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艾滋病常识 艾滋病的十条基本知识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75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艾滋病是全球人都要预防的疾病,下面介绍一些关于艾滋病的一些基本知识。

1艾滋病常识 艾滋病的十条基本知识

一、十条基本知识:

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二、十条重要信息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①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②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③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④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⑤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⑥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⑦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⑧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有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⑨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2艾滋病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严重传染病。

2、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3、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首先是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其次是正确使用避孕套。使用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免怀孕,还可以预防性病和艾滋病。

4、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首先是不要吸毒,特别是不能共用注射器或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

5、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的另一个方面是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6、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怀孕和哺乳可以预防经母婴途径传染艾滋病。

7、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通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很多年,外表看上去完全正常,但他们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8、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生活工作接触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不必恐惧与艾滋病病人接触。

9、不要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给予他们人道主义的关心和帮助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3白癜风常识?基本知识

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的白癜风患者已经越来越多,说明这已不是一个小群体了。我们得学会如何应对这种状况。把它当成生活中的常识来对待,那么白癜风患者该注意饮食吗?我们该怎么护理呢?让我们更深的了解下。

导致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1、精神神经化因素。不少白癜风患者都是受各种环境刺激和精神创伤之后发病的,情绪波动、焦虑、神经紧张、易怒、忧郁等不良刺激易引起机体内生理、生物化学反应的紊乱,诱发或加剧病情的发展。还有人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心身疾病。

2、自身免疫因素。不少专家认为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可能与甲状腺疾病有关。

3、黑素细胞自毁因素

4、酪氨酸、铜离子相对缺乏

5、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中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还没有得到大家的共识,因此现在只能认为是遗传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有白癜风家族成员的人发生白癜风的几率是3-12%,如果再有神经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等就容易发病。

6、外伤

7、微循环障碍。由于微循环受阻,使营养成分不能输送到肌肤部位。黑色素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从而使皮肤脱色,出现白癜风病灶。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有什么要求?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有什么要求?饮食在我们的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白癜风患者来说,需要患者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同时,在平时生活,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一定要满足,那么,白癜风患者在饮食都需要注意什么呢?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1.绝对禁食海味,禁酒(尤其是白酒),禁烟,这个对关注白癜风吃东西要忌口吗的人要尤为注意了。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2.多吃富含格氨酸与矿物质的食物以及硬壳类食物:猪肉,乌鸡,黑芝麻,蛋,杏仁露,茄子,黑木耳,海带,黑豆,花生等。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3.辛辣,酒,羊肉,海鲜,富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如:桔子,葡萄,山楂,草莓等)不能吃。

1、白癜风患者临床痊愈后,其免疫能力及微循环障碍方面仍未恢复正常,一般需要3-6个月才能复原。所以在临床痊愈后,即白斑完全消失后,应该再用药一两个疗程巩固。

白癜风患者的日常应注意什么护理方法?

2、环境:特别是住处潮湿、淋雨、涉水、风寒等均可能诱发白癜风,这是必须注意的事项。

3、精神因素:焦虑

、紧张、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等均可激发本病,所以患者要性情开朗、要有与世无争的胸怀和世界观。

4、饮食:最好不要吃辣椒,以及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如桔子、葡萄、山楂、猕猴桃等。平时多吃一些含有酪氨酸及矿物质的食物,肉(牛、兔、猪、瘦肉)、动物肝脏、蛋、奶、菜(萝卜、茄子、冬笋、木耳、海带等)、豆、花生、黑芝麻、核桃等食物。

5、感染:外伤、冻疮、烫伤均有可能导致白癜风的发生或发展,必须注意。

通过以上对白癜风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对白癜风有一定的了解。至少不会盲目的束手无策。在这边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呢,早日康复,开心度过每一天。

4艾滋病“自测”的基本知识

艾滋病病毒进人体内要经过数年的潜伏期后才发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一般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艾滋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方法,致使全世界病例逐年成倍增长。

如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应主时去当地医院检测,也可做艾滋病自测。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遵守婚前检查的规定;不卖淫嫖娼;不以任何方式吸取毒品;不到无行医执照的诊所、医院拔牙、针灸或手术;不到消毒不严格的理发店或美容店去理发美容;刮脸刀、牙刷必须专人专用,不可借用。

艾滋病的症状:

在感染艾滋病病毒数周(4—8周)内可能出现一些急性早期病状,如淋巴结肿大、皮疹、盗汗、头痛、咳嗽等,有的与一般感冒差不多。有高危行为的人如出现以下症状可高度怀疑感染了艾滋病,如长期低热、慢性腹泻、体重下降、咳嗽、盗汗等。

