆红素代谢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等。如进一步加重可发生重度黄疸、肝脏缩小、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并有出血倾向,腹水及浮肿,严重病人可出现肝性脑病和感染、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合并症,称为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以上是关于乙型肝炎的症状的简单介绍。专家提醒,一旦发现有乙肝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乙肝五项和肝功能,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定期注射乙肝疫苗,避免因感染乙肝病毒而造成肝损伤。

4乙型肝炎的症状是什么

一般认为,蜘蛛痣和肝掌的发生与人体内性激素增高有关。肝病时体内分泌的性激素不能及时有效地降解与灭活,从而导致体表小动脉充血、扩张。当不明原因出现上述任意一种或多种皮肤血管表现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不是患了肝脏疾病。

专家介绍说,肝炎患者的皮肤常出现黄色、红色,甚至黑色。肤色的变化显示着病情的轻重,它反映了肝脏疾病的不同阶段,是判断肝炎病情变化的寒暑表。因此,医务人员、肝炎患者及家属都应时刻对自己、对亲属“观颜察色”,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

皮肤橙黄色,常见于重度肝炎。

皮肤黄绿色或褐绿色,常为肝内胆汁淤积,肝内或肝外胆道梗阻所致。

皮肤黄染并进行性加深,多为胰头癌、胆道系统癌肿或原发性肝癌。

皮肤色素加深:出现面色灰暗发黑,尤以眼眶周围明显。医学上称为色素沉着。这是因为肝脏病变引起的黑色素代谢障碍所致。

腹壁静脉曲张:正常人腹壁静脉一般都看不到,或者只隐约可见。当肝脏发生疾患时,由于腹部静脉回流阻力增大,发生淤血而曲张,可出现以脐为中心放射状向四周延伸,严重时可伴有腹壁水肿,出现皮肤紧绷感。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常见于颜面、颈部、前胸、手背和肩部等处。呈鲜红色,大小不一,可由针头大小至数厘米大小不等。其特征是,有一中心点,周围有辐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中医又称为蟹爪。当用细棒一端压迫痣中心时、全痣消失,放开后又会出现,这一点可与其他血管痣相鉴别。据资料介绍,男性体表有蜘蛛痣者,85%的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组织病变,其中约30%为肝硬化。

手掌出现斑状发红,特别是掌心两侧边缘的大、小鱼际肌及指末端最明显,其特点是加压时退色,减压时又出现。这多是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特异性表现,故医学上称其为肝掌。

一般认为,蜘蛛痣和肝掌的发生与人体内性激素增高有关。肝病时体内分泌的性激素不能及时有效地降解与灭活,从而导致体表小动脉充血、扩张。当不明原因出现上述任意一种或多种皮肤血管表现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不是患了肝脏疾病。

5乙型肝炎症状有什么

乙型肝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疲乏,与劳累程度不一致,或休息后也不恢复。但各人对疲乏的敏感性不同,关注程度也不同。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重症肝炎三者之间有哪些不同吗?它们的表现有哪些不一样?如何看待呢?乙型肝炎的症状中疲乏是最不特异的症状,可出现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只能提请注意,难以就此作出判断。

食欲减退是教科书中描写最多的肝病典型症状,其实在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并不普遍,程度也多轻微。许多病人甚至还能耐受宴会应酬,但已不如病前贪吃。肝区钝痛却很常见,尤其在顾虑较多的病人。忧心忡忡,夜不成寐,、抚肝怵然,疼痛不已。疼痛与炎症活动并不一致,虽不影响正常生活,却很难治疗缓解。

上述症状常在检出HBsAg后出现,也只是在检出HBsAg后才能赋予特定的意义。有较多病人自诉尿黄。尿黄可有不同情况:并非发病,只是饮水不足,或病人过度关注; 亚临床黄疽,虽无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可有轻度增高;无黄疸的较重慢性肝炎或已有肝硬化的病人可能由于尿胆原增高;较重的慢性肝炎出现黄疸。

(1) 急性乙型肝炎:一般潜伏期为60天左右,起病比较隐匿,前驱期症状大多不明显,通常没有发热,一般症状如乏力、厌食、尿色加深、腹胀、腹泻或便秘、肝脏肿大压痛等与普通肝炎相同。通常无黄疸,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或ALT)和谷草转氨酶(GOT或AST)上升较为缓慢。病程较甲型肝炎为长,一般至少需要三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2) 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基本与急性期相似,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可以出现面色灰黑、皮肤痤疮、肝肿大且质地较硬、脾肿大、皮肤粘膜的出血倾向、蜘蛛痣、肝掌等体征。

(3) 重症肝炎:乙肝病毒导致的重症肝炎以亚急性重症肝炎为多见。临床上常见在一段时间的乏力、厌食、恶心等肝炎症状后,突然出严重的出血倾向,如皮下的瘀斑、瘀点、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黄疸明显加深,同时伴有神志的改变,如嗜睡、昏迷或狂躁等。

(4)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阳性,而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肝功能正常。

(5) 其他系统表现:由于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乙肝患者还可以出现一些肝外表现,如动脉炎、皮疹、脉管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皮肌炎等

如果觉得《小儿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