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防乙肝传染的方法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5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乙肝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敏感的疾病,有关乙肝的生活小常识你不得不知,先从防乙肝传染的方法开始了解吧~

1防乙肝传染的方法

继麻疹强化免疫之后,河西区即将迎来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乙肝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目前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物,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成为控制乙肝流行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就乙肝这一传染病的危害等相关问题,看看专家怎么说。

教授介绍说,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病变主要累及肝脏。乙肝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流行,全世界超过20亿人受到过乙肝病毒的感染,其中约有3.5亿人成为慢性乙肝,尤其是小年龄人群感染乙肝后,约30%—50%发展成为慢性乙肝,进而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我国多年来一直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数字表明,我国有1.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病人有3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即无症状病毒携带)的人,专家表示,除了不宜从事幼师、餐饮等少数工作外,他们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参加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而且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8/9的人终生不发病,只有1/9的人会因生活习惯不好、免疫力差等原因成为乙肝患者。

乙肝是一种血液传播疾病,乙肝的传播主要有以下途径。

医源性传播——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医疗器械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以引起乙型肝炎的传播,包括针灸针、口腔器材、内镜等使用时都有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包括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源以及血制品。

性传播——世界卫生组织把乙肝定为性传播疾病,作为安全的性行为,对于易感人群,应该使用避孕套。

垂直传播——主要指母婴传播,正确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母婴传播的阻断率达到97%以上。

亲密接触——如接吻,由于考虑到口腔内可能存在开放性的伤口,这样的接触便不排除有传染的可能,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应避免一些公用的用具,比如牙刷、剃须刀、指甲钳等。

专家表示,如果已经有抗体,上述传播途径将不会传播乙肝病毒。据介绍,我国现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是由于90年代前,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献血环节不严格等导致血液传播,其二是以前没有母婴阻断技术,导致母婴传播。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和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逐步被阻断,今后乙肝传播会逐步减少。

教授说,乙肝的治疗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彻底治愈乙肝、使乙肝转阴的药物,接种乙肝疫苗之后表面抗体呈阳性就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多数专家建议免疫成功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针对目前铺天盖地过分渲染的乙肝治疗广告,教授提醒乙肝患者,应到正规的大医院定期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切勿随便治疗和使用药物,以免受骗,花了钱还损伤了身体。同时她还希望人们能正确对待乙肝患者,消除歧视。

2艾滋病传播途径之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之一: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大量存在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男性精液及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当男女性交时,必然有体液交换,而性交时发生在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局部细微的破损,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破损进入对方的血液中,因此,任何一方的生殖器粘膜破损均可在性交时造成男女双方相互感染。如此说来,性交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与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发生性接触,无论是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以及口交都能感染,而其中以肛交最为危险。当生殖器有性传播疾病时则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程度。(我国艾滋病流传特点之一是以静脉吸毒为主,经血传播日益严重,经性传播逐年上升,逐步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另附:口交及深吻的传播

由于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精液中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可以经口交传播给他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检测出艾滋病病毒,但唾液里所含的量甚少,当口腔黏膜正常时,不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如口腔粘膜有破损或行深吻而咬破对方的粘膜时有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

3乙肝的传播途径

1.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乙肝病毒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乙肝病毒。

2.医源性传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乙肝病毒。

3.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此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乙肝病毒。

4.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乙肝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有关资料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85%通过母婴传播。

5.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乙肝病毒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4乙肝传播途径有几种

许多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传播到了乙肝,等发现时还不知道为什么会被传染。因而许多人就会对于乙肝的传播充满了疑惑,下面几种就是乙肝传播常见的途径。

1、医源性传播,医疗器械不是仅用80%酒精浸泡就可以抹杀乙肝病毒的,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医疗器械消毒的不彻底,很易引起乙肝的传播。

2、经血传播,如果没有严格的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出现乙肝病毒表明抗原携带者,很易在输入全血,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引起传播。

3、母婴性传播,如果孕妇是病毒携带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

4、昆虫叮咬传播,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对传播乙型肝炎起一定作用。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如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

6、性接触传播,据国外报道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也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以上就是关于几种乙肝的几种传播途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乙肝的传播多少有些帮助。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加的注意,不可有丝毫的懈怠。不要因疏忽而让病毒乘虚而入。

5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被乙肝病毒传播。

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容易被忽略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比比皆是,那么乙肝的传播途径具体有哪些呢?

1、经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最年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

3、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析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4、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引人而异。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吻。

5、昆虫叮咬传播: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如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皮肤粘膜破损处被乙肝病毒感染(如因被蚊子叮咬后的痛痒采取的抓挠)。据国内外多年研究,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根本无法复制繁殖,而且乙肝病毒随血液被蚊子吸食后一般在14小时内就会被消化。即使没有被消化,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也不会活过48小时,而蚊子的吸血间隔在72小时左右。还有证据表明,蚊子在吸食血液时并不会把前一次吸入的血液吐出到被吸食者体内,它只是吐出一些自己的唾液产生一些润滑和麻痹效果而已。所以一直波有争议的被蚊虫叮咬也是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应排除。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但是一般被污染的物品含病毒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致病目的,往往很快被消灭,所以此类传播极为少见。

多了解一些乙肝的传播途径可以避免一些乙肝的传播方式。当然预防乙肝的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体内抗体滴度达到10国际单位/毫升,那么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接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如果觉得《防乙肝传染的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