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几个常识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2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其中又分为很多类型的心脏病,其中对于先天性心脏病你认识多少,下面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识。

1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几个常识

先天性心脏病是在胎儿时期心血管系统部分发育异常的结果,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有遗传因素。妊娠期孕妇身体对外界异常的反应,如过敏、高烧、病毒感染等,可能影响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

绝大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都在出生当即即可被发觉,如大的室间隔缺损、未闭的动脉导管以及面色青紫复杂的先心病。部分患儿是在出生后3—6个月或1周岁以后才被发现,小儿呼吸及心跳快,哺乳困难,生长发育障碍,哭闹时出现紫绀或昏厥。病儿体弱多病,在季节变换时,反复发烧及肺部感染。平时饮食过量或活动量过大或哭闹时也发病。症状似感冒或肺炎,实际是心功能不足引发的。先天性心脏病通常可以通过无创的心脏超声明确诊断。部分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行心导管才能明确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一般取决于畸形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适合手术矫正者的手术时机及术前心功能状况,有无合并症而定。无分流类或者左到右分流类,轻者无症状、心电图和X-线无异常者,以及中,重度均可通过手术矫正,预后较佳,若已产生严重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则预后较差,右至左分流或复合畸形者,病情较重者,应争取早日手术。轻者可选择手术时机,以10岁左右为佳。

饮食方面食用普食,半流质高蛋白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限制烟、酒、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99热心医生温馨提醒:先天性心脏病如果确诊,则最好选择合适的年龄及早治疗,以防拖到后面病情恶化。

2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先心病一般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均需通过手术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但是对于缺损口径小于0.5cm 的室缺或房缺,可以无需治疗,它不会对患儿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但由于孩子存在心脏杂音,对将来升学、就业、婚姻有一定影响,而现在手术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长由于这些社会因素还是选择手术。还有一些小的缺损,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于靠近主动脉瓣,就是小于0.5cm,也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对于缺损口径大于0.5cm的患儿建议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方法有两种: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手术最佳最佳治疗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先天畸形的复杂程度、患儿的年龄及体重、全身发育及营养状态等。一般简单先天性心脏,建议1--5岁,因为年龄过小,体重偏低,全身发育及营养状态较差,会增加手术风险;年龄过大,心脏会代偿性增大,有的甚至会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同样会增加手术难度,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对于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天畸形严重且影响生长发育、畸形威胁患儿生命、复杂畸形需分期手术者手术越早越好,不受年龄限制。

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

治疗时医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约1小时)、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体外循环、住院周期短(约1周)等优点。只有当病人年龄小、不能配合手术者才需要全身麻醉。该封堵术的适应症很广,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均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先心病也有其局限性,不适合于已有右向左分流、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需要外科矫正的畸形、边缘不佳的巨大缺损等。

3先天性心脏病简介

有的新生儿患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比如大动脉转位(两根大动脉长反了,应该与右心室联接的肺动脉联接到了左心室;应该与左心室联接的主动脉联接到了右心室),这种病是比较常见心脏复杂畸形,必须在出生后两个星期之内做一次非常大的手术,把两个动脉换回来。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手术时机,小孩就只有等待死亡了。因而先心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复杂的先天性疾病尤其如此。目前中国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约有1/3得不到及时治疗,活不到他的第一个生日。

我国目前能够治疗复杂小婴儿先心病的医院比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北京有儿童医院、阜外医院及安贞医院等;上海有儿童医疗中心 及儿科医院等;广州有心血管疾病研究等。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要重视治疗低年龄、低体重婴儿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从数量上讲,美国一年要做30万例左右的心脏病手术,我国仅有5万例左右。这5万例还包括成人的后天性心脏病,比如冠心病等,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约占50%,每年只有约2.5万例左右,这与有15万例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相比较,还有很大的不足。

4先天性心脏病能自愈?

