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慢性乙型肝炎有什么症状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9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一旦肝脏受到危害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就会引起乙肝的发生。小编今日要为大家详解慢性乙型肝炎有什么症状,防治乙肝从现在开始。

1慢性乙型肝炎有什么症状

慢性乙肝患者最大的威胁就是肝病的复发,本文就为大家介绍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的依据、原因及预后。

(1)、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依据:

①既往体检曾经发现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为阳性;

②有明确的肝病家族史,其母亲或父亲为乙型肝炎患者;

③查体可能发现肝掌或蜘蛛痣等阳性体征;

④B超等检查,提示慢性肝损害;

⑤肝功能检查提示转氨酶或胆红素急剧升高,肝功能系列中以谷草转氨酶、球蛋白升高更明显;

⑥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提示慢性肝损害;

⑦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免疫球蛋白G(抗-HBcIgG)滴度明显升高(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免疫球蛋白M滴度升高,两者可依此而区分)。

(2)、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原因:

①叠加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如甲型、戊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

②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彻夜劳累、纵欲狂欢等;

③乙型肝炎病毒变异。

(3)、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预后:

①大部分患者经过正确的治疗和适当的休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甚至彻底治愈;

②极少部分患者会发展为重症肝炎,也称暴发性肝坏死,病情危重,肝细胞广泛坏死,出现昏迷、腹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此型肝炎必须争分夺秒救治;

③还有少数患者经历一次肝功能波动,病情巨变后,乙型肝炎病毒得到彻底清除,达到痊愈;

④多数患者经过治疗,病情恢复平稳,再次回到病毒携带状态。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与真正的急性乙型肝炎完全不同。急性乙型肝炎一般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发病时病情较重,但是病情一旦痊愈,病毒指标也随之转阴,不留下祸根;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就很难达到病毒彻底清除的境地,往往是暂时的稳定,病毒这个祸根依然保留。

2乙肝大克星胎盘球蛋白

教授介绍说,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病变主要累及肝脏。乙肝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流行,全世界超过20亿人受到过乙肝病毒的感染,其中约有3.5亿人成为慢性乙肝,尤其是小年龄人群感染乙肝后,约30%—50%发展成为慢性乙肝,进而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我国多年来一直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数字表明,我国有1.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病人有3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即无症状病毒携带)的人,专家表示,除了不宜从事幼师、餐饮等少数工作外,他们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参加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而且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8/9的人终生不发病,只有1/9的人会因生活习惯不好、免疫力差等原因成为乙肝患者。

乙肝是一种血液传播疾病,杨东平介绍说,乙肝的传播主要有以下途径。

医源性传播——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医疗器械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以引起乙型肝炎的传播,包括针灸针、口腔器材、内镜等使用时都有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包括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源以及血制品。

性传播——世界卫生组织把乙肝定为性传播疾病,作为安全的性行为,对于易感人群,应该使用避孕套。

垂直传播——主要指母婴传播,正确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母婴传播的阻断率达到97%以上。

亲密接触——如接吻,由于考虑到口腔内可能存在开放性的伤口,这样的接触便不排除有传染的可能,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应避免一些公用的用具,比如牙刷、剃须刀、指甲钳等。

专家表示,如果已经有抗体,上述传播途径将不会传播乙肝病毒。据介绍,我国现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是由于90年代前,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献血环节不严格等导致血液传播,其二是以前没有母婴阻断技术,导致母婴传播。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和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逐步被阻断,今后乙肝传播会逐步减少。

教授说,乙肝的治疗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彻底治愈乙肝、使乙肝转阴的药物,接种乙肝疫苗之后表面抗体呈阳性就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多数专家建议免疫成功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针对目前铺天盖地过分渲染的乙肝治疗广告,教授提醒乙肝患者,应到正规的大医院定期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切勿随便治疗和使用药物,以免受骗,花了钱还损伤了身体。同时她还希望人们能正确对待乙肝患者,消除歧视。

3乙肝孕妇是否要打胎盘球蛋白?

