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艾滋病在世界各地流行的现状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901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9 分钟。

多年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被感染者的数据急剧上升,防控形势仍然十分的严峻。

1艾滋病在世界各地流行的现状

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东欧与原苏联地区的艾滋病形势将日趋严重。加勒比地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仅次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并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目前东欧地区与前苏联地区的艾滋病传播情况令人担忧。到2000年底,中、东欧和中亚地区共有7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此外,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地区的艾滋病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亚洲地区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在国与国之间和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很大。柬埔寨、缅甸和泰国15岁至49岁的人中艾滋病感染率超过1%。到2000年底,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成年人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为60万,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为580万。印度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约占这一地区总数的三分之二。

多年来,国际社会为防治艾滋病作出了积极努力,防治工作也有所进展,但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月21日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同时全球又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 此外,拉美地区也是目前受艾滋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截至2005年底,该地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为200万,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1.6%。2005年底,整个亚洲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为830万,其中新增感染者110万。10年前,全球大约每1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1名在亚洲地区,现在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5比1。东欧和中亚地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增加最快的地区,2005年的感染人数比2003年度增加了四分之一,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增加了1倍。就国家而言,印度到2005年底有57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国家。南非的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过去10年间从1%猛增到25%,目前感染者人数达到550万,排名世界第二。

目前,妇女、青少年已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两大群体。在全球386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达1750万,15岁以下的儿童230万。本年度新增的感染者中,年龄在15到24岁之间的人数超过一半,15岁以下的儿童70万。

中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病例。在1985年至2000年底的15年间,中国累计报告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880例和496例,而2001年和2002年两年合计报告的艾滋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742例和716例,2002年全年报告艾滋病病例数比2001年增长44%。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 北京2006年1至10月新增艾滋病633例

2006年1月25日,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宣布,根据最新评估结果,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评估数字与2003年评估结果相比大为下降,但是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报告还显示,2005年,因艾滋病死亡约2.5万人。

2中国艾滋病预防和传播现状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由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有所上升,女性感染者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1998年,中国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女性的比例为15.3%,而2004年1月至9月,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比例已增至41.0%。近期女性感染者数量增长速度高于男性。

中国自1995年首次发现母婴传播以来,母婴传播的比例逐年增长。病例报告数据显示,母婴传播的比例从1997年0.1%上升到2002年的0.4%,在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部分县乡村,孕产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分别达到了1.3%和1.2%,与高水平流行国家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水平类似。

目前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处于世界第14位,在亚洲排名第2位,中国已经处于艾滋病爆发流行的前沿。

广州第八人民医院“红丝带之家”

开办在广州的“红丝带之家”是专为艾滋病病人提供援助的民间自助组织,它向社会筹集资金帮助贫困的艾滋病患者,包括为病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也为无家可归的艾滋病人提供收容地。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为防治艾滋病的生力军

拥有9400多万名会员,100万个网络组织的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日前提出:要在全国500个县市实施“预防艾滋病行动方案”,使会员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在城市达到90%,农村达到75%。为实现这一目标,目前,他们已着手培训参与艾滋病防治项目工作人员,开展关爱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孤儿活动,同时组织以基层为重点的全国性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以达到协助政府动员组织群众,形成群防群控艾滋病生力军的局面,全面营造有利于防治艾滋病的社会氛围。

自2003年开始,中国政府拨专款,选择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了5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实施以国产抗病毒药物为主的治疗,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阻断母婴传播等活动,收到较好的成效。

专为中国人设计的艾滋病疫苗投入临床研究

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第一个艾滋病疫苗日前在广西南宁投入临床研究,该疫苗抗原基因来自我国流行的B/C重组亚型艾滋病病毒毒株。

据疫苗研制者、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主任孔维在南宁介绍,从1996年开始,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艾滋病高发区进行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并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HIV-1中国流行株,确定其为B/C混合亚型。通过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科研人员确定了病毒的基因序列,据此构建了由DNA疫苗及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组成的复合型艾滋病疫苗。因此,疫苗抗原基因完全来自在中国流行的艾滋病病毒毒株,可以说是专为中国人设计的。

3艾滋病的现状

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传播: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

