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什么是慢性乙型肝炎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1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乙肝经常不容易被发现,因此生活中要多加防范,首先得了解这种病症。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什么是慢性乙型肝炎。

1什么是慢性乙型肝炎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平均年发病率为120-140/10万。其中尤以乙型肝炎(HB)为突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57.63%,即全国至少有6亿人感染过HBV。HBsAg阳性率9.75%,约有1.2亿人,占全球的1/3;其中约1/4将发展为慢性肝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目前有现症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万人。每年有23.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其中有15.6万人死于肝癌。乙型肝炎不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而且还为国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

1.抗病毒治疗;2.免疫调节治疗;3.中医药治疗;4.“保肝”药物对症治疗;5.基因治疗;6.心理治疗及基础治疗。

2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我国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抗炎保肝治疗只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并不能取代抗病毒治疗。

但据调查,我国仅1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45%医务人员不知道慢性乙型肝炎规范化抗病毒治疗;73%医师仅用中成药和保肝降酶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信虚假广告,看病跟着广告走。

因此,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从而延误了病情,甚至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HCC)。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一方面是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另一方面却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如对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对ALT持续正常、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病变的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V DNA阳性) 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血清HBV DNA阴性) 也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还应用多种抗炎保肝药物治疗等,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而且还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3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类

在我国,若按Strickland分类法,B型萎缩性胃炎为多见,A型萎缩性胃炎很少见,且有一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既有胃窦炎症,又有壁细胞抗体,不能列入上述两个类型,故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具体情况的分类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1型、A?2型、B?1型和B?2型。

早在1973年,Strickland等根据萎缩性胃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将其分为A 型与 B型两个独立的类型。A型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胃窦粘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少,易发生恶性贫血,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B型萎缩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细胞抗体阴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减低,无恶性贫血,较易并发胃癌,这是一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此后,Glass将同时累及胃窦、胃体的萎缩性胃炎称为AB 型。

在我国,若按Strickland分类法,B型萎缩性胃炎为多见,A型萎缩性胃炎很少见,且有一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既有胃窦炎症,又有壁细胞抗体,不能列入上述两个类型,故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具体情况的分类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1型、A?2型、B?1型和B?2型。其分型主要根据自身抗体的情况,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属A型,血清壁细胞抗体阴性属B型。A型中又分为两个亚型,胃窦无病变者为A?1型,胃窦胃体均有病变者为 A?2型。B型则根据胃体和胃窦病变的轻重程度分为B?1型(胃窦病变较胃体重)和B?2型(胃体病变较胃窦重或胃体胃窦病变相似者)两个亚型。

总之,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法,人们习惯上仍沿习Strickland分类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和B型。

4慢性乙型肝炎 不能只重降酶不抗病毒

错误1:只重降酶不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最根本的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因此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疗。但是,目前许多患者都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只进行保肝治疗,只满足转氨酶化验正常。专家指出,实际上,保肝降酶治疗或许能在一定时期内使病情得到缓解。但是,体内病毒一直存在,不要主观地排除抗病毒治疗方案。另外,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转氨酶也不是评价病情最可靠的指标,转氨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没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有些降酶药只是降低了酶的活性而致测定结果降低至正常,其结果与血清酶含量不成正比。如果病情处于最佳抗病毒治疗时期,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进行抗病毒治疗。

错误2:道听途说自作主张

有些乙肝患者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只相信别人的治疗经验,听到别人说这种药好就用这种药,听说这种药不好就排斥这种药。

其实,药物的效应和毒副作用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而有些患者意识不到这点,道听途说或断章取义,选来选去,总是选不到自己称心的药。所以,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复诊。

专家表示,乙肝患者一般都是在偶然的体检时被发现的,一旦确诊,心中往往紧张和焦虑。其实,这时患者多处于病毒携带状态或轻度肝炎阶段,预后大多良好。平静对待疾病,按部就班进行预防和诊疗,不该用药者千万不能乱用药,避免心急如焚乱投医,误入歧途,上当受骗。

错误3:心理负担过重

慢性乙肝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性肝病。这种现象使许多患者忧心忡忡,情绪低落。

其实,慢性乙肝罹患肝癌只是少数。对于发展为肝癌的可能性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乙肝与肝癌的相关性,又要看到这种比例不是很高的现实。肝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免疫状态,而免疫状态又与个人情绪密切相关。心理负担过重只会影响预后,对病情毫无益处。所以,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乐观地面对现实、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才是明智的做法。

错误4:盲目忌口

民间向来就有患病要忌口的说法,不少人道听途说,轻信乙肝患者不能吃鸡肉、羊肉、鱼肉等。

不少乙肝患者列出长长一条“忌食”单。结果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胡乱忌口,这样他们无法得到营养,几年下来,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还有一些患者为了治疗肝病,天天“进补”,结果出现严重的脂肪肝。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念带来的不良后果。

实际上,乙肝患者的饮食没有太多的特殊要求,基本原则是综合营养,水果、蔬菜、肉类、豆制品都需要,但要尽量少吃辛辣刺激和油炸的食品。

5急性乙型肝炎转为慢性是什么原因

临床上若见转氨酶升高超过45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达12周以上,e抗原8-10周以上不转阴者,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那么急性乙型肝炎转为慢性的原因有哪些呢?

1、急性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乙肝患者,由于65%感染者并不发病,或表现为暂时亚临床型症状,仅出现轻度的、一时性的疲乏和食欲不振,大多数受感染者并不介意,故得不到及时的休息和治疗,容易转为慢性乙肝。

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及行血液透析患者,一旦感染乙肝病毒,极易转化为慢性肝炎。而乙肝患者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常因体内的免疫机制平衡失调,而使急性转为慢性。

3、既往有其他肝炎或肝病史,或有并发症者:这些人再度感染乙肝病毒时,极易转为慢性肝炎且预后不良,如原有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或并发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疟疾、结核、溃疡及糖尿病等。

4、其他原因:过劳、酗酒、房室地度、吸毒、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孕妇等,均可使乙肝由急性转为慢性。

如果觉得《什么是慢性乙型肝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