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解析软下疳的致病菌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3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软下疳患部在脓性分泌物中发现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特别喜欢在含有新鲜的人血或兔血的培养基上生长,称为杜克雷氏嗜血杆菌。就是以后证实的软性下疳致病菌。

1解析软下疳的致病菌

软下疳的致病菌:杜克雷嗜血杆菌

1、长约1.5~2um,宽0.2um

2、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呈短棒状,两端钝圆。

3、多数存在于细胞外,少数见于细胞内呈团状排列。

4、呈纵行排列故又称链杆菌,可平行排列呈数排或呈鱼群状。

5、对热耐受力差,在65℃时可很快死亡,但耐寒性强,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生存。

2什么是项目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项目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症状】

潜伏期5~6周2~5天,2~4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情况两侧数个如拇指大淋巴结如鸡蛋大淋巴结一或两侧数个鸡蛋大的淋巴结。 化脓无有有槽形征无无有瘘管无无有疼痛无有有发热无有时有常有病原体梅毒螺旋体杜克雷嗜血杆菌衣原体。

【治疗】

1、可用复方新诺明片,开始每日2次,每次2g,以后每次1g,连服3周。

2、替代疗法为强力霉素,每次0.1g,每日2次,共14天;或红霉素,每次0.5g,每日4次,共14天。

3、 四环素对急性期有效,每次0.5g,每日4次,共用21~28天,可使中期停止发展,或数周后痊愈。

4、对已化脓者,可穿刺抽脓,并注入抗生素,不可切开引流,以免瘘管形成,不利愈合。

5、对溃疡较深者,可行外科疗法,切除坏死的淋巴结,对直肠狭窄,可行扩张术或外科切除术。

6、晚期患者采用抗生素或磺胺药及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的方法,可减轻下腹部的疼痛,减少直肠分泌物和减轻纤维化。

3不容忽视第三性病——软下疳

古代中医学对于软下疳的认识

中医学把本病与梅毒硬下疳统称为“疳疮”,认识比较模糊,但是,也有一些医家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如明代医家孙一奎指出:“商贾中野合不洁淫妓,便构此证,或疳疮,或杨梅者,皆由欲火淫炽,一旦交合不洁,为淫火冲动,肤腠开通,是以受毒。”不但认识到下疳与梅毒是两种病,而且认识到它们均由不洁性交引起,这种认识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软下疳的特征及传播途径

本病的特征是生殖器部位的溃疡和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局部疼痛明显。

软下疳主要是通过性交传播,即此病99%以上通过性交传染。男女之比为10∶1。一般经不洁性交2~6天的潜伏期后发病。男性患者好发于冠状沟、包皮、龟头、肛门,女性患者好发于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尿道、子宫颈、肛门,其他部位少见。

软下疳的病原体:杜克雷嗜血杆菌

该菌为短而细的革兰氏阴性链杆菌(革兰氏染色是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用来鉴别细菌,常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种细菌,它对诊断和治疗用药都有帮助),呈短棒状,两端圆,往往成双平行排列,无运动力,无芽孢。

软下疳的皮损特征

1、初起损害为炎性小丘疹,周围绕以红斑,1~2天后发展为脓疱扩大,破溃后形成多发性、凿形、坏死形,具有锯齿状潜蚀性痛性溃疡。

2、下疳数目初期1~2个,因自身接种,周围可出现2~5个成簇卫星溃疡,一般经过10~60天愈合,愈合后留有瘢痕。

3、约有半数病例可伴发单侧(左侧多)腹股沟淋巴结炎及软下疳横痃。

4、淋巴结肿痛,可形成单腔脓肿,有红肿热痛,波动感,即软下疳横痃,破溃后形成“鱼口”。

5、女性患者很少形成溃疡和淋巴结炎。男性患者可因包皮长期反复发生炎症,使包皮口缩小,包皮与龟头形成粘连,不能翻转而成嵌顿包茎。

6、溃疡表浅,底部有灰黄色猪油样脓苔,覆盖很多脓性分泌物,周围炎性红晕,触之柔软。

7、也有因阴茎毁坏性溃疡侵及尿道,而致尿道狭窄,有时可同时伴有梅毒螺旋体感染或继发其他性病,如淋巴肉芽肿或腹股沟淋巴肉芽肿。

4治疗软下疳 避免性混乱

软下疳与梅毒、淋病一样,单用预防制剂(即弱蛋白银、甘汞软膏)而不使用阴茎套则是无效的。患者不妨尝试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溃疡口肉芽新鲜者,溃口掺生肌散;肉芽晦暗者用紫色疳疮膏外敷。

2、黑豆、甘草、赤皮葱、槐条各20g,水煎局部洗涤。红肿热痛者加用鲤鱼胆外搽。

相关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补中益气丸,知柏地黄丸。

5如何诊断毛囊性软下疳?

一、PCR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

二、血清学诊断

感染杆克雷嗜血杆菌能产生抗体,通过血清学检查,不论是补体结合,凝集反应以及荧光抗体间接法等均可证实,但尚未推广,目前认为IgM抗体敏感性为74%,IgG抗体敏感性为94%,其特异性分别为84%和64%。

三、细菌学检查:

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培养条件显示多形性特征,易染性,此菌无芽孢,无运动。

1.培养检查:菌分离培养较为困难,故在采取病变材料时应注意取溃疡边缘下贮留脓汁或穿刺横痃抽吸的脓汁作为检体,或再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溃疡底面后,再用生理盐水湿棉签涂抹标本送化验室培养。

2.镜检:从开放性溃疡取材涂片标本染色,杜克雷嗜血菌易检出,未破溃病灶从脓肿或横痃中穿刺,取其穿刺液涂片标本染色也易检出,更为典型,用美蓝染色或革兰氏染色等镜检用10×100倍油浸观察。

国际上的标准培养基一种是GCHGS(Hammondgonococcalmedia),由淋球菌琼脂培养基加牛血红蛋白、胎牛血清、万古霉素及纤维素、氨基酸等组成;另外一种是MHHb(Muller-Hinton琼脂,由Muller-Hinton琼脂、马血、万古霉素及其他培养成份组成),上述两种培养基可以同时应用,以提高阳性率。

菌落常于接种后24-48小时形成。色灰黄而透亮,直径约为1-2mm。从菌落处取材作革兰染色阴性,为成双的短杆菌,成链状排列。同时应作生化反应以鉴定之。主要有:氧化酶试验弱阳性,过氧化酶试验阴性,非卟啉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硷性磷酸酶试验阳性。

杜克雷嗜血杆菌的培养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可确定分离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目前已分离出耐抗生素的杜克雷嗜血杆菌。

如果觉得《解析软下疳的致病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