自1981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2001年6月,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为国际社会防治艾滋病行动制订了统一目标和行动规划,以达到在2015年年底以前遏制并开始扭转艾滋病蔓延趋势的总体目标。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目前全世界有334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240万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亚洲约470万;北美及中西欧约230万;拉美约200万;东欧约150万。全球每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其中近20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全球每年20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其中17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毒品消费助长了艾滋病的蔓延,目前全世界的注射吸毒者约有300万人,在一些国家,40%的注射吸毒者携带艾滋病病毒。

现在全世界每年防治艾滋病所需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160亿美元,全球正在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有470万人,这一数字虽然已经是5年前的10倍,但仍有约110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没有得到应有治疗。

4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现状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在我国流行趋势依然严峻。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显示,截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2.6万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7万例,死亡报告5.4万例,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为10.5万人。HI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在HIV感染的诊断、疾病进展的监测、抗病毒疗效观察和耐药监测中至关重要,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临床检测内容包括HIV抗体、P24抗原、HIV病毒载量、HIV耐药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为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要,2009年9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了《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对2004年版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HIV的检测必须遵守国家制定的《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严格进行。

一、HIV抗体检测

HIV抗体检测不同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任何错误的诊断,包括假阳性或假阴性,都会对被检者甚至他人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HIV抗体检测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由接受过专门技术培训并获合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合格的实验室中进行,整个实验过程应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HIV抗体检测分为筛查试验和确证试验,可用于诊断(确定个体HIV感染状况)、监测(了解不同人群HIV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及血液筛查(防止输血传播HIV)。筛查试验根据检测原理不同分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凝集法和层析法,可对血液、唾液和尿液标本进行常规或快速检测。临床用于血液筛查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试验(ELISA)、免疫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等,常用的为酶联免疫法(ELISA)。自1985年第一代ELISA试剂问世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包被抗原已从一代的全病毒裂解物发展为目前以基因重组和多肽抗原包被和标记、有着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三代双抗原夹心试剂,检测亚型包括HIV-1、HIV-2和HIV-1型的O亚型。第四代ELISA可同时检测P24抗原和HIV-1/2抗体,进一步缩短了窗口期。此外,按《规范》要求,快速检测由于简便快速,适用于应急检测、门诊急诊检测,包括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斑点ELISA、斑点免疫胶体金快速试验、艾滋病唾液检测卡等。对用ELISA试剂或快速诊断试剂进行的筛查实验如呈阴性反应,即报告HIV抗体阴性;对呈阳性反应的标本,筛查实验室应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或另外两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复检试验。如两种试剂复测均呈阴性反应,则报告HIV抗体阴性;如均呈阳性反应,或一阴一阳,需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筛查试剂必须是HIV-1/2混合型、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注册批准、批检合格、在有效期内、推荐使用经临床质量评估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试剂。

HIV抗体筛查呈阳性反应的标本由于存在假阳性的可能,必须进行确证试验。其方法包括免疫印迹试验、条带免疫试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及免疫荧光试验,目前以免疫印迹试验最为常用。确认试剂必须是经SDA注册批准、在有效期内的试剂。免疫印迹试剂有HIV-1/2混合型和单一型,按《规范》要求,先用HIV-1/2混合型试剂进行检测,根据《规范》中判定免疫印迹试验结果的基本原则并参照所用试剂说明书综合判定,无HIV抗体特异带出现的报告HIV抗体阴性;出现HIV抗体特异带,符合HIV-1抗体阳性判定标准,则报告HIV-1抗体阳性。如出现HIV-2型的特异性条带,需用HIV-2型免疫印迹试剂再做HIV-2型抗体确证试验,呈阴性反应,报告HIV-2抗体阴性;呈阳性反应的则报告HIV-2抗体血清学阳性,如需鉴别应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如果出现HIV抗体特异带,但不足以判定为阳性,则判为HIV抗体不确定。对HIV抗体不确定者,新版《规范》修改了随访的时间,将3个月的随访周期缩短为4周,要求在4周后随访检测,如带型没有进展或呈阴性反应,则报告阴性;如随访期间出现符合判定标准的HIV-1抗体阳性反应,则报告阳性;如随访期间带型有进展,但不满足阳性标准,应继续随访到8周。第8周时如带型没有进展或呈阴性反应则报告阴性;满足HIV抗体阳性诊断标准则报告阳性,不满足阳性判断标准可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随访。