乙肝孕妇要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吗?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上存在争议,在2005年我国首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出之前多主张乙肝孕妇在孕末期7、8、9三个月各打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达到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目的。这种做法沿用了多年,也有不少统计资料和发表的成果显示这种做法可以有效阻断宫内感染。但是,2005年12月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联合制订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乙肝免疫阻断中指出并不推荐这种做法。原因是国内外不少专家认为孕期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没有很大益处,胎盘是一道屏障,球蛋白很难渗透它而传递给婴儿。但是至今为止仍有不少大样本试验研究提示这种做法有好处,我认为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在孕期的7、8、9三个月各打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

另外《指南》明确指出,“阳性”母亲的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打第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10ug的乙肝疫苗(在身体不同的部位),越早越好;然后在满一个月和六个月时分别再打一针以上两种针剂。这种阻断方法有效率高达85%~95%,但不能说100%。这就要求提前进行母体的免疫阻断非常有意义。

4乙肝转氨酶升高怎么办?

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值得欣喜的是,我国已发现并研制出多种具有明显降转氨酶作用的药物。

转氨酶高不都是肝炎

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增高。王教授指出,主要还有以下情况:

如果有胆结石等胆道梗阻性疾病,可能因为淤胆而使血中转氨酶水平升高。

人体内许多组织都含有转氨酶,比如心肌炎和心肌梗死都可能使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

对于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大病的人来说,还有可能因为长期酗酒导致酒精肝,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脂肪肝,造成转氨酶高。

必须从病史、症状结合体征及化验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如果谷丙酶升高的程度不超出正常值的一倍,也可能无任何临床意义,可作为继续观察的对象,短期内复查一次。如果复查仍稍高或初次检查时即明显升高,兼有(或无)隐昧之症状及体征,则应深入地作更详细的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可作十二指肠引流、胆囊造影、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活检、大便孵化毛蚴等。如仍不能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考虑肝穿刺活检,切忌草率地把谷丙酶升高都认为是肝炎。

对肝炎患者谷丙酶长期不恢复正常,除考虑肝炎病变之迁延反复外,还应该想到脂肪肝的可能。近年观察一部分肝炎患者,由于长期摄取丰富的营养,体重逐渐增加,症状虽减轻甚或基本消失,但体力反而下降,肝功能亦不恢复,甚或脂肪肝形成。故对肝炎患者的治疗,在一定时期休息及营养确甚重要,但过长时间的或片面地强调休息及营养,以致摄取过多,消耗过少,未必有益。如

果用药种类太多或用药时间太长,有时还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因为多数药物都在肝脏内处理,经常用多种药物及长时间的治疗,则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因此,对于长期轻度谷丙酶升高而又无体征变化或其他肝功变化的患者,除一般生活上注意及定期观察外,不一定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

5乙肝:转氨酶轻度升高该不该抗病毒

教授给沈先生重新查了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二对半”,接着教授又给沈先生解释了一番,将沈先生的疑虑全部打消。“转氨酶轻度升高不用怕,也不要着急,更不要贸然抗病毒治疗。”教授说,正确处理应是:第一,再复查一次或二次转氨酶,看是不是真的“升高”?是不是“轻度升高”?沈先生复查后的转氨酶是正常的,即使真是“轻度升高”也不要怕。第二,复查“二对半”和HBV DNA,沈先生是属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不需要治疗,更不是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当ALT(转氨酶)>40单位,并<80单位时,都可称为轻度升高,一般来说,“轻度升高”不主张立即给予抗病毒治疗,特别是40岁以下的人有这种“轻度升高”,更不要急于治疗,因为这时还不能排除其他原因(非肝炎因素)引起的ALT“轻度升高”,要请医生分析和观察。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规定,有乙肝病毒复制,又有ALT≥80单位,才能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果达不到治疗的“门槛”。又一定要求治疗,则应当进行肝穿刺,经肝脏活体组织检查证明肝脏确实存在炎症、明显的肝纤维化,才能给予抗病毒治疗。

小编语:这篇文章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佳文,很多所谓的“专家”、“名医”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看到转氨酶升高,就立即给予抗病毒治疗,也不管何因,就一味认定是乙肝活动期导致的,这是在赚昧心钱啊。患者朋友一定要调高警惕,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请教信得过的人。

如果觉得《慢性乙型肝炎有什么症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