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从报警信号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0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婴儿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如不停地大哭、莫名其妙地躁动不安等,而且很难被“安抚”下来。专家称,不要以为这是婴儿“不懂事”,这些行为预示着他们的心脏可能有问题。

1从报警信号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据相关资料统计,先天性心脏病如今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亡原因。怀孕后的头三个月是胎儿心脏内结构发育成形的关键时期,此时不能有任何干扰,如果在发育过程中任何原因导致心内结构发育出现停顿、混乱或出生后应该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即可形成心脏内出现缺损、各部分连接异常、发育不良、闭锁或出现异常通道,即为先天性心脏病。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加上没有经过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到一岁时有一半死亡,到两岁时有2/3死亡。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该病自然死亡率的关键。

婴儿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如不停地大哭、莫名其妙地躁动不安等,而且很难被“安抚”下来。专家称,不要以为这是婴儿“不懂事”,这些行为预示着他们的心脏可能有问题。平时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时就应警惕患有先心病:

经常感冒,反复出现支气管炎、肺炎。喂奶困难或婴儿拒食、呛咳,常出现吃吃停停、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憋气等。皮肤持续地出现紫绀,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能走路的孩子,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较年长的小儿手指及脚趾末节粗大、颜色变暗。儿童诉说易疲乏,体力较差,平素多汗、口周发青、咯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孩子出现胸痛、晕厥。

2儿童沙眼可传染 预防为先

沙眼是儿童少年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眼病。常双眼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患儿有流泪、怕光、异物感、眼分泌物多而粘稠。结膜充血,表面有许多隆起的乳头状增生颗粒和滤泡。1—2个月后变为慢性期,睑结膜变厚,乳头和滤泡逐渐被瘢痕组织代替。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没有完全形成瘢痕之前,沙眼有很强的传染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角膜可出现新生血管,像垂帘状长入角膜,称之为沙眼角膜血管翳。沙眼的严重危害在其并发症和后遗症,迁延不愈的重症沙眼可引起睑内翻倒睫、实质性结膜干燥症、角膜溃疡、慢性泪囊炎等,并常引起视力障碍。

【应对措施】

沙眼治疗,可用0.1%利福平滴眼液、0.3%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日4—8次,每次l一2滴。晚间临睡前可涂金霉素或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眼膏。重症者可口服螺旋霉素、强力霉素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对沙眼并发症和后遗症应施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发生原因】

沙眼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凡是被沙眼衣原体污染了的手、毛巾、手帕、脸盆、水及其他公用物品都可以传播沙眼。儿童沙眼大多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传染。有资料表明,在同一农村中,无沙眼母亲的子女沙眼患病率为37.7%;而有沙眼母亲的子女,其沙眼患病率高达82.5%。据广东省人民医院调查,7岁以下儿童沙眼患病率与其父母沙眼患病率有密切关系。

【预防】

沙眼的预防,重要的是教育儿童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坚持一人一巾一帕,使用的手帕、毛巾要干净。勤洗手,尽可能采用流水洗手、洗脸,不用脏手、衣服或不干净的手帕擦眼睛,不用别人的毛巾等。对集体方面,应改善环境卫生,在托儿所、幼儿园要认真培养儿童卫生习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检查发现并治疗已有沙眼的患儿。

【易发年龄】

易发于各年龄段。

3儿童秋季腹泻 调整饮食为先

儿童秋季腹泻一般是指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秋冬季节,发病人群主要是6个月到2岁的儿童,大于4岁的儿童较少出现秋季腹泻。发生秋季腹泻的患儿可表现出呕吐、腹痛、腹胀、腹泻、拉稀次数多,有时还伴有发烧、呼吸道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据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童副主任医师叶欣介绍,秋季腹泻主要以呕吐、水泻为主,病情较重的患儿拉水拉得非常厉害,一天内可有十次到十几次不等,同时还可伴有发高烧、脱水等症状,更严重的甚至还可能出现高热惊厥(抽搐),亦可出现脑炎或者心肌损伤。

疫苗并非可起到100%的防护作用

对于秋季腹泻的发生,有些家长不禁感到疑惑,有些孩子已经打过疫苗了,可是为何还会感染轮状病毒,发生腹泻呢?

那么是否打了疫苗就可以百分之百的预防秋季腹泻的发生呢?

