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淋菌性炎症的症状及诊断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1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单凭淋菌性炎症的症状与体征往往不易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扭转或破裂等妇产科急腹症相鉴别,还要靠涂片及培养查菌来确定诊断。

1淋菌性炎症的症状及诊断

淋菌性炎症的症状

1、淋菌性前庭腺炎

前庭腺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反应,严重者可形成前庭腺脓肿。

2、淋菌性子宫颈内膜炎

子宫颈管内膜为淋球菌最易隐藏之处,患者子宫颈充血、水肿、触痛,常发现脓性白带增多。

3、淋菌性尿道炎与尿道旁腺炎

一般在性交后2~5日出现尿痛、尿急、尿烧灼感等症状,尿道口红肿充血,挤压尿道旁腺,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4、淋菌性盆腔炎

指一组疾病,包括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脓肿及腹膜炎等。多数急性输卵管炎患者可无症状,只是月经周期延长,月经来潮时血量增多,月经过后即可产生高热、寒颤、头痛、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其他症状包括:两下腹部疼痛,有明显压痛,一侧较重。

妇科检查可见尿道、尿道旁腺、前庭腺及子宫颈处有脓性分泌物,双侧附件增厚、压痛。如有输卵管卵巢脓肿,于附件处或子宫后穹窿处触到肿物,并有触痛及波动感。如输卵管脓肿破裂,则可引起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

菌性炎症的诊断

上述症状与体征只能提示为一急性炎症,没有特异性,故不能定性。单凭这些症状与体征往往不易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扭转或破裂等妇产科急腹症相鉴别,还要靠涂片及培养查菌来确定诊断。

2淋病合并症精囊炎症状有哪些

淋病合并症精囊炎症状有哪些?

一般发生于急性尿道炎后,单侧居多。有低热,附睾肿大疼痛,同侧腹股沟和下腹部有反射抽痛,初起与睾丸界限清楚,渐渐不清,睾丸触痛,肿大,剧烈触痛。尿液常混浊。同时可有前列腺和精囊炎。

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及时、足量、规则的用药;

3、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4、对性伙伴追踪,同时治疗;

5、治疗后随诊复查;

6、注意同时有无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其他STDs感染。

3男人不育症 炎症引起

但就目前临床资料来看,生殖道感染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生殖器官包括外生殖器、副性腺、附睾及睾丸等部分,上述各部受到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均可发生炎症。

男性生殖道感染常引起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等。引起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有淋球菌、结核杆菌、病毒、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滴虫及其他非特异性致病菌,其中以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最为常见。生殖道感染可影响精子的生成、精子活力和精子运输,造成少精症而致男子生育能力降低。

前列腺炎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的疾病。

该病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就会出现阳痿、早泄和神经衰弱等症状,无疑会影响生育。精囊炎在发病之后极易转成慢性,常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附睾炎同时存在或先后发生,也常为复发性附睾炎的原因。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精囊炎和前列腺炎,都可抑制生精功能。尤其是精液中含有细菌,即使无任何症状,也能引起精细胞分解、精细胞中毒、精子寿命缩短和精子凝集等现象。上述种种原因均可导致不育。

睾丸炎常为附睾炎的并发症,严重时能发展为附睾睾丸炎,还可继发于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结核等全身性疾病。

无论原发于睾丸的炎症或来自其他系统的炎症,均损害睾丸。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睾丸炎,多为单侧发病,如为双侧,可因睾丸萎缩导致不育,此时可见生精上皮的严重损害。所以,单侧睾丸受损害后仍然有生殖能力,若双侧受损害,则能造成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由淋病菌感染的睾丸炎或附睾炎,能导致睾丸功能丧失和附睾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

附睾炎,尤其慢性附睾炎,常与慢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精囊炎同时存在或先后发生。

在炎症性病变发展过程中,附睾管腔可因瘢痕形成变细变窄,甚至发展成管腔完全闭塞,如果病变为双侧,则可造成不育。

包皮炎与龟头炎属常见病,患病时因性交困难而影响生育。

一般病程较短,炎症愈后对生育无大影响,但应警惕淋病与梅毒等在阴茎头部出现的类似症状。

另外,应注意一些无症状的生殖系感染,有时也可造成不成熟精子的早期脱落。现在已知,生殖道内的T株(微小株)支原体感染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副性腺、附睾或睾丸的炎症,或因损伤血睾屏障,或因引起精子抗原分子结构的变化,有时可引起自身免疫性不育。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不仅使男性生殖道感染高危人群迅速扩大,也对女性生殖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男性生殖器官的炎症是降低男性不育症发病率的重要对策,同时也可减少殃及女性生殖道感染所导致的不育症发生。

4淋病合并症精囊炎

淋病合并症精囊炎基础知识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是最常见的性病之一,其主要表现是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淋球菌还可以由尿道或宫颈局部扩散感染,引起附睾炎、盆腔炎;也可以经血行传播引起播散性淋病。此外也可引起眼、咽部、直肠的感染;还有一部分患者虽然已被淋球菌感染,但在临床上不出现症状,称为无症状淋病。

人类是淋菌的唯一宿主。淋球菌对低等动物无致病能力,曾多次将人体尿道内含有淋球菌的脓液移植于兔子眼内,试图引起淋球菌结合膜炎,始终未获成功,说明人类缺乏杀灭淋球菌的能力。所以淋球菌只能侵袭人类。对于低等动物并无侵犯能力。