为确保HIV抗体筛查的准确性,在所有实验中必须包含有内部对照质控血清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内部对照质控血清指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每次检测必须使用内部对照,而且只能在同批号的试剂盒中使用。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是由实验室设置的弱阳性对照,一般以该试剂盒临界值(Cut off)的2-3倍为宜,可购买或由实验室自己制备。此外,全国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需参加本省艾滋病确认中心实验室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各艾滋病确认中心实验室和艾滋病确证实验室需参加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组织的室间评价,以确保HIV抗体检测质量。

二、HIV-1 P24抗原检测

HIV-1 P24抗原检测可用于HIV-1抗体不确定或窗口期的辅助诊断;HIV-1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早期的辅助鉴别诊断;第四代HIV-1抗原/抗体ELISA试剂检测呈阳性,但HIV-1抗体确认阴性者的辅助诊断。P24抗原检测一般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试剂,试剂必须经过SDA批准注册、在有效期内,其阳性结果必须依据试剂说明书经中和试验确认。HIV-1P24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为30-90%,该结果仅作为HIV感染的辅助诊断依据,不能据此确诊;HIV-1 P24抗原检测阴性只表示在本试验中无反应,不能排除HIV感染,临床中一般不作为常规诊断项目。

三、HIV RNA定量测定(病毒载量检测)及HIV核酸定性检测

HIV核酸检测可用于HIV感染的辅助诊断、病程监控、指导治疗方案及疗效判定、预测疾病进展等。常用的HIV病毒载量检测方法包括逆转录PCR实验(RT-PCR)、核酸序列扩增实验(NASBA)、分支DNA杂交实验(bDNA)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HIVRNA定量系统都有其最低检测限,即可以测出的最低拷贝数或国际单位,RNA定量检测时未测出不等于样品中不含有病毒RNA,因此HIV核酸定性检测阴性,只可报告本次实验结果阴性,但不能排除HIV感染;HIV核酸检测阳性,可作为诊断HIV感染的辅助指标,不能单独用于HIV感染的诊断。报告HIV核酸定量检测结果时应按照仪器读数报告结果,注明使用的实验方法、样品种类和样品量,当测定结果小于最低检测限时,应注明最低检测限水平。

HIV核酸定性检测也可用于HIV感染的辅助诊断,目前在分析HIV基因亚型和变异等基础研究中应用。通常使用PCR或RT-PCR技术,使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通用的扩增试剂,引物可来自文献或自行设计,应尽量覆盖所有或常见的毒株,也可使用复合引物。报告定性检测结果时应注明反应条件和所使用的引物序列。此外,利用核酸检测方法的高度敏感性,使用集合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和方法,对高度怀疑感染人群且抗体阴性的样品进行集合核酸检测,可及时发现窗口期感染者。该方法较单份样品的核酸检测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四、CD4+ T淋巴细胞计数

CD4+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细胞之一。HIV以CD4+T淋巴细胞为靶细胞,感染后可导致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下降,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最终因机会性感染及肿瘤而死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检测在HIV感染的以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以确定疾病分期、监测疾病进程、评估疾病预后、制定抗病毒治疗及机会性感染预防性治疗方案及评估抗病毒治疗疗效等。目前用于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方法分为自动检测方法和手工操作法。自动检测方法包括流式细胞仪(单平台一步法、多平台三级程序法)和专门的细胞计数仪,手工操作方法则需要显微镜或酶联免疫试验设备。目前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的标准方法为流式细胞仪,可得出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及占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为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应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五、抗病毒治疗的耐药监测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为目前针对HIV最有效的治疗,但由于HIV可产生自发性高频率的基因突变,在抗病毒药物选择性压力下,HIV的突变可促使HIV耐药株的产生,并进一步引起多种药物交叉耐药,成为遏制AIDS流行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常用的耐药检测方法包括基因型和表型HIV 耐药检测。当病毒对某些药物产生耐药时,病毒基因会发生一些明确的突变,因此,可应用病毒耐药基因型的检测预测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方法为从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HIV核酸物质,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确定与耐药性相关的病毒变异位点。在确认变异后,与既往耐药或交叉耐药研究比较,间接地估计药物耐药情况,简单快速,费用低,结果分析较复杂,需由专业人员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有时并不能解释某些耐药突变之间的相关性,如各突变之间是否有协同或者抵抗作用。目前我国进行的耐药性检测主要为基因型耐药检测。卫生部指导建立的全国HIV耐药性监测网络可及时掌握耐药毒株出现的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国家HIV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技术保障。表型HIV耐药性检测包括传统的共培养方法和重组病毒表型检测方法,能直接测出感染毒株对药物的敏感度,并能揭示事先存在或交叉的耐药情况,有利于指导 HIV-1 感染者有效地用药。不足之处为试验慢且费用昂贵,技术要求高,多种影响因素导致重复性差,多需在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因此,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

