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什么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性行为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99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0 分钟。

目前除去云南省静脉吸毒是主要传播途径外,其它各省市的感染者几乎都是通过性传播,性传播将是我国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社会大众应该对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易于造成HIV性传播的高危性行为有足够的认识。

1什么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性行为

在我国,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种途径而感染上HIV(艾滋病病毒)的病例均已出现。性传播已经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以下列举的一些性行为在传播中推波助澜,成为罪魁祸首,尤其值得每个人注意。

一、多性伴行为

在同一时期内与多个性伴发生性关系,这无论对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都是HIV感染的高危因素,而且,性伴的数量是在青年人中估测HIV潜在流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外有学者对一位每年平均与20—30名妇女发生性关系的男性AIDS(艾滋病)病人的性伴研究发现,与这位男子有过性接触的16名妇女中,10人感染了HIV,其中有3人仅与病人有过一次性交史。

感染者中有8人出现了AIDS的典型或不典型症状。玛斯特曾对AIDS高发的纽约等四城市的800位异性恋者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分两组过去5年间仅与同一性伴保持性关系,另一组每人5年间至少有6个性伴。结果发现,HIV阳性率在前一组仅0.25%,后一组仅达到6%,是前组的24倍。一般说来,与其它疾病相比,包括与其它种类的性传播疾病相比,HIV实际上是难于传播的。

美国科学家的调查发现,一个已晚经感染了HIV的男性,如果一直与一个女性进行无防护的性交,那么在500次性交中,将会有一次把HIV传给女方。在这种阴道性交中女性传给男性的机率会更小一些。虽然有的青年人每次只与一人发生性关系,但他却与多人保持这种性关系,还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危险的境地。在这种一对一的(而不是群交)性接触中,尽管其感染HIV的危险性犹在,但自我保护(比如用阴茎套)的意识淡化了。

1992年对荷兰男性同性恋青年研究发现,由于这些人之间保持有稳定的性关系,他们和那种临进搭成的性伴相比,其阴茎套的使用率下防。由于一个人的性伴并不永远与其保持唯一性关系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对这种危险行为进行干预的重点应该是让青年人明白与多人保持性关系的危险性,并忠告他们每次性交都必须使用阴茎套。

日前在西欧、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美洲部分地区(第一类流行地区),同/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为HIV主要感染者。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有相当大数量的青年人有多个性伴侣。近年来,由于对AIDS的恐惧,其性伴有减少的趋势。

在HIV以异性性交为主要传播式的国家(第二类流行地区,主要是非洲、加勒比海和南美一些地区),多性伴生活得到鼓励。在许多非洲和加勒比海国家,由于妻子在哺乳的月经期间无法发生性关系,丈夫的婚外性关系的多配偶在文化上能够被接受。

另外,由于包办婚姻的对女性必须生儿育女的要求,导致了婚姻的不和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婚外恋关系的出现。由于生育的过分看重,妇女也可能会通过婚外性关系怀孕。在第二类流行地区,婚姻是相当不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婚外性关系和多性伴不可避免。

在同性和异性性行为传播模式的国家(第三类流行地区,包括亚洲、澳大利亚的新西兰除外的太平洋地区、中东、东欧的南美的一些乡村地区),近年来禄婚年龄的提前导致了婚外性伴侣的增多。

研究表明,在与性行为有关事务中广为流行的大男子主义,使男子在无约束地发生婚外关系的同时,女性在性交时用阴茎套的要求却遭到拒绝。男女性关系中的性别差异是降低其高危性行为的障碍。消除这种差异并非易事。其最终实现在于改变整个社会的规范,提高妇女的地位。

二、男性同性恋行为

大量男性同性恋者生活在HIV感染的高危环境这中。在第一类流行地区,艾滋病人中男性同性恋者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目前在男性同性恋者人群中,HIV感染发生率高,他们进行肛交,并有多性伴倾向,因而具有更大的感染HIV危险。对加拿大青年的调查发现,承认自己是男性同性恋者的青年中有40%有5个以上的性伴,而与之相比的异性恋者仅仅为27%。

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HIV感染的流行速度已经大大下降。主要原因是男性同性恋者普遍减少性伴,减少性接触,并且在性接触时使用了安全套。 目前的研究发现,由于多种原因,男性同性恋者的性关系远较异性恋者复杂。在美国洛杉矶18—64岁的230万男性人口中,有同性恋者41万人。据调查,这些同性恋者5年中平均每人有性伴13.5—50人,个别人有数百个性伴。

