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艾滋病名称的由来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23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5 分钟。

艾滋病的这一名称是如何来的,它是由谁命名的?一起来看看吧。

1艾滋病名称的由来

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报道在中,已经提出了艾滋病经由性接触传播的设想。

接着第一次艾滋病的正式报道之后,在纽约新奈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免疫科门诊部来了一个23岁青年同性恋患者。他发热已数周,乏力,鼻下有一小黑疮,体重减轻30磅,食欲不振,有鹅口疮,淋巴结肿大,肛周有溃疡,免疫功能低下。用酮康唑后鹅口疮消除,以后用无环鸟苷后溃疡渐愈,黑疮缩小,发热退,呼吸通畅,但鼻部黑疮不久复发,背部也出现类似斑块,病理检查证实为卡波济肉瘤(Kaposi s sarooma,KS),这是一种偶见于老年人腿上,或者是肾移植后,病人应用大量激素后发生的疾病,病情不重,停用激素后即可痊愈,而患者是青年,病情迥异。患者后来又用骨髓移植无效,于1982年春天死亡。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美国已记录了26例类似的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病例,6个在加州,20个在纽约,其主要病症都是PCP和KS,年龄为26~51岁,其中8例已经死亡。

此外,还在1980~1981年内,发现了30~40例罕见的怪病,如不易痊愈的肛门周围疱疹,罕见的胞内鸟型分枝杆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弓形体感染、隐孢子虫感染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患者都具有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共同特点。

同年秋天,在纽约发现了几例非同性恋的PCP患者,男女都有,都是静脉注射毒品者,患者均为经济情况不甚好的青少年,他们有共用针头史。这些吸毒者已占上述罕见疾病人数的15%,这种人已构成一个新的高危人群。

在迈阿米,有很多海地人聚居,在他们中,发现了很多人正患或曾患结核病,有的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死亡,在脑组织切片中发现了一种很小的弓形体原虫(Toxoplasma Gondii),后来又积累了20例这种病人。所以当时人们对来自海地的人有不正确的看法,认为他们是带来艾滋病的人。

1982年1月,CDC接到一个报告,迈阿米的一个55岁的男子得了PCP而死亡,这个患者不是同性恋男子,不注射毒品,也不是来自海地,他是一个血友病患者,使用过第Ⅷ因子浓缩制剂。他死亡后又发生了2例类似病例,CDC在1982年7月16日的MMWR中发表了这样—段话:“这3个血友病人的临床和免疫表现,与近来我们注意到的三类人有极其相似之处。这三类为,同性恋的男性,非同性恋之静注毒品者,和海地移民。虽然,何以患者会发生严重的免疫功能低下,其机理未明。然而因为这3例血友病患者的加入,似可设想此病是由同一种病原体,经由血液及其产品而传染的”。

这里第一次提出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发病和经血传播的设想。

根据上述情况,人们就把这种病的易患者概括为4个“H”:Homosexual,Heroin,Haiti,Hemophilia,以帮助人们认识艾滋病的发病特点。

也就在这个时候,CDC把这一类疾病归纳出一个病名,叫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为艾滋病(AIDS)。这个名称,正式发表在CDC的1982年9月24的MMWR中。当时说明,此病是由于免疫功能失调,有经过病理切片或组织培养证明的KS、PCP,以及其它机会性感染的一种病。

2艾滋病红丝带的由来和意义

红丝带的由来

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艾滋病患者受到歧视。

1991年,以纽约画家帕特里克和摄影家艾伦为首的15名艺术家成立了一个叫作“视觉艾滋病”的组织,希望创造一种视觉象征,以示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组织内所有成员都是患有艾滋病的同性恋者。当时的美国社会对艾滋病患者漠不关心,甚至心怀恐惧。然而就是这样一些人大声疾呼,让整个美国社会无法忽视艾滋病。当时正值海湾战争期间,美国许多小镇的居民喜欢悬挂或佩戴丝带以表示对远在海湾地区美国士兵的支持。艺术家们从中获得灵感,选择了代表生机、激情和鲜血的红色作为丝带的颜色。这些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倡导尊重艾滋病患者人权,推广预防艾滋病的社会公益活动。