六、HIV病毒分离

HIV病毒培养及分离可用于HIV-1感染的辅助诊断。HIV病毒分离需要在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实验条件及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多用于HIV相关的科学研究。

综上,随着我国艾滋病防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于监测和检测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艾滋病检测工作量日趋增加。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测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满足国家艾滋病防治对于监测检测工作的要求,是从事艾滋病检测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5认清国内艾滋病的现状

艾滋病(AIDS)的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致病罪魁祸首是艾滋病病毒(HIV)。它一旦侵入人体,破坏了免疫系统,就将危及生命。这种病于上世纪80年代初被发现,到2007年底,全球累计有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

传播呈现新态势

性传播感染者上升到首位

封闭的社会,传统保守的性观念固然可以起到阻止艾滋病蔓延的一些作用。但是今日开放的中国社会不可能完全包裹自己,阻断与世界的交流。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石凯介绍说,前些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中血液传播(卖血、输血)比例较高,从去年起发生了新的变化,性传播感染者上升到第一位,主要是异性间传播,占40.4%,同性性传播占5.1%。另外,因吸毒(共用针管注射)而感染的患者数字上升也很快。艾滋病的这种发展趋势在香港地区出现更早一些。

香港居民是如何行动起来防艾的呢?内地培训班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香港的艾滋病防控工作采取政府主导、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大力发挥非政府组织、社会志愿者等的作用和积极性,以社区为活动基地,扎实稳步推进。比如,一群年轻人成立了名为“关怀艾滋”的民间组织,成员有医务工作者、媒体记者等,主要是志愿者。他们有针对性地在学校开展青少年预防计划;到社区派发安全套;推动反对歧视艾滋病人条例的立法;帮助高危人群免费进行HIV病毒抗体测试;打入性服务工作者及男同性恋人群活动场所开展工作,提醒相关人员采用安全的性行为。类似的防艾民间组织,香港还有很多。

再如,香港卫生署和“红丝带中心”等组织推行的“美沙酮计划”,已有1万多人参加。美沙酮作为一种海洛因毒品替代物,毒性低,价格低廉。记者深入遍及香港各个社区的美沙酮诊所看到,许多患者每天到诊所交1港元,喝上小半杯绿色的美沙酮药液,再饮一些水,便从容离开,无人监视他们,也无人过问他们的隐私。这样他们戒了毒瘾,也就不会再到处找海洛因、共用针管注射毒品。香港吸毒人员的艾滋病感染率现已降到不足1%,远远低于东南亚地区平均水平。

艾滋病患者知多少

我国累计报告病例26万

据孙新华介绍: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万多例,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约70万人(相当一部分感染者未作过病毒抗体测试,自己不知情)。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显眼,比起几千万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的数字似乎算不得什么。然而从全球范围看,人类应对艾滋病挑战形势十分严峻。

艾滋病的特殊性还在于,它的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由于染病过程常常同色情、吸毒、卖血等活动有关,中国民间不少人把这种病视为“脏病”。患者说不出口,见不得人,受到歧视。其实,与艾滋病人同处一室,握手、拥抱、一起就餐甚至接吻,都不会被传染。

疫情增速在减缓

仍需重视防治、关爱患者

监测数据显示,吸毒、暗娼、孕产妇哨点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增速比较缓慢。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目前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我国约有44万感染者还不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存在进一步传播的危险。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现象,使有高危行为的人不愿接受艾滋病检查,感染者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不但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性,也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我们时刻不可放松、忽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国人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人类降伏“世纪瘟疫”做出应有贡献。

孙新华介绍情况时说,中国政府非常重视防治艾滋病的工作,2006年公布并施行《艾滋病防治条例》。条例规定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以及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和个人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条例还将前几年已经实行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制度化。

四免是:对农村和城镇生活困难的感染者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免费提供咨询和检测;免费向感染病毒的孕妇提供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免收艾滋病病人的孤儿上学费用;一关怀是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加强防治艾滋病宣传,不许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医院和病区看望艾滋病病人,与他们亲切握手,鼓励他们战胜病魔,并要求全社会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如果觉得《艾滋病在世界各地流行的现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