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保肝降酶药要小心用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0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乙肝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敏感的疾病,有关乙肝的生活小常识你不得不知,先从保肝降酶药要小心用开始了解吧~

1保肝降酶药要小心用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许多保肝药物的疗效未经证实,有的还可能有促纤维化作用,即使作为辅助药物也需要重新评价。再就是降酶药物,如五味子、联苯双脂、垂盆草等,虽有肯定的降酶效果,可以使ALT(丙氨酸转氨酶)很快复常,但肝脏炎症依然存在与发展,因此不应将这类药物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

以联苯双酯为例。联苯双酯是在人工合成五味子丙素的研究中发现的一种中间产物,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降酶药。它在动物实验中对四氯化碳中毒引起的小鼠ALT升高有降低作用。用于临床后,发现它对病毒性肝炎及其它肝损伤引起的ALT升高作用显著。随着临床应用病例的增多,观察到它对ALT和AST (天冬氨酸转氨酶)的作用有明显差异,并不断有联苯双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报道。进一步的观察证实,联苯双酯仅对降低ALT有效,而对AST的作用不明显,甚至使其有所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联苯双酯对重度慢性肝炎降低ALT的作用也较差,对肝硬化患者的ALT升高无效,AST的平均值却比治疗前明显恶化。一些研究者认为,联苯双酯对肝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另一些研究者却持否定态度,认为其作用是直接抑制血液及肝脏中的ALT,使ALT在血液中的失活加速,从而使ALT的活性降低。有人对联苯双酯进行动物实验发现,它对四氯化碳、对乙酰氨基酚、氯化镉和丙烯醇引起的肝损伤无任何保护作用。

单纯降酶对患者并无益处。一些人特别关注转氨酶变化,降则喜,升则忧,这未免有些片面。转氨酶是细胞中的一种催化剂,肝细胞中含量高,血液中含量低,肝脏受损时释放入血。在肝功能各项指标中,转氨酶能够灵敏地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但不能反映造成伤害的具体原因,而引起肝细胞损伤的原因很多,病毒感染只是其中之一。在没有查清原因的情况下,单纯使用降酶药有可能掩盖疾病的真相。即使已经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单纯降酶而不是抗病毒,也只会造成转氨酶正常的假像,乃至延误治疗。

由于不少药物疗效未经证实,有的还有副作用,所以应用保肝、降酶药应当慎重。这类药物有数百种之多,要有所选择,有些保肝药是针对发病机制而发挥作用的,效果明显,要选用这些临床证明确有效果的。切不可迷信保肝、降酶药的功效,以为有益无害,不加节制地使用。可用可不用的药更要小心用。治疗病毒性肝炎应以抗病毒药为主,这是控制病情的关键,保肝药只能作为辅助措施;多数情况下只应用抗病毒药物即可,不需要合用保肝药。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保肝药没有治疗效果,不必应用。脂肪肝患者也应慎用保肝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多数药物都要经肝脏分解、转化、解毒,过多用保肝药无疑会增加肝脏负担,有时甚至诱发药物性肝炎。肝病患者必须明了,肝脏病用药是有严格的临床指征的,适合别人的药不一定适合你用,因此一定要和医生密切配合,任何不遵医嘱的用药都是极其危险的。即使应用保肝药,种类也不宜多,不要超过三种。应用降酶药,主要是联苯双酯时须注意:(1) 联苯双酯不适合用于重度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2)治疗前AST》100 U/L和AST/ALT》0.9者最好不用;(3)治疗后第2周AST升高者停用。

2乙肝降酶中成药——联苯双酯

我国有丰富的中药宝藏,从中开发了许多具有降酶作用的药物,用于肝病的治疗。联苯双酯(biphenyldicarboxylate,bifendate)是我国研制的降酶药物,是合成的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体。

药理实验:小鼠口服后可减轻因CCl4引起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实验还表明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促进肝细胞再生并保护肝细胞,从而改善肝功能。

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自身对照和对照组对比分析,联苯双酯有明显降酶作用,服药1个月后ALT大幅度降低,80%以上的慢性肝炎有效,降酶作用随疗程的延长而提高。剂量15mg,3/日口服,用药1个月仍无下降趋势者,可加大剂量,直至30mg。慢性肝炎病变较轻、近期开始病变活动、无反复活动史的病人降酶效果较好。大剂量较长时间应用ALT无明显下降者,多为重度慢性肝炎或炎症坏死较重的肝硬化。停药后易反跳,半数以上病人在半年内ALT会反跳,再次给药仍有效。为防止反跳,ALT下降后须继续服药2-3个月。可每半个月检查ALT,如无波动一次减药5mg,可经2-3个月观察后停药。不良反应罕见。

联苯双酯的特出优点

是降酶效应迅速,应用方便,罕有不良反应。但长期临床应用的经验表明,联苯双酯主要降低ALT,而对其它肝酶无明显影响,至少与对ALT的效应不一致。对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远不及对ALT的作用明显,在慢性肝病中仅病变较轻者可随ALT下降,病变较重者常见ALT下降而AST持续异常。联苯双酯有利于肝脏病变的恢复,但其降酶效应似与肝脏病变的恢复不完全一致。因而,当前医生们根据各自的经验对联苯双酯有不同的态度。

联苯双酯是重要的辅助药物之一,须与不同作用的其它辅助药物同用。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都须以ALT作为观察病情的指标,联苯双酯不宜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