这种混杂的性关系,无疑大大增加了HIV传播的机会,并造成在同性恋者这一现状。1987年对旧金山1034位25—34岁的单身男子的调查发现,49%的同性或双性恋者HIV抗体呈阳性,其中性伴数目超过50人者有71%的人HIV抗体呈阳性。特别应提到的是,某些同性恋活动场所,在AIDS的传播中具有“放大机”和“加速器”的作用。在这些场所获得性满足的同性恋者,若一人是HIV携带者,那他们会在短期内将HIV迅速传播给大量的同性恋者。

笔者在男性同性恋者活动场所与他们广泛接触中发现,在我国这种潜在危险的确存在。 同性恋现象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也存在于多种动物、特别是灵长类的动物之中。因此长期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同性恋是人类具有的多种基本能力之一。八十年代以来的大量研究表明,首先是先天因素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最终成为同性恋者,它与道德水平无关。

七十年代一些国家的学术界把同性恋除外于疾病范畴,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也转变为此种观点。现代医学认为,同性恋属于少数人的正常现象。它与异性恋的差别犹如人类的肤色,或者说如左势者(左撇子)与右势者的差别。根据许多社会制度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在二十世纪以来的多项调查,同性恋在人群中存在的比例相对稳定,均为1—5%,双性恋为2—10%。

由于我国社会文化取向的原因,所以同性恋者只能秘密进行交往,远无法建立良好和稳固的性关系。但他们(她们)在物定的活动场所中的同性恋或双性性伴并不见得会比国外的一些调查查数字低。这种方式使他们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

而且,90%以上的男性同性恋者最终会通过婚姻来掩饰自己的性取向。但已经固定的性取向动获得心量的生理满足,从而造成HIV在家庭内传播的极大可能。 肛交是同性恋者经常采用的性行为之一,研究证明,在肛交活动中偏爱被插入一方,更易感染HIV。1982—1984年的3年间,有人比较观察对象通过肛交,另一组仅通过口交来获得性快感。

在观察3年后HIV抗体阳性率在前一组人中比率高达51%,后一组为19.6%;对一组异性恋者进行了1.8年的随访,有被动肛交HIV抗体阳性率达到36%,无肛交者仅为4.8%;对2000多位HIV阳性的同性恋者进行了为期1年后11%

HIV抗体转为阳性,有肛交史但仅做插入者中0.5%HIV抗体转为阳性,无肛交史者则仍均保持抗体阴性,这些报道充分显示出肛交行为传播HIV的高度危险性。

国外的经验证明的我们的科研工作中发现,在宽松的环境中加强面对男性同性恋的宽容态度,会使同性行为的总量越趋减少——此种减少既发生在把同性间性探索作为游戏的青少年,也见于有意识进行同性活动的部分成年人中。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与男性同性恋不同,女性同性恋者是HIV感染最低的人群之一,远低于异性恋男女,这与她们之间在性生活时浆液交换率极低有关。

三、肛交行为

肛门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阴道粘膜由复层柱状上皮组成),故肛交时阴茎和肛门粘膜剧烈而频繁地摩擦,极易造成损伤,从而使精液及前列腺液中的HIV通过损伤处进入被插入者的血液,因此肛交被看作是HIV感染最高危的性活动。如同阴茎——阴道性交和阴茎——口腔性交一样,性伴接受的一方具有感染HIV更大的危险性,如上所述,男性同性恋者高的肛交频率将其置于最易于感染HIV的境地。然而,肛交在异性恋者中也经常进行。

1991年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城市夫妻中7%认可肛交行为,13%的夫妻认可肛交。另外,肛交经常是某些国家(如巴西和墨西哥)为了保持女性童贞,同时避免怀孕而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些国家,肛交的这些功能导致了危险性行为的增加,因为对青年人而言,和HIDS相比,他们与日俱增关心怀孕。

四、非保护性性行为

频繁的性生活和与任何保护措施,是易于造成HIV感染的另外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青年人从事非保持性性活动非常频繁。例如,在第三类流行地区,尽管发现50%以上的人具有关于阴茎套的知识,但他们使用阴茎套的次数却非常少,即使处于高危人群中的个体亦如此。在这些国家中,妓女及其嫖客大多数不采用保护性措施。

但是,这种状况能够通过恰当的干预得到改善。例如,在泰国,有一项要求妓女在性交时必须使用阴茎套的政策,不但强调了性交时使用者予以惩罚(罚款或关闭妓院)。199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卖淫过程中,阴茎套的使用率由升高显著,某府阴茎套的使用率由30%上升到90%,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大大下降。

