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艾滋病潜伏期感染者的两个特点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7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在艾滋潜伏期内,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这个时期有两个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1艾滋病潜伏期感染者的两个特点

艾滋病潜伏期,是指从最初感染艾滋病毒到艾滋病毒将体内的淋巴细胞破坏到不能维持机体抵御各种感染的时间,一般当体内的CD4淋巴细胞下降到不足200ul时,艾滋病潜伏期也就结束了。

艾滋病潜伏期也叫做无症状期,在这期间,没有任何的症状,但它并不代表着艾滋病病毒的消失,由于人们对它的忽视,反而会加剧艾滋病病毒的上升。专家表示,处在艾滋病潜伏期的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过若干年后才会发病,成为艾滋病病人。在潜伏期内,称他们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

一方面,他们与健康人没有区别,只是全身免疫系统仍在继续与艾滋病病毒进行斗争,但他们可以无任何症状地工作、生活若干年。

另一方面,尽管如此,潜伏期内感染者进行血液检验,可以查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脏器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具有传染性。有资料显示,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源。

对于潜伏期到底有多长,则因人而异。据专家介绍,短的有半年,长的达20年,平均大约7~10年。在漫长的潜伏期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都没有自觉症状,甚至也不需要治疗,看上去与健康人没有什么区别。而潜伏期相对较长、潜伏期内大都没有自觉症状,但是潜伏期内具有传播扩散艾滋病病毒的能力,这是艾滋病潜伏期的3个特点。

处于艾滋病潜伏期中的感染者,会有一部分人出现淋巴结的症状,这也是艾滋病潜伏期中唯一感染体征,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总而言之艾滋病潜伏期是最危险的传染期,所有的人都应引起注意。

2男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两大特点

三成男同性恋有10个以上的性伴;许多男同性恋对配偶从不戴安全套。深圳市对男男性接触者(MSM)的调查显示,一些高危性行为活动使男同性恋不但成为受艾滋病威胁的第二高危人群,还成为将艾滋病传播给女性的“桥梁”。

调查显示,MSM存在诸多不同的高危性行为。MSM与男性初次性交年龄最小13岁,最大42岁,平均21.4±4.6岁。最近一年,51.5%的人与男性伴口交时不使用安全套,30.1%曾为男性提供商业性服务,不论肛交对象是谁,MSM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较低。此外,他们普遍多性伴,最近一年,50例(10.9%)有1个性伴,140例(30.6%)有2-3个性伴,98例(21.4%)有4-6个性伴,37例(8.1%)有7-10个性伴,133例(29%)有10个以上性伴。

调查还发现,MSM主要通过互联网、桑拿或洗浴中心、酒吧或夜总会、私人会所和公园找寻男性伴。与男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方式,肛交列首位,其余依次是口交、“打飞机”、指交、臀交。最近一年,39.1%的人曾做过HIV检测,34.9%的人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教育,17.5%的人在性行为前经常喝酒,17.2%的人服用过精神科药物,6.8%的人曾感染性病。

男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特点一:男同成第一高危人群

男男性接触者主要指和同性有过性接触的男同性恋。最新的艾滋病疫情评估显示,2007年的5万新发艾滋病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44.7%,男同性恋传播占12.2%。历年报告病历中,男同性恋和异性恋传播的百分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男男性传播从2005年的0.4%上升到2007年的3.3%;异性性传播从2005年的10.7%上升到2007年的37.9%。由于多性伴、低安全套使用率等原因,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感染率仅次于吸毒者,居高危人群第二位,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三大核心人群之一。

男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特点二:男同多是流动人口

去年4-9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彩虹工作组,在深圳市同性恋桑拿、酒吧、公园、私人会所等场所调查男男性接触者458例,其中性取向以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为主,分别占46.1%和42.6%;他们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53岁,平均年龄27.4岁,以20岁左右的最多,共170例,占37.1%;绝大多数人未婚,占81.4%;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47.4%,大学或以上的占8.5%。他们在深圳居住的时间普遍较短,近五成不到一年,由于流动较快,增加了行为干预工作的难度。

