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嚼喂”也会传播艾滋病毒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6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不是说吃饭不会传染艾滋病吗?为什么嚼喂又会传染艾滋病呢?相信一些朋友有些误区,看看这篇文章就知道啦。

1“嚼喂”也会传播艾滋病毒

据《印度时报》7月22日报道,人们可能知道“嚼喂”会传播链锁状球菌和乙型肝炎,殊不知,它还是传播艾滋病毒的罪魁祸首。美国最近一项研究声称,HIV病毒会通过“嚼喂”的方式传播给婴幼儿。

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最近对三起由于“嚼喂”食物传播HIV病毒的病例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声称,HIV病毒携带者如果在口腔出血的情况下给婴幼儿“嚼喂”食物,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婴幼儿。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病毒携带者牙缝或口腔其它部位的出血过程。此外,婴幼儿出牙或口腔感染期间也会增加感染艾滋病毒的机会。

该研究起因于转到这家医院的一名HIV结果转为阳性的9个月大的女婴。婴儿的母亲是HIV病毒携带者,但她并未进行母乳喂养,而且,也可以排除婴儿由于输血、外伤或遭受性侵犯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但是基因检测显示,该女婴感染了和母亲相同毒株的艾滋病毒。后经护士的详细询问才得知这名母亲有“嚼喂”的习惯。

该研究表明,感染艾滋病毒的父母或保姆应该选择其它更安全的喂养方式。医疗机构在对已经感染艾滋病毒或疑似感染的保姆进行健康体检时,应该询问其是否有“嚼喂”行为,发现问题后要注意及时上报卫生主管部门。

2哪些人群必须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

应如何有效使用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的根本途径。目前使用HBsAg基因工程疫苗。经上亿人次接种,证明该疫苗安全有效。凡HBV标记物阴性者均应接种。免疫途径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多种。但不主张臀部注射。免疫方法为按0,1,6月程序注射3针低剂量疫苗5ug。第3针后1-3个月抗-HBs阳性率可达95%以上。对以往感染HBV者接种乙肝疫苗既无治疗作用也无不良反应。在接种三次疫苗后,5年内不需要再接种。使用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达95%以上、围产期母婴阻断效果可达90%。注射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极低。目前国内已把乙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

哪些人群必须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

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者(未感染过HBV的人)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

①全部新生儿及幼儿园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孩子;

②传染科、口腔科、血液室、透析室和经常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

③新加入某一群体的人员,如新入伍的战士、新入学的大学生;

④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

⑤发育障碍者,收容所中的患者和工作人员;

⑥血液透析患者;

3艾滋病毒与艾滋病的一字之差

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9年至10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便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已经有用于临床治疗的多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HIV病毒的复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的区别

艾滋病病毒代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个人感染了HIV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功能是艾滋病病毒及人体细胞击退疾病。经过几年,HIV削弱了免疫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等。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

艾滋病代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4艾滋病毒起源于两种“猴病毒”

英国科学家在研究艾滋病毒基因发展史时发现,艾滋病毒的祖先最初起源于两种猴子身上所特有的病毒,是由这两种病毒经过基因变异结合而成。这一发现首次揭示了艾滋病毒复杂的“发家史”。

据英国权威科技杂志《新科学家》报道,来自诺丁汉大学的艾滋病毒进化研究小组在绘制艾滋病毒的基因图谱时发现,复杂多样的病毒家族成员并非起源于同一种病毒,因为它们的基因图谱有很多无法匹配的地方。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最终演变成艾滋病毒的“猿免疫缺乏病毒”(SIV)具有两种猴病毒的基因特征。目前已知的携带这类病毒的猴子有产于非洲的红顶白眉猴和斑点鼻猴。

上述两种猴病毒通过交换基因物质和基因重组,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艾滋病毒。但这一基因变异过程并没有发生在猴子身上,而是发生在捕食猴子的黑猩猩体内,时间距今大约100万年,因此黑猩猩才是世界上最早感染艾滋病的动物。

5用艾滋病毒制作的艾滋疫苗

据外国媒体报道,一家公司计划将一种由濒死的病毒本身制成的HIV疫苗注射入人体。

与此同时,南非流行病学专家日前表示,通过对艾滋病高风险区内的所有人进行筛检,以及立即治疗所有对艾滋病毒呈阳性反应的带原者,蔓延全球的艾滋病或许能在五年内受到控制,甚至在四十年后绝迹。

人们原本希望通过其他病毒,例如引起风寒的腺病毒,来制作艾滋疫苗。多年的失败后,人们想到了HIV本身。对猴子进行的新测试表明基于HIV的疫苗比这些尝试更加有效。目前美国马里兰州一家公司正在计划申请进行人体试验。

能抵抗许多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的疫苗是通过那些失活状态的病毒制成的,但是先前,因为这种方法对于HIV的情况太过危险而被忽视。

而美国公司声称这种试验起先将只局限于已携带病毒的人群,而不是有感染危险的健康人群。这使试验的争议减小,因为它避免了疫苗变“活”而感染健康人。在猴子身上试验基于HIV本身的疫苗可能比先前基于风寒病毒的疫苗更加有效。

如果觉得《“嚼喂”也会传播艾滋病毒》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