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精囊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4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精囊炎是常见的男科疾病之一,精囊炎的患者多为20-40岁的青中年男性。那么精囊炎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精囊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精囊炎的治疗是怎么做的?精囊炎是男性经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多是因为精囊的临近器官(如前列腺、尿道、结肠等)发作传染后其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克雷白氏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及假单胞菌等)侵及精囊形成的。

精囊炎的临床表现是:

1.患者的精液呈粉红色或红色或带有血块,还有的患者会出现尿中带血的现象。当精囊炎处于急性期时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

2.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道有灼热感等症状。

3.患者可出现下腹疼痛、耻骨上区隐痛等症状。当精囊炎处于急性期时,引起的疼痛还可波及到会阴部和腹股沟部,并在射精时明显加剧。

4.患者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当精囊炎处于慢性期时,患者还会出现性欲低下、遗精、早泄等症状。

5.当精囊炎患者进行精液常规检查时,可见其精液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其精液细菌培养呈阳性;精囊炎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见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

精囊是男性内生殖器的附属腺体,它们位于膀胱底的后方、输精管壶腹部的外侧,是一对上宽下窄、前后稍扁、表面凹凸不平的椭圆形囊状体,且囊底稍大,下口细直。

正因为精囊有这样的结构特点,一旦被感染,就会有炎性液体引流不畅的情况出现。加之精囊炎会影响男性的生殖系统,可使患者出现前列腺炎、不育症等并发症,所以必须对精囊炎进行彻底的治疗。

2肾结石的诊断和临床表现

肾结石的诊断分为确定肾结石存在和病因及病理生理诊断,后者有助于指导治疗。

(一)确立肾结石诊断 具有典型临床表现或从尿中排出结石者诊断并不困难。尿路X线平片检查对诊断中重要意义。当腹部平片阴影与右上腹胆囊结石、肠系膜、淋巴结钙化等其它阴影以区别时,应拍摄侧位片,肾结石位置多偏后方并可与脊柱影重叠,也可因肾盂肾盏积水扩大而位于脊椎之前工略偏后。此外,尚可取抑卧位深吸气和深呼气各摄片一张,若为肾结石则可见阴影随肾脏运动而上下位置变动,且与肾脏边缘的相对位置不变。

静脉尿路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能明确显示结石的位置和整个泌尿道情况。有时结石较小,密度较淡,诊断发生困难,可进一步作逆行肾盂空气或氧氧造影,以明确结石的存在和位置。

B型超声波检查能诊断出X线阴性结石,当结石直径>0。5cm时即可显示,其缺点是细小结石常易漏诊,且不能作为手术定位。

肾绞痛伴血尿尚需与肾结核或肿瘤鉴别。此外,肾绞痛尚应与胆结石、胰腺炎或急性阑尾炎等相区别。

应定期随结石随生长速度、部位变动及有无新的结石形成。

(二)病因和病理生理诊断 肾结石诊断一旦成立,在详细地了解病史、饮食习惯、家族史、既往疾病(小肠、胆道、尿路感染及用药史)后,应进一步检查以作出病因和病理生理诊断,包括结石X线形成、尿生化检查(尿pH、尿酸、尿钙、草酸、胱氨酸、枸橼酸等)、尿细菌培养和血生化检查(血Ca2+、Mg2+、PTH、pH、CI-、K+等)。评价某种物质尿排泄和血浓度的关系时,应仍旧考虑到此物质的饮食摄入。肾结石家属史多见于吸收性高钙尿、偶见于胱氨酸尿、原发性高草酸尿和I型肾小管酸中毒。痛风患者的肾结石多为尿酸结石,少数混有草酸钙结石。有慢性腹泻、回肠疾病或手术史者,应怀疑尿酸结石或草酸钙结石(肠源性高草酸尿或低枸橼酸尿)。X线阳性者多为含钙结石、胱氨酸结石和感染性结石,后三者可呈鹿角状;阴性者为单纯性尿酸结石,罕见的有黄嘌呤结石和2,8,-二羟腺嘌呤结石。尿培养有变形杆菌等分解尿素细菌生长并伴有碱性尿时,提示感染性结石(尿钙、草酸、尿酸、胱近酸、枸橼酸以及血钙、磷、PTH、肾小管重吸收和酸化功能恶化对诊断极有帮助)。对于高钙尿和高草酸尿患者尚需判断其类型。

原发性甲旁亢时,血PTH、血钙和尿钙升高,血磷下降,饥饿时尿钙也可升高。吸收性高钙尿时血PTH正常和偏低,血钙正常,饥饿时尿钙一般正常。肾性高钙尿时血钙正常,饥饿时尿钙升高较原发性甲旁亢血PTH升高更为显著。不伴PTH升高的饥饿性高钙尿,饥饿时尿钙明显升高,而血钙和血PTH正常。饥饿时尿钙的测定方法为,在早晨空腹留取2小时尿,测定其中钙和肌酐含量,正常钙/肌酐<