许多男同对配偶不用安全套使得艾滋病正向普通人群传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男男性接触者中有相当多的人迫于社会和家庭压力与异性结婚,或本身就是双性恋,从而发生异性性行为,且和配偶与固定女友性交时安全套使用率尤其低,极易通过异性性行为将HIV传播到女性人群中,成为HIV传播的桥梁人群。调查显示,最近一年,122例(26.6%)MSM曾与异性发生性接触,和不同异性发生性行为时,MSM使用安全套情况的差异明显,和配偶或固定女友发生性行为时,“从来不用”安全套的比例远远高于和不固定非商业性女性与女性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时的比例。

3感染艾滋病的初期症状与特点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症状

1、一般性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 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

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二、临床症状的特点

1、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

2、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3、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

4、并发恶性肿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等。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约30%艾滋病例出现此症状,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痴呆、抽搐等,常导致严重后果。

三、艾滋病分期症状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当这种发热等周身不适症状出现后5周左右,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 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淋巴结病相关综合征”、“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征”等。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A、淋巴结肿大 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B、全身症状 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的病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

C、各种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约有半数病人有比较严重的脚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庖疮,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

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有黏液。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此外,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4、典型的艾滋病期

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A、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B、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C、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确诊艾滋病不能光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根据是检查者的血液检测是否为阳性结果,所以怀疑自身感染HIV后应当及时到当地的卫生检疫部门做检查,千万不要自己乱下诊断。

4艾滋病感染者不一定是艾滋病人

艾滋病人

HIV感染是指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带毒状态,个体即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感染是终生的,感染者终生有传染性。

艾滋病是HIV感染最后的,并且也是最危急的状态。此时HIV感染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称之为艾滋病人。

艾滋病人必须是感染者,而感染者却不一定是艾滋病人。大多数感染者在感染病毒后很多年内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生任何疾病。在很多年里,从外表上看不出与健康人有什么不同。他们可以像平常人一样的生活和工作。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这个过程一般要经过5-10年的时间。

艾滋病病人通常指艾滋病感染发展到晚期,由于免疫系统缺失使得机体发生了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一系列症状的病人。通常艾滋病病人的CD4淋巴细胞已经下降到200/mm3以下。艾滋病病人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一个月以上,盗汗、腹泻、消瘦体重减轻10%以上。会有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或者痴呆,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的区别,专家介绍,艾滋病感染者通过“鸡尾酒”疗法的治疗可以很好的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感染者可以有正常人一样的预期寿命,并且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将自身的传染性大大降低可以减少96%的性传播,但是前提是,高危人群需尽早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

艾滋病晚期症状

晚期(相当于CDC分类第IV组C、D、E亚型,即AIDS期):辅助性T细胞明显下降,多伴有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临床可出现多种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和病变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美国65%的AIDS患者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3%的AIDS患者通过纤维内窥镜发现食道念珠菌感染。20%~40%有周围神经炎症状可出现在疾病各期)。亦可伴有消耗综合征和痴呆。最常见的可有:

(1)恶性肿瘤:Kaposi肉瘤、淋巴瘤等。

(2)机会感染:有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菌,结核杆菌及鸟型分枝杆菌。病毒(HBV、HSV)。真菌感染有隐球菌、念珠菌和组织胞浆菌感染。原虫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弓形体病及隐孢子虫病等。

(3)痴呆和消耗综合征:可由于脑细胞受HIV侵犯破坏。消耗综合征表现为明显消瘦。

艾滋病晚期的临床表现,则因感染的病原或病变的部位不同而异。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及相关辅助检查而确定。

5儿童感染艾滋的症状特点

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是母体传播,又称“垂直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是通过胎盘、分娩过程及产后哺乳等途径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因此,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一旦怀孕,将给她的孩子构成灾难性的威胁。

母婴传播的情况在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在全世界范围内,母婴传播的病例大约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的5%~10%。在中国早期艾滋病感染者中通过母婴传播的比例仅为0.2%。自1995年首次发现母婴传播以来,母婴传播的比例逐年增长。

艾滋病儿童独具的特点是:①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②其出生时的体重低于2500克。③临床特点是大多数病儿伴有慢性间质性肺炎、肝脾肿大和发育障碍,半数病儿伴有弥散性淋巴结肿大和反复腹泻,1/3的病儿伴有血小板减少,部分病儿有湿疹样皮疹、反复发作的中耳炎等。因免疫功能缺陷,易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

这些病儿在今后成长过程中,不仅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发展为艾滋病而夭折;同时,由于他(她)携带艾滋病病毒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如果觉得《艾滋病潜伏期感染者的两个特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