如果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到有条件的在医院、卫生防疫站或其他指定的卫生部门去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确定是不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每一个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都存在一个“窗口期”过程。

“窗口期”

“窗口期”是指HIV最初进入人机体到产生可检测出病毒抗体的时间,通常为两周到三个月,甚至可能到六个月。因此一个人如果害怕自己感染上艾滋病,立即去作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这时下结论说这个人没有感染上艾滋病还为时过早,而应该在过了“窗口期”后再作一次检查。如果第二次检查没有问题,才能确定此人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但还必须确定此人在第二次检查前再没有过新的“危险行为”。

艾滋病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的一种传染病,故应以预防为主。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并不会很快使人体有异常的感觉。开始几年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外表看上去完全正常。他们能够没有任何症状的工作和生活几年,已感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才会出现症状。

5“艾滋病”疫苗的基本知识

艾滋病疫苗,即艾滋病病毒(HIV)疫苗,它注射了便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防止艾滋病(类似乙肝疫苗的原理)此疫苗在老鼠身上试验成功,但在人体身上试验失败,造成20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疫苗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工具。HIV(艾滋病病毒)为逆转录病毒,而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每一轮复制都会引入约10个碱基的错误。高的变异频率使世界不同地区甚至同一感染个体不同时期HIV的基因组都有较大差异,这就导致了从基因角度研制疫苗是非常困难的。

概念及特征

免疫系统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HIV疫苗包括HIV灭活疫苗、HIV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病毒蛋白疫苗、DNA疫苗等。

研究意义

AIDS--病毒进攻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HIV的感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至2002年底世界上至少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感染者死亡,且其仍以每天感染15000人的速度快速扩展,其中95%以上的HIV感染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中国HIV感染人数现已超过100万。已造成全球累计6000余万人感染,2000余万人死于AIDS,艾滋病在非洲是首要死亡病因,而在全球范围内则是第四大死亡病因。HIV/AIDS的流行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没有针对HIV的特效治疗方法,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方法(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已经在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只能控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而且抗HIV药物价格昂贵,具有较严重的副作用,药物使用不当,也会诱发耐药株的产生。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HIV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HIV易感者通过接种艾滋病疫苗,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抵抗力,提高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治疗HIV的目的。

大多数经典疫苗的作用在于防止病原感染而发展成疾病,而不在于防止病原进入,但HIV则不同,因为即使很小量的感染都会导致AIDS,所以要求疫苗能产生高效价的中和抗体并有效地记忆,以清除所有进入的病毒。以下几种现象表明艾滋病疫苗是可行的。首先,HIV病毒株大多是单一型,这就为疫苗诱导免疫反应提供了机会。另外,病毒有限制性结构和基因特征,从而可进一步改善保护免疫力的识别机制。来源于高暴露但未感染者和长期无进展的免疫反应显示HIV疫苗的可行性。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有慢病毒感染受被动保护的例子同样证明HIV疫苗是可行的。

迄今为止,全球HIV感染和AIDS日趋严重,抗HIV疫苗的研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如今在HIV疫苗研制中比较现实的目标是制备出的疫苗能在初始感染时降低其感染水平,并在以后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水平,以减缓临床病程进展。随着人们对HIV的深入研究,HIV流行特点、流行株的克隆、测序和重配等基础工作的完成,以及HIV病毒本身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基因变异情况的阐明,将不断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疫苗,最终实现预防和治疗AIDS的愿望。

疫苗命运

HIV疫苗蹒跚前行 研究逐渐转向非传统疫苗一、命运多舛的HIV疫苗

研制成功希望渺茫

2008年03月03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HIV(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经有20年历史了,虽然科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这个世人渴望的疫苗却迟迟不愿上场。甚至有科学家称,疫苗研制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在参与疫苗研制工作中的所有科学家中,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长大卫·巴尔的摩教授充当了一个领头羊角色。巴尔的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他表示,虽然一直在努力,但研制成功的希望却“非常渺茫”。“1984年,我们被告知这样一种观点:既然已经发现了这种病毒,那对抗它的疫苗一定就躲藏在角落里。然而,与发现这种病毒时相比,我们几乎没有向前前进一步。”

有意思的是,虽然美国科学家给人一种灰心丧气的感觉,但世界其它地区的同行却还是信心十足。牛津大学参与疫苗研制工作的昆廷.萨坦塔教授便表示,保持一种现实的态度虽然十分必要,但取得突破仍可以很快成为现实。他说:“当然了,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一种对抗HIV的疫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止寻找的脚步。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取得进步,虽然只是很小的进步,但任何时候,我们都无法预言会有什么科学发现。”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科学家研制出对抗各种病毒的疫苗,但HIV这种病毒绝对是一个难于战胜的对手。它拥有很强的伪装能力,让人体的防御系统形同虚设;而为了免遭破坏,它们也一直处于变化状态。这也就意味着,利用HIV一个可识别部分预先启动免疫系统的疫苗将无法发挥功效,即使它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人体也是如此。

