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家庭应该如何避免乙肝传播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9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都会造成乙肝的发生,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注意了。今日小编向大家普及些乙肝小知识,分享家庭应该如何避免乙肝传播。

1家庭应该如何避免乙肝传播

家中有人不幸患上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其他家庭成员被传染的可能性的确大大增加了。但若防范得当,是可以避免传染的。下面简要介绍其主要防护原则。

实行“隔离政策” 首先要求患者自洁,如排完大便后应立即洗手;若厕所内无洗手设备,要提前准备好洗手水。患者的餐具要单独放,单独洗,洗后用消毒液或消毒柜消毒更好。患者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亲吻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员,洗漱用具要专人专用。洗衣物时,患者的要独自分开洗并消毒。

进行“彻底治疗” 乙肝患者要去专科医院进行全疗程的治疗。目前,已有较多的药物可以降低其血液乙肝抗原滴度,降低其传染性。

减少“加班加点” 家庭成员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在身体免疫力下降时给乙肝病毒以可乘之机。此外,夫妻间的亲昵行为,如亲吻、性生活等,还是节制为安。性生活时,最好戴上避孕套,以减少生殖器官的直接接触,免遭感染。

穿上“金盔铁甲” 增强非乙肝家庭成员的抗病能力,除了坚持体育锻炼,加强营养,保证休息等措施之外,目前已有乙肝疫苗问世,注射一个疗程,可使体内的抗体维持四五年,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因此可去防疫部门接种。

99热心医生温馨提醒:乙肝传播途径有很多,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最好相应的预防工作,特别是跟家人相处的环境内。

2警惕乙肝“父婴”传播!

父婴传播感染几率更大

去年结婚的诗婧(化名)今年2月份生下了一个儿子。

喜悦之情尚未退去,孩子却出现了黄疸、不愿吃奶等现象。经医院诊断,孩子患上了乙肝。“怀孕前,我做过检查,没有大小三阳,怎么宝宝会染上肝炎呢?”

据诗婧说,去年年初,丈夫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她一直认为,只要自己没有问题,孩子就不会有问题。

“由于母婴阻断受到孕妇、医生双方的重视,事实上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的几率比母婴传播还要大,而且更容易造成终身携带。”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炯介绍,如果父亲是“大三阳”,没有采取任何阻断措施,出生婴儿感染几率可达80%以上,而“小三阳”者,宝宝出生感染几率为20%左右,个别的还会出现低体重儿、先天性疾病或畸形、流产、死胎等。

因为患有乙肝的男性,其精子中可检出乙肝病毒DNA,随着精子进入卵细胞,尽管母亲无肝炎,但这种受精卵在形成胚胎过程中乙肝病毒也在不断增殖,使子代成为乙肝患者或携带者,其传播方式称为父婴传播。

孕期可通过父-母-婴感染

杨炯说,即使受精时无乙肝病毒感染,但只要孕期夫妇生活在一起,孕期的性生活等均有可能使孕妇被乙肝病毒感染,进而通过父-母-婴的方式感染子代,这是一种间接的父婴传播,因此,父亲是大小三阳患者,也要做孕前干预和父婴阻断。

杨炯提醒,无论男女任何一方患有乙肝,都应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结婚育子,而孕前母亲如能成功地将乙肝疫苗免疫至抗体出现,即表面抗体浓度达到400单位以上时,此时就是最佳的怀孕时期,有效保护孕妇和新生儿,从而减少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

另外,自孕20周产检起每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中和孕妇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同时也增强孕妇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减少乙肝病毒父-母-婴传播的机会。而最重要的是其所生新生儿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外,还应出生后第一天及1个月分别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一次100IU,以期更好地保护新生儿。

3乙肝的传播途径

1.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乙肝病毒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乙肝病毒。

2.医源性传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乙肝病毒。

3.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此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乙肝病毒。

4.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乙肝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有关资料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85%通过母婴传播。

5.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乙肝病毒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4预防医源性传播乙肝

所谓医源性传播乙肝指的是通过接触到乙肝患者曾经用过的医疗器具,进而造成的乙肝病毒的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为医源性传播,那么,乙肝医源性传播方式有哪些,专家指出,针灸针、口腔器械、内镜、阴部扩张器等医疗器具使用时,如果这些医用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严格或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乙肝病毒的传播。

1、通过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会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2、使用被血液污染的注射器等经皮肤感染。注射极少量的含HBV的血浆即可发生HBV感染。因此,凡在注射、化验采血、针灸、针刺或预防注射时,如果消毒不严,共用针头或针筒,均可引起乙肝传播。

3、使用未实行一用一消毒的手术器械、口腔科牙钻及各种内窥镜造成的乙肝传播。

4、医院中的手术室、产房、口腔科、化验室、血库及血透室,若消毒隔离制度不严,亦为重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在工作人员不慎被刺伤或外伤时,即使有少量的乙肝阳性血污染伤口,特别是乙肝大三阳有完整乙肝病毒的血液,几乎百分之百遭到传染。

医源性传播是其中很常见的的一种,除此之外,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剃须刀等)乙肝病毒都会通过黏膜等进入健康人群体内,进而导致健康人群的感染,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这些也是乙肝常见的传播途径。

比如注射乙肝疫苗。在众多的乙肝患者中,不少患者是因为使用带有乙肝病毒的医疗器械,由于该器械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进而引起乙型病毒的传播,所以人们在就医时一定要到正规的诊所或医院。

另外,我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积极学习乙肝知识,了解一些乙肝疾病的预防措施,适时注射乙肝疫苗,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5乙肝传播途径有几种

许多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传播到了乙肝,等发现时还不知道为什么会被传染。因而许多人就会对于乙肝的传播充满了疑惑,下面几种就是乙肝传播常见的途径。

1、医源性传播,医疗器械不是仅用80%酒精浸泡就可以抹杀乙肝病毒的,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医疗器械消毒的不彻底,很易引起乙肝的传播。

2、经血传播,如果没有严格的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出现乙肝病毒表明抗原携带者,很易在输入全血,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引起传播。

3、母婴性传播,如果孕妇是病毒携带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

4、昆虫叮咬传播,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对传播乙型肝炎起一定作用。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如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

6、性接触传播,据国外报道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也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以上就是关于几种乙肝的几种传播途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乙肝的传播多少有些帮助。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加的注意,不可有丝毫的懈怠。不要因疏忽而让病毒乘虚而入。

如果觉得《家庭应该如何避免乙肝传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