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警惕HPV感染引发宫颈癌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1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现代医学通过研究已经确认,女性患宫颈癌是子宫颈被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虽然宫颈癌和HPV之间存在着相关联系,但不是所有感染了HPV的女性都会患宫颈癌。

1警惕!HPV感染引发宫颈癌

HPV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8~28岁,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HPV感染通常没有症状,因而很难确定它什么时候感染的。临床上通常把HPV感染分为潜伏感染期、亚临床感染期、临床感染期和HPV相关的肿瘤期。但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和CIN都会进展为宫颈癌。

HPV感染宫颈后,80%的妇女可通过自身的免疫反应以及相应的治疗,9~16个月左右感染便可消退。但仍有10%~15%的妇女HPV病毒持续感染,这些妇女有更高的风险患宫颈癌。

阻断HPV感染向宫颈癌发展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每年体检尤其是宫颈防癌检查,筛查出高危人群进行严密的随访和治疗。

2感染HPV是患上宫颈癌吗

宫颈癌,这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恶性肿瘤,每年会夺去全世界近30万女性的生命。

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及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唤起了人们对这一疾病的关注。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女性对宫颈癌的认识存在误区。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刘惜时教授指出,宫颈癌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误区一:感染HPV=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的体内都能检测出这种病毒。

刘惜时教授指出,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患宫颈癌,因为每个健康女性体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后,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只有少数女性由于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其中有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这一过程约5到10年。

感染HPV后是否会进展为宫颈癌,还与HPV的类型有关。HPV病毒大约有100多种亚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类型分别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属于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研究发现,HPV16型和HPV18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误区二:宫颈糜烂会变成癌

许多女性都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刘惜时教授告诉记者,这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医学上来说,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就称其为 “宫颈糜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的可能,并正确治疗。

误区三:不重视妇科检查

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一般长达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到90%。

刘惜时教授提醒,育龄期女性务必不能忽视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宫颈癌的易发人群,更不可掉以轻心:

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检测发现HPV16、HPV18呈阳性者;

性行为因素不良者,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增加;

早婚早育、多产多孕的女性;

性病患者,无论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湿疣、梅毒、淋病等都会增加女方患宫颈癌的几率;

免疫功能低下、吸烟、营养不良者。

误区四:“蛛丝马迹”视而不见

宫颈癌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患者任何的不适,有些症状也非常容易被忽视。刘惜时教授建议,育龄期女性应该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有时虽然只是“蛛丝马迹”,却有可能藏有隐患。

接触性出血 主要是指在性生活后出血或在妇科检查、大小便后出血。即使是一次、量少,也应提高警惕。

白带异常多数宫颈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因此,女性平时应该关注白带的性状、量的多少和有无臭味。尤其是当发现大量水样或黏液性白带时,必须引起注意。

3宫颈癌的预防必须重视HPV病毒筛查

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南京鼓楼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院都为女性朋友们举办了大型义诊活动。义诊上专家表示,宫颈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明显,注射宫颈癌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宫颈癌,而内地宫颈癌疫苗有望在年内面市。

宫颈癌患病明显呈年轻化趋势

南京鼓楼医院妇科主任洪颖教授说,宫颈癌的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最多,但近年临床数据表明,宫颈癌患者中30岁以下年轻女性所占比例已近20%。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妇科程文俊、尤志学两位主任医师也告诉记者,临床上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这两年宫颈癌发病明显增多了,省妇幼一周要开上10台宫颈癌的手术,一年处理的宫颈癌前病变也要达到500例左右。

江苏省人民医院两位主任医师接诊过的宫颈癌患者年龄最小的才20岁,有的二十五六岁才出大学没几年,发现宫颈癌已经是晚期了。而鼓楼医院妇产科接诊的宫颈癌患者当中,最年轻的只有17岁。实际上,从宫颈癌前病变到癌症要花上1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能及时检查出来,是完全有可能阻断癌症发生的。

宫颈癌疫苗年底有望在内地面市

尤志学告诉记者,宫颈癌主要和HPV(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有关。HPV病毒离普通人都不遥远,80%的女性一生中都会感染HPV病毒,但仅25%会发生癌前病变。接种HPV疫苗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据了解,宫颈癌疫苗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均已上市。据南京市鼓楼医院妇产科主任洪颖教授透露,今年年底,针对HPV感染的宫颈癌疫苗有望在内地上市。

不过,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部阚延静主任也提醒,目前HPV疫苗主要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两种,临床使用的以预防性的疫苗为主,而治疗性疫苗的临床效果还在研究中。如果已经感染了疫苗包含的HPV类型,再接种预防性疫苗相当于“亡羊补牢”,意义有限。所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能获得疫苗保护的人群年龄为9—26岁;最适宜接种年龄为11—12岁,或在发生性行为前。

