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联合国召开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9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艾滋病问题是国际上的问题,那么关于艾滋病国际上有哪些举措呢?

1联合国召开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

第 62 届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今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开幕,潘基文秘书长在开幕式上向联大提交了有关艾滋病问题的最新报告并发表了讲话。会议为期两天,来自各会员国和民间团体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将讨论其执行联大 2001 年通过的《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潘基文在报告中指出,过去十年来,在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所做的投入已经有了回报,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和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都有所下降, 2007 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为 250 万,比 1998 年的 320 万减少了 70 万人,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也由 2001 年的 390 万减少为 2007 年的 210 万。另外,获得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人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2007 年开始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品的人数增加了 100 万,增长幅度达 42%% 。

报告认为,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而且用于抗击艾滋病病毒的资源有所增加,在去年达到 100 亿美元的规模,但现有资源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仍在逐年加大。当前的趋势表明,如果向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的资源没有显著增加,世界将无法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护理和支持服务的普及。

报告说,各国之间甚至一个国家内部艾滋病防治服务的普及和进展也不均衡。尽管从全球来看,新增感染率有所下降,但在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乌克兰、欧盟国家和北美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中,新感染人数仍有所增加。在一些受艾滋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如莱索托、斯威士兰和南非,新增感染者人数还没有下降。另外,即使在感染情况已经稳定或下降的国家,艾滋病也仍是一个令人严重关切的问题。

为此,联合国建议各国政治领导人在捐助方、技术部门、民间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协助下,积极推动有关进程,确保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得到执行,提高应对艾滋病工作的可持续性,在疾病高度流行的国家加强预防工作,并制定和实施对艾滋病病毒与结核双重感染的应对措施。

2联合国成立“艾滋病问题科学专家组”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3日宣布,将成立一个“艾滋病问题科学专家组”,为相关预防和抗击艾滋病疫情的战略和行动提供政策建议。南非著名科学家、艾滋病研究计划中心主任卡里姆被任命为该专家组主任。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表示,“艾滋病问题科学专家组”的主要使命是向艾滋病规划署提供战略性建议,以将艾滋病研究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和发现尽快地应用于艾滋病防治,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活质量,改进研究方面的不足和提出战略需求,以及为强化艾滋病防治行动而调整相关政策。

西迪贝说,自人类30年前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以来,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推动全球防治艾滋病行动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受益人群远远超过艾滋病病毒的直接感染者。今年3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密西西比大学等单位研究人员宣布,经过其治疗,密西西比州一名出生时因母婴传播而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两岁半患儿目前已经实现“功能性治愈”,并由此引发全球关注。

西迪贝表示,要早日结束艾滋病的蔓延,世界各国需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科学创新,此次成立的科学专家小组将在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3联合国报告:年底中国艾滋病感染者达74万

在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昨天在上海发布《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这是定期更新的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首次在中国发布。相关评估结果显示,到今年年底,估计中国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达74万人。

有报道称,泰国预防艾滋病疫苗已取得重大突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昨天在沪表示,“泰国疫苗是一个有前景的实验。我们第一次有这方面的疫苗,能够对人体有作用。而且我们第一次看到它的疗效在30%左右。” 不过米歇尔·西迪贝也表示,艾滋病疫苗可能不会像甲流疫苗那样很快普及。米歇尔·西迪贝指出,还没到把这个疫苗商业化推广的时候。

4联合国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普遍可及和人权”

今天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为“普遍可及和人权”,意在强调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的普遍可及是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昨天,在北京佑安医院,20余名来自河南的艾滋病感染者在志愿者组织关爱下进行医学检查;在安徽街头,合肥工业大学高校学生通过举行“艾滋病患者,你敢拥抱吗”行为艺术,激发社会对艾滋病人群的关爱……

据卫生部统计,截止到今年10月31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19877名,其中艾滋病病人102323名。其中由性传播途径导致的艾滋病超过50%,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5疫苗不是医治艾滋病的唯一途径

“你说的是泰国的疫苗吧。”提到新疫苗,西迪贝的表情并不如记者预想的那么振奋。他承认那的确是一项“有前景的实验”,在人类研究艾滋病疫苗的记录中,这是第一种能对人体有效,并且抗感染率达到30% 的疫苗。但是将之作为更广泛的临床药物,西迪贝觉得目前条件仍不成熟。

关于新疫苗,西迪贝的态度似乎有所保留。比起某一个艾滋病研究组织,甚或某一个实验室里的研究,西迪贝能更广泛、更客观地看到各种疗法的进步和局限。“新疫苗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上的。”西迪贝说。在全球范围内控制艾滋病流行,联合国希望用一种更稳定、全面的方法,“用一种最佳的优化组合方式来达到效果。”

泰国的疫苗是“一个希望的信号”

和西迪贝的态度不同,2 个月前,当艾滋病新疫苗被证明真的对人体有效时,很多媒体都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支艾滋病疫苗,会带领人类进入全新对抗艾滋病的时代。

“虽然效果平平,但却是一个希望的信号”。9 月24 日,《时代》杂志用这样的标题开始对新疫苗的介绍。

进行新疫苗研究的是一支来自美国和泰国的联合小组。实验开始于2003年。

研究组在泰国选取了1.6万名志愿者,年龄从18 岁到30 岁,有男有女。这些志愿者的艾滋病检测呈阴性,身体健康。他们中有些处于艾滋病高危人群,有些是普通人。研究者将志愿者分成两组,为其中一组注射疫苗,另外一组只注射安慰剂。然后志愿者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圈子,每6 个月回来进行一次艾滋病检验。

观察持续了3 年。之后研究组确定,在这两组志愿者当中,注射疫苗的一组中,有51 人感染艾滋病毒,而另一组,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为74 人。即注射了疫苗的志愿者,感染风险降低了31.2%。

这种新疫苗实际上混合了两种艾滋病疫苗,所以又被称为“联合疫苗”。但是在之前的实验中,当研究者分别使用这两种疫苗,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这正如西迪贝所说的,疫苗是建立在“失败故事”上的原因。

如果觉得《联合国召开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