在第一类流行地区,尽管青年人对自我保护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但他们的性活动也通常无保护性。例如,在一项关于加拿大青年的研究中发现,那些自称经常性交的大学生只有14%的人在性交时总是使用阴茎套。 青年人中较高的怀孕和流产率表明了阴茎套和其它避孕措施的失败。青年人的怀孕率因国家而不同,它同时也显示出性活动的变化,以及包括阴茎套在内的避孕法应用率的变化。在发达国家里,美国具有最高的青少年怀孕率。

1988年在对20个国家进行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希腊的怀孕流产比例最高(51%的女性怀孕后流产),爱尔兰最低。芬兰、法国的美国的意外怀孕率很高(超过总怀孕人数的1/2),而荷兰却相对较低只有17%。 较高的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同样表明性交时安全措施、特别是阴茎套没有很好地使用。青年人中性传播疾病的出现的高发病率为HIV传播在性方面的危险行为提供了支持证据。

而且,性传播疾病可以将HIV感染的危险提高5—50倍。 青年人中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在美国,如果用每个年龄组的性活跃者的百分比作为疾病基线,15—9岁青少年患淋病、梅毒、盆腔炎症的比率最高。在第三类流行地区,性传播疾病的发病高在妓女等高危人群中正在以特别高的速率持续增长。

例如,据估计,1987年泰中整个人口中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率为17%,而妓女中则为70%。 鉴于以上导致HIV传播的高危性行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安全的行为”——通常不能传播HIV或其它性传播疾病的性行为方式。做到这一点的三个原则是:禁欲、单性伴性关系和阴茎套的使用。

禁欲不是没有性,而是指采用自我刺激(自慰)获得满足。尽管这一行为常常不能达到良好的心理满足,但可与性交一样能产生充分的生理快感达到性张力的释放。 如果性伴双方都仅有对方一个伴侣且无人感染HIV,就是绝对安全的性行为。

必须强调要正确使用的关键是性交全程使用(每次性交一开始至结束都使用)。要避免在性交过程中阴茎套破损。 另外,其他一些性行为,如手刺激、股间刺激、挑逗爱抚等都不会导致感染艾滋病。

2使用安全套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性爱中 艾滋病风险有多大?

使用安全套对防范艾滋病的传播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虽然使用安全套其预防效果不是100%,但正确使用却可以大大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和艾滋病患者进行没有安全保护的性交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是1/300。安全套又可以降低70%的危险性,也就是说你感染的几率是1/9000。这还是说你确认对方是艾滋病患者的情况下。中国艾滋病患者数目估计为100万,也就是说1/1300的比例。如果你不知道对方是否感染了艾滋病,那么几率就是1/11700000。如果对方是性工作者,那么几率可能会多少高一些,但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不过概率学对于单独一次的事件是没有意义的,说不定你就是那千万分之一的不幸者。

在感染艾滋病病毒数周(4~8周)内可能出现一些急性早期病状,如淋巴结肿大、皮疹、盗汗、头痛、咳嗽等,有的与一般感冒差不多。有高危行为的人若出现以下症状可高度怀疑感染了艾滋病,如长期低热、慢性腹泻、体重下降、咳嗽、盗汗等。

如果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到有条件的医院、卫生防疫站或其他指定的卫生部门去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确定是不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每一个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都存在一个“窗口期”过程。所谓“窗口期”,是指HIV最初进入人体到产生可检测出病毒抗体的时间,通常为两周到三个月,甚至可能到六个月。因此一个人如果有了一次“危险行为”,害怕自己感染上艾滋病,立即去作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这时下结论说这个人没有感染上艾滋病还为时过早,而应该在过了“窗口期”后再作一次检查。如果第二次检查没有问题,才能确定此人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但还必须确定此人在第二次检查前再没有过新的“危险行为”。特别要指出的是,如果一个人的确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即使在所谓的“窗口期”,此人仍可传播艾滋病病毒。

3带安全套还会感染艾滋病吗

很多人认为安全套的作用就是保证做爱的安全性,做爱时带套既不会发生怀孕的偶然,也不会出现得病的万一,所以说带套是很安全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下面我们做详细介绍。

专家解释说:安全套的保证作用不是百分之百的,对于性传播疾病来说,安全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预防疾病,但是患者在性生活时还是要小心!

戴安全套了还会传染艾滋病吗?