那时,该年度世界著名的大型戏剧和音乐剧大奖“托尼奖”颁奖仪式即将在百老汇举行。“视觉艾滋病”的艺术家们制作了3000个红丝带,通过帕特里克在百老汇的朋友,把红丝带散发给明星与观众,呼吁关注艾滋病患者。这一举动引起巨大轰动,百老汇剧院里几乎所有拿到红丝带的人都将其佩戴,红丝带很快在全世界流传开来。此后几年的奥斯卡或“托尼奖”颁奖典礼上,所有明星几乎都戴着这个标志。

红丝带的发展

在此后的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向会场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红丝带从此成为艾滋病防治的象征,它象征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要用“心”来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视觉艾滋病”组织没有因为红丝带挣一分钱。帕特里克等人从没有把它当成敛财工具,也根本没想过为其注册商标。艾伦则说:“我从来没有想到它会这么流行。我们当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些。”

如今的帕特里克因患艾滋病而憔悴不堪,他回忆说,“那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都死了,如今,我20来岁时认识的朋友只有一个还活着”。他表示愿意放弃作为红丝带发明人享受的知名度,愿意放弃一切,只要他能抗过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后来,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咨询电话纷纷以“红丝带”命名。红丝带逐渐成为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

《飘动的红丝带》大型公益文艺晚会在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等会议、活动现场,都有工作人员发送红丝带。我国为世界艾滋病日举办的大型公益文艺晚会,也命名为《飘动的红丝带》。

红丝带标志的意义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

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

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3艾滋病恐惧症的由来与原因

1、艾滋病恐惧症概述

艾滋病恐惧症最早于80年代被国外首先报道,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尽管并不属于高危人群或实验室检查阴性,却不理智的坚信已感染HIV。这一综合症可发生于妄想性疾并精神分裂抑郁症强迫症等一系列潜在精神疾病基础之上。艾滋病恐惧症发病人群以20到40岁青壮年男性为主,女性少见。疾病起病可呈急性过程,突然发作并突然缓解;也可呈慢性过程,逐渐发展,长期不缓解。临床表现不特异,多为类似急性HIV感染期表现,如低热、纳差、乏力、盗汗、头痛、体重下降、咽痛、口腔溃疡、腹胀、腹泻等。系统体检可发现皮疹、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等,偶可发现口腔毛状白斑的特殊口腔损害,但多数情况下体检为阴性结果。

2、恐艾症原因

恐艾症是由于害怕感染艾滋病而引发的一系列如抑郁、焦虑、强迫、怀疑自己得病等心理症状和心理障碍。严格说恐艾症不是一种病,而是由于过分担心自己感染艾滋病而表现出的心理障碍。恐艾症患者大多有过高危行为,也了解了一定的艾滋病知识但不深入,有的恐艾症患者出现了一些症状比如失眠、厌食、舌苔白、夜里盗汗、体重下降、发烧、皮疹等等症状,甚至有些恐艾症患者出现了淋巴结肿大,从而怀疑自身感染了艾滋病,反复进行艾滋病检测,反复拨打艾滋病咨询热线,而且对艾滋病检测结果老是持怀疑态度。

恐艾症症状出现原因:心理负担过重

艾心网 从事艾滋病检测工作五年来,接触过不少患有恐艾症的朋友,他们大多数有着稳定的职业和光明的前程,事业稳定家庭美满,可是由于一次失误,从而陷入到恐艾这种极大的心理负担中来。

这些人发生高位行为后,就自己查,上网查资料,去书店找相关的书籍,就一直怀疑自己会感染艾滋病,可是又不能跟别人说自己所做的高危行为,有些人会觉得对不起父母,有些人觉得对不起配偶,在公众场合还得装出笑脸,回家后对着年轻的妻子想碰又不敢碰,又怕妻子询问,所以就一个人整日忧心忡忡,久而久之身体也会出现一些个症状。

有些症状是心理负担太重造成的,失眠了,人也就消瘦了。另外别的疾病也会引发一些症状,恐艾症患者不要死盯在这些症状上面,艾滋病的确诊是非常严谨的,每个医生也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是最有说服力的,我们要相信科学。

4艾滋病常识问答

1 、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会受感染吗?

