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要重视老年性耳聋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6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人到40岁后机体各种器官均出现退变,特别在感官上,以耳聋、眼花表现最为突出。

1要重视老年性耳聋

目前,我国耳聋的发病率很高,听力语言残疾人已达2057万。尤其是老年耳聋患者日益增多,究其原因,是人们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认为老年人“耳背”是自然现象,既不去检查,更不求治疗。老年性耳聋是不是疾病?能不能防治?

长春中医药大学病理研究室韩冬教授说,人到40岁后机体各种器官均出现退变,特别在感官上,以耳聋、眼花表现最为突出。老年性耳聋既是生理性的,也是病理性的,受内在机体和外在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老年性耳聋的自然听力减退发展是很缓慢的,早期绝大多数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的,直到影响生活才引起个人及家人的注意。平时老人出现如下症状时应考虑到是否听力下降:无原因出现双耳听力一年不如一年。伴有耳鸣和间断的耳内阻塞胀闷感。与人交流时常常打岔,虽能听见声音,却常常听不清说的是什么。电视、收音机开的声音都很大。可能伴有听觉“重振”现象,即“低音听不清,高音嫌吵闹”。同时对声响的方向位置判断迟钝或不准确,平衡感差,走路摇晃等。

中老年人可从几方面延缓听觉系统的衰老:合理安排生活,丰富精神生活,保持乐观情绪;要胸怀宽广,心情舒畅,心平气和,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合理膳食,注意营养,饮食忌“三高一低”(高糖、高盐、高胆固醇、低维生素),忌快食、热食、冷食;多吃锌铁含量高的食物,如黑木耳、瘦肉、鱼、豆类;戒烟限酒,每天适量喝奶,吃1—2个鸡蛋。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每天可按摩揉搓耳廓80—100下,以增加耳部供血。平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特别是对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更应谨慎使用。防止噪音刺激 。

2怎么预防噪音性耳聋

日常的预防为重。

戴耳机听音乐易损伤听力

“噪音性耳聋的发病人群现在有明显的变化,”耳鼻喉科专家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导致噪音性耳聋的主因都是机器轰鸣声,可随着视听设备的迅速发展,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地听音乐、看电影、看电视、打游戏,有的人还特别喜欢高分贝的音响效果。“那些过度暴露在放大的音乐环境中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取代制造业的工人,成为噪音性耳聋的主力。”

长时间听音乐会导致耳蜗毛细胞受损,若是再戴耳机听,对毛细胞的伤害更大。因为空气是声音传递的媒介,也是缓冲地带。用耳塞或耳罩听音乐,会使耳内空气变少,声音对鼓膜的刺激更直接更快速,在同样分贝的情况下就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过年注意让耳朵多休息

过年是喧闹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在那几天忍受噪音,甚至也人为地创造噪音。可是,当你听着震天的锣鼓声、鞭炮声,当你把音响、电视调得邻居都听得到,当你和别人说话也提高几个语调时,你的耳朵其实已经受到了损伤。

噪音性耳聋的发病往往是慢悠悠的,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积累才会造成听力丧失。但越是这样,越容易被人忽视,等到耳聋发生了,为时已晚。到目前为止,对受损耳蜗毛细胞的治疗仍然不成熟。所以,听力一旦受损将无法恢复,只有通过戴助听器才能弥补听力。

专家认为,噪音性耳聋重在日常的预防。譬如:听音乐要控制在中等音量以下,听音乐的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尽量不戴耳机听音乐。春节期间很多人会选择看家庭影院、唱卡拉OK、跳舞等娱乐方式,也要注意把音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如果要庆祝新年,不妨用烟花代替鞭炮,以免耳朵受冲击过大而致聋。

Tips:

当耳朵出现以下异常要及时就诊:1、与人交流感到听不清楚,老是要别人重复,特别在噪音环境中觉得要大声说话;2、对某些声音感到特别刺耳;3、耳鸣。

3噪音性耳聋有哪些保健方法

噪声性耳聋常见于高度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如舰艇轮机兵,坦克驾驶员,飞机场地勤人员,常戴耳机的电话员及无线工作者、铆工、锻工、纺织工等。下面就介绍一下噪音性耳聋该如何预防?

