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艾滋病患者头颈部的病变症状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0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艾滋病患者的耳喉鼻部和颈部往往都会有病变症状,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些部位的症状表现。

1艾滋病患者头颈部的病变症状

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可经历3个不同时期。

1、潜伏期 自数月到数年,感染者的血清中发现有抗HIV抗体存在,但无临床症状。

2、淋巴结相关综合症(LAS)期 或称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RC)期,即艾滋病前期,可持续一年至多年,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多个淋巴结肿大,在腹股沟以外至少有两处淋巴结肿大,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持续发热,腹泻,疲乏,消瘦,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减少,Th/Ts比率减小。

3、艾滋病期 表现为严重的机遇性感染,即于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真菌、分支杆菌和原虫,由于患者的免疫缺陷而感染致病,如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或巨细胞病毒等感染,以及一些少见的中流如Kaposi肉瘤(KS)或非何杰金淋巴瘤等。出现Kaposi肉瘤的患者平均生存期约18个月。 根据初诊时第一次发现的症征统计,其百分比是:广泛性淋巴结病占72%,Kaposi肉瘤为40%,茸毛状粘膜白斑病39%,念珠菌病31%,颈部肿块8%,单纯疱疹7%。 约有25%的HIV阳性者发展成为淋巴结相关综合症,10%左右发展成为艾滋病。

艾滋病在耳鼻咽喉-头颈部的表现 艾滋病患者约有40%-70%出现耳鼻咽喉-头颈部病变。

1、耳部病变 Kaposi肉瘤为多发性出血性肉瘤,可发生于外耳,表现为红紫色斑块或结节,外耳的卡氏肺囊虫感染为多核性囊肿,病检可发现原虫,盯聍中尚未发现病毒,但可从鼓室积液中分离出HIV,中耳农业中培养可见到真菌、原虫、病毒或分布杆菌,HIV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听神经,早期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较为常见。

2、鼻及鼻窦病变 鼻腔和鼻窦粘膜可因阿米巴原虫等感染而引起粘膜肿胀,产生鼻塞,流脓涕或鼻出血等症状,鼻部的疱疹病毒感染可产生巨大疱疹性溃疡,自鼻前庭向外扩展至邻近的鼻翼等处,KS也可发生于鼻部。

3、口腔及咽喉病变 口腔和咽部的念珠菌感人是最常见的上呼吸道病变,多见于舌的腹面,亦可发生于咽部或食管,引起咽痛和吞咽困难,病变表便有假膜形成,除去假膜可见粗糙红斑样创面,其能产生内毒素及酶,可穿透粘膜波及深层,茸毛状粘膜白斑常见于舌的腹面或侧缘,为粗厚的白色突起,多固着于上皮表面,据报道,在茸毛状粘膜白斑病确诊后,有48%的病人在16个月之内发展为艾滋病,83%的病人在31个月之内发展为艾滋病,有时咽部可见白色乳酪样的真菌感染,形成部分阻塞,粘膜可因真菌的经常刺激而角化,呈现白斑样的粗糙表现,经真菌镜检查或培养可确诊。艾滋病患者的扁桃体言可由常见致病菌,肺炎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等所引起。KS常发生在腭部、颊粘膜、牙龈粘膜和咽后壁,KS和念珠菌感染亦可发生于喉部,导致声嘶,喉喘鸣和喉阻塞。

4、颈部病变 颈淋巴结病变是早期症状之一,由于HIV感染导致滤泡增生,常有颈淋巴结肿大,KS可发生于头颈部的皮肤,当其侵犯淋巴结时,颈淋巴结可迅速增大,颈部肿块还应考虑非何杰金淋巴瘤及分布杆菌感染等。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头颈部磷状细胞癌在艾滋病患者亦较多见,其他还可有病毒等感染所致的腮腺肿大等。

2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症状

横纹肌肉瘤是20岁以下病人软组织中最常见的肉瘤。Mark1995年的统计显示横纹肌肉瘤占软组织肉瘤中的4.1%。Brennan的统计示横纹肌肉瘤占软组织肉瘤的7%,居软组织肉瘤第六位。曾有文献报道横纹肌肉瘤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比例高达20%。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在小儿多为胚胎型,在耳、鼻及鼻窦则为葡萄状肉瘤。几乎全部患儿都以肿块就诊,其症状有眼球突出、声音改变、吞咽困难、呼吸梗阻、咳嗽及外耳道有分泌物。如侵及神经,则发生疼痛;由于肿瘤的膨胀及浸润性生长,可使症状加重,最后出现脑症状。如发生转移,则产生相应的症状。

(1)口、颈: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常起源于口底、舌、悬雍垂、软腭、鼻咽、喉、唇、鼻、龈、颞、颊、下颌肌肉、腮腺部位及颈部肌肉。表浅者表现为单纯无痛肿块,初期可误诊为良性肿瘤。幼儿喉部肿瘤可引起声音嘶哑及急性呼吸道梗阻,须做气管切开。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但由于邻近器官的限制,常只能做活检手术。

(2)眼眶:横纹肌肉瘤可来自眼肌或泪腺,多见于7~8岁男孩,引起单侧突眼。由于病情进展迅速,1/3病例发生上睑下垂,10%患儿伴发头疼,X线片可见骨质破坏。小儿如有单侧突眼,须进行系统的神经科检查,包括颈动脉X线造影及脑扫描。