注意事项

五味子有效成份联苯双酯具有降酶作用,1982年应用于临床。联苯双酯能保护肝细胞,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减轻肝脏病理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对降低alt有肯定作用。降酶速度快(半月至1月),幅度大,副作用小。缺点是停药后约50%的患者血清alt重复升高,俗称“反跳”现象。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因为急性病毒性肝炎多为一过性疾病,即疾病经过一段时间可自愈,故不用此药。在观察某种药物的疗效时亦不用此药,以免干扰对alt的评价。

3保肝药联苯双酯可能损害肝功能

患者,女,46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不振、疲惫无力和尿黄,曾到当地某中医诊所就诊,医生诊断为黄疸,给予中药(具体不详)每天1剂、联苯双酯滴丸7.5毫克每天3次口服。服药20天后患者自觉症状未见好转,反而出现恶心、呕吐和尿色变深黄等症状,故转某医院求治。

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眼结膜中度黄染。腹平软,肝于右肋下3厘米可触及,质软,触痛明显。

便常规示:颜色中度黄,尿胆原增高,胆红素阳性。甲、乙、丙和丁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戊型肝炎抗体阳性。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138单位/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614单位/升,结合胆红素76.3微摩尔/升,非结合胆红素49.2微摩尔/升。诊断:急性戊型肝炎并药物性肝损害(联苯双酯所致)。停服联苯双酯,并给予抗病毒、护肝、退黄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半个月后患者上述症状开始缓解,1个月后消失,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用药分析:联苯双酯(片或滴丸)为运用现代技术从中药五味子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该药既可选择性地降低血中转氨酶水平,又可有效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再生,并具有明显的护肝、解毒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肝炎所致的血中转氨酶持续升高者的治疗,也可用于因药物性肝损害而致转氨酶升高者。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过敏症状,但如本例不但没有起到护肝作用,反而导致肝损害加重者实属少见。

查阅文献,既往有联苯双酯对急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轻型)有效,但对中、重度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无效且加重肝损害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报道,本例亦证实了这一点。其发生机理可能为联苯双酯所含有的特殊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在肝脏代谢导致肝脏负担加重,以及肝炎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所致。但其确切机理不明。

4中医疗法抗毒软肝对付乙肝

国际卫生组织发出呼吁“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谁就将治愈慢性肝炎。”这充分说明肝纤维化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防治的必要性。肝炎纤维化是指由于乙肝病毒持续存在,引起肝内慢性活动性炎症反应,从而造成慢性肝损伤,肝细胞变性坏死,间质中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称为肝硬化。

两者虽有轻重之分,但无明显界限,不能截然分开。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中间环节,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从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纤维化一般只需2—6年的时间,年龄越大,发病的机率越大。

肝纤维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抑制,肝损伤病变处于静止状态,肝纤维化就可以逆转。当然这与肝脏的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程度有关,病变越轻,逆转的可能性越大。在临床上许多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通过治疗得以逆转,一些肝脏已经失去代谢功能的肝硬化病人,经过适当治疗后获得了好转或痊愈。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的结果打破了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可逆转的传统观点,给广大肝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学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病因是疫毒侵入人体,湿热留恋不去,出现气滞血瘀和气血不足等症状。治疗上注重活血化瘀的同时,根据辨证论治予以清热解毒祛湿,补肝肾益气血之法,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西医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因毒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所以西医专家也开始研制抗肝纤维化的中药。

我国中西医结合著名肝病专家王宝恩教授认为“在我国具有肝纤维化的乙型肝炎患者中,几乎100%都有病毒复制,抗纤维化必须与抑制病毒复制相结合,二者有因果关系,不可偏废。”

中国中医研究院肝病医疗中心“抑扶软肝,内服外治”特色疗法中所选药物双虎清肝颗粒、乙肝康颗粒剂具有抑制病毒复制,调整免疫功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同时乙肝康颗粒剂中含有的冬虫夏草成份,具有广泛的免疫增强作用,且作用持久而和缓,它可激活和增强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抗病毒的活性,药物中含有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不但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而且有抗肝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

“抑扶软肝,内服外治”特色疗法在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的同时,对乙肝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清热祛湿解毒及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和阴阳平衡的方法进行治疗。充分体现了传统中医整体观念和标本兼治的特点和优势,针对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特征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达到抑制病毒复制,调整免疫功能,缓解清除症状,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抗纤维化,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阻止肝硬化和肝癌发生。

5联苯苄唑乳膏的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联苯苄唑乳膏

英文名称:Bifonazole Cream

商品名称:联苯苄唑乳膏

【是否处方】处方药

【是否医保】是

【运动员慎用】否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或微黄色乳膏。

【药理作用】本品为广谱抗真菌药,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膜的合成,对皮肤癣菌及念珠菌等有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据文献报道正常成年人腹部皮肤10×20cm涂敷0.1g联苯苄唑,采用气-质联用方法测定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为给药后12小时,血药峰浓度(Cmax)为3.8ng/ml,皮肤吸收率极低。家兔局部皮肤(10×20cm)涂敷0.1g联苯苄唑,血药达峰时间(Tmax)为给药后3小时,血药峰浓度(Cmax)为140ng/ml,至24小时仍有一定浓度(100ng/ml)。用血管外给药开放型二室模型处理得到的动力学参数说明中心室和周边室的转运速度基本相同,提示联苯苄唑在组织中贮留很少。

【适 应 症】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真菌病,如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

【用法用量】外用,一日1次,2~4周为一疗程。涂布患处,并轻轻揉搓几分钟。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局部发生瘙痒、灼热感、红斑等反应。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2.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4.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5.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7.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孕妇及哺乳期用药】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尚缺乏资料。

【规格】10g:0.1g(1%)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3564

如果觉得《保肝降酶药要小心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