阿娟一年前与丈夫离婚,独自带着5岁的女儿玲玲一起生活,日子过得简单而清贫。好在女儿很懂事,小小年纪就懂得体谅妈妈的不易,所以阿娟颇为宽慰。每天,阿娟总是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但只要看到女儿那可爱的小脸蛋儿,她浑身的劳累便一下子消失了。女儿玲玲成为她生命惟一的寄托。

可不幸的事却降临在这对母女身上。一年前,玲玲在幼儿园体检时被查出心音有问题,当时幼儿园的老师建议阿娟带玲玲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起初阿娟怎么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心脏病,但还是到了一家大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出来,阿娟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玲玲患的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的,也就是说,在玲玲降临的那一刻,这种病就已经伴随着她了。

阿娟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向活蹦乱跳的玲玲怎么会有先天性心脏病呢?为什么这么多年会一点症状都没有呢?更让阿娟慌乱无主的是,她根本拿不出几万元的手术费用!怎么办?难道就对玲玲的病听之任之吗?阿娟不知从哪里听说,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是可以不治而愈的,所以竟心存侥幸,幻想有一天玲玲的病会奇迹般地好起来。

一个月过去了,玲玲仍然没有很明显的症状,但在心脏听诊区仍能听到明显的杂音。医生说应该尽快做手术,但巨额的手术费用却使阿娟束手无策。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女儿熟睡的脸庞,阿娟心里的自责和痛苦在一天天增长:女儿啊,妈妈到底该怎么办呢……

如果缺损较小,患者可长期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度症状,一般不影响正常发育,像玲玲即是如此。如果缺损较大?可在婴幼儿期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劳累后心悸、气促等。如伴有肺动脉狭窄,患儿在哭闹时可出现紫绀,且在外观上发育较差,体力较正常同龄人弱。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则肺动脉由于血流量增多而压力升高,出现肺动脉高压,会使不适症状加重。

发现孩子患了先天性心脏病,如何选择手术时机呢?一般来说,室间隔缺损的自然转归有三种可能:自行闭合、进行性加重或恶化继而死亡。一般情况下,小的室间隔缺损有可能自行闭合。缺损越小,闭合率越高,且5岁以内闭合率较高,5岁以上闭合率较低。缺损大于5毫米,应尽早在婴幼儿时期做手术,以避免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心衰。小于5毫米的缺损由于左向右分流量小,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亦有可能在婴幼儿发育时期自行愈合,因而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我们可以加强观察。如果大于6岁缺损仍未闭合,则不应再等待,因为患儿容易继发感染甚至心内膜炎,可危及生命。如果缺损很大,患儿的颜面、口唇及指端出现紫绀(医学上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征),则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而只有考虑做心肺移植了。

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是由心脏外科医师采用人工心肺机,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直视手术修补缺损。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该手术的安全性已很高,手术死亡率已降到0.5%~1%,甚至更低。近年来亦有人研究用导管技术来修补缺损,对某些小缺损有比较好的效果。

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手术后一般都可正常生长发育,过完全正常的生活,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一般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所以,人们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应该树立正确的认识,使患者早期得到治疗。另外,妊娠期间,应避免接触一些有害因素如放射线、有害气体、毒副作用大或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等,特别是在怀孕早期,胎儿更易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发育异常。现在的检查手段如超声心动图等,可辅助早期诊断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国外已能在孕晚期诊断胎儿是否发育正常,如果发现胎儿有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即可得到诊治。

玲玲的心脏病应该不属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从她的情况估计,缺损应该比较小,只要得到及时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

5可怕的先天性心脏病

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地区婴儿死亡率为3.8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5%,这是北京市有统计数据以来婴儿死亡率最低的一年。

1至4岁主要死因是意外

专家介绍,国际上通常按照新生儿(零至未满1个月)、婴儿(零至未满1周岁)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来分别统计分析儿童死因顺位。每个年龄段儿童的死因顺位,都可能根据其年龄特点与生存环境而有所不同。

2009年,北京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和婴儿相同,也是先心病、出生窒息和早产低体重。但5岁以下儿童死因排序里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中的1至4岁儿童,主要死因是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占到48.2%,主要原因包括交通意外、窒息、跌落、中毒等。

孕期保健可预防婴儿夭亡

专家介绍,2009年,北京地区5岁以下儿童因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的共有66人。一般来说,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极有可能在婴儿期就夭折了。目前,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孕期保健、产前诊断及早发现,并终止妊娠;二是培训儿童保健医生的听诊技术,在儿童体格检查中,尽早发现先心病可疑患儿。北京市已经建立起了儿童先心病的筛查转诊网络,大大降低了儿童先心病死亡率。此外,加强孕期保健,也能减少出生窒息发生率和低出生体重婴儿。

如果觉得《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几个常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