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乙肝是如何在家族中传播的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6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都会造成乙肝的发生,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注意了。今日小编向大家普及些乙肝小知识,分享乙肝是如何在家族中传播的。

1乙肝是如何在家族中传播的

家族聚集性乙肝的危害:

一、通常情况下,家族聚集性乙肝先不发病,多数人在成年时发病,一旦发现,多数显示为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更可怕。

二、家族聚集性乙肝指的是乙肝患者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两个以上感染乙肝病毒(包括母婴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因此家族聚集性乙肝是十分严重的。

三、家族聚集性乙肝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的HBV基因表达主要为C型,病毒载量、病理损害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外混合型(指家族聚集性和非家族性)同类统计。家族聚集性乙肝是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家族聚集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

乙肝如何在家族中传播:

造成家族肝病的原因,主要是密切接触。乙肝病毒传播在家族分为早期传播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早期传播主要是幼年传播,多数因为母婴通过产道、乳汁偶尔胎盘传播。成年传播主要是体液(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等传播。

家族乙肝感染虽然危害很大,但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发病或者转化为肝癌或肝硬化。据研究,婴幼儿感染者更容易因为免疫耐受而出现病毒免疫指标阳性,病毒滴度高,但肝功能正常,B超提示肝脏除了光点增粗外,没有更严重的改变,这种感染状态一般对自身的健康危害不大,但作为传染源,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另外一种是成年感染,多数这类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清除,在免疫清除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重型肝炎。免疫清除后,多数患者会出现病毒免疫指标部分阴转,病毒滴度下降甚至降至检测水平以下,还有部分患者会因为免疫清除反复出现导致反复肝炎活动,并继而转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怎么预防乙肝传播:

1、乙肝患者性生活注意事项

若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配偶则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以产生保护性抗体,然后可以过正常性生活。但也要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时最好使用避孕套,防止将乙肝病毒传染给配偶。

2、乙肝患者的家属应当积极注射疫苗

预防乙肝家庭传染最积极主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成员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患者家属产生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并且要定期去正规医院进行乙肝五项检查。

3、乙肝患者和家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应当分开

有乙肝患者的家庭,通常成员之间的日常用品需要严格分开。因为乙肝患者的汗液、唾液、血液以及排泄物都携带乙肝病毒,要想预防家庭传染,应首先避免接触这些传播介质。此外,还要对患者的生活用品进行定期消毒,达到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目的。当多人一起就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将食物取放在自己的碗碟中食用;或采用分食制,每人1份。家庭用具和食具要经常消毒。

4、要注意防止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病毒传播的最重要的方式。值得提醒的是,胎儿在子宫内被传染的几率只是10%,主要是防止围产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有大三阳的母亲,其宝宝出生后被感染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为40%-45%。如果能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则可以预防90%以上的母婴传播。

99热心医生温馨提醒:乙肝病人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卫生工作以及接触过的东西一定要积极进行消毒等工作。乙肝孕妇生产也一定要注意尽快给孩子进行接种疫苗工作。

2如何预防家族性乙肝传染

家庭中乙肝病毒的预防,在夫妻之间的夫妻生活是预防乙肝传染的重点,夫妻之间预防乙肝病毒传播并不是不能进行夫妻生活,而是要做好防御措施,比如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感染者,而另一方没有抵抗力的情况下,在夫妻生活时一定要使用安全套,接吻不会导致乙肝传播,如果有口腔粘膜破损出血,就要注意。

家庭中密切接触传播,这种几率是比较小的,但是也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儿童,抵抗力弱,更要注意预防,在日常工作接触,如共用用品、握手、拥抱、一同吃饭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没有问题,只是要注意血液不要直接接触,尤其不要接触家人皮肤的伤口。

怎样预防家族性乙肝传染,家庭中乙肝感染最严重的就是乙肝的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方式就是乙肝母婴传播,乙肝母婴传播感染之后90%以上会导致乙肝病毒慢性化。乙肝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母亲和婴儿之间,父亲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只要母亲有抗体是不会发生感染的。预防母婴传播要选择合适的怀孕时机,在病情稳定之后怀孕,在孕期随时监测病情,产后进行乙肝阻断即可预防传染,只要在孩子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10μg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同时接种一针10μg乙肝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3家族遗传是乙肝的病因吗

乙肝的病情在现在的生活中很常见,因为近几年来临床观察发现患有乙肝的人群在不断的增加中,这都是因为大家不知道哪些原因会导致发生乙肝,而没能在生活中多多注意所导致的,那导致乙肝的原因有哪些?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导致乙肝的病因包括哪些:

一、最初感染乙肝病毒时的患者年龄。资料表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要成为慢性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20%;成人约10%发展为带毒状态。

二、家族性传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的两种形式,尤其以母婴垂直传播居多。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为阳性,所生子女如果未打乙肝疫苗,大都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患者。

三、免疫功能低下者也能导致乙肝的病因。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肝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常能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四、其它因素。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有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均可由急性转为慢性。

4警惕乙肝“父婴”传播!

父婴传播感染几率更大

去年结婚的诗婧(化名)今年2月份生下了一个儿子。

喜悦之情尚未退去,孩子却出现了黄疸、不愿吃奶等现象。经医院诊断,孩子患上了乙肝。“怀孕前,我做过检查,没有大小三阳,怎么宝宝会染上肝炎呢?”

据诗婧说,去年年初,丈夫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她一直认为,只要自己没有问题,孩子就不会有问题。

“由于母婴阻断受到孕妇、医生双方的重视,事实上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的几率比母婴传播还要大,而且更容易造成终身携带。”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炯介绍,如果父亲是“大三阳”,没有采取任何阻断措施,出生婴儿感染几率可达80%以上,而“小三阳”者,宝宝出生感染几率为20%左右,个别的还会出现低体重儿、先天性疾病或畸形、流产、死胎等。

因为患有乙肝的男性,其精子中可检出乙肝病毒DNA,随着精子进入卵细胞,尽管母亲无肝炎,但这种受精卵在形成胚胎过程中乙肝病毒也在不断增殖,使子代成为乙肝患者或携带者,其传播方式称为父婴传播。

孕期可通过父-母-婴感染

杨炯说,即使受精时无乙肝病毒感染,但只要孕期夫妇生活在一起,孕期的性生活等均有可能使孕妇被乙肝病毒感染,进而通过父-母-婴的方式感染子代,这是一种间接的父婴传播,因此,父亲是大小三阳患者,也要做孕前干预和父婴阻断。

杨炯提醒,无论男女任何一方患有乙肝,都应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结婚育子,而孕前母亲如能成功地将乙肝疫苗免疫至抗体出现,即表面抗体浓度达到400单位以上时,此时就是最佳的怀孕时期,有效保护孕妇和新生儿,从而减少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

另外,自孕20周产检起每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中和孕妇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同时也增强孕妇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减少乙肝病毒父-母-婴传播的机会。而最重要的是其所生新生儿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外,还应出生后第一天及1个月分别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一次100IU,以期更好地保护新生儿。

5乙肝的传播途径

1.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乙肝病毒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乙肝病毒。

2.医源性传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乙肝病毒。

3.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此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乙肝病毒。

4.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乙肝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有关资料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85%通过母婴传播。

5.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乙肝病毒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如果觉得《乙肝是如何在家族中传播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