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孩子得了“O”形腿能治好吗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1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O”形腿等骨骼变形只能随着孩子骨骼长大,同时辅以适当锻炼,才会慢慢纠正,操之过急,往往会矫枉过正。

1孩子得了“O”形腿能治好吗?

银幕上的卓别林罗圈着双腿,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到处出洋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不能自止。

可是当做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听说自己的乘孩子得了佝偻“O”形腿时,则会忧心忡忡,不由自主地想到“孩子将来会不会像卓别林那样走路呢?”“孩子弯腿能医直吗?”……

佝偻病孩子的骨为什么会变形?

形形色色的佝偻病骨骼变形 小儿佝偻病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一方面是小肠吸收钙磷不足和肾脏排出钙磷增加,造成体内钙磷不足;

另一方面是新骨生成障碍,不能钙化和已长成的骨骼脱钙。因此,在佝偻病时骨骼变化有两大类:1、骨发育不成熟,骨样组织在局部堆集;2、已成骨骨质疏松软化变形。这些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症状:

骨样组织堆集──四方头(双侧额、顶骨骨化中心突起,使头呈方形),肋骨串珠(前胸双侧肋骨近端膨出成小珠状)、手或脚镯(手腕和脚踝部骨端圈状隆起,状似戴镯)。

骨软化──头颅骨软化,按之像乒乓球样可凹陷(见于3~6月大患儿);前胸下部肋骨外翘,与上部肋骨间产生凹沟,称肋膈沟;胸骨前突,即鸡胸;胸骨向内凹陷,即漏斗胸;双下肢弯曲成“O”形或“Ⅹ”形(见于1岁以后)。此外还可有脊柱和骨盆变形。

骨骼变形能医好吗

一般说,骨样组织堆集,像肋串珠、手脚镯等,是佝偻病活动期的表现,经过合理治疗后佝偻病进入恢复期,骨样组织部分被吸收、部分钙化成骨,突出部分就会逐渐消失。四方头也会逐渐变圆,但佝偻病酿成的大头却是“终身制”。

骨软化表现,像鸡胸、肋膈沟、腿变形,并不反映佝偻病是否活动,经治疗后变软的骨会重新变硬,但虽发生这些变化,弯曲的腿并不因此而变直。由此可见我们医治佝偻病并不能以鸡胸或“O”形腿能否纠正为标准。我们曾见一些孩子因鸡胸或“O”形腿而连续注射5、6支维生素D(,2)D(,3),骨变形仍未见好。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因为维生素D严重中毒带来的危害远甚于“O”形腿。骨骼变形只能随着孩子骨骼长大,同时辅以适当锻炼,才会慢慢纠正,操之过急,往往会矫枉过正。

2绑腿真能预防孩子罗圈腿?

>>>推荐阅读:为什么有些人脸上会有酒涡?

幼儿“罗圈腿”的形成与婴儿绑腿无任何关系。给孩子绑腿有害无利。

“罗圈腿”的形成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缺钙、负重、过早走路引起的,和给婴儿绑腿没有任何关系。

由于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四肢呈弯曲状态,因此即使出生后腿部略微有些弯度也是正常的生理弯曲,强行绑腿,不仅会让孩子感到不舒适,还会影响孩子的肢体发育。

家长们在包裹孩子时应用宽大、松软的被褥,给孩子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如何预防孩子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可预防的疾病,如果婴幼儿有足够时间户外活动,可以预防发病。因此,现认为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400IU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1.母乳喂养或者部分母乳喂养足月婴儿,应在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日;均补充至2岁。如果生长速度快,即便夏季阳光充足时,也不宜减量或停用维生素D。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乳类摄入不足和营养欠佳时可适当补充微量营养素和钙剂。

2.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奶量摄入小于1000ml的儿童,应当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3.青少年摄入量达不到维生素D400IU/日者,如奶制品摄入不足、鸡蛋或者强化维生素D食物少,应当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4怎么预防孩子佝偻病呢

“孩子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不缺钙,怎么又得了佝偻病呢?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可信吗?”昨日,市民崔女士打来电话。采访中发现,1岁以下儿童中,九成以上做过微量元素检测。

案例

微量元素正常 患佝偻病早期

“我女儿8个月大时出现了枕秃和睡觉不踏实的症状,我觉得孩子像是缺钙,就带孩子去做了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一切正常。”崔女士说,“1个月后孩子的症状更加明显,就连白天都特别烦躁,我赶忙带孩子到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诊断为佝偻病早期。我一下子就蒙了,孩子到底缺不缺钙呢?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可信吗?”

