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临床上护肝药物有哪些呢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8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都会造成乙肝的发生,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注意了。今日小编向大家普及些乙肝小知识,分享临床上护肝药物有哪些呢。

1临床上护肝药物有哪些呢

临床上有保护肝脏作用的常用的药物有;

1。葡萄糖:是机体各种活动和一切合成代谢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具有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提高肝细胞内肝糖原的含量,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同时还可抑制肝糖原的合成,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但过量使用,可致腹胀、低血钾、高血糖等副作用。临床上仅针对食欲严重减退及频繁呕吐的肝炎患者短期使用。

2。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辅酶,参与体内脂肪、蛋白质、糖及核酸等的代谢。在体内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T)时释放大量能量供机体所需。用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变,每次20、40毫克,每日1-3次,肌注或静注。

3。辅酶A(CoA):是由泛酸、腺嘌呤、核糖核酸、磷酸等组成的大分子,与醋酸盐结合为乙酰辅酶A,从而进入氧化过程。参与糖原、乙酰胆碱的合成,降低胆固醇,调节血浆脂肪含量。临床常用以组成“能量合剂”(辅酶A、ATP、胰岛素、葡萄糖和钾盐),可能提供能量,促进糖代谢和其它代谢过程,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辅酶A的主要成分在食物中广泛存在,也能由肠道细菌合成,辅酶A在细胞中含量丰富,一般无需补充。大分子也不易进入细胞。

4。肌苷:又名黄嘌吟核苷。能提高体内ATP水平,并转变为多种核苷酸,参与能量代谢与蛋白质的合成,活化丙酮酸氧化酶。用于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等。口服200-400毫克/次,每日3次;亦可静注或静滴。

5。肝泰乐:又名葡萄糖醛酸内酯;是构成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能与肝脏及肠内毒性产物结合成无毒的物质从尿液中排出。此外;尚可增加肝糖元,降低脂肪在肝内的蓄积。可用于各型肝炎及肝硬变、中毒性肝损伤等。成人口服每次100-200毫克,每日3次;肌注每次100-200毫克。

6。肝乐:又名二氯醋酸二异丙胺。为维生素B15的活性成分,可改善肝功能,促进损伤肝细胞的再生,减少肝脏脂肪的沉积。用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变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肝功能障碍。成人口服每次40毫克,每日3次;儿童每次20毫克;肌注或静注20-60毫克,每日1次。

7。维丙肝:又名维丙胺、双异丙基胺抗坏血酸。是我国创制的维生素丙类衍生物,动物实验证明具有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的作用,多用于急性肝炎,成人肌注80毫克/次,每日1次,儿童酌减。15-30天为一疗程。

8。复合磷酸酯:又名502、复合酶片,系由大麦芽根茎提取并纯化制成的一种多酶剂,具有促进人体正常代谢的作用。可用于急、慢性肝炎与肝硬变等。成人口服每次100-150毫克,每周2次;儿童每次50-100毫克。

此外,还有复合核苷酸钠、脱氧核苷酸钠、还原型谷胱甘肽(TAD)、1,6-二磷酸果糖(FDP)、右旋儿茶素、烟酰胺、阿卡明、维生素类及中草药制剂如乌鸡白风丸、当归丸、复方树舌片、云芝肝泰、垂盆草、复方丹参、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龙胆泻肝丸、板蓝根冲剂、甜瓜蒂、北五味子、水飞蓟(益肝灵)、亮菌(假蜜环菌)等,亦均具有保肝;降酶等作用。

鉴于病毒性肝炎至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措施和药物。一些临床用药也多为对症的、针对某个方面的辅助治疗,疗效尚不确切,且多数需经肝脏代谢。因此,肝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慎重选用保肝药,切忌盲目滥用。

2中医疗法抗毒软肝对付乙肝

国际卫生组织发出呼吁“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谁就将治愈慢性肝炎。”这充分说明肝纤维化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防治的必要性。肝炎纤维化是指由于乙肝病毒持续存在,引起肝内慢性活动性炎症反应,从而造成慢性肝损伤,肝细胞变性坏死,间质中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称为肝硬化。

两者虽有轻重之分,但无明显界限,不能截然分开。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中间环节,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从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纤维化一般只需2—6年的时间,年龄越大,发病的机率越大。