一般的接触不会,病毒不会通过空气、皮肤或者唾液传染。感染者的体液含有病毒,但只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中,同时母乳也含有病毒足够导致传播。成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必须是通过血液和血液接触(如通过注射器具、输血和血液制品)以及性接触传染。预防病毒通过性途径传播的方法有:坚持使用质量好的安全套;对性传播疾病加以治疗;以及使用非插入性的性接触。预防病毒通过注射毒品传播的方法有:使用无菌针具;不共用针具;以及对注射器皿进行彻底消毒。对血液进行检测以及施行控制感染的方法纲要,能极大的减少艾滋病病毒的医源性感染,普遍性预防措施的内容包括:对器具进行有效消毒;对锋利的器具和使用过的物品进行认真的处理,避免与皮肤伤口的血液和粘膜接触。要记住,大部分因针头刺伤而引起的感染是发生在急救时。

2 、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有什么区别?

HIV (艾滋病病毒)代表人类免役缺陷病毒。一个人感染了 HIV 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役系统,人体免役系统的一个功能是击退疾病。经过几年, HIV 削弱了免役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艾滋病( AIDS )代表获得性免役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征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3 、蚊子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吗?

不会。蚊子叮咬时,把一个人的血液吸入其胃里的一个部位,然后又把从胃里分泌出的唾液注入人体肌肤,导致皮肤搔痒。(蚊子的唾液会传播疟疾,疟疾是由一种微生物引起的,可以存在于人体体内和蚊子体内)。如果人们能从蚊子身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话,那么各种年龄层次的人感染的机率就更趋为一致。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他们处于性活跃期;还主要发生在注射毒品的人身上,以及一些从母亲那里直接感染上的婴儿。

4 、男女因性行为而感染的风险相同吗?

全球范围来看,多数感染者是通过性交而感染的。在艾滋病病毒肆虐的国家里,男女感染的人数大致相等,然而,妇女通常是在年纪较轻的时候感染上的,这是因为如下一些原因所致:年龄较大的男人一般选择年纪较轻的女性做为性伙伴;年轻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低下,在两性关系上处于被动地位;年轻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其更容易受到感染,因为阴道壁很薄,在性交过程中由于磨擦,容易产生微小破损,这也反应在许多国家日渐增加的强奸女童的现象上。病毒通过性交传播时,带有病毒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穿过粘膜而进入性伴侣的阴道壁、阴茎、肛门或口腔里的血管,而且艾滋病毒很容易透过阴茎的皮肤伤口而传染给性伴侣。

5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以生下健康的婴儿吗?

可以的。感染了病毒的母亲生下的婴儿当中,四个中有三个不会受到感染。如果母亲在分娩前服用一个疗程的抗病毒药物,做剖腹产,且不采用母乳喂养,那么她所产下的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率可以大幅下降到百分之十。许多妇女没能享受到抗病毒药物与剖腹产,而母乳喂养的问题又很复杂:一个婴儿如果不受母乳喂养,那么其死于痢疾的危险性大大升高,因为缺乏来自乳汁的抵抗力,又买不起乳汁替代品,有些则连干净的水都没有。在许多国家,不用母乳喂养还是社会所不容的。母亲如果食用均衡的营养品,包括多种维生素,就能减少传染的危险。对妇女所感染的病,包括性病应进行及时治疗,在怀孕期间使用安全套,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同时避免施行人工羊膜穿刺和阴道扩张手术,都可降低感染的机率。

5艾滋病常识有哪些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及微生物得以乘机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散发,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的介绍了他们发现的五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正式将此病命名为“艾滋病”。以后不久,艾滋病迅速蔓延到了各大洲。1985年6月,由上海入境的一名美籍阿根廷青年男性游客因艾滋病住院,治愈无效,死于我国境内,这是出现在我国的首例艾滋病。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被称为“当代瘟疫”和“超级癌症”的艾滋病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均放在首位,我国已将其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同性间的性接触传染