对此,叶欣主任解释,普遍来说,疫苗的防护作用一般只有70%-80%,打了疫苗之后,孩子仍然有感染轮状病毒的可能。这要根据个人的不同体质而言。有些孩子疫苗在其体内根本不起任何作用,也有的孩子打了疫苗之后只产生少量抗体,但是这些抗体的数量也并不足以保护他们不受一点儿的感染。

叶欣主任解释,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而疫苗的作用主要在于让孩子的体内产生一定的抗体,抵抗病毒的入侵,或者可以减轻轮状病毒腹泻的症状,比如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不至于太严重,少发生持续性的高烧。由于秋季腹泻是一种广州常见的地区病,因此凡是在广州居住的孩子,较少不受到轮状病毒的感染。

秋季腹泻如何护理?

既然在广州居住的6个月到2岁的儿童都会存在轮状病毒感染的可能,那么发生秋季腹泻后家长应该如何护理?

1、儿童腹泻导致脱水如何处理?

脱水是发生呕吐或腹泻之后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秋季腹泻的儿童出现轻度脱水后,主要表现为皮肤较干、眼泪少、小便量少。出现这样的轻度脱水症状,家长也无需太过担心,可以给孩子喝适量的加盐粥水或者白开水,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即可。因为过度呕吐和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的电解质发生紊乱,水循环出现衰竭,孩子就会没有力气,软趴趴的没有精神。而使用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发生秋季腹泻之后要将普通奶粉换成特殊配方的止泻奶粉。

但是家长要特别注意,如果孩子发生较严重的呕吐和腹泻之后出现6到8个小时都没有尿,哭的时候没有眼泪,气门、小婴儿囟门明显凹下去,皮肤也特别干燥,精神疲惫,没有力气,整天十几二十个小时的躺着,不哭不闹不玩,手脚冰冷,那么这就说明孩子体内的水循环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挂水。

2、秋季腹泻用什么药?

由于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因此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生素,可是有些家长在孩子发生腹泻之后会私自用药,那么什么药能用,什么药不能用?

叶欣主任认为,一般来说,儿童发生秋季腹泻不建议服用胃肠动力型的止泻药,因为这种药物会使肠胃停止蠕动,无论是细菌感染性腹泻还是病毒感染性的腹泻一般都不建议使用。这是因为孩子的肠道内存在细菌和病毒,需要将它们排出体外,而服用这类药物后,胃肠活动减慢、甚至不蠕动,无法将病毒和细菌排出,孩子就会出现腹胀,并且细菌和病毒的毒素还会在孩子体内被吸收,引起发烧或者中毒。

叶欣主任建议,如果确定孩子患上的是轮状病毒腹泻,并且腹泻症状比较严重,那么可以考虑服用胃肠粘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等。蒙脱石散是一种胃肠黏膜的保护剂,具有收敛作用,可以吸附细菌、病毒和毒素,保护粘膜。但是如果是较严重的细菌性腹泻,就暂时不用止泻药,让孩子将细菌排干净,消炎后再慢慢止泻。

那么有些家长可能会问,什么时候才知道孩子已经将病毒、细菌排干净了呢?

叶欣主任介绍,判断孩子是否已经将肚子里的脏东西排干净就要看粪便的性状。医院里有大便常规及大便培养检查,可以检测到菌粒、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明显增多。此外,叶欣主任还提醒,感染早期,不应当立即使用收敛剂,即止泻药。首先应调整饮食,适当护理,若两三天后效果不佳,再使用蒙脱石散止泻。从某个角度而言,大便次数增多有时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不一定都是坏事。

3、秋季腹泻的护理原则

谈到秋季腹泻的护理,叶欣主任提醒家长,孩子发生腹泻之后一定不要慌,应该第一时间调整孩子的饮食,找清楚孩子发生腹泻的原因,是玩得太厉害、疲劳导致还是吃了生冷的食物导致?是添加辅食不适应,还是进食不洁食物导致细菌或病毒感染?

