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早期如何发现前列腺癌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6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前列腺癌越早发现越早治病效果越好,那么早期如何发现前列腺癌呢?

1早期如何发现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当今世界上一个日益严重威胁男性健康的疾病,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在欧美发达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男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以往在我国发病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一步明显,目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前列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等有关。早期没有症状,病情发展会出现尿频、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程延长、排尿痛以及尿潴留等与前列腺增生相似的症状。前列腺癌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达到根治性治疗的效果,即使是晚期前列腺癌,如果正规治疗,也能获得较其他肿瘤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决定其治疗效果的根本是肿瘤的临床分期。

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那就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患前列腺癌时,可见PSA血清水平明显升高。如果您年龄在45岁以上,每年最好做1次PSA检查。

对于发现PSA高于正常值的患者,如何诊断其是否患上了前列腺癌呢?目前国际通用标准是经直肠前列腺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拥有省内最为先进的前列腺癌诊疗体系,包括血清PSA检测、经直肠前列腺B超、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粒子种植等一系列规范化的诊疗流程,使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达到新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保持同步的理论观念,给患者带来最佳的诊疗效果。

2PSA与前列腺癌诊断

关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临床意义的有些问题,常常在医生之间甚至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存在分歧。血清PSA作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尽管还有很多缺陷,但已经使前列腺癌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等许多方面获得了根本性提高,尤其是对早期没有症状的前列腺癌的诊断更有意义。在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这项指标逐步推广应用。

血清PSA升高是怎样发生的

1.当前列腺的腺体成分增生时

一般认为PSA的分泌量与前列腺的体积有关。不难理解,当前列腺的腺体成分增生时,上皮细胞的总量增多了,所产生的PSA总量就增多了,那么进入血液的总量也就增多了。本项也有两类因素,即年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类型。对40~79岁的男性人群进行的检查发现,血清PSA浓度不但同他们前的列腺体积相关,也与他们年龄相关。一般情况是年龄越大,血清PSA越高。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人要比正常人要高。良性前列腺增生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以间质增生为主型和以腺性增生为主型。后者的PSA升高更为明显。

2.当前列腺的血液循环旺盛时

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前列腺的血液循环旺盛时,血液的流速增快,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有更多的组织液连同PSA进入血液循环中,从而致使血清中的PSA升高。也有两类因素:物理因素和炎性疾病。前者有湿热坐浴、前列腺直肠指诊、前列腺按摩和理疗、滞留导尿管、膀胱镜检查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等;后者为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有人对肛门指诊检查前后的PSA水平进行比较,经过对数千例40岁以上的男子检查结果发现,检查后的血清PSA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为此,国际专业会议作出明确规定,对进行肛门指诊检查的病人,应在检查后一周方可进行PSA检测。物理性因素所造成的PSA升高,往往表现为轻度升高,且为一过性的。炎症性的PSA升高,常常表现为不稳定的和波动性的,而且随着消炎治疗而恢复。

3.当前列腺的血-上皮屏障遭到破坏时

正常情况下,PSA产生于前列腺上皮细胞,直接分泌到前列腺导管系统内。正常的前列腺导管系统周围环存在着一个血-上皮之间的屏障,避免了前列腺上皮产生的PSA直接进入血液之中,从而维持了血循环中PSA的低浓度。当由于某些原因破坏了这一屏障,致使PSA直接进入血液内,而导致血液中PSA的升高。常见的原因大致有两类:机械性损伤和侵袭性疾病。前者包括前列腺穿刺、前列腺内药物注射、尿道狭窄进行强行机械性扩张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等;后者主要为前列腺癌。癌的恶性度越高,对于正常前列腺组织破坏越大,血清中PSA越高。肿瘤在体内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肿瘤越大,对于正常前列腺组织破坏越大,血清中PSA越高。

一般来说,机械性的原因所造成的升高是一过性的。当致病因素消除后,大约一个月可趋于正常。癌症所造成的PSA升高是持久性的,而且随着肿瘤的发展而继续不断升高。

3如何诊断晚期前列腺癌

(1)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表现为下尿路梗阻症状,或伴血尿及尿潴留。最突出的症状是疼痛,有骨转移时,骨盆区或腰骶部剧痛。体征主要表现为前列腺局部有硬结、肿块,其质地坚硬,失去正常弹性感而固定,腺体周围硬变,境界不清。

