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避孕套在预防艾滋病毒传播中有效吗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5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在研究大量夫妻事例中,其中一人感染HIV而另一人没有感染(随机抽取夫妇),得到了很明显的证明。在欧洲一份随机夫妇调查研究中,123对夫妇中一直坚持使用避孕套,没有一例未感染的一方得到感染。

1避孕套在预防艾滋病毒传播中有效吗?

避孕套在预防HIV和性传播疾病(STD)中有效果吗?

是的,研究表明如果在你每次性交的时候都使用橡胶避孕套,在预防HIV的保护措施中有很高的效果。

在研究大量夫妻事例中,其中一人感染HIV而另一人没有感染(随机抽取夫妇),得到了很明显的证明。在欧洲一份随机夫妇调查研究中,123对夫妇中一直坚持使用避孕套,没有一例未感染的一方得到感染。相比而言,另外122对夫妇中,没有一直使用避孕套,12个未感染的一方发生了感染。在最近的14份对夫妇的研究报告中得出结论,坚持使用避孕套可以降低感染HIV病毒80%的发生率。

此外,正确并坚持使用橡胶避孕套可以降低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包括衣原体感染、生殖器疱疹、淋病和梅毒。

男性橡胶避孕套是单个,高效,有用的技术措施用来减少HIV的性传播风险和其他性传播类疾病。——UNAIDS,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

避孕套必须不间断的使用,掌握正确的方法,以提供最大化的保护。不间断是指在每一次性交的起始都要使用。正确的使用避孕套应该包括:

·每次性交都要使用新的避孕套

·在勃起的时候和任何性接触之前戴上避孕套(阴道,肛门或口腔)

·捏住避孕套顶部,在阴茎上卷开,在避孕套顶部留出空隙,保证没有空气进入。

·足够的润滑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橡胶类避孕套上只限用水性的润滑剂。诸如凡士林,冷霜,洗手剂或婴儿霜这样的油性润滑剂会降低橡胶避孕套的功效,因此并不推荐。

·在射精过后要及时取出避孕套,紧紧捏住避孕套以防止它滑落。

2预防艾滋使用安全套宣传海报四张

3安全套能否“套”住艾滋病?

“您在与临时性伴侣或者性工作者发生关系时会使用安全套吗?”--22.9%的人“有时用,有时不用”……

“您认为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吗?”--32.6%的认为“不太安全”……

“您是否有过高危性行为?”--45.6%的人群承认“有过”……

…………

这是近期39健康网在“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时进行的一份调查,整个调查持续了一个多月,万名网友投票参与,对从艾滋病常识到预防、恐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一连串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大量的高危性行为已经悄悄走进了我们的周边,但是如何预防高危性行为带来的艾滋病感染风险,如何面对艾滋病感染者呢?

安全套防艾滋 预计概率85%

在调查中,45.6%的网友承认自己曾经有过或者经常有高危性行为,但是在和性工作者发生关系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有48.1%,也就是说,将近有一半的“高危性行为”是真正的“高危”,这一部分人群的理由很简单,不相信安全套能够预防艾滋病。

那安全套到底能不能预防艾滋病呢?广州市艾滋病防治所王晔副主任医师解释:安全套对艾滋病,绝对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最起码能够在安全套完整的情况下提供较高的安全系数。除去安全套破裂、意外脱落、皮肤黏膜破损感染等等意外情况,安全套还是比较“安全”的。

作为避孕手段,安全套若使用正确,基本可以达到100%的成功率,但是作为预防性病,它的成功率就远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安全套对于艾滋病,预防成功率在85%,非淋菌性尿道炎只有50%左右,而尖锐湿疣,几乎为0。而这些,还是在安全套使用正确,没有阴道黏液粘到外生殖器皮肤上的情况下。

避孕套能阻隔精子不一定能阻隔各种病毒。传统避孕套每只约有一亿多个120纳米以上孔径,其乳胶膜体存在五千到七万纳米之间的天然裂隙,仅可对直径类似人精子大小的颗粒(直径约3000纳米)有效阻隔,而对于直径相当于或小于120纳米的颗粒物并不能完全阻隔,也就是说,42纳米的乙肝病毒、50~55纳米的人体乳头瘤病毒、120纳米的艾滋病毒完全有可能穿透传统天然胶乳避孕套。