在男性成人艾滋病病人中,同性恋者比例较大,尤其是在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随着同性恋的蔓延,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的人数不断增加,此种性行为已成为传播艾滋病的最主要方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男子,其精液子中存在着大量艾滋病病毒,浓度可达107-8/ml精液。另外,男性肛门直肠和女性阴道的解剖组织结构不同,阴道为复层鳞状上皮,而直肠粘膜是柱状上皮,其抵抗力较女性阴道脆弱,再有弹性也低于阴道。因此,他们在进行肛交过程中,极易使薄而脆弱的肛门直肠粘膜表面损伤,形成创面。射精时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过直肠细微创面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使机体感染艾滋病。另外,组织相溶性抗原不等细胞经破损直肠粘膜过入,受体可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或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此二者都可以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男性同性恋者并非单一性伙伴,他们往往与许多性伙件有着频繁的性接触,因此,既有性主动者通过精液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被动者的,也有因被动者体内有其他人的带有艾滋病病毒的精液,而把病毒传染给性主动者的。 这就更加大了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机会。

2、异性间的性接触传染

男女间异性恋的性接触也可以传播艾滋病,男对女的传染主要的两性间传染途径,即男子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过性交传播给女子。最初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性交把病毒传播给男子的危险性较小。总的看来,异性恋的传染危险性较同性恋小。但近几年发现通过异性接触而传染的病人增多,如在某些发展中国家,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异性间性接触传播的,其男女比例为1:1,其中,妓女、暗娼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卖淫等丑恶现象是取缔不了的,因而也不能真正解决异性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问题。

3、血液传播

在实验室已从病人的血液、唾液、眼泪、乳汁、尿液和脑脊液中分离了艾滋病病毒,但从流行病学证据只证明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如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疫病,该病由于缺乏体内不可少的凝血因子VM或IX引起,血友病治疗主要是定期注射血浆冻干浓缩制剂或 冷沉淀制剂。每一批号浓缩制剂来自2000-5000名不同供血者的血浆,只要其中任何一份供血者中有艾滋病病毒,制剂就会被污染,接受治疗的血友病人也就随这被感染。我国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4例就是由于输入了外国进口的血液制品而被感染。有资料表明,美国制备的浓缩凝血因子VM或IX在艾滋病传播中曾一度起重要作用,在该国接受凝血因子治疗的血友病病人,艾滋病发生率比欧洲高,可能与美国制备的血液制品污染程度较高有关。

4、污染而未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在西方国家,静脉注射毒物成隐者是仅次于同性恋者的第二最大艾滋病危险人群,尤其女性艾滋病病人中的静脉药瘾者达半数以上。许多静脉注射毒物成瘾者往往共用一个注射器和针头,如果有一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针头或注射器就会被污染,也就在他们之间造成了相互感染的机会。目前普遍认为,未经消毒的公用针头,传播艾滋病病毒模式与乙型肝炎相似。在非洲一些国家,使有未经消毒洗涤的注射器、注射针头,是该地区艾滋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5、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有资料表明,艾滋病婴儿的父母一方约73%为艾滋病病人或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所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婴儿其母亲均是血清学试验阳性的病毒携带者;而在父亲带有病毒,母亲不带病毒的家庭中,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过艾滋病婴儿。这说明:婴儿艾滋病病毒感染总是来自母亲而不是父亲。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父亲先受感染,然后传染给母亲,既而又传染给了婴儿。

6、其它途径

如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器官作移植术的同时,也将艾滋病病毒植入体内。另外在人工肥精过程中,接受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精液也同样造成了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在与艾滋病病人接触的职业人员(如医务人员、警察、理发师、监狱看守、殡葬人员),如果皮肤有破损时,接触艾滋病病毒,则可能被感染。

尽管艾滋病病人的唾液中含有艾滋病病毒,但至今,还未普曾发现通过唾液或共用口杯而发生艾滋病的传播病例,这可能是唾液中含有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因子,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的侵犯,因此,接吻可能不是艾滋病的传播的途径。

1988年7月《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刊登了有关艾滋病传播途经的报告,该报告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尿液、餐具、疫菌偶然的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二、艾滋病病毒的特征

(一)艾滋病病毒的特征

艾滋病已经确认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引起的。1983年著名的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病毒室主任蒙嗒尼尔(Montagnier)首先从一名患淋巴结病综合症的男性同性恋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到一种艾滋病的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LAV。1984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报告从艾滋病病人血液标本中分离到多株逆转录病毒,因为这种病毒主要侵犯那些起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所以命名为嗜人TH淋巴细胞三型病毒(Human T-Lymphotrophic VirusⅢ)简称HTLV-Ⅲ。这两种病毒被认为是同一种逆转录病毒的变种,并肯定为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把它称为LAV/LTLV-Ⅲ。