肝纤维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抑制,肝损伤病变处于静止状态,肝纤维化就可以逆转。当然这与肝脏的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程度有关,病变越轻,逆转的可能性越大。在临床上许多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通过治疗得以逆转,一些肝脏已经失去代谢功能的肝硬化病人,经过适当治疗后获得了好转或痊愈。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的结果打破了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可逆转的传统观点,给广大肝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学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病因是疫毒侵入人体,湿热留恋不去,出现气滞血瘀和气血不足等症状。治疗上注重活血化瘀的同时,根据辨证论治予以清热解毒祛湿,补肝肾益气血之法,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西医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因毒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所以西医专家也开始研制抗肝纤维化的中药。

我国中西医结合著名肝病专家王宝恩教授认为“在我国具有肝纤维化的乙型肝炎患者中,几乎100%都有病毒复制,抗纤维化必须与抑制病毒复制相结合,二者有因果关系,不可偏废。”

中国中医研究院肝病医疗中心“抑扶软肝,内服外治”特色疗法中所选药物双虎清肝颗粒、乙肝康颗粒剂具有抑制病毒复制,调整免疫功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同时乙肝康颗粒剂中含有的冬虫夏草成份,具有广泛的免疫增强作用,且作用持久而和缓,它可激活和增强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抗病毒的活性,药物中含有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不但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而且有抗肝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

“抑扶软肝,内服外治”特色疗法在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的同时,对乙肝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清热祛湿解毒及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和阴阳平衡的方法进行治疗。充分体现了传统中医整体观念和标本兼治的特点和优势,针对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特征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达到抑制病毒复制,调整免疫功能,缓解清除症状,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抗纤维化,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阻止肝硬化和肝癌发生。

3怎么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法

试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很重要。而如何做好日常自我监测,又是一个大学问。

(1)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之前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有正常的体力活动至少三天。

(2)试验前过夜空腹10~16小时,可以饮水。

(3)试验过程中禁止吸烟。

(4)取得空腹血标本后,饮用含75g葡萄糖的水300mL,5分钟内饮完。

(5)分别于服糖后0.5、1.5、2小时抽取血标本。

(6)若血糖测定不能立即进行,血标本应放在含有氟化钠的试管中,每mL全血可用氟化钠6 mg。离心分离血浆,血浆可冰冻待测。

(7)正常的血糖水平。空腹不超过6.4mmol/L,服75g葡萄糖0.5、1.5小时都不超过11.1m mol/L,2小时不超过7.8mmol/L。

(8)葡萄糖耐量减低。应具备以下三条:即①空腹血糖<7.8mmol/L;②OGTT中服糖2小时血糖>7.8mmol/L,低于11.1mmol/L;③OGTT中,服糖后0.5、1、1.5小时三点中至少有一点血糖≥11.1mmol/L。

(9)空腹血糖>7.8mmol/L,临床已诊断糖尿病,则不再作OGTT。

4眼涩眼痒 中医疗法

其实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沙眼已不多见。眼睛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结膜有炎症刺激所致;二是用眼过度引起的眼疲劳;三是过敏性结膜炎。其中以后二者更为多见,采用桑叶煎水敷眼,效果不错。

将桑叶10克加水煎煮5~10分钟,往里加一点食盐,稍凉后用药棉蘸水敷在眼睛上。敷时眼睛要闭着,水温不要太高。

中医认为,眼痒多是风热、津液不足所致,桑叶性味苦、甘、寒,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为治疗眼涩眼痒、消除眼部疲劳的要药。加盐能促进药液渗入眼部皮肤,有助于药效发挥。

5口服葡萄糖的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口服葡萄糖

英文名称:Glucosum Pro Orale

商品名称:口服葡萄糖

【是否处方】处方药

【是否医保】否

【运动员慎用】否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份:葡萄糖。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几乎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性粉末;无臭,味甜。

【药理作用】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它在体内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供给热量。每1克葡萄糖可产生4大卡(16.7kJ)热能,故被用来补充热量,治疗低血糖症。葡萄糖也可以糖原形式储存,对肝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药代动力学】葡萄糖口服吸收迅速,进入人体后被组织利用,也可转化成糖原和脂肪贮存。一般正常人体每分钟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为6mg/kg。

【适 应 症】营养辅助药。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g,一日3~5次。温开水冲服或调于牛奶、豆浆或粥菜等食品中服用。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见于口服浓度过高、过快时。2、电解质紊乱:长期单纯服用葡萄糖时易出现低钾、低钠及低磷血症。

【禁忌】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未控制者禁用。2、高血糖非酮症性高渗状态患者禁用。3、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下列情况应慎用:胃大部分切除患者、周期性麻痹、低钾血症患者;应激状态或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容易诱发高血糖。

【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用药】尚不明确。

【贮藏】密闭保存。

【规格】原料药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314

如果觉得《临床上护肝药物有哪些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