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什么是艾滋病急性感染期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3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什么叫做艾滋病急性感染期,艾滋病急性感染期有什么症状,看看下面的解答。

1什么是艾滋病急性感染期

什么是艾滋病急性感染期

所谓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就是一个人感染了HIV(艾滋病病毒)后,少数人在2~6周内,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现象,于是会出现发烧、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一过性的,持续大约5、6天左右自行消失。但是,在感染者当中,出现急性感染期症状的人是很少的,有资料表明,100个感染者当中大约有2个人出现,所以,一个感染了HIV的人,很少有人出现急性感染期症状。并且,这种急性感染期症状的出现,都是通过艾滋病急性感染期者经回顾性调查而得到的。

这种急性感染通常发生在接触病毒后一周到十天左右,临床症状一般都很轻微和短暂,像感冒或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乏力,夜间盗汗和淋巴结肿大,皮肤疹子是十分常见的症状,经过对症处理甚至未经治疗,二三周后可以恢复正常。

2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常见症状

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常见症状通常有以下几种:

1.急性感染期之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根据38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以上症状及体征均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

2.急性感染期之淋巴结肿大

发生率为55%~100%,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肿大的淋巴结虽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无改变。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血清内艾滋病抗体滴度高低相关。 此外,艾滋病伴发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发生淋巴结肿大。

3.急性感染期之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但皮肤损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济氏肉瘤的皮肤改变,其损害表现在后面章节还要专门介绍,在此不多述。

4.急性感染期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在尸体检验中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高达7Q%~80%,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与各种机会感染引起的症状并存,较常见的有亚急性脑炎。本病为原因不明、无明显炎症反应,非特异性白质变性、常为艾滋病的首发症状,往往以疲倦、性欲减退等起病,后期发展为严重痴呆。据美国纽约对102例患艾滋病死亡者作尸检时发现,96例(占94.1%)有弥散性或局限性脑病变。这些患者死前显有痴呆症的65例中,45例(占69.2%)有弥散性脑病变。此外还有报导,对235例艾滋病患者做精神神经病的会诊,发现有121例(占51.5%)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另外,后期患者常可见条件致病菌所诱发的脑炎或大脑炎。

3艾滋病急性感染有哪些症状

艾滋病急性感染期通常发生在接触艾滋病病毒后1~2周左右。在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内, HIV大量复制而CD4细胞急剧下降,进而造成大约50~70%的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全身性以及皮肤、神经系统和肠道的症状。

1、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皮疹,多为无痒性红色斑丘疹,偶尔有弥漫性荨麻疹或水疱疹,皮疹发生部位多为面部、躯干,重者全身都可出现。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

2、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咽痛、盗汗、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患者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反复出现的低热,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5~22公斤)、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且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

3、急性感染期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在神经系统的损伤中约9%的病人可能出现急性HIV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中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高。上述症状持续2~3周后多可自行恢复。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与各种机会感染引起的症状并存,较常见的有亚急性脑炎。

4、急性感染期的淋巴结肿大

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其发生率为55%~100%。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血清内艾滋病抗体滴度高低相关,常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无改变。

4艾滋病初期症状之急性感染症状

急性感染期通常发生在接触HIV后的2-6周左右,50%-70%的感染者会因HIV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而出现发热、皮疹、淋巴肿大、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症状。需要指出的是,艾滋病症状之急性期症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因此不能将症状作为判断是否感染的标准。

急性感染期之全身症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

急性感染期之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55%-100%,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肿大的淋巴结虽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此外,艾滋病伴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可发生淋巴结肿大。

急性感染期之皮肤损害:皮肤黏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但皮肤损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济氏肉瘤的皮肤改变。

急性感染期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在尸体检验中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高达70%-80%。另外,后期患者常可见条件致病菌所诱发的脑炎或大脑炎。

急性感染期内,症状一般比较轻微,容易被忽略。窗口期就处在这一时期。上述症状持续1-4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但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5艾滋病急性感染期有哪些症状

HIV感染的艾滋病早期症状是什么?

许多人在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而有些人在感染之后三到六周内出现一种类似感冒的症状。这种疾病,称作HIV急性期感染,可能包括发烧、头疼、乏力、呕吐、腹泻和淋巴结肿大(脖子、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可以感觉到的免疫系统器官)。这些症状通常会在一至四周内消失,而且经常被误认为是其它的病毒感染。

在这个阶段,身体里病毒的数量会很高并且散布到其它的部位,尤其是淋巴组织。此时,感染者传染给其它人的可能性会很大。病毒的数量会在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有机的对抗病毒之后减少。

HIV在刚进入一个成人的人体,或者在出生就被感染的儿童体内两年之后的几年内甚至是十几年内,许多更持久的或更严重的症状才会显现出来。在这个“无症状”的阶段内,病毒会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有些人可能会很快在几个月后出现症状,而有些人可能会在十多年之内都没有症状。然而,在“无症状”的阶段,病毒是会积极地繁殖的。

急性感染期之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根据38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以上症状及体征均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

如果觉得《什么是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