安全套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膜,确切点说应该是一个橡胶网。精子这样比较大的物体是无法通过的,但是对于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这些小颗粒物质,它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这就是为什么娱乐场所从事色情服务的人员几乎都使用安全套,而性病仍然无法避免的原因。

除了安全套上你肉眼无法发现的小孔之外,性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安全套脱落,体液感染等等也都有可能。王晔副主任医师指出:性生活中,艾滋病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双方性器官周围皮肤摩擦剧烈,发生细小的毛细血管破裂或者粘膜、局部皮肤破裂,也有可能造成血液传播,这种创口一般较小,肉眼很难发现。

“远离高危 洁身自好” 才是远离艾滋最根本的预防

本次调查除了针对艾滋病常识普及情况外,还进行了一系列关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调查,结果同样令人担忧,虽然网友们都有着一定的艾滋防护意识,部分艾滋常识也很了解,但是真正能够在性生活中采取防护手段的,仅有50.6%!

这个名为“您是否有过以下容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的题目中,“静脉注射吸毒”占12.7%,“无保护性交”的占28.8%,“多个性伴侣”占28.7%,“男同性恋性行为”占19.0%,“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占13.2%,“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占14.4%;敢于明确选择“以上行为我都没有”的网友,仅有50.6%!

广州市艾滋病防治所王晔副主任医师指出:当前,艾滋病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我国目前仅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就有70多万,这还仅仅是经过疾控部门登记造册的,每年因艾滋病感染死亡人数在7000-8000之间,已经呈现出一种从极少数人群向大众扩散的趋势。因此,不要以为自己多接触几个性伴侣,用点安全套就万事大吉,或者觉得吸食点毒品,共用下注射器无所谓,或者自认为自己的性伴侣很安全。艾滋病病毒有潜伏期是公认的,至少应该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后6到8周到疾控部门或者三甲医院进行一次HIV检查。性生活时,安全套也可以大大降低艾滋病感染的概率,切勿贪图一时欢娱,放弃安全套。

WHO公布各种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概率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十分强悍但也十分脆弱的病毒,它对热和干燥十分敏感。在干燥的环境中,艾滋病毒10分钟死亡,在摄氏60度的环境中30分钟灭活。如果一支刚接触病人身体带有血液的注射器,马上刺入正常人体内,其感染的几率小于0.3%。某医院艾滋病房曾发生过几次在治疗、抢救艾滋病病人的过程中器械损伤医护人员的事情,其中一次是护士在给艾滋病病人注射后,针头掉下刚好扎在护士脚背上。经过一个月、三个月的艾滋病病毒抗体(HIV)跟踪检测,这些医护人员均未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实验证明:艾滋病病毒生命力很弱,只能存活于血液中,离开适宜的条件立即死亡。离体病毒,在凝固的血液中不能长期存活。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下面几种完全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电话,打喷嚏、蚊虫的叮咬。

WHO公布的各种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和每种行为感染的概率

艾滋病病毒经各种途径感染的发生率为:

输血为:3~5%

围产期为:10~20%

性交为:70~80%

药瘾共用注射器为:3~10%

医务人员为:0.01%

HIV传播的有效性:

血液传播:(》95%)

母婴垂直传播:(15~50%)

性接触传播:(0.5~1%)

男传女:0.2%

女传男:0.1%

肛交为:0.5~3%

针刺传播为:0.3%。

各种暴露方式传染的可能性

接受肛交:0.1~0.3%

接受阴道交:0.08~0.2%

插入肛交:0.03%

插入阴道交:0.03~0.09%

共用注射器:0.67%

口交:没有统计数字

HIV在各种体液中的浓度

(从高到低顺序):

研究证明,艾滋病病毒在各种体液中的浓度存在很大差别,按病毒浓度从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 血液》精液》脑脊液》阴道-宫颈分泌物》尿液》粪便》唾液。

影响HIV经血液传播效率因素

与HIV感染者共用针具吸毒:极度危险

接触血液的量:200μl新鲜血液经皮针刺伤可致感染,注入5ml库存血可致感染。

血液离开体内的时间越长:传染危险性愈低

影响HIV经性传播效率的因素

肛交:危险升高

阴道性交:中度危险

口交:危险较低

经期性交:危险↑

处女膜破裂:危险↑

安全套使用:↓↓(正确使用可达约100%保护性)

其他

溃疡性性病: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软下疳可↑5-10倍。

急性感染期,传播危险性大。

晚期艾滋病人传播危险性大(病程进展时间越长,生殖器分泌物中HIV含量越高), 一般潜伏期传播危险性较小。

性别:男性传给女性》女性传给男性(2-5倍)。

4安全套究竟安不安全?

