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女性缺钙容易患糖尿病吗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29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生活需时时刻刻警惕糖尿病的危害,提前预防和了解很有必要。小编下面给大家介绍女性缺钙容易患糖尿病吗,关注健康,珍爱身体!

1女性缺钙容易患糖尿病吗

缺钙容易骨质疏松、腰酸背痛,很多人觉得不算是什么大病,但女性缺钙却容易患上糖尿病,美国塔夫茨-新英格兰医疗中心的西奥斯博士等人在医学杂志《糖尿病治疗》上发表报告说,与一般人群相比,缺钙的女性得糖尿病的风险更大一些。

在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中,研究人员每隔2~4年对调查对象从食物和补充剂中摄入的维生素D和钙进行评估显示,钙摄入量最高的妇女比钙摄入量最低的妇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低21%。

缺钙的女性大都处在绝经期或产后的阶段,内分泌容易紊乱,使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影响。再加上此时的女性活动量明显减少,容易发胖,情绪又很不稳定,经常发火、烦躁,这些都是糖尿病诱因。

解放军305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祝开思说,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其实,钙在胰岛素的分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胰岛细胞的表面有个钙“通道”,体内充足的钙通过这个“通道”进入胰岛β细胞后,β细胞接受到钙才开始分泌胰岛素,钙就像胰岛素的“开关”一样。可见,如果缺钙势必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因此,处在这个时期的女性可别小看补钙的作用,在没有感到腰酸背痛、腿抽筋等缺钙的症状前,最好去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以便确定补钙的剂量。平时注意多吃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虾皮等,尤其不能忽视维生素D的补充,当心情烦躁、易怒时,不妨出去走走,晒晒太阳,不但让心情愉快,还可以享受免费的维生素D“大餐”把情绪和缺钙这两个糖尿病的诱因一起消灭。

2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是什么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也在越来越大的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糖尿病就是其中特别严重的一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那么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下面详述一下。

1、遗传。医学证实糖尿病是一种可遗传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得病的几率要大得多。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2、精神、饮食等因素。人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对身体的保护,就容易得上糖尿病。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这是引发糖尿病的病因之一。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由此可见,糖尿病病因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遗传因素、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常见因素。可见,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多种原因可诱发糖尿病。针对这种现象人们要注意进行糖尿病的预防。

3糖尿病白内障的致病因素

据日本《医学论坛报》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特点是形成后囊下白内障。福井医科大学森久保聪一等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混浊形式同醛糖还原酶(AR)相关。

研究对象为133例无眼内手术史的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266只眼,白内障混浊形式有后囊下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和皮质性白内障。

混浊程度按晶体混浊分类系统-Ⅲ(LOCS-Ⅲ)评价,同时取血用ELISA法测定红细胞中AR量,并比较AR量同年龄、糖尿病病程、白内障混浊形式的关系。

研究者将AR量低于9.0ng/mg Hb定为低浓度组,9.1~12.0ng/mg Hb为中浓度组,高于12.1ng/mg Hb为高浓度组。这三组后囊下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17.1%、20.2%和26.9%,说明AR高浓度组的后囊下白内障发病率高,但无显著差异。

糖尿病病程低于10年的150只眼中,后囊下白内障发生率依次为7.0%、15.7%和26.8%(P=0.015);70岁以下 的168只眼中依次为8.3%、6.9%和26.6%。

4导致糖尿病病足的因素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它给病人平时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和困扰,因而平时要特别注意鞋子和袜子的选择。那么,是哪些内外因导致糖尿病病足的呢?

一、糖尿病足的内因

⒈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由于患者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与蛋白质的非酶糖化状态,脂代谢紊乱,血液的高黏稠、高凝状态以及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等诸多因素使糖尿病病人的下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微血管和微循环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造成病人的下肢血管硬化和血栓堵塞血管,同时足部微小血管闭塞,使下肢灌流量减少,肢端血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氧和营养成分供给不足,出现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者可致溃疡、肢体坏疽。

⒉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并发性神经病变会导致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及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等,使足部缺乏对有害刺激的保护,从而极易引起机械或温度的损伤;自主神经病变也与糖尿病足的形成有关,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汗液分泌障碍,可使皮肤柔韧性降低,导致皮肤干燥、皲裂和感染。一旦下肢或足部皮肤受损后,上述的病理生理改变又使伤口不易修复,感染难以控制,最后足部溃烂发展甚至截肢。

⒊年龄——糖尿病足多发生于》40岁的患者,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多。有研究报道年龄增长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原因:①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动脉硬化发生率增高、激素水平改变;②老年人组织代谢率、修复能力下降,损伤后愈合时间延长;③糖尿病神经病变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⒋性别——糖尿病足的发生与性别有一定关系。国内文献提示,糖尿病足的发病男多于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雌激素有保护血管的作用,因而肢体大小血管病变机会在女性糖尿病人相对减少。

二、糖尿病足的外因

⒈感染——感染是糖尿病足坏疽的重要诱发因素。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低下,在肢体缺血缺氧的情况下,细菌极易入侵,因而导致组织严重感染。

⒉物理性损伤——任何足部的微小伤害都可引起溃疡或感染,有时甚至需要截肢。糖尿病足患者多数都有不同形式的组织损伤,如烫伤、冻伤、抓伤、擦伤、磨损伤、修脚伤、碰伤、修甲伤,损伤后感染无疑是导致糖尿病足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以上是对糖尿病病足内外因素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糖尿病患者平时要注意做好并发症的预防,还要注意选择舒适的鞋子,以免鞋子不适给脚步带来一些影响。

5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是什么呢

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饮食不节制导致肥胖增加,过去通常认为,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在社会发展、环境污染及生活习惯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越来越多,从而促使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

加工食品、塑料包装食品

特别风险高

2011ADA班延奖(糖尿病业界的诺贝尔奖)得主、波士顿大学Barbara.博士的研究,其研究称,除了饮食与运动和糖尿病的高发有关系,如果家中总是开空调使环境处于恒温状态、早上清醒的时间没有规律、餐具及装食品的容器总是用塑料制品,都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糖尿病。

据悉,如今深加工、细加工的人工食品越来越多,还有用人工饲料和添加剂喂养的肉牛、肉羊、催生的蔬菜水果等,其营养成分与人体并不相配,食品中的甜味剂也可刺激基础胰岛素分泌,这些都会引起人体代谢的紊乱。即便是装食品的塑料容器、塑料包装也可能由于释放某种物质(如多溴联苯醚)而引起代谢紊乱。此外,以车代步运动少,忙于工作日夜颠倒,这都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使现代人患糖尿病几率增加。

如果觉得《女性缺钙容易患糖尿病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