(2)X线可见骨骼呈成骨性变化,骨质阴影密度增加,骨小梁消失。

(3)膀胱造影显示前列腺肿大,尿道口破坏或边缘不整齐。

(4)前列腺造影显示腺体破坏,腺管阻塞,形状不规则增大等。

(5)膀胱镜检查可以明确癌肿是否侵入尿道或膀胱。

(6)前列腺液癌细胞检查可获得阳性结果。

(7)活体组织检查可获得阳性结果。

(8)血清酸性磷酸酶、骨髓酸性磷酸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在骨转移时可升高。

4前列腺癌的诊断要点

前列腺癌的明确诊断主要依据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或前列腺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其他为辅助性检查。诊断要点有以下几点:

(1)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对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非常重要,可表现为前列腺被膜不规则,可触及石样坚硬肿块,如波及精囊则高度可疑。肿块大小不一,应与前列腺结核和结石鉴别。

(2)酸性磷酸酶测定 本检查应在直肠指诊及尿道检查24小时后进行,80%有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者酸性磷酸酶增高,无远处转移者20%有酸性磷酸酶增高。因此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明显增高,提示有前列腺癌的可能。

(3)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 本检查应在直肠指诊及尿道检查一周后进行。前列腺特异抗原是比酸性磷酸酶更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监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4)X线检查 骨盆、腰椎摄片是诊断癌肿是否转移的一个重要检查,有时也可作精囊输精管造影。前列腺癌的膀胱尿道造影显示,缺乏正常的前列腺曲线,伴有尿道僵硬、狭窄。当膀胱受侵时,膀胱底部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

(5)超声检查 B超检查可发现前列腺形态改变、移位,包膜反射不连续、不光滑,腺体内部出现光团、暗区等。可以作为辅助性诊断。

(6)CT及磁共振检查 其图象清晰,分辨率高,且安全无痛苦,是一项有诊断价值的检查。

(7)活检 前列腺癌的绝对诊断依赖于组织的显微镜检查。在出现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之前,只有局部硬结征象时,活检便可作出早期诊断,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最可靠检查。

5前列腺癌的真正病因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组基因可能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这一重大突破性发现将改变人们对前列腺癌起因的熟悉,从而会改进前列腺癌的检测和治疗。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教授发现,前列腺癌细胞内数个基因重排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研究职员发现了2个新融合基因(TMPRSS2-ERG和TMPRSS2-EVT1),这2个基因是由TMPRSS2基因与ERG基因或EVT1基因融合天生的,ETV1基因和ERG基因是前列腺癌的重要致癌基因,TMPRSS2基因与前列腺特异相关。

他们在29个被检查的前列腺癌标本中发现23个(79.3%)标本有这些融合基因;在50个非癌组织标本中都没有发现融合基因。

该研究第一次证实,非随机基因重排可以发生在上皮细胞源的癌症。以前只知道非随机基因重排现象仅见于白血病、淋巴瘤和软组织赘瘤。

基因重排或基因易位是指一个基因片断从一个DNA节段移至另一个DNA节段的基因重排,基因易位可明显影响基因的表达。一个众所周知的基因易位例子是BCR基因与ABL基因的融合,产生的BCR-ABL融合基因导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前不知道上皮肿瘤(例如前列腺癌)也可产生这种基因改变。这一重大研究进展提示其他上皮肿瘤(例如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亦可能有类似发病机制。

前列腺癌目前被作为一种单一的疾病来治疗,该研究结果就有可能使人们对前列腺癌进行分类。研究者但愿通过这些基因能告诉医师哪些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较大,需要积极治疗,哪些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小,不需要积极治疗,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副作用。因为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区分办法,所以有一半左右的病人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

迄今为止, 他们只在前列腺癌组织发现融合基因,他们正在着手研究是否能从血液或尿中检测到融合基因,以开发更正确的前列腺癌诊断试验。

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癌症研究所一位专家说:“这犹如破译了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上的古埃及文字,破译前列腺癌的密码使人们能够读懂整个文库,意义重大。”他说,医师们一直以为前列腺癌是良多随机基因突变的结果。但该研究首次提示,特异基因的融合是导致前列腺癌的根本原因。

如果觉得《早期如何发现前列腺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