接种了疫苗也不能忽视筛查

接种了疫苗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呢?阚延静主任表示,HPV病毒也有很多分型,其中的16和18型最常见,是引起约70%子宫颈癌的致病原。所以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只有针对16和18两种“主流”分型,但中国女性58、32和33等分型感染的人也很多。也就是说,如果感染的是非16和18型,接种疫苗也起不到效果。

程文俊主任医师建议,在疫苗普及之前,预防宫颈癌首先要改变不良的性生活方式,定期到医院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查。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大部分人对宫颈刮片检查比较接受,实际上,现在医学界最推荐的是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也就是TCT联合病毒检查)。

据鼓楼医院统计,近3年机会性筛查5万人发现TCT异常的占5.4%。程文俊表示,如果宫颈刮片和病毒两样检查都是阴性,那么被检查者是比较安全的,三年内可不做相关筛查也可以。

4人乳头状瘤病毒会致食管癌吗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食道癌,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因食道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食道癌在我国有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地区相当集中。另外,食道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这与人群的易感性与环境条有关。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食管癌的重要发病因素。这一研究内容已在美国近期的《癌变》杂志上刊出。hpv是一种亲上皮细胞的双链dna病毒。以往研究发现,hpv在世界范围内与15%的人类肿瘤相关。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就在研究hpv与食管癌的关系,但至今仍无定论。

我国河南安阳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区,为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该地区食管癌发病的关系,专家首次用安阳食管癌高发区现场“正常”人群食管拉网的样品进行测定,方法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原位杂交(ish)。其中高发区138例,低发区68例。结果高发村与低发村相比,hpv16型阳性率不同(72%和37%);pcr测定的hpvdna在细胞中的存在,及ish测定的病毒癌基因的表达与食管上皮细胞的癌变进程相关,随癌变的增加阳性率上升。针对病毒的不同部位开展pcr检测,结果发现以往所用的l1区(病毒外壳蛋白编码区)检出率大大低于e6和e7区(病毒早期蛋白即病毒致癌基因编码区),这一结果解释了以前报道不一致性的可能原因是pcr测定位点不同所致。用fish(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方法证明了病毒在感染细胞核中的早期整合。研究结果表明:hpv16型是安阳地区食管癌的重要病因因素。

据专家介绍,以往对hpv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存在争议,原因主要是方法使用不一致或不当;另外是观念上的问题——将传染病的模式用于癌变研究,但实际上凡致癌的生物因素(如病毒)均不会引起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而是长期慢性过程,同时需要机体的遗传易感因素的存在。

对于食道癌的治疗,医生建议早期食道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若切除彻底),记住了(彻底)患者有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但由于食道癌手术会造成患者机体组织的损伤和气血损耗,使患者体质虚弱,容易导致癌症的复发、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手术治疗后如能及时配合中医治疗,扶正固本,改善患者的饮食与睡眠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那么对防止癌症的复发和转移将会大有益处。所以病人应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治疗食管癌的关键。

5高效的HPV疫苗能对抗宫颈癌癌前病变

该项研究中自愿者妇女年龄都在15~25岁之间,分别在0,1,6月接受疫苗注射,分为三个剂量组,用巴氏图片与正常组对照,结果发现符合预期结果。其中8093名疫苗组,8069名对照组,试验分析的个体包括所有接受疫苗的病人,该研究成员代表了性经历活跃的群体。另一个试验群体没有发现HPV感染,她们代表还没有经历性生活,此类人群包括了9319名接受疫苗,9325名对照。

试验数据分析显示,该疫苗对HPV的致癌性有98%的功效,在有性经历的人群中,疫苗对抗上皮内瘤生成的功效为30%,在无性经历的人群中其对抗上皮内瘤生成的功效为70%。而对另外一种更为严重的癌前病变的研究发现,在有性经历的人群中该疫苗的对抗功效是33%,无性经历的人群中为87%。

作者解释道,“在该研究自愿者中宫颈损害数量的减少主要可能是因为阴道镜检查和宫颈切除术的减少。而宫颈切除的减少可能是由于早产和其他怀孕时副作用的减少引起的。”

研究人员评价了该研究的利弊。该项目持续时间和数量都非常强大,参与者也非常广泛,包括了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人口。目前巴氏试验和 其他检验HPV的试验将会被强调,因为HPV疫苗接种确实能够减少宫颈癌患病率或其癌前病变,也能减少宫颈切除的机会。

哈弗医学院的Karin B博士说道,目前接种HPV疫苗的对象主要是11~26岁之间的处女,如果好好运用这一计划将减少宫颈癌几率约40%,而减少已经有性经历HPV感染的途径的唯一有效办法也是接种疫苗。

作者在文章中说道,妇女在避孕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消除与性有关的致癌性病毒也需要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努力,在未来的十年内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如果觉得《警惕HPV感染引发宫颈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