症状

一般发生于急性尿道炎后,单侧居多。有低热,附睾肿大疼痛,同侧腹股沟和下腹部有反射抽痛,初起与睾丸界限清楚,渐渐不清,睾丸触痛,肿大,剧烈触痛。尿液常混浊。同时可有前列腺和精囊炎。

涂片检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涂片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诊断。咽部涂片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应作进一步检查。

培养检查

淋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佐证,培养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的唯一方法。

5炎症性胃肠病的诊断详情

X线检杳对轻度、中度溃结诊断价值不高且与造影技术及条件有关,但对克隆病确有较高的价值。现分述如下:

一、溃结的X线表现

溃结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部分亦可波及降结肠、横结肠,甚至全结肠。因此采用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法,可清楚显示结肠形态轮廓黏膜像,溃疡和炎性息肉,并可了解病变的范围,受累程度及有无并发症等。但对重型或暴发型溃结病例,为避免发生并发症,应待病情好转后进行。检查前一餐禁食,服用甘露醇清洁肠道,嘱其慢饮缓泻,勿急饮致腹胀呕吐或诱发肠扩张穿孔。

溃结的X线表现有:

1、 肠管轮廓线和黏膜皱襞的改变 急性期由于病变肠段黏膜是弥漫性充血、水肿,肠管边缘较为模糊,黏膜皱襞失去正常形态,黏膜紊乱而粗大。多数浅小溃疡和分泌物可使轮廓线出现纤细或粗大的毛刺或锯齿状改变。如有炎性息肉形成,由可见到无数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慢性期病变黏膜可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呈颗粒样改变,肠管粗糙或高低不平。排钡后的黏膜像显示黏膜紊乱,此期更易见大小不等的炎性息肉的影像。 2、 结肠袋的改变 急性期因炎症漫润造成的肠壁水肿、溃疡等,可致结肠袋消失。当病变改善后,肠袋可重新出现。慢性期或反复发作者因肠壁已发生纤维化,结肠袋持续性消失。 3、 肠管形态的改变 (1)肠管狭窄,急性期因肠管的炎症浸润,可使肠管的扩展性受限或局限性痉挛而造成肠腔狭窄,但病情缓解如果后狭窄可消失。晚期或反复发作者因肠壁纤维化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炎性息肉,可引起肠腔永久性狭窄。(2)肠管缩短、强直,舒张及收缩功能消失,即所谓的‘铅管”样或“腊肠”,充气亦不能使肠腔扩张。病变肠段充盈钡剂后,可因功能失调使排钡功能减弱,造成肠腔遗留多量钡剂。如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肠腔呈极度扩张,则是急性中毒性巨结肠的特征(直径达8cm)。必须指出,溃结的X线所见与临床表现不一定成正比。尤其早期或轻型病例,X线检查可无异常表现,X线检查对直肠段病几无价值。

4、“铺路石”样改变 重症溃结同样也可以出现“铺路石”样改变,“铺路石”样改变是指塌陷的溃疡面和残存的黏膜岛形成的凹凸面,钡剂附着不均匀而产生的影象。

克隆病的X线表现 克隆病好发生于回肠末端及其邻近的结肠,少数可发生于胃,十二指肠,空肠等部位。X线检查是诊断克隆病的重要手段。有报道认为,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的正确诊断率可达90%左右。特别是采用气钡双重造影,辅以改良的手法更可提高阳性率。疑为回盲部、结肠病变时,宜作钡剂灌肠检查必要时可先后采用钡餐和灌肠两种方法。

克隆病的X线表现有:

1、克隆病病变呈典型的节段性分布,充气扩张与病变狭窄段界限清晰,病变肠段之间为正常肠段所分隔,病变可为单发或多发,但以多发较常见。

2、病变早期因黏膜下层炎性水肿,黏膜皱襞增厚,紊乱。病变肠段形态较固定,但无明显狭窄表现,邻近病变的正常肠管可有正常的分节、舒张和蠕动等功能。

3、病变扩展至黏膜下层,大量肉芽组织增生时,除黏膜皱襞紊乱、增厚外,可出现“铺路石(鹅卵石)”样充盈缺损,结肠袋消失、肠管不规则。

4、病变侵蚀肠壁全层时可见到圆形或纵形溃疡裂沟龛影,当钡剂充盈肠腔时,其轮廓线呈锯齿状或尖刺状突出,即为龛影所在。

5、晚期病例,由于溃疡愈合过程中的疤痕收缩及黏膜下层肉芽组织增生,导致肠管缩短、肠腔不规则狭窄,在狭窄的近端常表现为扩张。小肠克隆病可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而出现多个狭窄,即病变呈“跳跃”现象,每一狭窄段的长短不一,常有2cm以上的范围。肠管的不规则狭窄表现为一细条状阴影,称为线样征。病变肠管的肠壁僵硬、蠕动完全消失。

6、瘿管形成时,因克隆病常侵蚀结肠壁全层,易产生腹腔内脓肿包块和肠襻相互粘连,表现为病变肠管附近有钡剂与另一个直接相连的肠曲间发生沟通,称为内瘘。肠曲间多有相互粘连现象,如钡剂充盈之痿道通向腹壁,则提示为外瘘。钡剂造影若与内镜检查配合应用,则无疑能捉高炎症性肠病的正确诊断率。

如果觉得《淋菌性炎症的症状及诊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