一般来说,安全套的使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艾滋病感染的几率,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阻止艾滋病的传染,这是因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如血液,性生活和母婴等,随着社会的性开放程度增加,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染的几率介绍:

男男传播的危险机率是1/10至1/1600,即如果一个健康男性与一名受HIV感染的男性进行十次无保护的肛交,就会有一次感染上HIV,这也是男同性恋者容易感染HIV的原因。其它的危险机率是这样的,男性传染给女性1/200—1/2000,女性传染给男性1/700—1/3000,女性传染给女性至今尚未有可靠的统计数据。

预防艾滋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在农村城市普及一人一针一管,可以有效地预防艾滋病;

二:如果需要输血,那么就要及时了解血液来源是否安全;

三:如果到口腔医院接受治疗,就要问清楚医疗器械是否有经过消毒;

四:禁止吸毒和进行不洁的性行为,都可以最大程度上预防艾滋病。

鉴于许多疾病的症状有相似性,患者千万不要自行诊断,以免错误判断,加重病情。患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请医生借助专业的仪器为您检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远离性传播疾病,远离艾滋病!

4安全套能否“套”住艾滋病?

“您在与临时性伴侣或者性工作者发生关系时会使用安全套吗?”--22.9%的人“有时用,有时不用”……

“您认为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吗?”--32.6%的认为“不太安全”……

“您是否有过高危性行为?”--45.6%的人群承认“有过”……

…………

这是近期39健康网在“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时进行的一份调查,整个调查持续了一个多月,万名网友投票参与,对从艾滋病常识到预防、恐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一连串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大量的高危性行为已经悄悄走进了我们的周边,但是如何预防高危性行为带来的艾滋病感染风险,如何面对艾滋病感染者呢?

安全套防艾滋 预计概率85%

在调查中,45.6%的网友承认自己曾经有过或者经常有高危性行为,但是在和性工作者发生关系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有48.1%,也就是说,将近有一半的“高危性行为”是真正的“高危”,这一部分人群的理由很简单,不相信安全套能够预防艾滋病。

那安全套到底能不能预防艾滋病呢?广州市艾滋病防治所王晔副主任医师解释:安全套对艾滋病,绝对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最起码能够在安全套完整的情况下提供较高的安全系数。除去安全套破裂、意外脱落、皮肤黏膜破损感染等等意外情况,安全套还是比较“安全”的。

作为避孕手段,安全套若使用正确,基本可以达到100%的成功率,但是作为预防性病,它的成功率就远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安全套对于艾滋病,预防成功率在85%,非淋菌性尿道炎只有50%左右,而尖锐湿疣,几乎为0。而这些,还是在安全套使用正确,没有阴道黏液粘到外生殖器皮肤上的情况下。

避孕套能阻隔精子不一定能阻隔各种病毒。传统避孕套每只约有一亿多个120纳米以上孔径,其乳胶膜体存在五千到七万纳米之间的天然裂隙,仅可对直径类似人精子大小的颗粒(直径约3000纳米)有效阻隔,而对于直径相当于或小于120纳米的颗粒物并不能完全阻隔,也就是说,42纳米的乙肝病毒、50~55纳米的人体乳头瘤病毒、120纳米的艾滋病毒完全有可能穿透传统天然胶乳避孕套。

安全套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膜,确切点说应该是一个橡胶网。精子这样比较大的物体是无法通过的,但是对于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这些小颗粒物质,它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这就是为什么娱乐场所从事色情服务的人员几乎都使用安全套,而性病仍然无法避免的原因。

除了安全套上你肉眼无法发现的小孔之外,性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安全套脱落,体液感染等等也都有可能。王晔副主任医师指出:性生活中,艾滋病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双方性器官周围皮肤摩擦剧烈,发生细小的毛细血管破裂或者粘膜、局部皮肤破裂,也有可能造成血液传播,这种创口一般较小,肉眼很难发现。

“远离高危 洁身自好” 才是远离艾滋最根本的预防

本次调查除了针对艾滋病常识普及情况外,还进行了一系列关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调查,结果同样令人担忧,虽然网友们都有着一定的艾滋防护意识,部分艾滋常识也很了解,但是真正能够在性生活中采取防护手段的,仅有50.6%!

这个名为“您是否有过以下容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的题目中,“静脉注射吸毒”占12.7%,“无保护性交”的占28.8%,“多个性伴侣”占28.7%,“男同性恋性行为”占19.0%,“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占13.2%,“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占14.4%;敢于明确选择“以上行为我都没有”的网友,仅有50.6%!