行进中的疫苗开发

人体为何不能在自然感染期间产生广谱的中和抗体,如果能够回答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开发有效的疫苗,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而且,通过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必须要比自然感染诱导的免疫反应更为强效。单克隆抗体,也具备广谱中和抗体的作用,虽然非常少,现在还无法获得,但是诱导单克隆抗体这一途径对开发HIV疫苗可能是行之有效的。此外,研究者通过X线结晶技术发现了HIV是如何利用CD4受体进入细胞内的,以及广谱中和抗体是如何结合于CD4的结合部位来有效中和HIV的,这一发现将有助于HIV疫苗的开发。

研究HIV包膜蛋白的三聚体结构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有望得出一些新的研究思路。还有一个思路是,设计一种新型的包膜抗原,也就是在HIV的包膜蛋白上加上一个支架蛋白,从而可以保证HIV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抗体。

通过诱导广谱反应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中和抗体开发的疫苗是不会有用的,除非这种疫苗所产生的效应,能够在病毒潜伏下来之前这段非常短的时间窗内就能将其消灭。更加深入的了解HIV感染早期的机制,将会有助于阐明先天性免疫应答以及粘膜免疫应答在控制HIV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对这些作用进行调控,以拓宽根除病毒的时间窗,防止HIV进入胃肠道的淋巴组织。

人们可能无法开发出传统意义上成功的HIV疫苗,因为有很多的科学难题需要解决。为了解决这些障碍和难题,科学家们必须再回到基础研究中去,进行一些更深入、目前疫苗开发中还未探讨过的研究。对于HIV疫苗的开发,还要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必须还要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

国内研究组织

2009年3月,中国艾滋病疫苗联盟(CAVI)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国艾滋病疫苗论坛上正式成立。该联盟由中国国内从事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几十家研发单位自发组成,是中国第一个艾滋病疫苗研究组织。

在随后举行的亚洲艾滋病疫苗区域协商会议上,CAVI的发起人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道:“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个别研究团队在短时期内解决,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加强合作。CAVI就是中国疫苗研究队伍团结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旗帜下,开展协同攻关和参与国际合作的最佳平台。”

亚洲艾滋病疫苗区域协商会议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全球艾滋病疫苗企业计划、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艾滋病研究办公室和中国疾控中心共同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国际发达国家都有各种艾滋病研究组织,同时又有全球性组织。他认为CAVI的成立一方面能够联合国内科学家,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国际交流。

尽管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具有一定实力,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创新研究少、重复研究多、单一团队研究多、合作攻关少、上游研发和下游开发脱节等,尚未形成国际上近年出现的大型联合团队。CAVI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情况而成立的。据介绍,CAVI联合了“十一五”规划的重大科技专项中所支持的4个课题组和2个研究平台,基本覆盖了中国研发艾滋病疫苗的主要科研人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细胞室主任王佑春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联盟成立的目的,是确定今后中国艾滋病疫苗研制的发展方向,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性工作、开展创新性研究。他表示,联盟还将建立起客观统一的评价方法、管理方法和共享机制,保证国家经费的投入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临床实验

工作人员介绍称,用于Ⅱ期临床实验的艾滋病疫苗已就位2009年03月21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由中国自行研制的艾滋病疫苗正式进入二期临床实验,这是中国第一次在高危人群中,对艾滋病疫苗进行安全性的评价和有效性的探索。

该批准进入二期临床实验的艾滋病疫苗,是来自吉林大学、长春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科研人员从1996年开始着手研究的。一期临床实验从2005年3月12日开始,在广西进行,共有49名志愿者接受了疫苗的注射。二期临床实验仍在广西进行,将有230名志愿者在知情同意、保护受试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一期临床实验主要是在健康人群中探索艾滋病疫苗的安全性。一期实验结果表明,在小范围的健康人群中,我国自行研制的疫苗是安全的。二期临床实验主要是在高危的健康人群当中进一步探索它的安全性,同时,初步探索它的有效性。

颜江瑛强调,艾滋病疫苗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还不能表明我们有成功的疫苗了,“什么时候能够运用到病患者身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研人员将根据这次人体实验结果,考虑是否进入三期临床实验,三期临床实验主要是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评价疫苗的有效性。

如果觉得《艾滋病常识 艾滋病的十条基本知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