噪音性耳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耳鸣 出现较早,常出现在耳聋之前,多呈双耳持续性高调音。

2.听力减退 为缓慢进行性,早期因程度轻尚能全恢复,或因只男及高频区对语言交流影响不大而末被及时发现,随着听力损害的加重,语言频率受累致语言交流障碍始被发现。

3.其他系统症状 长期接触强噪声者,还可引起大脑皮层、自主神经系统、心脏、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等多组织器官的功能紊乱。

4.耳部检查鼓膜多无异常,纯音测听呈感音神经性聋;早期为高频下降,晚期所有频率均下降,但高频区仍甚于低频区;多为双侧对称性。

噪音性耳聋的注意事项

1.做好个人防护,当噪音在90dB以上时,必须坚持常规使用防护用具和防声帽等。

2.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增加工间休息。

3.定期做听力检查,发现敏感或受害者。应尽早调离噪音环境或治疗。

4.对于已有感音神经性聋、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者避免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

5.把噪声控制在安全卫生标难以下:包括做好噪声卫生监测,控制并消除噪声源。将厂区与生活区分开。

6.应用微循环扩张药物后,会感觉轻微的头胀、耳呜加重,说明药物已显效,不要紧张,注意休息,避免激烈活动。

7.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暴怒情绪;多食宫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食疗预防噪音性耳聋

1、 黑米50g、芝麻30g、核桃仁30g、胡萝卜50g、桂圆肉15g、瘦肉50g、蛋黄10g共煎成粥,或加盐,或加糖调味而食之。

2、补益肝肾的食物:桂圆肉、枸杞、大枣、小黑豆、鳖肉、动物内脏、肾脏等。

3、补充含镁丰富的食物:黑枣、核桃、芝麻、香蕉、海带、紫菜和杂粮等。

4、补充含B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胡萝卜、绿叶蔬菜、白菜、南瓜、蛋黄、鱼肝油等。

5、 补充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如:猪肝、羊肝;动物血,如猪血、羊血、鳖血以及瘦肉、蛋黄、菠菜等。

6、 补充含锌量丰富的食物:黑米、鱼类、牡蛎、瘦肉、粗制面粉、洋葱等。

7、 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鲜奶、乳制品、豆制品、排骨汤、鸡蛋、鱼汤、水果、新鲜蔬菜以及动物内脏和粗粮等。

总之,保护听力要从各方面做起,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保护听力。我们有时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少吃含高脂肪的食物,加强锻炼并注意食疗,以保持良好的听力。

4司机怎么预防噪音性耳聋

一般情况下,能听到对方提高的讲话声,这样的情况不叫耳聋,而叫“重听”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外界声音,这样的情况才被叫做耳聋。噪音性耳聋也是耳聋的一种,专家表示,开窗疾驰司机患上噪声性耳聋。

案例回顾:

司机开车突然听不见声音

赵师傅是一位长途货车司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高速公路上,一到天热的时候,赵师傅开车就喜欢打开车窗,一来凉快,二来可以提神。但是最近几天赵师傅出车回来发现自己的听力似乎大不如前了,有时候开车时甚至会突然听不见声音。昨天晚上他来到 医院 耳鼻喉科急诊就诊,被诊断为轻度噪声性耳聋。

专家分析:

开窗疾驰司机患上噪声性耳聋

高速上喜欢开着车窗疾驰的司机都有一个感受,就是一直穿梭于耳边的嗖嗖风声听久了会感觉不舒服,这种风声持久在耳边回旋是一种噪音,时间久了可能会患上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主要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耳聋。噪声除对听觉损伤外,还可引起 头痛 、头昏、失眠、 高血压 、心电图改变,也可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

噪音性耳聋的预防措施:

1、耳部隔音

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

2、卫生监护

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

5噪音性耳聋的发生与什么相关呢

噪音已经成为一大污染因素之一,它不但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波动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很多耳鸣耳聋患者属于噪声性耳聋,那么噪音性耳聋的发生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专家认为,很多耳聋患者属于噪声性耳聋,尤其是长期在高度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它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时间在噪声环境里工作的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程度越大。2、噪声强度与性质频率高、强度大对听力损害严重。断续噪声比持续噪声危害大。震动加噪声较单纯噪声的损害大。3、工作环境因素:狭窄的工作场所比开阔的工作环境易受损害,距离噪声源越近,越易受损害。同时,身体情况对噪音性耳聋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中老年人比青年人易受噪声损伤,体弱者比强壮者易受损害,曾有感音性聋或中耳炎疾患者较易受损伤,个人体质不同敏感性也不同。

很多患者都知道自己听不到东西是患了耳聋,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耳聋属于什么性质的耳聋,也不知道它是由什么引起的。那么,如果你是长期在高度环境中工作的患者,你的耳聋就很有可能是噪音性耳聋。

如果觉得《要重视老年性耳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