1986年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毒(Hmu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

HIV呈袋状球形,直径约150毫微米,包膜由一薄层类脂质构成,具有抗原性。HIV有10%碱基序列不同。是单链RNA病毒,外有核壳蛋白,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能以单链RNA作为模块,转录为双链DNA,该双链DNA可与宿主细胞的DNA结合然后逆转录为病毒的单链DNA,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病毒的核酸永远与宿主细胞结合在一起,使得感染不能消失,机体无法清除病毒。

现已证实HIV是嗜T4淋巴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HIV由皮肤破口或粘膜进入人体血液,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T4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在细胞 免疫系统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它能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便得T4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免疫功能。当激活免疫反应的T4细胞几乎全部被HIV消除,T4细胞抑制细胞在数量上巨增,相反病人体内T4细胞在数量上骤减,从而导致病人的免疫功能全部衰竭,为条件性感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HIV对神经细胞有亲合力,能侵犯神经系统,引起脑组织的破坏,或者继发条件性感染而致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

HIV和其它逆转录病毒一样,当逆转录酶使病毒的RNA作为模板合成DNA而成前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时,HIV带有的致癌基因可使细胞发生癌性转化,特别是在细胞免疫遭到破坏,丧失免疫监视作用的情况下,细胞癌变更易发生。

(二)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学特征

很多证据表明,艾滋病的免疫缺陷主要是在细胞免疫系统以内,其免疫特征如下:

1、周围血

(1)循环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往往低于100/mm2(正常1500-4000/mm2)。

(2)T淋巴细胞中则以辅助细胞(T4)减少为主,抑制细胞(T8)相对增加,T4与T8的比例下降 (正常人T4/T8比例为1.75-2.1),而艾滋病患者中其比例《1.0)。这一点是诊断艾滋病的免疫学依据。

2、T细胞功能下降

(1)临床出现条件性感染和肿瘤;

(2)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的皮肤试验转阴;

(3)体外试验证实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刺激时,T细胞反应性降低,

(4)T细胞的细胞毒下降;

(5)产生白细胞介毒-2和 r一干扰素少。

3、B细胞功能失调

(1)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

(2)对新抗原的刺激不产生应有的抗体反应。

4、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其中T4的受损是造成本病免疫缺陷的关键。

三、主要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潜伏期是指从病毒侵入人体到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一段时间。艾滋病的潜伏期的计算,是从与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或静脉输注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到出现疾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此病潜伏期因人而异,比一般传染病长,为6个月到14年。由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染的约4.5年,同性恋者约3年,平均约为6年。

(二)临床期

艾滋病感染可以分为三个期,最初是HIV感染,继之有的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IDS relafed complex ,ARC)有的最终演变成典型的艾滋病。HIV感染了T4细胞,破坏了T4细胞能,根据细胞功能缺陷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临床期。

根据近年全球资料分析,诊断为艾滋病病例者,仅仅是感染HIV者中的一小部分,占1/100,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RC)占感染HIV者的1/10,也就是说,艾滋病例:艾滋病相关综合症:HIV感染者的比例大致为1:10:100,呈“金字塔”形。

1、HIV感染

90%新近感染了HIV的人不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或艾滋病,但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指出,HIV感染者在5-7年内有25%发殿为艾滋病,有不少于40%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HIV感染者如完全无临庆症状(尽管HIV抗体阳性)可以多年甚至终身不发展成艾滋病或仅有慢性淋巴结病综合性。

2、艾滋病相关综合症

对具有艾滋病的某些全身性症状和体征,而尚未表现出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的病人,临床上称之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BC),此病介于慢性淋巴结病与出现罕见癌症和严重感染的艾滋病之间。目前认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和慢性淋巴结病均是艾滋病前期。

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患者有持续性淋巴结病和一定程度的T细胞功能缺陷及临床表现。这包括:①过敏反应迟缓;②粘膜损害(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和皮肤病(皮肤单纯疮疹、带状疮疹及真菌病);③持续时间超过5-6个月,数目在2个以上非腹股沟部位的淋巴结病;④体重减轻》10%;⑤持续性腹泻;⑥发热体温超过38℃,持续3个月;⑦疲乏无力,⑧夜间盗汗等。至少有以上两种症状和两项艾滋病实验室检查异常,特别是T4数目下降和T4/T8抑制性T细胞)比例倒置,HIV抗体检测阳性者可诊断为艾滋病相关综合证。一部分病人可能停留在此阶段,病情不再继续发展,而一部分病人则发展为严重的艾滋病。