相信大多数人都想不起来。就是因为熟知,所以我们学会了忽略,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安全套真的安全吗?

你对安全套熟悉吗?相信用过的人都会说:“熟悉”。但熟知不等于真知,就像我们整天花着人民币,你现在能立即想起来毛主席头像的背面是什么图案吗?相信大多数人都想不起来。就是因为熟知,所以我们学会了忽略,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安全套真的安全吗?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会有两个答案:安全和不安全。回答安全的肯定是避孕没失败过的;回答不安全的肯定是不成功成了人的。其实,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知的是避孕套,并不是安全套。相关专家级媒体也曾经报道过,避孕套不等于安全套,现在市面上的产品大多是避孕套,并不是安全套。对于这个观点我们暂且不去深究,姑且都偏颇的称为安全套。那我们再做个提问:你的安全套能完全有效的防艾滋、乙肝等病毒吗?从这个角度来讲,你的安全套真的安全吗?

相信大多数人的心里都在打鼓,心里都没底。很多人肯定也会反问,现在的安全套大都没那么大的功效。但性学专家告诉我们,目前市场上已存在这种安全套产品,而且是中国制造,是中国能引领世界的为数不多的产品之一。这就是“塞呋盾”安全套。“塞呋盾”安全套以其创新的高阻隔特性被国家药监部门批准注册成为“天然复合乳胶高阻隔安全套”,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套”。

塞呋盾的出现给安全套行业重新划分了阵营,这个阵营不再是本土品牌与外来品牌的划分,也不再是一线品牌与二三线品牌的划分,而是安全套与传统避孕套的阵营划分。《生命时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也对塞呋盾进行了相关报道,赞其在安全套行业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塞呋盾安全套的突破性主要表现在对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上。据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调查显示,避孕套并不安全。使用避孕套后,并不能防止淋病由男性传染给女性;而且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仅能降低85%,值得注意的是,15%的失败风险对艾滋病这一致命性的传染性疾病来说是巨大的不安全!这一缺陷是由天然胶乳避孕套材质的致密度造成。因为天然胶乳表面有5000—70000纳米的天然裂隙,而致病淋病的淋球菌直径不到1000纳米,病毒的体积则更小,天然乳胶致密度缺陷,给病菌传播制造了机会。

塞呋盾安全套与传统避孕套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采用“复合交联纳米填充技术”,有效地弥补了天然乳胶致密度的缺陷,使其致密度大大提升。多家权威医院机构实验证明,新产品能对迄今为止临床发现的直径最小(42纳米)的乙肝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还有淋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容易导致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阻隔,大大降低使用者感染或传播疾病的风险,真正做到了政府提倡的性传播疾病的前瞻性预防,为人类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套”才能带来切实的安全,我们每个人都改思索,我们用的安全套安全吗?也许我们到了换“套”的时候!

5艾滋病的宣传

德国联邦健康指导中心7日发布的“2009公众艾滋病意识”报告显示,无论男女老幼,公众对安全套的接受程度都达到历史最高值。

公报显示,1988年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工作刚起步时,16岁到44岁单身者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8%,而2009年则达到了79%,为历史最高值。

16岁到20岁的人群向来是宣传工作的重点。数据显示,年轻人信任安全套的保护作用,也越来越趋向于使用安全套。在有性经验的人中,有安全套的占83%,而1990年只有43%。

此外,德国安全套的销售量也体现出这一趋势,2009年售出2.15亿个,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

联邦健康指导中心专家表示,只有继续保持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工作力度,才能有效控制艾滋病扩散,而安全套是宣传工作的核心内容,因为它是最安全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如果觉得《避孕套在预防艾滋病毒传播中有效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