原发性高草酸尿患者除尿草酸升高外,还有尿羟乙酸盐和甘油酸盐升高,并常伴有其他组织草酸钙沉着,贫血和肾功能损害以及家族遗传史。肠源性高草酸尿则有原发病史,尿钙降低(<2。5mmol/d),尿草酸>13mmol/d,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和尿枸橼酸降低(<mmol/d),血钙和血镁正常低限或降低,血PTH可升高。而VitD中毒、草酸摄入过多(菠菜、茶叶、果仁)及高钙尿引起者则有其病史。

(三)并发症和合并肾脏其他异常 明确有无感染、梗阻和肾功能情况,以指导治疗。

3丙肝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如何鉴别诊断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丙肝的临床表现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3.肝硬化。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丙肝如何鉴别诊断

主要鉴别疾病包括: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戊型肝炎、EBV性肝炎、CMV性肝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4肺脓肿临床表现有哪些 如何进行诊断

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多发生于壮年,男多于女。根据发病原因有经气管感染、血源性感染和多发脓肿及肺癌等堵塞所致的感染。肺脓肿也可以根据相关的病原进行归类,如葡萄球菌性、厌氧菌性或曲霉菌性肺脓肿。自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肺脓肿的发生率已大为减少。

肺脓肿的临床表现

1.症状

(1)急性吸入性肺脓肿起病急骤,患者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脓痰。炎症波及局部胸膜可引起胸痛。病变范围较大,可出现气急。此外,还有精神不振、乏力、胃纳差。7~10天后,咳嗽加剧,脓肿破溃于支气管,咳出大量脓臭痰,每日可达300~500ml,因有厌氧菌感染,痰有臭味,静置后分为3层,由上而下为泡沫、黏液及脓渣,脓排出后,全身症状好转,体温下降,如能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则病变可在数周内渐好转。有时痰中带血或中等量咯血。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病变可渐转为慢性。有的破向胸腔形成脓气胸或支气管胸膜瘘。

(2)慢性肺脓肿有慢性咳嗽、咳脓痰、反复咯血、继发感染和不规则发热等,常呈贫血、消瘦等慢性消耗病态。

(3)血源性肺脓肿多先有原发病灶引起的畏寒、高热等全身脓毒血症的症状。经数日至两周才出现肺部症状,如咳嗽、咳痰等。通常痰量不多,极少咯血。

2.体征

与肺脓肿的大小和部位有关。病变较小或位于肺脏的深部,可无异常体征。病变较大,脓肿周围有大量炎症,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有时可闻湿啰音。血源性肺脓肿体征大多阴性。慢性肺脓肿患者患侧胸廓略塌陷,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可有杵状指(趾)。胸廓也有塌陷畸形,活动差。

肺脓肿的诊断方法

依据口腔手术、昏迷呕吐、异物吸入,急性发作的畏寒、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等病史,结合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肺野大片浓密炎性阴影中有脓腔及液平面的X线征象,可作出诊断。血、痰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分离细菌,有助于作出病原诊断。有皮肤创伤感染,疖、痈等化脓性病灶,发热不退并有咳嗽、咳痰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示有两肺多发性小脓肿,可诊断为血源性肺脓肿。

1.周围血象。血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慢性肺脓肿患者的白细胞无明显改变,但可有轻度贫血。

2.痰和血的病原体检查。痰液涂片革兰染色检查、痰液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血源性肺脓肿患者的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5酒渣鼻的临床表现与预防方法

酒糟鼻又名玫瑰痤疮,多见于中老年人,损害特点是在颜面中部发生弥漫性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由于颜面血管运动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

临床表现

1、损害初发为暂时性红斑,继而持久不退,并有毛细血管扩张。此后在红斑基础上成批出现丘疹,有的变为脓疱、脓性丘疱疹及结节。严重者局部组织肥厚,形成鼻赘。

2、皮损发生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及其两侧。

3、刺激性食物,胃肠功能紊乱和内分泌障碍可诱发本病。

[诊断]

1、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特征,即可诊断。

2、需与寻常痤疮鉴别,后者好发于青春期,皮损除侵犯面部外,胸背部也常受侵犯,常伴黑头粉刺,鼻部常不受侵犯。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内服药治疗:灭滴灵0.2g,每日2次,连服6周;四环素0.25g或强力霉素o.1g,每日1次,或美满霉素50mg,每日2次,连服数周;维生素B2、B6可配合服用。

(2)外用药治疗:局部外用复方硫黄洗剂、1%灭滴灵霜、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等。

2、中医药治疗:本病多属肺胃积热。

治法:清泄肺胃,佐以凉血。方药:枇杷叶15克、桑白皮15克、栀子10克、黄芩1O克、丹皮10克、黄连6克、紫草10克、赤芍15克、生甘草10克。

随证加减:脓疱明显者,加地丁15克、公英15克;鼻赘形成者,加丹参30克、莪术10克、夏枯草15克。 外用中药治疗法同寻常痤疮。

[预防与调养]

1、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忌食辛辣、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激的情绪波动。

3、宜用温水洗脸,避免过冷、过热及不洁净物品的刺激。

如果觉得《精囊炎有哪些临床表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