3、艾滋病

典型的艾滋病是人体感染HIV后发展的最终结果。HIV破坏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致使一些本来可以控制的条件性致病菌侵入机体,而引起一些相应的疾病。此种条件性感染最后导致病人死亡。

艾滋病患者存在四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1)肺型:包括持续性干咳,既而呼吸困难、胸痛以及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弥漫性浸润。动脉血气分析,常伴有轻度低氧血症,组织病理检查有大量肺襄虫,支气管灌洗液或气管内膜活检中均可找到病原虫。在停止治疗后复发率高。此外军团菌、隐球菌、弓形体、类圆线虫、巨细胞病毒以及a-疱疹病毒I型或Ⅱ型均可引起肺炎。大多数艾病滋病人死于本病。

(2)中枢神经系统型:HIV具有嗜神经性,可侵犯神经系统,能感染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HIV的重要贮存细胞,可产生病毒,并不断侵犯其他的T淋巴细胞。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与各种条件性感染引起的症状并存。较常见的神经障碍是亚急性脑炎(艾滋病脑病或痴呆综合症),临床上常表现为疲乏无力、记忆力丧失、表情淡漠、共济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后期可发展为痴呆、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部分瘫痪(偏瘫或截瘫)、有些病人甚至出现癫痫样发作。这些症状和体征可单独出现,也可与艾滋病的其它症状同时出现。

脑CT检查,无局灶性病变,但有双侧脑室扩大,脑活检或尸解为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脱髓鞘变,但找不到致病原。WHO提供的资料强调,HIV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是HIV感染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形成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及慢性过程,对健康影响极大。

(3)胃肠型:主要表现为大量水样腹泻,每日15升,进行性体重下降20%-40%,严重者可出现营良等恶液质。治疗无效,导致脱水死亡。大便浮聚和肠粘膜活检可见溶组织阿米巴,隐孢子虫、贾弟鞭毛虫、菌痢和空肠弯曲杆菌。

(4)发热原因不明型:因病原体感染,常出现持续性的体温升高(38-40℃),可延续几周以上,并出现盗汗。在有病例的骨髓,淋巴结或肝活检标本中证实有乌技杆菌细胞内感染。

艾滋病患者多数易患有各种皮肤粘膜感染;最常见的是口腔粘膜念珠菌病,表现为舌和颊粘膜上的白斑,常在红色基底上出现,这种感染无症状,也可播散到口咽或食道,引起严重的吞咽困难,常见的是口腔粘膜感染是复发性单纯疱诊性口炎,病变常复发,长期持续,常见累及唇和咽。有文献报道,艾滋病的最初表现中有严重的慢性溃疡性肛门周围单纯疱疹病损,这种溃疡可能相当大,在病变的陡壁上可找到多核巨细胞或病毒,带状疱疹水痘皮疹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也增高,带状疱疹常撒播到几个皮神经区;疣是另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毒感染,同性恋者患艾滋病可发生大的肛门周围尖湿疣,此种病较顽固,治疗较困难,皮肤真菌感染是艾滋病人一种常见的问题,腹股沟和肛周的念珠菌感染有时很严重,由念珠菌或毛癣菌引起的甲癣也常见;某些非感染性皮肤病在艾滋病患者中也常见,有药瘾的艾滋病患者,可出现多发性瘢痕和反复注射引起的溃疡,也可见到紫癜。此外脂溢性皮炎在艾滋病病人中的发生也多见,在病人的头皮、面、耳、胸以及更多见于生殖器,表现为红斑样、角化过度的鳞屑斑。在面部通常呈蝶形分布,其病因至今还不明。同时还伴有恶性肿瘤的发生,如:卡波西氏肉瘤亚性淋巴瘤、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色素瘤等。鸱???? e?

四、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一)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二)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者有艾滋病的妇女避免怀孕。

(三)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不共用牙刷、剃胡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四)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液。

(五)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六)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七)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使群众了解本病的病因、流行情况、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对本病有正确的认识。

如果觉得《艾滋病名称的由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