如果家长分不清楚,那么可以在孩子发生腹泻的头两三天,腹泻症状也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先做饮食的调整,看看是否可以缓解腹泻症状,如果有效,那么家长就不必过于担心;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加重,那么还是建议到医院做大便的常规检查比较保险。

因此,儿童发生腹泻之后,首先要找出腹泻的真正原因,并调整饮食。看看孩子的症状,是否发高烧,是否吐得很厉害,如果只是一两次的呕吐,可以尝试减少食物的量,减少辅食,给孩子喝点粥水,如果能熬过去,就在家里喝些糖盐水,症状就会慢慢好转。但是如果孩子发高烧,并且吐得很厉害,那么家长应该带孩子及时就医。

此外,在孩子生病期间不宜旅行,环境变化也不要太大,应该在家休息静养。症状较轻的患儿,大概4天左右症状就会有所好转。在这期间,家长只要保证孩子不会烧得太厉害,烧到抽筋,造成脑损害或者心肌损害,保证孩子体内的水循环正常,不发生严重脱水即可。大概一周左右,孩子就能自我修复。如果经过饮食调理、补水、降温等一系列护理之后,孩子的症状还是没有得到缓解,那么也应该及时就医。

此外,叶欣主任特别强调,如果孩子发烧烧到39度,家长可以先给患儿服退热药,如效果不佳应考虑就医。对于本身具有高热惊厥,即容易抽搐的孩子,家长更要特别留心,如果孩子腹泻很严重,即使没有烧到39度也应该尽快看医生。

4儿童先心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多见为心室、心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狭窄和法乐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等。

大多数患儿因心脏杂音在出生体检时被发现,也有的因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被早期诊断。大约有1/2的先心病患儿,因严重心脏畸形死于出生后一年内。幸存者在其生长发育的各年龄阶段会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发育障碍。轻者早期也可无症状,但心前区杂音的存在将影响患儿的升学及就业,若不治疗,最终将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有的并发内膜炎、栓塞、出血、高血压而危及生命,给家庭带来精神、经济上沉重的负担。

近些年来,国内先心病诊断技术和外科技术发展很快,大多数先心病通过听诊和心动超声等检查能获得诊断 ,在有经验的医院手术纠治的成功率已达9 5%。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存活儿童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和一般体育活动,具有接近正常或正常的生活质量。但也有某些患儿因家长疏忽,延迟求医,使病情已达晚期,或失去手术机会,或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增加了手术危险性。

为此,专家提醒家长:

1.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明确心脏畸形性质、程度,决定手术合适的年龄,以免抱着“等大一点再治”的想法,延误病情。

2.对有心脏杂音但无症状的儿童,也不能疏忽大意,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拍胸片、做心电图,以了解杂音的变化和心肺负荷情况。

必要时考虑手术,以预防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3.对于因年龄或其他因素需要等待手术的患儿,要注意防止感冒,培养其刷牙习惯,保持口腔卫生。发现蛀牙、扁桃体炎要积极治疗。如有长期发热不退,要及早请医师诊治。避免剧烈体育活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5尽早发现先心病的几大信号

大多数先心病患儿早在婴儿期就可能出现与正常婴儿不同的异常表现,如婴儿在安静状态下出气粗,呼吸增快每分钟可达40-60次,口的周围发青,面色苍白,特别在哭闹和吃奶时以上症状更加严重,常常吃几口奶就停下来喘气;先心病患儿食量较小,食欲大多不好;这些患儿还特别容易患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而且得了肺炎也不易治愈。每到冬季呼吸道感染常频繁发生,所以患儿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小儿,又瘦又小,不仅活动量受到限制,活动后也易感疲劳。以上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因心脏血管畸形造成肺血量增多的缘故。

当患儿逐渐长大开始行走时,常有行走数步后就喜欢蹲下休息;或常取蹲踞位和小朋友交谈的现象,这些都是有诊断价值的线索。

做为父母、亲属应认真按照医嘱,在产后为新生的婴儿做检查和定期到医院做健康检查,因为一些婴儿在生下来时,心脏一切“正常”,医生也听不到其心脏有杂音,待到满月后查体或以后检查才被发现,所以婴儿父母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观察孩子。

1、孩子是否有反复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

2、观察婴儿出生后皮肤是否持续地紫绀。

3、经常感冒,呼吸道、支气管、肺部有无反复感染。

4、儿童诉说易疲乏,体力较差,口周发青或长出气。

5、喂奶困难或婴儿拒食、呛咳,平时呼吸急促。

6、查体可见身体其他部位存在着先天畸形。

7、发育迟缓、消瘦、多汗。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上与同龄健康小儿不同的异常表现,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有无先心病及属于哪一类型的先心病,目的是根治心血管畸形,使患儿获得新生。

如果觉得《从报警信号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