鉴别诊断应包括白血病和神经母细胞瘤。白血病经末梢血象及骨髓涂片易于区别。神经母细胞瘤侵犯眼眶时,身体其他部位病变多已较明显,可资鉴别。

眼眶横纹肌肉瘤经病理活体检查证实后,立即做放疗、化疗较为适宜。眼眶内容剜出对控制疾病,延长存活并不重要,故罕有需要者。

根据IRS-Ⅱ眼眶部占横纹肌肉瘤的8%,不常直接扩散到中枢神经系,据纪录I~Ⅲ期3年存活率为93%,用放疗、化疗局部控制存活率达94%。

(3)耳:肿瘤可发生于外耳道、中耳、乳突或副鼻窦,由于只侵犯一耳,对侧正常,故虽常有单侧听力丧失,但往往不引起注意。常以外耳道有息肉样肿块及耳内有血性分泌物而就诊,易误为炎性息肉,故在幼儿有耳内炎症,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尤应考虑本病。较少见的是耳后外侧肿块,生长迅速,初诊时可能是不明显的隆起,质软,复诊时可增大至惊人程度,由于不痛,确诊时常已属晚期。偶有以面神经麻痹为主诉的,眩晕是相当晚期的症状,肿瘤从中耳扩散到乳突,并通过内板侵入后颅窝。

检查须包括各方面颅骨及岩骨锥体的X线照片。

中耳的横纹肌肉瘤是小儿的严重肿瘤,须早期手术并同时用放疗、化疗。手术为乳突根治术,放疗要包括颅底。如肿瘤已侵犯骨质,治疗效果差。

3如何治疗头颈部癌

多吃海带的好处可能很多人都能随口说出一大堆,但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来说,海带可不只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产品,它还有抗肿瘤作用。尤其是患淋巴癌,以及胸部肿瘤头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肿瘤患者,平时不妨多吃一些海带。

中医认为头颈部肿瘤(包括转移癌)的发生与痰湿内阻有很大关系,有些肿瘤被称为“痰核”。而海带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的作用,因此多吃海带有一定抗癌食疗的功效。此外,海带中一些特殊成分,如多糖和褐藻酸钠也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有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动物实验,他们先给小白鼠接种S180(一种瘤株),然后把海带提取物注射到一组小白鼠体内,结果发现S180的生长与没有注射海带提取物的对照组小白鼠相比,受到了明显抑制。此外还发现,海带中的褐藻酸钠,可提高小白鼠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样有防癌、抗癌作用。

海带可采取多种吃法,凉拌、炒菜、炖肉都可以。李教授特别推荐了两款食疗方。一是海带香菇排骨汤,把海带、香菇、排骨一同炖煮,此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香菇和海带都有抗癌作用,常吃可增强患者免疫力。二是海带绿豆粥,把海带、粳米、绿豆同煮成粥食用。此粥的特点是绿豆可增强海带清热利水作用,尤其适合晚期肿瘤患者,对于减轻患者胸水、腹水,以及脚肿等湿症有不错的效果。

4有哪些头颈部恶性肿瘤

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鼻咽癌,尤其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其发病率可高达30~50/10万。鼻咽癌的死亡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81%,居第八位,高发年龄在40~60岁,以男性为多见。

其次是甲状腺癌,其发病率约3.5/10万,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高发年龄在35~55岁。第三位是唾液腺肿瘤(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等),发病率约3/10万,其中80%发生在腮腺、10%位于领下腺、 1%在舌下腺,其余分布在小唾液腺。男女发病比例相当,好发于中、老年人。

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还有口腔内的癌症(包括舌、颊粘膜、齿龈、口底、硬腭、软腭、扁桃体等),喉癌、恶性淋巴瘤、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头颈部软组织肉瘤,以及头皮癌和头颈部皮肤癌与恶性黑色素瘤。

总之,头颈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总体上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男性发病高于女性,高发年龄往往从30~40岁开始,40~60岁呈最高峰,60岁以后逐渐下降。根据地理分布不同,在我国南方好发鼻咽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与皮肤癌;而在我国北方,好发口腔癌与喉癌。

5头颈部放疗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有些病人在放射治疗结束后,仍可持续一个阶段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若白细胞在4×109以下,可给予鲨肝醇及维生素B口服,若有轻微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以X线治疗的病人,一般皮肤无严重反应;用电子线治疗的病人,因浅部剂量较高,皮肤可有一度灼伤样反应,如变红、脱屑,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停止放射治疗后可逐渐消退,但要注意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和机械性、化学性刺激,不要用毛巾擦,肥皂洗,不要与粗糙的衣服摩擦。少数病人有湿性脱皮,可涂以1%龙胆紫药水或敷金霉素软膏, 以防止感染。

由于放射治疗后局部血管变化,引流不畅,造成局部抵抗力差,会有丹毒样皮肤炎症产生,病人会有发热、局部红肿热痛,除用抗生素外,最好加用激素,以帮助消除充血肿胀。

头颈部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平时应多注意口腔卫生。放射治疗后,牙齿可能会逐渐龋变,甚至脱落。一般牙病,应请口腔科医生给予保守治疗,尽量不拔牙,以免拔牙后,伤口愈合不佳。如拔牙指征较强时,最好在放射治疗后两年进行,同时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鼻腔、口腔、咽喉等粘膜部位在放射治疗后,急性期可有疼痛、充血水肿、溃疡、假膜形成;慢性期可有粘膜干燥。急性期鼻腔可局部滴1%呋喃西林麻黄素,口腔可用朵贝尔溶液漱口,有感染时全身用抗生素;慢性期鼻腔可滴薄荷油。

放疗病人的鼻、耳、眼很容易遭受感染,要特别注意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卫生。鼻腔内可用0.5%苏打水溶液冲洗,也可每天用清洁水煮沸后降温至38℃左右冲洗,每次300-500毫升,冲行后滴0.25%氯霉素以防感染;耳道内以小棉签擦净后,滴氯霉素溶液;耳内分泌物多时,先用0.5%-1%的双氧水冲洗,然后滴药。

如果觉得《艾滋病患者头颈部的病变症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