广州市艾滋病防治所王晔副主任医师指出:当前,艾滋病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我国目前仅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就有70多万,这还仅仅是经过疾控部门登记造册的,每年因艾滋病感染死亡人数在7000-8000之间,已经呈现出一种从极少数人群向大众扩散的趋势。因此,不要以为自己多接触几个性伴侣,用点安全套就万事大吉,或者觉得吸食点毒品,共用下注射器无所谓,或者自认为自己的性伴侣很安全。艾滋病病毒有潜伏期是公认的,至少应该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后6到8周到疾控部门或者三甲医院进行一次HIV检查。性生活时,安全套也可以大大降低艾滋病感染的概率,切勿贪图一时欢娱,放弃安全套。

WHO公布各种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概率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十分强悍但也十分脆弱的病毒,它对热和干燥十分敏感。在干燥的环境中,艾滋病毒10分钟死亡,在摄氏60度的环境中30分钟灭活。如果一支刚接触病人身体带有血液的注射器,马上刺入正常人体内,其感染的几率小于0.3%。某医院艾滋病房曾发生过几次在治疗、抢救艾滋病病人的过程中器械损伤医护人员的事情,其中一次是护士在给艾滋病病人注射后,针头掉下刚好扎在护士脚背上。经过一个月、三个月的艾滋病病毒抗体(HIV)跟踪检测,这些医护人员均未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实验证明:艾滋病病毒生命力很弱,只能存活于血液中,离开适宜的条件立即死亡。离体病毒,在凝固的血液中不能长期存活。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下面几种完全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电话,打喷嚏、蚊虫的叮咬。

WHO公布的各种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和每种行为感染的概率

艾滋病病毒经各种途径感染的发生率为:

输血为:3~5%

围产期为:10~20%

性交为:70~80%

药瘾共用注射器为:3~10%

医务人员为:0.01%

HIV传播的有效性:

血液传播:(》95%)

母婴垂直传播:(15~50%)

性接触传播:(0.5~1%)

男传女:0.2%

女传男:0.1%

肛交为:0.5~3%

针刺传播为:0.3%。

各种暴露方式传染的可能性

接受肛交:0.1~0.3%

接受阴道交:0.08~0.2%

插入肛交:0.03%

插入阴道交:0.03~0.09%

共用注射器:0.67%

口交:没有统计数字

HIV在各种体液中的浓度

(从高到低顺序):

研究证明,艾滋病病毒在各种体液中的浓度存在很大差别,按病毒浓度从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 血液》精液》脑脊液》阴道-宫颈分泌物》尿液》粪便》唾液。

影响HIV经血液传播效率因素

与HIV感染者共用针具吸毒:极度危险

接触血液的量:200μl新鲜血液经皮针刺伤可致感染,注入5ml库存血可致感染。

血液离开体内的时间越长:传染危险性愈低

影响HIV经性传播效率的因素

肛交:危险升高

阴道性交:中度危险

口交:危险较低

经期性交:危险↑

处女膜破裂:危险↑

安全套使用:↓↓(正确使用可达约100%保护性)

其他

溃疡性性病: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软下疳可↑5-10倍。

急性感染期,传播危险性大。

晚期艾滋病人传播危险性大(病程进展时间越长,生殖器分泌物中HIV含量越高), 一般潜伏期传播危险性较小。

性别:男性传给女性》女性传给男性(2-5倍)。

5使用安全套真的能预防感染艾滋病吗?

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吗?首先大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如果通过了性接触就很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的入侵,同时需要指出的就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手段,而且可以预防。

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在2006年,安全套使用情况显示:在有过性生活而且回答了安全套问题的4539人中,与任何人过性生活时都使用安全套的人仅仅占6.1%,而跟什么人都不使用安全套的却占到51.3%之多。

“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重视‘安全’。”

统计表明:越是在配偶以外的性关系中,性关系持续的时间越短,人们就越会总是使用与经常使用安全套,因为人们清醒地意识到:越是临时的性关系与商业化的性关系,传播性病或者艾滋病的风险也就越大。例如在绝大多数的性交易行为中,总是使用与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的比例,都达到了80%。

反过来,由于中国的艾滋病还没有传播到普通人群之中,因此,当人们与配偶之外的性伴侣(不是买卖关系)过性生活的时候,总是使用与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就不那么多,还不到40%;而在配偶之间则只有20%。

这种20%、40%、80%的倍增式“三级跳”的局面,表明中国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表明使用安全套来预防艾滋病,不但很容易做到,而且已经成为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日常生活方式。

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吗?在一定的程度上带安全套进行性交是可以达到防止艾滋病的发生,但是如果在安全套使用不当或者安全套的质量不过关就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的入侵,做好性自律才是有效的组织艾滋病的传播。

如果觉得《什么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性行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