发现,微量元素检测颇受家长的“追捧”,九成1岁以下儿童都做过相关检测。

提醒1

微量元素检测 只能作为参考

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李楠告诉网友,家长对微量元素检测存在诸多误区。“其实微量元素检测只能作为孩子健康状况的一种参考,不能单纯以检测结果为准。微量元素检测使用的是指血,也就是说检测的是血液中的游离钙,没法反映出骨骼中沉积的钙量。另外,引起佝偻病的常见因素是缺乏维生素D,少部分是单纯的缺钙。”

提醒2

确诊某种疾病 应遵医嘱用药

“不少家长认为食补比药补好,如果孩子确实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家长应遵医嘱给孩子用药。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以减少缺乏微量元素带来的损伤。一味地拒绝用药是一种误区。”

提醒3

长期吃保健品 刺激孩子肠胃

保健品的特点就是含有微量元素品种全、剂量少,如果孩子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光靠吃保健品进行补充既没有针对性,效果也不好。多种微量元素相互作用会影响吸收,长期服用会刺激孩子的肠胃,还有可能引起中毒。

5怎么判断孩子是否佝偻病

经常有家长来电话询问:我的孩子后脑勺一圈没有头发(医学术语叫枕秃),是不是缺钙(佝偻病的俗称)?我们说枕秃是佝偻病的症状之一,但有枕秃的孩子,不一定就是患了佝偻病。

佝偻病多发生于2~3岁前的孩子,其症状主要有神经精神和骨骼两方面的变化。患病早期骨骼变化不明显,仅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如不活泼、爱发脾气、磨人、睡眠不安易惊醒、与环境因素无关的多汗、在多汗的基础上出现枕秃。

然后逐渐出现骨骼症状,如头部有颅骨软化、方颅,前囟闭合晚(正常一般在12~18个月合)等;胸部可有肋骨串珠、郝氏沟、鸡胸;下肢可见罗圈腿(O型腿)、X型腿等;脊柱可出现后弯、侧弯等。

但这些症状的诊断应结合年龄、环境、检查的姿势等因素考虑,如易惊发生在孩子2个月以前,则属正常现象,因这时孩子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听到较大声响,会出现状似似惊吓的动作。

多汗要排除环境或遗传因素,佝偻病患儿的多汗是与环境因素无关的,即并非气候炎热或穿盖过多所造成。人们出汗是受交感神经支配的,小年龄的孩子,交感神经兴奋性高,一般都比较爱出汗。有的孩子在刚入睡后,常常全身大汗淋漓,过一段时间即汗液消退不再出汗,这叫生理性多汗,不是病态。同时孩子多汗,也与遗传有关。

颅骨软化出现在孩子3个月以前也非病态,因这时孩子骨骼发育尚未成熟,会出现非佝偻病性颅骨软化。天气炎热或穿盖过多,枕头被汗液浸湿,孩子感到不适,爱左右摇晃头部,就会把枕部头发磨掉而发生枕秃;同时枕头稍硬,也容易发生枕秃。郝氏沟要仰卧位检查,坐着检查时,会出现假阳性,特别是一胸部脂肪发达的孩子。检查罗圈腿、X型腿时必须采取立位,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步态,罗圈腿一般在学步前后出现,X型腿一般在孩子会走后出现。几个月的孩子小腿常有些弯曲,这是由于胎儿期在子宫内的体位造成的,叫生理性弯曲。

所以奉劝家长,不要看到孩子有某些症状,就轻易认为是佝偻病,随便用药。

如果觉得《孩子得了“O”形腿能治好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